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20-07-31 11:15罗桂蓉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

罗桂蓉

摘  要:教学不仅是传授已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而且还要把思维的有序性、灵活性、批判性等多种特质协调起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  思维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就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法上应创新

教师应改变讲清楚、讲透彻的传统教学观念。上课时,应在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疑点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思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将未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知识用旧知识解决从而得到新的知识,是通过引导、启发,而不是直接“传授”,更不是“灌输”;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当前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开放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在通常情况下,一般都是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学生的参与下解决,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学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乐趣的一种教学形式。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开放,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二是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必根据固定的解题程序;三是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中的不同观点,保护学生中学习争辩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处理学生学习行为时,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别出心裁等。

(二)活动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动手作图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理解、热爱。

(三)探索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只能适应部分的教学内容。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通常是采用"发现式"的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这种教学尽管可能会耗时较多,但是,它对于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等都有极大的好处。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应培养学生几方面的能力

(一)注意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可能有创新。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二)注意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发现的机会,锻炼思维。

(三)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

(四)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學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结合、变换、类比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应注重课外活动与家庭教育

(一)课外活动

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外活动中要努力营造一个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让学生放下肩头沉重的书包,轻轻松松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如主办知识讲座、竞赛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和服务活动及各种兴趣、特长、学科小组活动,举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及小论文比赛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具有趣味性、自主性、灵活性等特点,正确加以运用,对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二)家庭教育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一方面为人的启蒙教育和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它也关系到社会公共生活的各方面利益,因为下一代的成长和民族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作为家长一定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努力创造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充分理解、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

总之,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的创新因素,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使课堂教学有创新教育的内容。无论是新课、习题课还是复习课,始终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只起指导学法,解答疑难的引导作用。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这样既锻炼了思维品质,提高了心理素质,又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霍华德·加德纳著.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1999.

[3]陆志平.激活创造的潜能[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孙健敏.创造性解决问题[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