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新
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4-148-02
摘 要 近年来,石油石化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生产生活中的很多领域都离不开石油石化产品,再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各个石油石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才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石油石化企业,技能拔尖人才能够带动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而为企业赢得生机与活力。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石油石化企业中技能拔尖人才培训机制的创新,有利于提高这类人才的专业素质,提升企業竞争力。
关键词 石油石化企业 技能拔尖人才培训 机制创新 实践
近年来,在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为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各个石油石化企业对于相关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人才培训,能够进一步优化企业的人才结构,发挥人才在企业经济价值创造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很多石油石化企业的技能拔尖人才培训机制并不完善,难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的人才保障,因此,对这类企业而言,必须要改变这一现状,加快推进技能拔尖人才培训机制的创新。
一、石油石化企业技能拔尖人才培训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一)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逐步在探索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各个工业企业都需要逐步加强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转变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转型。石油石化企业作为工业性质的企业,如果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发展模式,将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甚至可能会丧失发展活力,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对石油石化企业的生产经营而言,技能拔尖人才是企业人才结构中的主要构成,这部分人才具有创造力,能够在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1]。因此,石油石化企业技能拔尖人才的培训是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了人才培训机制的创新,才能够发挥培训的有效性,提高技能拔尖人才的综合素质,用这类人才带动石油石化企业的技术、工艺与方法创新。
(二)解决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必然要求
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市场面临着供求不平衡的局面,且技能拔尖人才匮乏,这种情况说明劳动者的素质相对低下,难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我国的人才结构中,技能拔尖人才是主要构成,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这类人才能够与管理人才、科研人员等实现配合与协调,提升企业的竞争力[2]。因此,在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中,技能拔尖人才培训机制的创新是解决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改变了石油石化行业技能型人才匮乏的局面。
二、石油石化企业技能拔尖人才培训的现状
(一)教学实践环节和实际生产差异
对石油石化企业的技能人才而言,由于企业生产运营的特殊性,在培训过程中,除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培训,还需要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提高技能人才的实践和综合能力。在石油石化企业的技能拔尖人才培训方面,虽然企业能够认识到培训对提高技能拔尖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技能培训工作,但是,企业并未在培训内容方面加以科学规划,尤其是在教学实践环节,所培训的内容并未从石油石化企业具体的生产环节着手,实践教学远远脱离了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这种培训与实际生产的差异性使得即使一些技能拔尖人才掌握了相应的实践培训要点,但是,在具体的培训知识应用方面,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3]。比如,在实践教学培训中,对油品分析流程与操作要点、油品生产流程等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但是,由于包含的油品类型、生产流程等相对较多,再加上不同的油田生产与分析中所采用的方式也有所区别,所培训的内容并没有从石油石化企业最为常见的油品类型着手,虽然技能拔尖人才掌握了相应的培训与操作要点,但是要真正参与到石油石化企业的生产中,还是会面临诸多的问题,无法借助于培训所获得的知识来解决。很多石油石化企业在技能拔尖人才的培训方面,教学内容并未从企业的实际生产来安排,导致其培训的内容并不能被应用于生产中。比如,教学内容难以达到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技术发展等信息的掌握不足;与生产实际应用脱节,缺乏实践内容的细分,难以提升人才的整体竞争力。
(二)社会与企业资源利用不足
石油石化企业在对技能拔尖人才开展培训的过程中,缺乏对企业与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利用不充分常常会导致石油石化企业的人才培训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此外,对社会与企业资源的利用不足,会使得组织技能拔尖人才培训的组织者难以掌握先进的技术,导致培训的内容存在滞后性。一些培训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但是其实践能力相对较差,这种情况下,技能拔尖人才培训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与培训资源利用不充分,难以促进技能拔尖人才技能的提升。比如,石油石化企业在人才培训方面并未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导致企业无法及时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引进技能拔尖人才。此外,石油石化企业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而高校与科研机构具有充足的理论知识体系,通过二者之间的合作能够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很多石油石化企业并未实现企业自身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导致节能拔尖人才培训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石油石化企业技能拔尖人才培训机制创新的实践
