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谈判中预留价格空间的技巧

2020-08-02 10:51萧杰
销售与管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销售员价格客户

萧杰

在销售中,价格是个敏感的因素,而且很多客户一般都有讨价还价的经历与倾向。如果处理不好价格问题,则可能会使沟通不欢而散,也做不成生意。所以,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预留一些降价空间,从而在销售谈判中最终取胜。那么,这其中有哪些处理技巧。

1.客户初期来询价,不要直接回复。

比如,客户一进门就直接问价格:“这辆电动车多少钱?”

你该怎么回答呢?不要直接告诉价格,否则客户会专注于价格,而不是产品本身的价值。

2.客户中期来砍价,让价不多决心大。

在商言商,价格上能多争取一点,公司就多赚一点,销售员自己的提成也就多点。做买卖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你要摸透消费者的心理,对症下药,给消费者一种价格已经“到底”的感觉,你是很不情愿地做出了价格的最大让步。切记,客户砍价,不要张口就说,否则,即使你给出的真是最低价、成本价,客户也不一定领你的情。让价主要有5种策略:

(1)要小幅度让价,不要大幅让价。客户还价,一般是想探询你的让利幅度。如果你让价幅度很大,则客户会怎么想呢?他们会认为这个价格还有很多水分,客户对价格就会砍得更狠。

(2)要分几次让价,不要一次到底。我们即使把最低价格告诉客户,客户也不会相信,客户只会相信自己一点一点砍下来的价格,才是最低的价格。所以,销售员与客户砍价还价的时候,要分几次让价。

(3)表示实在无权让价。客户可能说“我等着上班呢,你再便宜点”或者“我身上带着钱呢,你到底让不让”。

这时候,销售员要表示出理解,说:“我知道您是带着钱的,也知道您有心买,如果能这个价钱卖给您,我早就卖给您了。但是,我实在无权亏本卖给您。”

(4)客户表示要走,暗示同伴让价。客户达不到自己的砍價目的,要么继续磨蹭,要么直接走人。这个时候,如果你旁边有同事,最好示意你的同事上去挽回,比如,使个眼色、打个手势,让这个同事扮演成你的经理,做出少许让步,让客户见好就收。不过,你与同事的表演,千万不能“穿帮”,让客户看出破绽,否则会弄巧成拙。

(5)要等走出五步,不要太早太迟。还价未果,也有客户不肯善罢甘休,甚至做出佯装要走的样子,以试探销售员会不会拉他回去。这时候,销售员往往很矛盾:如果屈服让价,则没法给老板交代;如果不肯让价,则会白白地丢失一个客户。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遇到佯装要走的客户,则销售员不能马上拉他们回来,否则,自己会陷入被动。最好的做法是,一面自信地告诉客户,这个价钱你走到哪里也买不到,一面整理产品柜台,暗示客户“你爱买不买”。但是,你一定要用余光偷窥客户的下肢,数一数看对方走出几步,一步、两步、三步……你不要出声,如果此时他站住不走了,又开口与你讨价还价,则说明他的下意识是确实想购买,你抓住对方的这一个心理,稍微让步就能成交。如果他继续向外走,走到了第五步,你怎么办?你要马上改口软下来说:“哎,回来回来,你再加一点钱,好吧?”

为什么要等客户走到第五步,就马上服软改口?如果等客户走出十步,销售员再叫客户行不行呢?一般来说,客户买东西,有时候就是去享受砍价的乐趣,假装要走不过是一个小策略,你不如将计就计给他个台阶。如果客户迈出了你的店,为了面子,他怎么好意思再回来呢?可能客户走到第六步,就开始后悔,“你赶快叫我回去吧”,你若没有及时叫住客户,对方心里会说:“算你狠,你怎么不挽留我!”于是,他一跺脚,一咬牙,一去不回头。当然,也有归去来兮者,即出去兜了一圈,没有发现更适合的产品,就一不做二不休厚着脸皮又折回来。但这个时候,客户已经不太可能成为你以后的忠实客户了。

