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预测未来世界和平的关键在中国

2020-07-30 13:58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蒙哥马利

一个半世纪以来,英国军队中没有谁能像蒙哥马利那样精通军事,战功卓著。他是英国历史上服役最久的将领,退役后,他两度来到中国,并重新认识了中国。他说:东方的中国是一个友好的民族,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年努力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蒙哥马利大胆预测中国有能力成为世界杰出的一员。和他在军事上的眼光一样毒辣的是,他对中国的预测,后来果然实现了。

开篇 他告诉西方:东方的中国是一个友好的民族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影响最深远的战争,涌现出不少风云人物,其中,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无疑是最富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之一。

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性格乖张、叛逆。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立志成为一名杰出的军人!尽管家庭无法为他铺就一条金光大道,耿直、孤僻的性格也让他和身边的人格格不入,但他仍然凭借真才实学一步步走向成功。

蒙哥马利军事才能出众,是个治军能手,更是个练兵狂。每次调任,他都会对部队大刀阔斧地改革,所到之处,就像“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蒙哥马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担任过排长和上尉参谋,他对自己从未见过总司令深感遗憾,认为这是英軍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充满硝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线,英国官兵时常看见蒙哥马利戴着镶有将军和皇家坦克团两个帽徽的军帽,四处走动。

有了这顶特殊的军帽,部队官兵便能够一眼认出他。他说:“各部队官兵看到这顶帽子,就知道我来了,就知道我对他们的所作所为非常关切,就知道我不只是坐在安全的后方,高高在上发号施令。”

这种亲临前线的作风为蒙哥马利赢得了全体官兵的爱戴。正是凭借这种爱戴,再加上稳扎稳打的作战风格,蒙哥马利在北非战场上率领英国第8集团军击败德军的“沙漠之狐”隆美尔,被称作“隆美尔的克星”,给英国的胜利带来曙光,他也因此赢得了“沙漠跳鼠”的美誉。

而后,他又率领第8集团军与美国第7集团军并肩作战,横扫西西里岛,迫使意大利向盟国投降,退出了轴心国联盟。在制定与实施“霸王”计划(进攻诺曼底的代号)之时,他不但完善了全部计划,还在战役初期统一指挥地面部队,长驱直入欧洲大陆,敲响了第三帝国的丧钟。

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评价:“他从埃及经的黎波里、突尼斯、西西里和南意大利,经法国、比利时、荷兰和德国直达波罗的海和易北河,旌旗所指,战无不克,未尝有丝毫失误。”

战后,蒙哥马利先后担任英国占领军司令、帝国参谋总长、西欧联盟各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委员会常任主席、北约副总司令等职,为促进英军与各国军队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8年,蒙哥马利结束了长达52年的戎马生涯,是英国历史上服役最久的将领。退役后,他苦苦思索,希望找到一种结束纷乱状况并使世界和睦相处的方法。他把目光投向东方,并大胆预测,未来世界和平的关键可能在中国,因此他两度来到中国,并重新认识了中国。

蒙哥马利的这两次访问非常有意义,回国后,他多次撰文告诉西方:东方的中国是一个友好的民族,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年努力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他们有能力成为世界杰出的一员。和他在军事上的眼光一样毒辣的是,他对中国的预测,后来果然实现了。

捣蛋的军校学员

1887年11月17日,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出生于伦敦肯宁顿圣马克教区的一个牧师寓所中。父亲亨利·蒙哥马利是一名备受尊敬的牧师,全身心致力于传经布道,母亲莫德则肩负家务和管教孩子的重任。

莫德非常严厉,儿女们稍有违抗,她便以棍棒招呼。在众多乖巧的兄弟姐妹中,蒙哥马利从小叛逆不羁,因而总是受到“关照”。对此,蒙哥马利一直记忆深刻,以至于后来成为英伦元帅和欧洲盟军最高副统帅时,仍念念不忘。他曾回忆:

可以说我的童年是不愉快的……我早年生活充满了激烈的斗争,而在这些冲突中,我母亲总是胜利者。我一不在,她就会嚷道:“快去看伯纳德在干什么,叫他停下来。”我经常挨棍打,但这些不断的惩罚怎么也没有制服我……

到我长大了,她已不再行使权威,于是我的畏惧之心消失了,代替的是尊敬之情。从我从军一直到我母亲去世,我对她那极好的品行怀有无限和不断增长的尊敬。我明白我早年的淘气,主要是我自己的过错。

