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军利 杨成琴
(1.绥德县中医医院针灸科,陕西 榆林 718000;2.榆林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陕西 榆林 719000)
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临床常见的结缔组织炎症,治疗RA的原则就是尽早诊断、合理用药,其中阿司匹林是临床治疗RA患者的首选药物[1]。中医将RA归于痹症的范畴,可急性发病的患者可使用驱风清热化湿的药物治疗,慢性期患者使用驱风散寒化湿的药物治疗,均可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2]。本文主要探讨中西医结合及穴位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8年10月间收治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6例,随机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研究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5~69岁,平均(49.62±5.19)岁,病程2~8年,平均(4.62±0.86)年;对照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4~68岁,平均(49.85±4.98)岁,病程3~7年,平均(4.48±0.91)年。纳入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关于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经实验室检查血沉≥30 mm/h,抗“0”>500 U,影像学检查X线片发现受累关节仅出现软组织肿胀,无骨质改变。已排除合并有关节、肌肉外伤或挫伤者;合并有恶性肿瘤、不耐受针灸治疗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使用维生素B、维生素C、萘普生早晚各用一次,如果患者存在发热可静脉滴注青霉素,1次/d,连续使用两周;对于肾阳虚型患者使用桂附地黄汤(熟地12 g,山药、山萸肉各6 g,丹皮5 g,附子、肉桂各3 g,泽泻、茯苓各4.5 g),肝肾两虚型使用六味地黄丸合四物汤(山茱萸、茯苓、白芍各12 g,熟地15 g,当归、泽泻各10 g,黄芪30 g,淮山药15 g,川芎 g,1剂/d,6 d为1个疗程,治疗7个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在膝关节下放一棉垫或枕头,充分暴露膝关节,使用1.5寸规格的毫针,取内膝眼穴、外膝眼穴、梁丘穴、阳陵穴、鹤顶穴,下针前对每个穴位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针刺深度控制在25~35 mm之间,在内、外膝眼穴时可采用提插捻转法斜刺40 mm,得气后留针,留针10~15 min,1次/d,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之间休息2~3 d。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肌肉疼、麻木,关节肿胀,关节屈伸不利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关节疼痛小时时间、关节肿胀小时时间和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疗效判定: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各项指标正常的判为治愈,治疗后各项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明显的改善判为有效,治疗后工作症状和检查指标无明显改善判为无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评分。
2.1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关节肌肉疼痛、麻木改善率为71.43%,与对照组的67.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关节肿胀和屈伸不利改善率分别为78.57%和67.86%,高于对照组53.37%和46.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7、4.023,P均<0.05)。
2.2症状改善时间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时间,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3.294、3.821、4.295,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的比较
2.3关节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评分的比较
2.4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治愈1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治愈13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5.00%。研究组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8,P<0.05)。
PA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和感染链球菌有关,西医临床治疗多选择免疫调节制剂、抗炎、镇痛、解热的药物,只能够达到改善症状的作用,因此,目前临床治疗本病多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4]。从中医角度来讲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顽痹”的范畴,患者发病多与气血受阻、血滞酿瘀、营卫失调、邪客经脉引起筋骨、关节屈伸不利,从而出现麻木、胀痛等症状,严重者对正常活动受限。由此可见,正虚是痹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内因,邪侵是一个重要条件,不通则是病理关键,临床治疗可选择驱风散寒、舒筋活络、祛湿止痛、解表化湿、燥湿化痰等方剂结合西医治疗可达到较好的疗效[5]。但是中医证型属于动态过程,一个证型可出现在病程的不同时期,肝肾两虚多在病程后期出现,但是急性期又以热毒或湿寒为主,在一个证型的不同时期有可能会夹杂其他兼证,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针对病机和病理变化对症下药,采用活血、化瘀、通络、除风、驱邪的药物,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6-7]。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各项症状改善情况和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该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评分明显减少,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灸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是针灸可通过刺激患者穴位达到具有舒筋通络、驱寒散湿的功效,此外针灸还能达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使炎症和瘀血吸收消散,肿胀消退,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8-10]。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晕针、滞针、弯针和血肿等不良反应时要立即进行对症处理。
综上所述,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及穴位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