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素质的结构分析

2020-07-31 12:43唐波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素质结构

摘  要: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素质关系着能否肩负起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道德与法治观念的使命,其素质可从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进行分解。其深层结构包括理想信仰和职业意识,但存在重视职业意识淡化理想信仰的现象;其表层结构包括教材解读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政策理解能力、学术研究能力,但存在重视前二者而忽视后二者的现象。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  素质  结构  优化

一、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素质的结构分解

普通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身心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四个方面[1]。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素质结构具有特殊性,除具备身心素质和知识素质外,更重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和能力素质。根据结构主义理论,思想道德素质是其深层结构,能力素质是其表层结构。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理想信仰和职业意识。理想信仰是人的高级精神活动,是人的精神寄托和行动指南,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该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仰,信服、敬仰、崇拜和坚守共产主义学说和理论,还要肩负以共产主义理想感召和教育青少年的责任,把它作为自己从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精神动力。职业意识是对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反映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决定了其从事教学的认同感与忠诚度。

能力素质包括教材解读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政策理解能力、学术研究能力。“教材解读能力”是指教师对当前道德与法治课教材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包括理解课程体系的结构逻辑,理解教材的编写逻辑,以及对教材内容的删减、调整、补充,实现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从而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课堂驾驭能力”是指教师将课堂教学组织得生动活泼,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能力。教师具备了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就善于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和探究,形成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思想认识,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政策理解能力”是指教师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能够及时关注党和国家的政策热点,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吃透政策精神,并对政策的预期效果有一定的前瞻性,这种能力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正确阐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及其走向。“学术研究能力”是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能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厚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二、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素质的结构辨析

新时期的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能够承担起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的使命,必须要提高教师队伍的“软实力”[2],而当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中存在以下消极情况:

第一,在深层结构中重视职业意识淡化理想信仰。在教师素质的深层结构中,理想信仰是教师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精神动力,职业意识是教师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职业认同感和忠诚度。两者位居教师的精神层面,是解决教师“为什么从事这项工作,是否愿意从事这项工作”这两个认识问题的。实际选聘中,学校重视的是他对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认同度,考察的是他是否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并以此作为引进和培养教师的标准。如果不能考察教师的理想信仰,他们可能会在将来另择学科教学,必将导致学科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

第二,在表层结构中重视教材解读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忽视政策理解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这四项能力解决的是教师怎样才能干好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学校重视的是教材解读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因为考核教师常规的方式是推门听课、上合格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检测成绩等;作为一个优秀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另两项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道德与法治课一方面要传授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和法纪观念的引导和教育,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国情,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和施展自己的才华。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政策理解能力,不断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化,吃透中央文件精神,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和热点问题,并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其次,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如果能对所教学科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在课堂教学中把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就能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化和拓展,使教学内容既忠实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让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三、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素质的结构优化

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加强理想信仰教育和党性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情操意志,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学习师德规范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激励教师爱岗敬业,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广博学识教育感染学生。

要以专业水平提升考核和评价能力素质,优化教师素质的表层结构。学生最基本的需要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政治观、法制观[3]。一是教师必须接受前沿教育理念的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知识,以最新视野全面把握教材知识点;二是经常参与教研活动、教材培訓,开阔眼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能力;三是教师深入学生之中,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师等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需求,并以此解读教材和融入课堂教学;四是教师要适时创设主题共同讨论和探究,调动学生参与课内外活动的积极性,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真正构建起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李玲,熊健杰,韩玉梅.西方教育目标分类学对构建我国教师素质标准的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65.

[2]曾令辉.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队伍软实力建设[J].中小学理论战线,2012(3):51.

[3]肖映胜,张耀灿.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理念新探[J].中小学理论战线,2011(7):62.

作者简介

唐波(1966.9—),男,汉族,小学高级教师,现从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素质结构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半包围结构
汪曾祺专辑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