蒙哥马利年少时,确实胆大妄为到无法无天的地步。有一段时间,他迷上集邮。一次过生日,别人送给他一辆自行车,谁知第二天他就卖了,买了一大堆精美邮票。母亲得知后大发雷霆,扣了他的零用钱,直到他自己攒够钱,赎回自行车为止。有一次,一个女孩子惹恼了他,他竟然在屋内挥刀追逐女孩。母亲知道后,又是一顿痛打。更恶劣的是,一次蒙哥马利受到欺负,他竟然将对方骗至海边,将其推下海,幸亏那人会游泳,自己游了上来。

1902年,尚未满15岁的蒙哥马利进入伦敦圣保罗学校读书。父亲本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衣钵,将来做个牧师。但蒙哥马利决定投身军旅,当一名帝国军人。入学第一天,他自作主张选了陆军班。这是学校最差的班级,功课稀松,被人嘲笑为“笨蛋的乐园”,学生多半不求上进,只图混毕业了事。父母对此非常生气和失望,但最后还是如他所愿。

蒙哥马利后来说,在圣保罗学校的5年,是他度过的极其宝贵的岁月。他像一匹脱缰野马,忽然挣开母亲的束缚,享受自由无拘的生活。他猛攻体育运动,成为学校第15橄榄球队和第11板球队的队长,并在赛场上赢得“猴子”的绰号。在竞赛激烈的橄榄球场上,他第一次计划自己的“战役”,实践自己的“战术”。

但在学业方面,蒙哥马利的表现不尽人意。他的英语成绩连续4年被评为“很差”。1904年冬,学校的成绩单上这样写道:“以他的年龄来看,他算是个落伍生。该生要上桑赫斯特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把握不大,必须努力学习。”

这份评语一下惊醒了蒙哥马利,他终于认识到,如不加倍努力,自己会一事无成:“在我拿到成绩不好的报告单为之震惊之前,我本人就是这样,分不清自由和松散。”

他下定决心用功学习,在不懈努力下,1907年,20岁的蒙哥马利考进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成功敲开军旅之门。

蒙哥马利在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的表现出类拔萃,第一学期被选为一等兵。但他仍爱惹是生非。他所在的连队低年级B连,好打架斗殴,经常和A连队发生冲突,被大家称为“好斗的B连”。一次,蒙哥马利决定惩罚一名同学,竟趁别人脱衣时,点燃对方的衬衣下摆,结果把那名同学的臀部严重烧伤。

学院给了蒙哥马利降级处分。这次,蒙哥马利终于洗心革面,安心学习,争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第一次经历战争,未来元帅被抬到坟墓边,只等断气掩埋

在学院的最后6个月里,蒙哥马利心无旁骛地学习。他不愿意参加学院里丰富的社交活动,晚餐、舞会他也觉得毫无意义。离开学院时,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开始渗透到他的头脑中:生活是严峻的斗争,一个男子汉应该经得起冲击和挫折。倘欲成功,必须具备许多条件,其中有两条最关键,即艰苦的工作和绝对的正直。

1908年6月,蒙哥马利从军事学院毕业,在英国皇家沃里克郡团驻印度的一个正规步兵营担任排长。之所以选择印度,是因为军饷很高。

到达部队驻地后,蒙哥马利分配到的第一件事是学习骡子的生活習性。后来在考核中,考官问他:“骡子一天拉几次屎?”他脱口而出:“6次!”考官告诉他:“不对,是8次!”蒙哥马利观察了半个月,发现果然是8次。后来他说:“这次令我难堪的考试使我知道,看是多么高超的一门艺术呀!军人的第一堂课,应该是学会‘看的艺术。只有学会了‘看,才能具有缜密的思维与坚强的意志力。”

当时,蒙哥马利所在部队饮酒成风,指挥官和士兵们终日沉湎于酒精,他对此极为反感。他用更多的时间来钻研军事业务,很快在同僚中脱颖而出。1910年,蒙哥马利被晋升为中尉。

1912年,蒙哥马利所在的皇家沃里克郡团第1营结束在印度驻军的任务,回到英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蒙哥马利随部队开往前线。第一次经历战争,这位未来元帅的感受是无所适从。他在战场上的第一次冲锋,就被自己的剑鞘绊倒。等他爬起来,身边大部分士兵都阵亡了,他吓出了一身冷汗。

但蒙哥马利很快表现出英勇的一面,部队撤退后,他带着两个士兵悄悄摸回战场,抢救受伤的战友。

1914年8月下旬,德军连连得胜,一路攻城略地,英法军队几无招架之力。由于连长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蒙哥马利被任命为代理连长,这让蒙哥马利非常兴奋,他在一封信中写道:

