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玮炜,王晓军
(1.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030;2.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工业中心,广东 广州 510665)
2019年12月在我国武汉首次出现新型冠状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命名为SARS-CoV-2),其流行规模在2020年1月迅速增大[1].目前SARS-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已在全世界蔓延,在全球多个国家均有发现[2-6].据最新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5月5日24时,我国确诊病例达到82941例,死亡4633例,治愈78219例[7].自2015年5月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来,中国制造业稳步提升[8].然而,今年正值该十年行动纲领中期,如何在受疫情影响下做好承前启后发展工作尤为重要,故本文分析新冠病毒疫情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因素、中国制造业行业需求及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最后结合两者进行总结.
据调查分析显示,疫情对中国制造业的普遍影响主要在生产、物流、促销、差旅、零售等五方面:
大部分企业遵循地方政府安排,生产人员复工时间延迟至2月10日,部分疫情较重地区延迟更多[9],如表1各地区复工安排时间表所示.相较于互联网公司便于实施远程办公、分批上班等对策,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受延迟复工影响较大,势必造成产能下降.
表1 各地区复工安排时间表
即使制造业公司复工情况良好,仍受物流运输公司复工缓慢或复工人数不足影响,造成供应链上游原材料、制造业产品无法正常发货[10],表2为各物流运输公司复工时间表,普遍延迟复工至2月10日.
表2 各物流运输公司复工时间表
历年春节后为工程机械等周期品销售旺季,而今年展销会大多延迟甚至取消[11],严重影响产品销售途经,销售额减小.
表3 各展销会预期举办时间表
各地政府出于安全考虑,多要求外来人员自我隔离14天,企业销售人员国内差旅受影响,而1月底开始部分海外航班停飞,则影响海外销售与服务人员差旅,不利于出口业务开展[12](见表4).
受疫情影响,各地政府制定不同管理政策,武汉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一个小区一律只保留一个出入口,控制人员出入[13],直接减少人们外出购物机会,且一般仅采购生活必需品,使销售其余产品的零售商减少进货.
表4 各航空公司/国家
目前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生产水平还较低,图1为2015~2018年各国每万人拥有工业机器人数量对比表,可以看出,对比发达国家,我国每万人拥有工业机器人数量较低,但近年增长率几乎均在40%以上(见图2).
图1 2015~2018年各国每万人拥有工业机器人数量对比表
图2 2015~2018年各国每万人拥有工业机器人数量增长率
疫情突发从短期看对整个制造业有较大影响,从中长期来看,在人工成本上升与设备成本下降双重影响下,机器代人的优势会不断凸显,推动自动化行业发展,从而使高增长率发展趋势得以延续.此外,受疫情影响,机器代人的紧迫性、必须性凸显,制造业行业结构持续变化,如何保持突发事件下的生产稳定性和高效性受制造业关注,工业机器人未来需求激增,前景广阔.下面从智能生产、智慧物流、智慧会展、智慧零售四方面进行分析.
机器代人,在生产中更具备稳定性.新疆吉庆油田智能化采油系统高度集成无杆泵举升技术、液量含水自动计量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和视频实时监控技术,实现采油从井底到井口智能高效全过程生产管理,自动化生产大大减少一线员工巡井频次,避免人员相互接触,保证疫情防控下石油产量.
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自动化流水线等科技技术助力企业快速恢复生产.中科曙光布局在天津的智能工厂,采用包括模块化柔性智能生产线、全自动温控老化室、全自动化成品包装线等自动化设备,相比传统生产线大大减少所需人力,缓解疫情期间人员短缺的问题,实现无人化生产.其智能化生产线(自动化流水线、智慧立体仓库、机器人)产量可替代传统生产线10个人工的作业,天津智慧工厂满负荷运营,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生产,满足紧急供货需求,疫情产能不减反增.未来智能工厂还将采用虚拟建模和工艺仿真等技术对工厂规划、工艺步骤、生产管理等进行优化,同时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和数字化制造平台管理工厂生产,实时监控工厂整体运行,实现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的快速转换和产线上产品的快速导入,进一步实现无人化,使制造过程安全可控,更高效、稳定.
疫情期间京东、美团无人配送车应用解决疫情防控时期减少人员接触的刚性技术需求[14],也能够支援人力不足的订单需求密集区域配送运力优化,无人配送车的大力应用将推动物流快递行业无人智能化的加速发展,从而为制造业产业链提供更加稳定的物流支撑,保障顺畅的供货发货.
鉴于疫情影响线下展销会的顺利进行,举办方可进行线上展销,以文字、图片、视频、VRAR等方式全面展示商品,对举办方、参展商、买家三方均有优势:⑴ 不受空间场地限制,降低运营/参会成本,节省人员物资转移费用及时间成本;⑵ 不受时间限制,全球各地人员随时浏览商品,展期无限延长,随时更新新一代展品信息;⑶ 便于参观方搜索预期商品,结合VRAR技术,利用对展出商品的三维建模,加强买家对商品的直观感受,且商品展示不受场地限制,尤其利于重型器械;⑷ 线上展览便于运营方/参展方统计参观人次(流量),得出热门产品类别、厂商等信息,指引未来制造业发展方向.可以看出,面对疫情线上展销会能提高展览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水平,保障制造业产品的输出和采购.
零售作为制造业重要变现途径之一,当前受到严格的出行管控影响.为此,可使用无人超市、无人配送、无人货架等零售形式减少人员聚集,在疫情影响下具有很高实用性.由阿里淘鲜达和湖北连锁超市中百仓储承建的无人超市,在武汉疫区上线,实现24小时营业;瑞幸无人咖啡机“瑞即购”也入驻武汉多家医院.在“无接触”的诉求下,无人化的智慧零售再次受到市场关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费者所接受.但疫情结束后,“无接触”的特殊场景消除,会显露无人零售前期投入大、存在技术故障的问题.在抗疫的过程中,无人超市、无人配送、无人货架等显得尤为重要,保障制造业资金链形成闭环.
本文在新冠病毒疫情下,调查其在复工、物流、展销、差旅、零售等方面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分析未来行业需求及发展方向,得出结论:⑴ 疫情短期内的人员、物资、信息流通不畅,不利于制造业良好发展,使制造业企业有效生产时间缩减、产能压缩,生产经营受影响,尤其给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带来冲击,生产力大大下降;⑵ 疫情推动制造业全产业链智能化、自动化升级,向机器代人靠拢以抵御下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⑶ 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对于维持社会运作、稳定发展经济的优势明显,逐步向智慧工厂过渡利于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