3.后期砍价堵退路。

最终的后期砍价,往往是最难处理的,客户一般都是希望你再把价格降一降。我建议的处理方法如下。

(1)退步示弱——山重水复疑无路。“真的没有降价空间了。”这样说的目的是告诉客户,自己无权再让价,以防止客户得寸进尺,把双方的讨价还价拖到胶着状态,逼迫客户投降——放弃再砍价。

如果客户退缩,销售员就大功告成;如果客户不依不饶怎么办?销售员只好使用请示领导的“撒手锏”。

(2)请示领导——柳暗花明又一村。遇到客户死缠烂打,我们是否马上请示领导?不,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们此时请示领导,万一领导不给优惠,则他肯定以此为借口不购买;即使领导优惠了,但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他也有可能不购买。到头来,销售员既惹怒了领导,又丢掉了生意,两头不讨好。

凡是遇到这种情况,销售员可以这样说:“我不敢请示领导!”

然后,销售员停顿片刻,察言观色,等待客户追问:“你为什么不敢请示领导?”

销售员说:“昨天就遇到一位你这样的客户,他说我请示领导后就买,我只好请示我们经理。我们经理给他优惠了,可他最后却没有买,害得我被领导骂了一顿。你确定今天要买吗?”

客户说:“今天买。”

销售员进一步使用提问话术,问:“你今天能付款吗?”

客户说:“能付款。”

销售员话术提问:“你确定我请示领导后一定买,不需要再跟家人商量了吗?”

客户说:“确定。”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那就请示“领导”吧!拿起你的手机,随便拨个手机号码,装模作样一番请示,其结果自然是“领导同意再优惠多少钱”,然后就是开单成交。

这个策略总结为:客户死缠烂打,请示领导出马,担心自己挨骂,防止客户变卦。

(3)得了便宜要卖乖——让客户感觉占了便宜。销售员一面开票,还要一面“卖乖”,让客户再吃下一颗定心丸。比如,“我们经理给你这么便宜,你回去得给我们宣传,再给我们带来几个客户。”这样,销售员不仅赚了客户的钱,而且让客户心花怒放,心存感激,这才是“双赢”。

总之,我们在与客户谈价格时,面对客户的还价行为,我们要预留降价空间,从而让客户对还价有“成就感”,也让我们在价格上占有主动位置。

拆分报价,降低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

对于你的产品报价,如果客户认为价格高,难以接受,你就可以分解价格,把价格化整为零,让客户从内心减轻来自购买的压力,并感到价格足值。

分解价格的方法,一般是按产品使用时间的长短和计量单位的不同来报价,把看起来较高的价格化整为零,隐藏了价格昂贵的威慑力。这种方法把价格分解成较小的部分,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客户的实际总支出,却比总报价更容易被人接受。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一位网通公司的销售员在刚落成的一片小区内推销网络服务产品,许多刚入住的居民前来询问。

客户:“多少钱能通网啊?”

销售员:“安装费是每户300元,网络年费是980元。”

客户:“这样太贵了吧!”

销售员:“听起来确实有点贵,不过您仔细想想,这个价钱根本不贵。加上安装费,每天就3元钱,上网时间数量无限制,非常划算。如果您觉得年费不合适,还可以选择季度费,每季度400元,还有月费,每月才150元。”

这位销售员第一次报价,容易给人价格比较高的感觉,但接下来,他对价格做了分解,将比较昂贵的网络费用拆分成小单位,消除客户对高价的排斥感,而且还适当地推出了另外两种收费方式。客户只要稍微计算,就能知道哪一种方式更便宜,这样便于顺利完成交易。

可见,分解价格是一个很有必要的销售技巧。在为客户解释价格时,我们对产品价值要使用加法或乘法,对价格要使用减法或除法,这样,可以凸显价值,弱化价格。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我们在为客户介绍一款手机时,可以说:“这款手機首先有电话的功能,还有照相机、音乐播放器、手机电视、收音机、上网功能。您只要拿着一部手机,相当于携带了一个多功能机。它的价格虽然贵点,4000元,但您还可以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首付1000元,余下的3000元分20个月还清,每个月还款150元。这样的价位,咱们消费者一般都可以承受得起。”这样一来,我们强调了价值,价格的杀伤力就削弱了。

