姚成二
张玉越看越兴奋。
在上海工作的他回到临泉,下车的时候,感觉自己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距离上次回家仅仅三年,就像彻底改变了他的记忆。
仿佛一夜间,一个漂亮程度令他惊讶的县城,像变魔术一般变了出来。县城变大了、道路变宽了、交通有序了、高楼变多了、环境变美了……
张玉“迷失”在县城里的这天,临泉县召开了第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9.7亿元,增长8.3%;财政收入28.6亿元,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198.1亿元,增长13.7%……”
一串亮眼的数据呼应了张玉眼中的变化,更印证了临泉奋进的足迹。2019年,临泉经济总量位列全省第17位;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中,位列“C类”县第4名。
“临泉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是厚积薄发的最佳发力期。”阜阳市委常委、临泉县委书记邓真晓告诉《决策》。
那么,临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改变,时刻都在发生,当我们把视线拉长,更能清晰地看见临泉变化的轨迹。
首先看经济总量之变,临泉发展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临泉经济总量较2014年增长46.9%,5年间年均增长8%,是安徽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典型。
纵向比,临泉争先进位,改变了经济总量多年位于中游的局面,比2015年第34位提升了17位,是“十三五”期间安徽上升最快的县域之一。按照目前的经济增速,“十四五”期间,临泉有望挺进前15强。
横向比,2019年临泉经济增量达到158.6亿元,位列全省第3,仅次于凤阳的189.5亿元和太和的182.1亿元。由此,临泉上升14个名次,成为2019年安徽县域经济排行榜上的一匹“黑马”。
其次是发展态势之变,县域经济增长进入快车道,新动能加速形成。
对于一个后发型县域来说,扩大有效投资是实现稳增长的关键之举。近5年来,临泉投资与县域经济曲线的正向关系,是最好的注解。
2019年,临泉投资达到198.1亿元,增长13.7%。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1.8倍,年均增长27.8%。特别是三产投资,“十三五”期间呈现高走态势,2019年达到167.8亿元,增长15.1%,为临泉发展注入新力量。
今天的投资增速就是明天的经济增长,以三产为主的投资,优化了临泉产业结构。2019年,临泉一产比重相较2014年下降21.3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23.1个百分点,改变了过去农业单一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结构之变带来经济潜力充分释放,活力不断迸发。
市场主体数量被看作是经济发展“晴雨表”。临泉自2014年狠抓全民创业以来,与商事制度改革形成叠加效应,极大释放出人口优势和经济蕴藏的潜力,掀起了创业创新热潮。
2019年,临泉拥有法人单位15098家,产业活动单位2998家,比2014年增加了一倍;各类个体户比2014年增长了70.8%,从业人员22万余人,成为经济稳增长和稳就业的重要力量。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是经济运行的结果和动力之源,也反映了临泉经济活力。2019年,临泉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10.6亿元,居全省第2,仅比“安徽第一县”肥西少70.1亿元,增长10.4%,比2014年增长近1倍,年均增长14.6%;住户存款余额434.4亿元,居全省第1,高于肥西370.7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21.7亿元,增长19.6%,比2014年增长2.9倍,年均增长31%。
特别是2019年临泉金融机构贷存比52.7%,比2014年增长25.7个百分点。贷存比越高,说明增长速度越快、经济越有活力,自身的钱用在地方发展上也就越多越充足。
同时,居民“钱袋子”更鼓了。2019年,临泉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136元、12573元,分别增长9.2%、10.9%,比2015年分别增长了8556元、3981元,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不同层面的数据演变过程,背后实质只有一个,即临泉经济社会发生的变化。以富县强民为主线,临泉将“速度拼领先、总量拼进位”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强力冲刺皖北县域经济第一方阵。这改变的是外界对临泉形成的传统观念,更是对安徽县域经济格局的洗牌。
临泉之变得益于什么?外界在问,临泉也在问。
与以往不同,张玉现在回来乘坐上海直达临泉的高铁,全程不到4个小时,让他直呼过瘾。过去,他得先乘车到阜阳,再坐绿皮车到上海,耗时达十几个小时。
時空距离的压缩源于2019年12月1日郑阜高铁开通,临泉进入“高铁时代”,这是临泉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
