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建设:现状、挑战及创新

2020-08-02 10:47杨茂林胡绍元李文玉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城市治理智慧社区治理现代化

杨茂林 胡绍元 李文玉

摘 要:在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智慧社区建设成为影响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的重要环节,也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文章通过梳理智慧社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分析国内智慧社区建设的整体情况,对比区域间智慧社区建设的差异,探究其面临的挑战,并找到解决之道:重塑政府,推动社会合作;加强信息资源的长期开发,培养信息人才队伍;健全社区居民参与机制,完善智慧服务评价体系。

关键词:城市治理;能力;治理现代化;智慧社区;社区治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江师范学院校级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城乡基层治理研究”(18TD03)研究成果。

社区是城市的基础细胞,当代智慧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单元,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智慧社区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更加关注高品质的生活方式,重视生活质量,社区需要充分发挥社区功能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自我国于1995年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以来,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突破,尤其是近年来,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精技术为建设智慧社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智慧社区建设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3年和2014年国家分别出台了相关政策,智慧社区建设拉开序幕,各地方政府也纷纷积极建设。

一、智慧社区建设的现状

2008年,IBM首先提出“智慧地球”,希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重塑世界。之后,“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新概念产生。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城市是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聚集地。近年来,城市不断向着精细化、数字化、闭环化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城市进入新旧治理模式交替、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城镇人口快速上升的新阶段。从2014年到2019年,我国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指导意见》《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等政策,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为全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保驾护航。

2014年,全国各大城市以国务院的指导意见为建设方向,根据自身城市特色,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截至2020年,我国已建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典型性的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社区建设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越来越受政府的重视。但总体上,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智慧社区的建设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智慧社区分布不均的现状。东部沿海城市较早实施智慧社区相关的政策和战略,且占据经济发达、科学技术领先、高精尖人才聚集、城市居民思想开放等优势,智慧社区建设相对较快;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智慧社区建设则发展缓慢,并未得到城市居民的广泛认知。

二、智慧社区建设面对的挑战

(一)建设力量分散,协调配合意识差

社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智慧社区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组织协调是建设智慧社区的关键问题。我国智慧社区建设通常采用的是政府推动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是智慧社区建设的主体。政府以政策为导向,整合内外资源,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推动智慧社区的建设。但实际建设过程中却不能达到理想状态,一是智慧社区发展起步较晚,其概念比较新,下级政府和社会还未充分认识,下级政府在建设过程中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在建设过程中只有服从,缺乏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精神。二是在政府治理过程中存在“碎片化”的现象,各地区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时,各自为政,业务分割,缺乏合作,难以形成合力。三是大多数地区把政府当作唯一建设主体,不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企业和社会参与较少,延缓了建设进程,难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氛围。

(二)信息资源开发薄弱,信息人才队伍匮乏

信息技术水平与智慧社区建设密切关联,前者为后者提供技术保障,后者推动前者继续发展。智慧社区是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整合信息资源,促进社区服务智慧化。而现在我国大多数社区数据化能力薄弱,社区的信息覆盖程度也不高,数据服务能力低下,缺少智慧社区配套的网络设施。尤其是一些老旧社区还未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让智慧社区建设面临着艰苦挑战。

智慧社区的建设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熟练掌握管理、建设、技术等多种技能的高素质复合人才。但由于缺乏专门的人才培训机构,人才的输出数量本身就不充足,另外缺乏专门机构对在岗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得相关人才供不应求。既没有新鲜血液加入建设中,自身建设队伍又不强大,智慧社区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三)社区居民参与度低,智慧服务评价体系不完善

有效的社区居民参与是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动力。但是,当前不少社区居民缺少参与渠道、参与意识、参与能力,仅仅把社区管理当作政府和社区的事,没有树立主体意识和信息化意识。另外,由于基层的宣传力度弱,社区居民缺乏对智慧社区的认知,参与意识不强。

人是社区的基本元素,智慧社区的建设要以人为本,以需求为核心,探索人民群众美好居住的需求。可知,建立完善的智慧服务评价体系正是智慧社區建设本质的必然要求。我国智慧社区建设起步较晚,智慧服务的评价体系还不健全,社区群众对智慧社区建设的反馈不能及时传达,信息交换不流畅,信息反馈不全面,管理上层得不到群众有效反馈,甚至由于信息不共享,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形成信息孤岛的现象。