现实中,有些不懂得使用分解价格方法的销售员,会经常为客户抱怨“价格高”而苦恼。其实,每一种产品的价格,在上市前都是经过认真调研的,客户如果还抱怨“价格高”,就只能说明客户对产品的使用价值还不够了解,或者价格的绝对数确实偏高。对于前者,销售员要为客户多做产品介绍与演示,让客户对价值有一个清晰认识。客户通常是对价值缺乏理解,才会片面地认为“价格高”。对于后者,我们就要化整为零,把大数化成小数,减轻过高价格对客户视觉与心理上的冲击力。

一辆汽车可能需要一二十万,一套房也需要几十万。假如客户问你这辆汽车或者这套房多少钱,你如果直接把价格的绝对数告诉客户,客户可能会首先考虑自己腰包里的钱是否够,如果不够,自然就容易打消购买的念头。如果你在告诉客户价格的绝对值后,又能及时为客户分解价格,比如“这辆车虽然价格15万,但它好比一个可以移动的家,您有了它,去哪儿都方便了。再者,这15万的价格,您还可以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首付只需将近5万,分10年还清的话,每个月只需还款不到1000元”,这时客户一听,肯定会觉得“价格也不是特别高啊,可以接受”,于是成交就会容易些。

所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对价格进行拆分,既可以增加客户数量,还可以增加成交的机会。现在很多商家在销售产品时,在不同程度地使用着分解价格的方法,比如现在常见的分期付款、帮客户拆分价格等。有些汽车4S店,在一些汽车上贴着海报“每天只付30元”等,也是在利用价格分解的技巧。

总之,销售人员可以从产品的效用和客户的需求出发,通过分解价格,将价格化整为零,从而降低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增加产品的成交率。

价格谈判,先摸清客户底线

有时你会发现,客户对产品的用途感兴趣,和你交谈也比较顺畅,但最终没有购买产品。这是为什么呢?究其根本原因,客户还存在一些关键的问题未获得解答。而这些问题,你没有去询问,客户又没有说出来,由于你没有触及并突破客户的这条心理底线,结果你错失了成交的机会。

在销售中,许多销售员都会遇到客户不愿意坦陈自己真实想法的情况。尽管销售员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已经了解到客户对产品或服务有一定的需求,甚至这种需求还比较强烈,但出于某种原因,客户就是不愿意向你表明这些需求。这时,如果销售员与客户争论,试图给客户施加压力让其承认自己的需求,则往往会招致客户的反感。

事实上,许多客户在明确了自己的需求后,却不愿意向销售员坦诚相告,这是因为他们仍存在一定顾虑。销售员只有了解到客户心中的顾虑并帮助客户将其打消,才能让沟通变得顺畅起来。那么,客户心中一般会顾虑哪些底线呢?

1.担心产品的质量。

客户对于产品质量产生怀疑,并提出一系列的疑问,往往不是他想要产生对抗的情绪,相反,这说明客户有这方面的需求,而且他们已经开始关心产品了。所以,销售员更应该抓住机会,进一步开展沟通,消除客户对产品的顾虑,然后进入促使成交的最后环节。如果把客户的质疑当成拒绝的信号而放弃努力,则无疑会功亏一篑。

如何来消除客户对产品质量的顾虑呢?我们可以进行现场演示、展示权威机构证明等。比如,我们在为客户讲述汽车时,可以主动打开发动机舱让客户察看,让客户坐进车内,打开CD,让客户亲自感受,必要情况下,安排客户试乘试驾,并且让客户看权威机构的认证。这样一来,客户全方位地了解了产品的性能特点,对汽车质量才会放心。