为什么这么说?不仅因为高铁对于临泉的重要性,更蕴含着临泉对突破交通瓶颈的渴望。从地图上看,临泉和河南省毗邻,三分之二的地盘被河南包围,过去曾被称为安徽的“西伯利亚”。临泉县委副书记刘峰告诉《决策》:“以前,临泉交通非常不畅,几乎是一个内外闭塞的地方。”
更深远的影响是,交通落后导致产业落后,产业落后又导致老百姓就业岗位的匮乏,没有就业岗位,老百姓只有出去打工,家庭夫妻分离、父子分离,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也正因如此,临泉将交通作为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突破口。2014年,临泉提出“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消除断头路”目标,改善农村交通,完善城市交通,提升外连干线、打通水运通道,形成完善的城乡路网体系。
立下目标后,一场交通攻坚战迅速拉开。“十三五”时期,临泉国省干道、县乡村道修了近4000公里,这在临泉城建史上史无前例,在安徽县域中也是少见的。临泉一举完成了从半封闭状态到处处畅通,从没有半寸铁路一跃进入高铁时代,从水运停滞不前到航道全面疏浚的历史性嬗变。
特别是公路建设,可谓别开生面。
在临泉调研采访的那几天,干群的言语中总是会提及一条条公路。邓真晓告诉《决策》:“现在临泉全域范围内,到每一户人家都不需要走泥巴路,不仅村村通、庄庄通,还实现了户户通。”2019年,临泉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看似一条条路的变化,背后却蕴藏着看不见的经济要素流动。水运成为交通改变的真实写照。
过去,临泉最主要货物外运通道,仅是一条连接阜阳市区的省道102线,不仅运输费用高,而且易造成道路损坏。2016年,沙颍河支流汾泉河上的杨桥船闸建成运营,实现500吨级船通航,临泉农副产品及工业产品,从沙颍河进入淮河流向全国大市场,大大提高临泉经济运行效率。
道路通,百业兴。交通畅通打开了临泉大开放的窗口,为本地产业的资源、市场、人才与外界充分结合,实现产业更高层次的优化配置奠定了基础。
长期以来,临泉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动力不足,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这个短板怎么补?
思路决定出路。临泉并没有选择常规思路,而是创造性提出工业突围。“为什么用突围这个概念,没一般性地用转型,就是为了让干群深刻理解临泉工业发展的紧迫性。”邓真晓说。
平台成为临泉工业突围的发力点。2014年9月,临泉与合肥市庐阳区合作共建临庐现代产业园,从开园就秉承庐阳式园区、庐阳式环境、庐阳式服务来建设。2016年,与临泉经开区融合发展后,工业“顶梁柱”作用更加凸显。5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以上,创造就业岗位3000个。
临泉树立现代农业理念,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实现农业强县转身。
与园区不断成长相比,更具意义的是新理念输入、新制度形成和新产业培育。临泉立足本地资源,聚焦特色产业,打造了柏联电子科技产业园、脱水蔬菜产业园等特色“园中园”,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但一个县域不能只有一个平台,平台的“首位与多元”,是工业做大做强的基础。目前,临泉已打造杨桥食品工业园、鲖城皮革产业园、宋集工业物流园三个新的工业增长极。
由此,临泉形成了“一区三园”的工业支撑平台,产业开始起舞。2019年,临泉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04.9亿元,增长8.3%,5年间增长60.2%,年均增长11.5%。
工业突围值得点赞,临泉在农业发展上的举措同样亮点频现。2014年,临泉提出农业转身路径,明确以规模经营为前提、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工转化为重点、互助合作为平台,促进农业生态化、品牌化、现代化。
“养猪的不如卖肉的,种菜的不如卖菜的。临泉是农业大县,但不成规模,没有加工,补短板就要引进加工企业,提高附加值。”临泉县县长梁永勤告诉《决策》。
2020年5月,投资额达13.28亿元的天邦股份年屠宰加工500万头生猪建设项目正式开工。这是一个带动效应极强的项目,梁永勤给《决策》算了一笔账,天邦占地约360亩,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将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年税收约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3000个。
如果说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属于工业手段,那推进农产品上网进城则属于市场手段,构成临泉农业转身的一体两翼。
中原牧场品牌便是典型,如今已成为临泉农业的一张“金字招牌”,大大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十三五”期间,临泉一产比重虽下降21.3个百分点,但产值却由2014年的66.23亿元增加到158.8亿元,年均增长18.5%。
产业发展带来了临泉经济数字的增加,催生临泉之变。但这只是表象,更深层因子是什么?