(一)人才培训需求调研
在石油石化企业技能拔尖人才培训机制的创新之前,相关部门与培训人员需充分掌握企业的人才需求变化,进而根据石油石化企业的行业发展现状,对技能拔尖人才的培训内容、时间等加强顶层设计,着重培训技能拔尖人才的专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此外,在人才培训需求调研阶段,在掌握了相应的人才需求以后,企业还需要进行专业建设方向的探索,使得技能拔尖人才的培养方案更为科学与合理。人才需求调研过程中,相关人员需着手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调研:石油石化企业对技能拔尖人才的需求调研;企业内部技能拔尖人才的配置与安排调研,主要包含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范围等。
(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1.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石油石化企业技能拔尖人才培训机制的创新中,需从人才培养的规格方面着手。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需加强对技能拔尖人才的专业知识培训。对石油石化企业的生产而言,由于其生产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在不同的生产阶段与领域,对于技能拔尖人才的需求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人才培训中,需使技能拔尖人才具有极高的综合能力,掌握石油石化生产领域的专业技能,比如油田生产工艺、钻完井工艺、设备维修等。此外,技能拔尖人才还必须掌握基本的机械设备、电器仪表、工艺流程等知识[4]。总之,与石油石化生产相关的专业知识都是技能拔尖人才培训的内容。
2.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在石油石化企业技能拔尖人才的培训方面,还需要提高技能拔尖人才的职业能力,主要是要使得这些人才具备基本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责任意识,能够掌握相应的生产操作、实践操作要点,正确使用各种的石油石化设备、判断各种石油石化设备是否存在故障威胁。此外,在培训过程中,还需要向技能拔尖人才传授相应的技术标准、操作规范、技术革新等内容。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当前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快推进技能拔尖人才培训机制的創新,就需要逐步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积极形成“校企双轨六对接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双轨”。“校企双轨”的应用实现了学校基础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操作的结合,这种模式下的技能拔尖人才培训,使得人才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人才培训主体要建立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使得在人才培训过程中,能够分别从高校与企业内选择专业基础能力极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来从事培训工作,发挥联合培养的优势,使得石油石化企业的技能拔尖人才培训更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保障学校与企业能够共同来制定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等[5]。
2.“六对接”。“六对接”主要体现在技能拔尖人才的培训要满足以下要求:人才培训目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对接、专业课程与企业岗位技术标准的对接、实践基地与企业生产场地的对接、培训团队与高端技术团队的对接、人才培训质量与员工评价标准的对接、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对接。
3.“三段式”。“三段式”人才培训机制主要是指在石油石化企业技能拔尖人才的培训方面,要分三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技能拔尖人才主要进行的基础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培训,并要在此阶段开展相应的主题专业导入课程等,提高技能拔尖人才参与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从感性上接触和了解石油石化企业,初步掌握整体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等[6]。第二阶段:在此阶段,技能拔尖人才主要进行的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并要在此阶段加强基础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并要在此阶段进行一段时间的生产实习,进入石油石化企业内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消化。第三阶段:技能拔尖人才要进行顶岗学习。
四、结语
近年来,在石油石化企业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要促进企业与行业的稳步发展,各个石油石化企业都需要加强推进技能拔尖人才培训机制的创新,提高其培训质量,发挥技能拔尖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流程改造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谦,曹学庚,耿娇娇.石油石化企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5(09):41-42.
[2]陈磊,高志文,王霞等.全面绩效管理创新与实践——以中国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为例[J].石油人力资源,2018,000(004):P.40-44.
[3]苏雪花,郑晓明,王守伟等.高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36):34-37.
[4]高杨,王启芳,臧子东.浅析石油企业人才培训机制的创新[J].学理论,2015(17):134-135.
[5]张航.论新形势下我国石油企业管理与创新发展思路[J].中国石油石化,2017(03):141-142.
[6]王新忠.基于以能力为基础的培训模式在石化企业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