2.怀疑公司的可信度。

不了解就会产生不信任,在与销售员刚接触的时候,客户往往会由于缺乏对其所在公司的了解而怀疑公司的可信度。因此,销售员要能理解客户的这种心理,毕竟客户在购买前都希望面对的是一家正规、负责任的公司。客户有这种顾虑是正常的,也是常见的,所以销售员要通过一些努力来消除这些顾虑,以便尽快进入沟通的实质阶段。

一般情况下,在与客户接触时,销售员要做到自信而诚恳,对产品表现得有信心,对客户显示出诚恳的态度,耐心地与客户沟通交流。然后,销售员再向客户提供能够证明信誉和实力的有力证据。这些证据可以是公司的相关证书,也可以是某些权威人物的评价等。比如,我们可以给客户讲述公司的发展史,讲述公司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告诉客户我们是一家负责任的公司;展示公司举办的客户联谊会照片、视频等: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客户对公司的印象。

3.对具体行情缺乏了解。

我们往往会听到客户这样的回答:“我再比较一下,然后做决定”,或者“其他公司的产品比你们的产品功能多,而价格却比你们的产品低”等。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客户对具体的市场行情还缺乏深入了解。在对市场行情没有一个清晰了解的情况下,客户一般是不会做出购买决定的。

这时,销售员不必要求客户马上决定购买你的产品,而要给客户足够的时间来考虑。当然,这不意味着你就无所事事,静候客户传来成交的佳音。如果这时你能够帮助客户分析、了解市场行情,反倒容易引起客户的好感,打消客户心中的顾虑。这时,你可以主动担当起顾问的角色,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不是要急于推销自己的产品,同时在沟通中你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并适时而巧妙地告诉客户,你能够满足其需求,甚至可以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好。

最后,我们在与客户沟通中,当客户不主动坦诚自己的需求时,千万不要试图采用强硬手段逼迫客户承认,以免引起可能的抵触情绪。

面对讨价还价,多和客户说说产品优势

当客户反映价格高并把注意力聚焦于价格时,销售员应及时把谈话转移到对产品优势的强调上,突出物有所值。这样,客户对价格的关注热度会降温,并返回到自己购买的初衷——对产品使用价值的关注上来。

当销售员还没有把产品能给客户带来的利益讲解清楚时,客户关注的焦点往往在价格上,认为“越便宜越对自己有利”,这时客户往往会质疑价格的合理性。一些缺乏经验的销售员可能会与客户展开拉锯战,纠缠于价格的讨论上。现实中,“讨价还价”,甚至纯粹“为价格来讨论价格”的事情都有。出现这种情况,对销售人员来讲是很不应该的。如果一个销售人员不能让客户看到产品价值以及一些延伸价值,这种销售就是失败的。你应该把谈论重点从价格转移到产品优势上来。我们知道“一分钱一分货”,客户如果真正理解了产品的价值,就会对价格有理性认识。

所以,一些优秀的销售人员往往会避开与客户过多地谈论价格,而是着重谈产品的优势、产品的价值,把价格与价值有机联系起来,这样,客户才能买得放心。产品具备固有的使用价值,但对客户来讲,很多时候是不能认清产品潜在的使用价值的,这就需要销售员为客户专业化地讲解,让客户认识产品、了解产品、认可产品。

商品的价值升高,可以降低价格上的争议,并强化客户购买的意向,所以价值越高,成交的机会也会越大。不管任何商品,销售员都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以“利他”的方向去思考价值。除了这些商品上的价值,你自己也可以创造一些价值,以体现产品与服务的独特性。

1.你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是否无可替换。

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可以增强客户购买时的信心。比如你可以对客户说:“我们的产品全国联保,质保3年,只要是产品质量,全国每一个维修网点都可以免费维修。这就解决了您在使用时的后顾之忧。”

2.你所提供的“感受”是否无可替换。

你在为客户服务时,你的热情、诚恳、自信等都会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这些印象甚至会影响到客户对产品的认知上,所以销售员一定要调整好情绪,用你的热情影响客户。