今天早晨的空气非常清爽怡人,可是枪炮一响,就变得乌烟瘴气了。天又开始下雨了。尽管我们的生活艰苦,精神紧张,但大家都没有怨言。你不知道,我在火线上指挥250人,而且德军就在六七百米内,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实际上是一个少校军官的责任,由于我运气好,所以这个职务便落在了我头上。我很高兴负起这种责任。

蒙哥马利带领部队,在艰苦的消耗战中坚守了将近一个月。10月13日,一名上尉接任连长之职,蒙哥马利结束了代理连长的生涯,再次担任排长。

同一天,第1营再次投入战斗。蒙哥马利身先士卒,率部冲在最前列。由于过于兴奋,他竟然忘记带枪,纵身扑进德军战壕后,才发现自己只有一把佩剑。千钧一发之际,蒙哥马利靠拳打脚踢抓获了第一个俘虏。

夺下德军外围阵地后,蒙哥马利检查了所部的伤亡情况,冒着大雨摸到阵地前沿观察地形,结果被德军狙击手击中右胸和左膝,医务兵赶来救援时也被击毙。

天黑时,战斗终于结束了。在清扫战场时,担架兵发现了奄奄一息的蒙哥马利,赶紧将他抬到战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由于失血过多,救不活了。几名士兵怀着沉重的心情为他挖了一个坟墓,只等他断气掩埋。然而,直到急救站转移,他依然顽强地活着,士兵们便把他抬上救护车。

蒙哥马利从鬼门关醒来时,已经躺在英国的医院里了。因为在战斗中表现英勇,他被晋升为上尉,并被授予卓越服务勋章。这是英国陆军颁发给军人的最高奖章。

伤愈后,1915年2月,蒙哥马利被派往驻防曼彻斯特的第112步兵旅,出任参谋长,负责新兵的训练工作。后来该旅改编为104旅,编入第35师,并于1916年1月重返战场。经过实战锻炼,蒙哥马利在参谋业务上逐渐熟练,能在复杂环境里准确把握形势,因此在1918年调任第3军47师一级参谋。

47师是后方的预备队。调任该师让蒙哥马利有机会整理在战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其中有两个问题给他的印象很深,可以说直接影响了他以后的领导风格和作战特点。一是高级将领与士兵严重脱离接触,二是英军触目惊心的伤亡。

当时,英军高级统帅极少下到基层部队了解情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哥马利从未见过远征军司令。高级参谋也宁愿躲在后方,坐在舒服的办公室里看前方传来的战报,甚至认为部队是为参谋部的利益而存在。久而久之,他们养成脱离部队的习惯。蒙哥马利对此深恶痛绝。

战争的惨烈和士兵大量伤亡也让蒙哥马利刻骨铭心,此时,他已经坚持一个重要军事准则,在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时,行事最好谨慎、谨慎、再谨慎,绝不能拿士兵生命开玩笑。为此,他受到非议,有人把他看成是个胆小鬼,没有魄力。但事实证明,他的稳妥作风卓有成效。

“军队就是蒙哥马利的妻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哥马利作为一名中下级军官,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战争对他的影响却非常大。

1918年,大战结束,蒙哥马利并没有对胜利感到兴奋,相反却有一种失落。虽然仗打赢了,但这不是他期望的打法——成千上万的英军,就像屠宰场的牛羊,倒在敌人的枪口之下,在后面驱赶他们的,是躲在安逸舒适的指挥部里发号施令的司令官和参谋们,他们漠视士兵的生死,对战场态势缺乏清晰的了解和判断,更谈不上正确指挥作战。他们要么一味强调进攻,要么死守,毫无策略。

蒙哥马利意识到,蛮打猛冲不是一名好的指挥官所为,了解士兵和了解敌情同样重要。减轻自己的伤亡,去换取最大的胜利,没有高明的指挥技巧是做不到的。他下定决心,要为迈入军事艺术殿堂而奋斗:“军事是一门终生研究的学问,爱上军事这行,就得奉献一生,为了它,一定要掌握军事的全部奥妙!”