在临泉流传着一句话:“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高的大楼是医院。”走进临泉,记者验证了这句话。
成绩的背后,是临泉在县域治理上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突出表现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尤以教育和医疗最为关键。“临泉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落后。”作为一个人口大县,因为教育落后,临泉人只能靠劳动力为生,真正靠知识走出去的屈指可数。
为改变教育状况的窘境,临泉举全县之力,大兴教育设施建设,完成全县680多所学校改扩建,新建262栋教学楼,仅县城就建设19所学校,相当于过去二十多年建设的学校总量。“2019年开学,学校开始有空余班额和学位,不再是过去学生上学难。”梁永勤很是欣慰地说。
著力解决了初等教育难题,临泉还发力中等教育。2015年8月,临泉发起《关于让全县每名初中毕业生完成中等教育的实施意见》,提高就业创业路径和技能。皖北经济技术学校便是其中的典型。
临泉投资4.7亿元在城南新区高标准打造一期占地300余亩的皖北经济技术学校新校区,整合全县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出台一系列的职教新政,开启了临泉职业教育的新征程。同时,引进天坤国际教育集团的理念和模式,瞄准产业需求,每年培训人员约15000人,形成了依托政府政策资源与市场资源合办职业教育的“临泉现象”,成为皖北地区乃至全省的一颗“职教明珠”。2020年6月21日,安徽省长李国英在阜阳市调研时,对临泉职业教育充分肯定。
在医疗上,临泉同样面目一新。“对上”打造医联体,“大病专家治”,“对下”建设医共体,“小病就近看”。特别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泉医院”“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临泉分院”“阜阳市人民医院·临泉分院”的建立,“只求所在,不求所有”,有力提升了临泉医疗服务能力。2019年,临泉实有床位数达到7628张,比2014年增加了一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6486人,较2014年增长79%;执业医生达到2708人,较2014年增长60%。
临泉“对上”打造医联体,“大病专家治”,“对下”建设医共体,“小病就近看”,“只求所在,不求所有”。
县域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关联系统,看似一个领域的治理,产生效应却是多重的。医疗解决的是民生大事,获得的是群众支持,改善的是人民精神面貌。
这也是临泉县域治理的鲜明特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临泉把民生改善作为县域治理价值目标,把民生财政作为现实基础,把民生工程作为县域治理载体,大大增强基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切工作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邓真晓说。临泉所有决策以此为出发点,并将善治思维融入到社会治理中,有了目标和抓手,更容易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凝聚广泛共识,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的良好局面。
以临泉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例,这是一项需要群众参与,而且是群众受益的工作。“原来干部推不动,现在干起来,发现周围都有人,都在一起干,凝聚了干群的强大合力,收获了从未有过的信心与干劲。”临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张少山深有感触地说。
“临泉最大的改变是临泉人,形成干事创业的好状态;改变最多的是干部,干部队伍的理念、思路、作风、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是临泉之变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