3.你所提供的“客户至上的态度”是否无可替换。

要重视客户的利益与感受,为客户负责。我们初次与客户沟通时,或许会面对客户的不解,但是我们一定要重视客户的观点,并给出客户一个可以信服的解释。

4.你所提供的“关心客户的态度”是否无可替换。

经常与客户保持联络,注重情感沟通,让客户感觉到不管是否购买了你的产品,你都在关心着客户,并尽己所能在帮助着客户。

5.你所提供的“坚持”是否无可替换。

对客户的人性化服务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用“坚持”让客户认识到产品以及你的服务的价值。

总之,如果你遇到价格质疑,那么,请把客户对价格的关注热情转移到产品优势以及服务优势上来,从而推动销售的开展。

零风险承诺,让客户安安心心买单

在销售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现象是风险知觉,也就是客户在购买过程中会产生风险意识。如果这些担心不能被有效地克服,客户就不会顺利地购买产品。

其实,客户产生知觉风险后,心中就会有不平衡,为了保持平衡,他自己也会做一些动作来消除知觉风险。这也是销售人员解除客户知觉风险的好机会。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消除购买风险,满足客户的心理安全感呢?

1.多提供信息,解除客户的风险知觉。

销售心理学揭示出,客户产生风险知觉,在很多时候是由于掌握的信息太少,对产品或服务不太了解。

因此,他会主动寻求更多的信息,为自己的决策提供依据。此时,销售人员如果能够提供更多的客观信息,让客户更多地了解商品和服务,则会减少客户的风险知觉。

2.依靠品牌,消除客户的风险知觉。

当客户产生了风险知觉又无法解除的时候,他会倾向于通过选择品牌来规避风险。因此,推销员如果在推销中强调品牌,会帮助客户克服风险。比如,客户在购买皮鞋时,由于皮鞋价格过高,迟迟不能下决心,这时销售员如果能及时地说:“先生,您放心吧,咱这是××牌子的,质量绝对有保证。买双好鞋穿的时间长,总比买双普通的鞋经常坏要合算。”听到这样的话,客户在权衡后,一般会倾向于购买的。

3.利用从众心理来消除客户的风险知觉。

当客户产生风险知觉又无法获得更多信息的时候,他经常选择从众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大家都买的东西必然是好东西,这是我们常人的想法。推销员可以运用从众的销售技巧,通过强调很多人购买以及购买后的良好评价,来消除客户的风险知觉。

4.通过高价来消除客户的风险知觉

当客户产生风险知觉又无法消除的时候,他还会选择高价商品来规避风险,这是因为大家都会认为高价代表着高质量。因此,当客户有风险知觉的时候,推销员不要试图通过降价来消除他的知觉风险,可以适当推销价格高一些的同类商品,来满足客户的心理安全感。

5.通过销售者的形象来消除客户的风险知觉。

在销售心理学上,当客户产生风险知觉的时候,他会通过销售者形象的判断来规避风险。比如,销售者本人光鲜的衣着、使用的高档手机或汽车,或者商店豪华的装修,就会被认为比较可靠。因此,推销员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

通常情况下,客户在第一次购买你的产品时,购买过程都是“小心翼翼”的,他希望采取一个保险的步骤,他希望整个购买行为对自己是绝对有利的。当你吸引来的目标客户非常精准,你的产品质量也是一流的,而且成交主张超級完美,客户也非常喜欢,即使如此,客户也不一定会立即购买。他可能会担心、会害怕、会怀疑,凭什么要相信你呢?产品真的适合自己吗?要是以后出现质量问题该怎么办?你说的和做的如果不一样,该怎么办?……只有消除了影响客户购买的顾虑和风险,让客户购买时有安全感,客户掏钱时才会心甘情愿。

本文摘编自《销售与口才》一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竹石文化出版,2019年11月版。

猜你喜欢
销售员价格客户
销售员的三种习惯 竟是客户最喜欢的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销售员的报价技巧,你会吗?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销售员的幽默
价格
价格
价格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