战争结束后,蒙哥马利决定进入坎伯利参谋学院深造。战争期间,坎伯利参谋学院曾一度停办,直到1919年春季才重新开办,但因为没有“门路”,蒙哥马利前两次都落选了。

1920年1月,蒙哥马利终于跨进坎伯利参谋学院的大门。但他很快就失望了,参谋学院的课程过时而落后,也没有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敌我双方优秀的作战经验纳入教学范围。蒙哥马利认为自己的水平比学校教官的高得多。

在学校,蒙哥马利和其他热衷打猎和社交活动的学员显得格格不入,他一头钻进书堆,认真地研究各种军事学说。他个性执拗,十分健谈,从不放弃与同学讨论的机会,常在众人面前高谈阔论。同学们对他的印象是:“口若悬河,固执已见,目空一切。”虽然佩服他的口才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他的唠叨实在不厌其烦,并把和他一起进餐视为受罪。有个学员触犯了军法,理应审判,后来竟然不判了,改为罚坐在蒙哥马利旁边吃早餐一个星期。

1920年12月,蒙哥马利从学校毕业,开始实践自己的军事思想。他发现英国陆军下发的训练教材都有缺陷,于是自己编写战术教材,并开设“参谋学院预备班”,为军官讲课和批改作业。从他的教材上可以看到,他对陆军的编组、部署、运动和战术的理解已经相当精到。

蒙哥马利对自己要求很严,对下属也同样如此,他雷厉风行的作风有时让部下苦不堪言。他的一名部下说道:“我们这位新上任的旅参谋长在工作上的确是一只小老虎,每当他给你下达命令时,我的上帝,你非跳起来不可。在守时方面,他更是毫无人情可讲。”

1924年夏,部队要进行野营演习,为夺取第一名,蒙哥马利从去年秋天就开始撰写讲稿,一共4篇,准备用来在全师军官集训讲习会上发言。在这段日子,蒙哥马利很少休息,有时几乎通宵达旦地工作。蒙哥马利后来将讲稿印成小册子颁发下去,但作战部队某些军官对他不经同意,三番五次私自发小册子非常恼火,下令一律禁止。蒙哥马利不甘心自己的心血如此作废,于是以战术史论文的形式向杂志投稿,没想到引起轰动,蒙哥马利也因此名声大噪。

1925年春天,蒙哥马利被任命为皇家沃里克郡团第1营第1连连长。还没上任,他已拟定一份训练计划,针对战后陆军训练松散、士气萎靡不振的情况,在连队首先进行战术演练。他与众不同的训练方式很快惊动了陆军军部。这年夏天,他被正式晋升为少校。

1926年,陆军军部决定派蒙哥马利去坎伯利参谋学院任教。此时的坎伯利参谋学院,情况已大有改善,汇聚了一大批优秀陆军军官。在这里,蒙哥马利很快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官。

这一时期,蒙哥马利步步高升,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1926年,他已经39岁了,依然是个光棍,他的部属评价说:“军队就是蒙哥马利的妻子。”他自己也认为:“你不可能做一位好军人,同时又是一位好丈夫。”

差点儿因病与战争失之交臂

蒙哥马利没想到的是,就在1926年,他邂逅了自己的妻子贝蒂·卡弗。1927年7月,两人结婚。他可能也没想到,自己既是个好军人,也是个好丈夫。婚后,蒙哥马利温柔体贴,家中的一切琐事,都由他承担,以便让妻子有时间绘画,做她自己喜欢做的事。1928年8月,贝蒂产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戴维·蒙哥马利。

1937年10月19日,贝蒂因病去世。爱妻的病逝对蒙哥马利是一个沉重打击,他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在贝蒂的葬礼上,蒙哥马利沒有流泪,只是行了一个久久的军礼。从此,他更专心研究战争,把主要精力全用在军事上。

有人曾私下议论蒙哥马利会再婚,他听后说:“我不相信一个人能有两次恋爱,像我对贝蒂这样的爱,永远不可能有第二次。”

蒙哥马利确实做到了,一直到逝世,他都没有再动心。丘吉尔曾想做蒙哥马利的月下老人,也没能如愿。他劝蒙哥马利:“蒙哥马利将军,你为整个英吉利贡献了一切,英吉利不希望你的后半生是孤独的。”蒙哥马利严肃地说:“作为一个军人,我永远忠于自己的祖国,作为一个男人,我永远不会背叛爱情。”

1937年,蒙哥马利成为第9步兵旅旅长,因带兵有方,他得到当时南部军区司令韦维尔的赏识。1938年10月,蒙哥马利任驻巴勒斯坦第8师师长,参与镇压巴勒斯坦人的武装暴动,并晋升为少将。

1939年,战争的阴云布满欧洲上空,山雨欲来。正在此时,蒙哥马利突患重病,检查结果是结核病。医院要求把蒙哥马利送回英国治疗。他已经无法自己走路,是被人抬上回国的轮船的。结果,当轮船在英国靠岸时,他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此时,战争的脚步已越来越近,英国开始动员。蒙哥利亚要求立即重返军队,但被告知过去的任命作废。蒙哥马利身上的顽固劲又表现出来了,他一连十天缠住陆军军部不放,证明自己是他们需要的人才。终于,1939年8月28日,未满52岁的蒙哥马利正式接任第3师师长。此时,距离德国入侵波兰,只差3天。

