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纪鹏飞
村瀬孝寿
日本虽然领土面积不大,但是专用车行业高度发展,尤其是轻量化和人性化设计领先全球。与欧美冷藏车不同,日本在车辆细节设计和温度控制独树一帜。
日本冷藏车市场如何?与国内冷藏车在生产和工艺上有什么异同?记者就上述问题,独家专访了日本株式会社矢野特殊自动车厢式车事业部制造本部副部长村瀬孝寿。
《专用汽车》:日本冷藏车每年的需求有多大?
村瀬孝寿:以冷藏车半挂为例,日本冷藏车市场集中度比较高,市场前五名的企业产量较大。我所在的矢野株式会社生产的重型冷藏车在市场排行第一,年销量大概是1000台左右,约占市场总额的30%,也就是说日本9米6和13.75米为主体的重型冷藏车市场份额大约是三四千台。
同时,根据日本的惯例,一台重型冷藏车会配五六台轻型冷藏车,所以日本冷藏车年销量大概是2万多台。
《专用汽车》:与中国用户相比,日本用户对冷藏车需求有什么不同?
村瀬孝寿:日本冷藏车不仅考虑制冷,对品质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对温度控制更会严格,在全球可能都比较罕见。只要是吃的东西,日本都是用冷藏车或保温车运输,由于食品对温度的要求不一样,比如有的食品要求在1~5℃区间运输,客户会要求运输过程中温度都被能控制在这个区间,冷藏车厢体内壁材料表面都会进行防结露、防霉菌的处理。
温度控制是日本客户非常挑剔的地方,他们非常在意运输过程中对温度的精准控制。
《专用汽车》:作为冷藏车生产企业,你们是如何做到对温度的精准控制?
村瀬孝寿:冷藏车如果仅靠制冷机实现对温度的精准控制作用十分有限,最主要的还是厢体的保温性能、内部的通风以及温度的监控。
可能与中国不一样,日本冷藏车的使用寿命较长,如果中国冷藏车的使用寿命是3~5年,那么日本则要求10~20年,有这么长的使用寿命的产品才有市场竞争力。
在厢体材料上,我们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从聚氨酯到XPS,根据试验和用户的反馈,最终确定了XPS为隔热材料;在内部的通风设计上,我们也会通过各种风道确保内部循环;日本很多客户都有自己的温度管理系统,比如疫苗运输等。前不久我们和安徽开乐一起开发并返销日本的铁路冷藏厢,就可以接入到铁路温度管理系统,所有人在办公室就可以实时看到厢体内部温度的变化。目前我们也在开发自己的温度管理系统。
《专用汽车》:日本冷藏车工艺有哪些?发泡和粘接工艺哪种占主流?
村瀬孝寿:跟中国差不多,日本冷藏车粘接和发泡工艺都有。根据车型的长度不同,冷藏车的工艺会有差别。比如在轻型冷藏车领域,粘接工艺,也就是中国的“三明治”干法粘接占绝对主流,重型冷藏车70%也会用到干法粘接,其余基本采用闭式发泡。
不过在保温材料上,重型冷藏车通常会采用XPS而不是聚氨酯,主要是因为XPS具有很长的耐久性,不需要经常的维护,能够在很长时间内保持保温性能,在日本比较受欢迎。
《专用汽车》:XPS在中国可能误区比较大,普遍认为是简易房的使用材料,对保温性能有疑虑?
村瀬孝寿:很多客户确实有先入为主的认识。我们曾经用的是聚氨酯,前几年是很好的,随着长期使用,中间气泡隔热后导致吸水性不好。而XPS的每个气泡都是相对独立的,不容易击破或者相互连接,能保持气泡的完整性。前三年两个材料看不到明显的差别,但是10年后从曲线看两者的差距很明显。
XPS的保温性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被市场所接受。主要是因为日本是四周环海的国家,空气湿度比较大,聚氨酯是连续发泡的,一个气泡破了后,会连通到其他气泡,空气和水会进来,所以对厢体保温产生很大的影响。而XPS是由每个独立的气泡组成,一个气泡破了后,不会影响其他的气泡,所以厢板的耐久性很好。
日本大型的冷链株式会社生产,每隔五年会淘汰一批车卖掉当二手车,我们矢野株式会社生产的二手冷藏车的保值率会比其他公司的产品高,估价高30%,主要得益于我们良好的厢体保温性能。
《专用汽车》:日本矢野公司为什么会和安徽开乐合作?你们加入后,给安徽开乐的冷藏车带来了什么改变?
村瀬孝寿:我们社长和安徽开乐的秦董事长偶然认识后,发现两个人的经营理念非常接近,两个人谈得很投缘,所以促成了双方的合作,当然我们团队和安徽开乐团队的合作也非常愉快。
我觉得我们给安徽开乐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对细节的严苛要求。有的时候可能大家习惯差不多就行,但是从产品管理、生产流程我们制定了比较严苛的要求,正如我们的口号——品质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希望把双方的理念和细节要求融入到产品中,给中国市场带来一款高品质的冷藏车。
《专用汽车》:你如何看待中国冷藏车的发展?
村瀬孝寿:我个人比较看好中国冷藏车的发展。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发展体,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在政府的鼓励下,对冷藏车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正如我上面所说,日本只要是吃的都是通过保温车或冷藏车运输的,中国目前可能还有差距,但是我相信中国迟早会有这一天。当大家更关注食品的口感的时候,高品质冷藏车会迎来发展的春天,到时候中国的冷藏车用户会更加注重工艺和品质,而不是价格。
(感谢中航工业金城集团林华先生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