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刚
(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 江西南昌 330025)
2017 年10 月8 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工作正式启动。在形成初始调查成果后,以2019 年12 月31 日为标准时点,全面更新三调成果,形成最终的调查成果。《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明确,要全面对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历年土地变更调查和三调的工作、技术要求,本着“口径可比较、数据可分析、差异可处理”的原则,对历史调查成果进行分析和完善,并与三调衔接[1]。
在三调数据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等相关数据,进行空间数据叠加分析处理,采用对比分析、综合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耕地、建设用地、其他草地、湿地等重点地类开展流量分析,为自然资源管理及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二调及年度变更调查采用2007 版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农村土地调查实际使用8 个一级类、38个二级类)[2],三调采用三调工作分类(13 个一级类、55 个二级类、13 个二级类的细化地类[代码第5 位为A、K])[3],除了27 个二级类是完全一致之外,剩余的二调11 个二级类和三调28 个二级类间无法一一对应。
在进行流量分析时,必须保证地类比对分析中地类统计口径的一致,避免因地类统计口径差异造成的比对分析错误。
二调与三调的同一县级调查界线范围不一致,主要原因为:
(1)坐标系转换。二调及变更调查成果采用的是西安1980 坐标系,三调成果采用的是CGCS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将二调及变更调查成果通过软件转换至CGCS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会造成调查界线有极小的差异。
(2)县级调查界线高精度图。由于二调采用的县级调查界线主要在1:5 万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调绘,为提高县级调查界线精度,经省级民政部门同意,江西省依据县级勘测定界成果,套合最新的0.2米高清航空遥感影像数据,对县级调查界线进行了高精度上图(省界未进行调整)。
(3)部分县区调整了行政区划。因行政区域调整等因素造成调查界线发生变化,例如原南康市的潭东镇、潭口镇划归赣州市章贡区管辖,使原南康市和章贡区的县级界线都发生了变化。
为确保分析区域口径一致、地类流量面积准确,必须确保数据对比前后范围一致。
二调及变更调查数据土地利用要素存在点、线、面三种形态,而三调包含面状的地类图斑及单独专项图层,二者空间数据形态不一致。
在进行数据叠加分析时,若直接将二调数据库中的线状地物、零星地物面状化后更新到二调数据库中的地类图斑,再将二调更新后的地类图斑与三调地类图斑进行空间叠加分析,会造成比对的基础数据发生变化,影响地类流量的准确性。
例如,将某县的二调数据库中线状地物、零星地物面状化更新到二调的地类图斑之后,统计更新后的地类图斑中各地类面积与原数据库中统计的地类面积存在差异,见表1。
由于三调调查规则较二调调查规则发生变化,三调数据中增加可恢复属性和种植属性等属性标注,并将二调成果中“城镇村和工矿用地”范围内用地打开调查,细化调查至三调工作分类中的末级地类,增加了城镇村和工矿用地的范围属性标注。在流量分析时,增加了数据汇总的难度,需要充分考虑地类的变化流向情况,同时,需要结合标注属性进行辅助分析。
表2 三调工作分类与二调地类对应关系表
续表2 三调工作分类中二级类与二调地类对应关系表
续表2 三调工作分类与二调地类对应关系表
由于三调工作分类增加了竹林地等地类,为保持前后对比地类的一致性,需要对三调工作分类与二调地类进行衔接[4]。具体对应关系见表2。
将分析范围统一到三调县级调查界线范围。
(1)对于调查界线未发生变化,仅因坐标系转换而产生的界线偏移,无需处理,视为同区域分析;
(2)调查界线经高精度上图或行政区划调整造成调查界线不一致的,需要按三调调查界线范围,对二调数据进行空间裁切处理,以统一分析单元范围,确保分析范围的一致性。在省级层面进行数据处理时,可以通过建立省级数据库,形成省级一张图,保障二调数据范围能够覆盖每个三调县级调查界线范围。
本文采用年度变更调查的模式,将二调零星地物、线状地物和地类图斑分别与三调地类图斑进行叠加,分别形成零星地物更新过程层、线状地物更新过程层、地类图斑更新过程层,以三调图斑面积为控制数,重新计算并调平各变更单元的变更面积。线状地物、零星地物均做灭失处理,地类直接流向三调图斑。
将线状地物更新过程层与地类图斑更新过程层叠加,通过线状地物叠加到的图斑属性,以及原线状地物属性,重新计算地类图斑更新过程层的图斑地类面积以及扣除面积。
根据地类图斑更新过程层(变化部分)、线状地物更新过程层、零星地物更新过程层,提取地类发生变化的部分,形成变更一览表。
变更一览表主要包含:变更前地类编码、变更后地类编码、三调地类编码、图斑细化代码、种植属性代码、耕地类型、耕地坡度级别、城镇村属性码、图斑地类面积等用于统计汇总的属性内容。
3.4.1 基础统计
按照汇总表涉及的属性字段对变更一览表进行分组汇总,形成基础统计表。以地类流向变化分组汇总值作为控制数,将四舍五入后的细化标注及其他属性分组汇总值与控制数不一致的,进行平差。
3.4.2 汇总统计
基于基础统计表,按照汇总统计表生成,进一步将汇总面积和汇总值填入,形成汇总表。
(1)除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外的各地类流量汇总
不考虑标注属性信息,根据地类流向及面积,采用三大类结构,汇总纯地类的流量表,形成《三调数据与二调数据对比流量分析表》(纯地类流向),通过该表可以统计除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外的各地类的流量情况。格式见图1。
(2)耕地变化部分标注属性情况汇总
1)耕地流出部分标注恢复属性情况汇总
根据种植属性代码,汇总耕地流出部分的恢复属性情况,形成《耕地流出即可恢复与工程恢复种植属性汇总统计表》,格式同三调县级数据库汇总表中的《即可恢复与工程恢复种植属性汇总统计表》。
图1 三调数据与二调数据对比流量分析表(纯地类流向)格式示例图
2)不同坡度级别耕地流出构成汇总
根据耕地坡度级别,汇总不同坡度级别的耕地流向及其他地类的情况。格式见图2。
图2 不同坡度级别耕地流出构成表格式示例图
3)耕地流入部分种植属性情况汇总
根据种植属性代码,汇总耕地流入部分的种植属性情况,形成《流入耕地种植类型面积统计表》。格式同三调县级数据库汇总表中的《耕地种植类型面积统计表》。
(3)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范围流量汇总
将标注城镇村(20x)属性码的地类纳入对应的20 范围统计,汇总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范围流量,形成《三调数据与二调数据对比流量分析表(区分城镇村标识)》,格式见图3。
图3 三调数据与二调数据对比流量分析表(区分城镇村标识)格式示例图
(4)流入20X 范围内地类构成情况汇总
根据标注20X 城镇村属性码,汇总城镇村范围(20X)各地类流入构成情况,形成《20X 范围内地类流量分析表》(6 张表),分别记录了标注了20、201、202、203、204、205 城镇村属性码的各地类流入情况。格式同图1。
实践证明,通过对上述关键问题进行处理,可以形成全域范围、全地类的流向面积汇总表,为三调成果分析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满足三调成果流量分析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