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影响因素分析

2020-07-31 07:04阳雪新苑召虎钟明璐童欣欣陈小洁陈小卫莫文健魏亚明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血液科血液病白血病

阳雪新 苑召虎 钟明璐 童欣欣 陈小洁 陈小卫 莫文健 魏亚明

血液病患者因大剂量放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其他病理原因,需输注血小板来提升血小板数及止血,血小板输注可降低血液病患者死亡率[1]。目前,输血治疗过程中存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情况[2]。PTR 是指患者在输入足量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并未明显增加、出血症状也不能得到控制,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输注后血小板回收率(PPR)低于预期值[3]。为总结不同血液病患者PTR 的影响因素,本文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不同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3 年10 月-2018 年7 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行血小板输注515 例次,其中男性290 例次,女性225 例次;患者年龄40.25±18.10 岁;再生障碍性贫血(AA)248 例,白血病15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38 例,淋巴瘤19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12 例,多发性骨髓瘤(MM)9 例,其他31 例。

1.2 方法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的方法对内科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血小板输注进行判断,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10-50)×109/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10×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以防止出血。PTR 的判断:输注血小板制剂后12 h 内复查血小板计数,血小板12 小时PPR<30%,并且在排除继续失血、血液被稀释等原因。PPR(%)=[输注后Plt 计数(109/L)-输注前Plt 计数(109/L)]×体重(kg)×0.085×100×3/(2×血小板输注量(U)×250)。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液科各病种血小板输注无效情况比较血液病患者总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28.74%,AA、白血病、MDS、淋巴瘤、ITP、MM 和其他患者的血小板无效输血率分别为30.24%(75/248)、22.78%(36/158)、36.84%(14/38)、36.84%(7/19)、66.67%(8/12)、11.11%(1/9)和22.58%(7/31)。与血液病患者总PTR 率相比,ITP 患者的PTR 率明显增高(χ2=8.095,P<0.01)。

2.2 AA 患者TPR 影响因素分析见表1。

表1 再障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的各因素比较

2.3 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影响因素分析见表2。

表2 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的各因素比较

3 讨 论

血小板数量减少可导致血液病患者出血,因此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4]。血小板输注治疗是快速补充血小板数量的重要方法,血小板输注治疗后通常要监测PPR,以判断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是否有效。

3.1 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有免疫和非免疫因素,其中非免疫性因素占大部分,以感染和发热居多,特别反复输注、伴有脾肿大、活动性出血以及特定病种是主要危险因素;免疫因素次之,免疫因素中以血小板同种抗体引起的PTR 为主[5]。两种因素可同时存在。本研究显示,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血率为28.74%,与文献报道相近[6]。对AA、白血病、MDS、淋巴瘤、MM 及ITP六类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情况进行分析,只有ITP 患者的PTR 率明显增高,这与ITP 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着血小板自身免疫抗体有关,由于抗体的存在,血小板输注后会遭到破坏,直接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7]。研究表明,ITP 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高达51.7%-63.5%,而普通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只有4.9%-15.2%,因此临床检查患者自身血小板抗体,可辅助诊断ITP。

3.2 不同血液病种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液病的病种不同,影响其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因素也不同。AA 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与血小板抗体相关性大,可能由于AA 患者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需要长期输血小板来控制出血,需要长期输注红细胞来改善贫血,因此AA 患者平均输血次数多,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自然高。AA患者基本不会出现脾大,且输血次数基本都大于3 次,因此脾大和输血次数这两个因素在AA 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中无实际临床意义。而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与脾大有较大相关性,可能是因为白血病患者的恶性细胞会随着血液直接进入脾脏,导致脾脏肿大,因此白血病患者常伴有脾大,导致脾大作为影响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因素。至于年龄与AA 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相关性大,而移植与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相关性大,其具体原因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为提高临床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应尽量消除影响因素。临床输血过程中应严格掌控血小板输注指征,尽量减少输血次数,对必须要反复血小板输注的患者,建议对输血无效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及鉴定,选择相匹配的血小板输注,以提高有效率[8]。

综上所述,不同血液病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也不同,临床需要根据不同的血液病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措施,以确保患者的血小板输注疗效。

猜你喜欢
血液科血液病白血病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改良简易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确定高危跌倒人群对预防血液病患者跌倒的影响研究
血液科化疗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血液科患者感染危险预见性护理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血液科患者的效果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