三、智慧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重塑政府,推动社会合作

影响智慧社区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是政府职能变迁和业务流程重构是否同步,彻底的政府再造是建设智慧社区的基础。“重塑”的一个明确特点是,丢弃与传统公共管理行政密切相连的一些陈规旧俗,并期望彻底反思政府的运作。这要求政府完善运作机制、转变政府职能、调整组织结构,在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逐步打破基础部门之间的利益壁垒,提高各部门之间的综合协调能力,解决政府部门内部合作难题,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政府应积极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和企业合作,充分发挥非政府力量实现通力合作。虽然非政府力量在价值标准、利益导向、运作方式、组织结构等方面与政府力量有所差异,但是,这些力量行动力强,反应敏捷,力量壮大,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在考虑社会经济利益和智慧社区建设的情况下,除政府力量主导外,政府还应该充分鼓励非政府力量加入智慧社区建设中,避免建设专项资金短缺的问题,引入市场机制,促进行业竞争,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氛围。

(二)加强信息资源的长期开发,培养信息人才队伍

信息资源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基础,信息技术是智慧社区建设的技术支撑,它将信息资源开发整合,满足社区居民对信息消费的需求。政府应一切以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产生政策“一刀切”的问题。如:在基础硬件设施老旧的小区,政府应以加强小区治理硬件设施建设为主要工作方向;在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小区,政府应把整合开发信息资源、提高智慧服务质量作为主要建设工作;针对不主动参与智慧治理的社区,政府一是要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二是要以改变传统居民观念为目标,通过财政补贴引导刺激城市居民开展智慧社区治理,但问题的关键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信息资源开发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是需要持续不断进行,政府应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鼓励优质人才加入智慧社区建设中。一方面,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为居民提供精准优质的服务,如社区可定期召开智能化社区专项学习活动,让社区工作人员能熟悉操作智慧社区的软件。另一方面,开办相关的教育单位或者机构,给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专项人才资源,引进国外的相关人才,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鼓励高校开展专业学科招生工作,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健全社区居民参与机制,完善智慧服务评价体系

社区居民对社区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是社区参与和社区建设的重要角色。健全社区居民参与机制,帮助社区居民更便捷地享受智慧化的服务,也可帮助社区居民了解智慧服务的运作方式并建立监督反馈机制。具体来说,一是做好宣传引导,使得社区居民充分认识智慧社区,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尤其是对社区中的老年群体,要转变服务观念,耐心引导他们操作智慧社区的基础设施,学会使用智慧功能。二是坚持实用性原则,在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开发应用系统的可靠安全、容错能力高、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兼容性好等因素。三是构建信任机制,创新社区治理模式,鼓励居民社区参与,注重社区微文化建设,营造“建设智慧社区,人人有责”的社区氛围,让社区变成每一户居民的“大家”。

完善的智慧服务评价体系能促进智慧社区建设及时发现问题,实现不断的自我革新,还能避免各级部门在建设中敷衍了事,对各级部门形成有效的监督。以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建立智慧社区建设评估考核机制,有规律地按年度来考评工作成效,并公布给社会公众,据此作为下年度发展规划和预算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此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后期工作提供思路。另外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各级部门的责任,同时通过考核督促其更好地履行职责。完善的智慧服务评价体系让社区服务者更快地获得社区群众的反馈,并迅速做出调整,解决问题,提高居民满意度的同时,也能激励居民加入到智慧社区建设中,最终让居民生活更幸福、更智慧、更文明、更安全、更和谐。

参考文献:

[1]杨宏山.澄清城乡治理的认知误區:基于公共服务的视角[J].探索与争鸣,2016(6).

[2]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项禹.合肥市智慧社区建设问题与对策[D].安徽大学,2019.

作者简介:

杨茂林,内江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城乡基层治理。

胡绍元,内江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城乡基层治理。

李文玉,内江师范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城乡基层治理。

猜你喜欢
城市治理智慧社区治理现代化
语言习惯与民族地区双语司法人才队伍建设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银川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建设路径
中国城市发展与治理的全新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