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玲 于洪杰
1.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河南 洛阳 471000; 2.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临床医学,河南 新乡 453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造成患者视力模糊,累及视网膜微血管,病情持续进展可导致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案,但术后患者需维持俯卧位2~4周,患者不适感较强,易出现抵触心理,临床实际依从性较低,影响预后改善。本研究选取我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组对比,旨在探究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4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4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37~68岁,平均(52.47±7.43)岁;病程2~9年,平均(4.93±1.25)年。研究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35~69岁,平均(51.83±7.64)岁;病程2~10年,平均(5.05±1.32)年。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选例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眼科学》(第8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1];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且为首次眼部手术,术后证实需填充惰性气体;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或肢体功能障碍,难以取俯卧体位;眼部手术禁忌证。
1.3 方法
1.3.1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常规健康宣教、饮食干预等。
1.3.2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①术前。入院后进行全面评估,主动与患者交流,采用转移注意力、情感宣泄等方式引导,消除不良心理状态;发放健康宣传手册,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促进患者了解手术相关知识,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对咳嗽、喷嚏技巧进行指导,嘱患者多休息准备手术;提前指导俯卧体位并进行示范;行泪道检查、冲洗;修剪睫毛,给予散瞳剂。②术中。与患者交流缓解压力及紧张情绪,并给予肢体抚触进行安抚,实时告知患者手术进程,引导进行手术配合,密切监测生命体征。③术后。行眼底、视力检查,1次/d;若存在出血、疼痛症状,及时清洁眼部分泌物,更换敷料,给予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指导患者保持俯卧体位,平躺面部向下,额部垫小枕头,肩部、胸部垫枕,确保压力分散、呼吸顺畅,若动作有误及时纠正;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姿势、体位更换,护理人员及时纠正并监督;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俯卧体位的重要性,提高其重视程度。
1.4观察指标 俯卧持续时间。舒适度采用舒适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舒适度,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舒适度越高。观察记录因俯卧体位而导致的不适症状,统计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2.1俯卧持续时间、舒适度 研究组术后1 d、3 d、7 d俯卧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俯卧持续时间、舒适度
2.2俯卧位不适症状 研究组烦躁失眠、四肢麻木、腰酸背痛、肩颈部不适等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不适症状发生率[n(%)]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致盲性眼病,危害大,若进展为严重增殖性病变,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确切,但术后患者不适感较严重,刘洋等[2]研究发现体位改变、术后疼痛、负性情绪、血糖异常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填充惰性气体,利用其在眼内上浮产生的压力、气泡表面张力关闭裂孔,促进视网膜复位。李立超等[3]研究证实,眼内空气填充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中,可改善患者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由于填充材料特殊,视网膜裂孔需位于高位,因此术后需长时间维持俯卧位,避免乳化堵塞房角而提高眼压。综合性护理干预通过术前预先指导、术后加强监督并纠正姿势,有助于提高俯卧位舒适度,延长俯卧时间。蔡明丽[4]研究指出,体位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舒适度。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术后1 d、3 d、7 d俯卧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增加术后俯卧持续时间。由于俯卧时间长达2~4周,患者易出现烦躁失眠、四肢麻木、腰酸背痛、肩颈部不适等症状,综合护理干预则通过指导正确俯卧方法,给予小枕头及软枕提高舒适度,并指导转换体位及姿势技巧,有助于减少不适感。对两组俯卧位不适症状发生率进行统计,发现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护理干预从围手术期3个阶段进行护理,术前全面评估、消除负性情绪并充分准备,术中加强安抚、促进患者配合,术后预防感染、体位护理提高舒适度,有助于手术顺利实施。
综上,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延长术后俯卧位持续时间并减少不适感,提高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