英国远征军中训练最有素的机动师

1939年9月3日,英法两国先后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全面爆发。第3师经过战争动员后,开始集结。9月29日,第3师开往法国。

蒙哥马利使出浑身解数,对士兵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从抵达法国起到敦刻尔克撤退,第3师一直表现得很出色。蒙哥马利还亲自计划和指导了5次大规模师演习和许多小规模演习,使第3师成为英国远征军中最训练有素的机动师。在整个盟军战场形势每况愈下时,第3师仍像磐石般岿然不动。

随着战局对英国远征军越来越不利,1940年5月26日,英国海军部下令执行代号为“发电机”的撤退行动。撤退途中,英国远征军物资短缺,第3师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蒙哥马利让军需官沿途向村子征用粮食和牛,于是,第3师的队伍里便出现了这样一幕——士兵们赶着大批牛群向敦刻尔克撤去。

在撤退过程中,蒙哥马利的起居习惯仍然雷打不动,按时进餐、睡觉,以保持充足的精力。他总是充满自信,他对部下说,他是英国陆军中最好的师长,他的第3师是最好的师。他的自信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

5月27日,德军从比利时防区直扑敦刻尔克,敦刻尔克危在旦夕。第3师在蒙哥马利的指挥下分乘600辆军车,在关闭灯光的情况下,乘夜色悄然行军60公里,成功跳出德军合围。

5月30日,第2军军长布鲁克受命回国,临行前,他任命最看重的蒙哥马利接任第2军军长。在第2军的几名师长中,蒙哥马利资历最浅。但事后证明,这一任命非常正确。

下午,英国远征军司令戈特在敦刻尔克海滩前线召开会议,交代撤退事宜。戈特命令第1军军长巴克率第1军最后撤退,并说,在最后不得已时,可向德军投降。

蒙哥马利却站出来反对,向戈特指出,巴克不适合担任断后任务,担此重任的人必须是一个镇静而头脑清醒的人,第2军第1师师长亚历山大正是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在蒙哥马利的据理力争下,戈特采纳了他的建议。亚历山大表示,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把第1军全部撤回英国,绝不投降一兵一卒。

6月1日,第2军顺利完成了撤退任务。亚历山大的表现也没有让人失望,在第2军撤退后,他有条不紊地指挥第1军一边与德军脱离接触,一边撤退。最后,英军的后卫部队没有一人投降,全部撤回英国。

事后,远征军副参谋长布里奇曼给蒙哥马利写过一封信,谈到此事,他说:“第1军参加敦刻尔克最后撤退的全体同仁,他们有很好的理由感谢你,因为是你设法让亚历山大留在那里。”的确,若不是蒙哥马利一句越权的话,如果最后担任指挥官的不是亚历山大,而是激动慌张的巴克,第1军或许就是另外一种命运了。

至6月4日,敦刻尔克大撤退基本结束,总共有33.8万名盟军士兵逃出虎口,其中英军21.5万,法军和比利时军队12.3万,大大超过英国海军部的预期。而这些成功撤回英国的军人,成为未来抵抗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军队里的“原子弹”

1940年7月21日,蒙哥马利调任南方军区辖下的第5军军长,两天后晋升为陆军中将。刚上任,蒙哥马利便对第5军部队的编成和人事大动手术。

第5军在他的督导下,进行了艰苦严格的训练。他要求训练必须适应各种天气。每次视察,他都会向官兵灌输这样的观念:“无论雨、雪、冰、泥,无论好天气还是坏天气,白天还是黑夜,我军必须比德军更善战!”任何一级军官,只要不能经受紧张的训练生活,都得免职。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第5军成为英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多次的演习结果表明,蒙哥马利的军事思想也得到了很大的完善。

1941年4月27日,蒙哥马利调任第12军军长。一名军官说,蒙哥马利到来所产生的影响,就像在不列颠的这个乡村角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同往常一样,蒙哥马利一到任便对第12军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军官太太被送上火车撤走;指挥官和参谋们被赶出办公室进行越野长跑;不称职的军官被撤换。蒙哥马利还推翻了前任军长的“海滩防御”原则,将自己的战术思想灌输给12军的官兵们。

蒙哥马利规定,自军部往下,凡是年龄在40岁以下的军官,每星期必须参加一次10公里的越野长跑。不想跑的,可以走,或者选择小跑,但必须完成全程。有些军官说长跑会让他们死掉,蒙哥马利回复他们,死了也好。当时,蒙哥马利已经54岁,同样坚持长跑,后来在参谋长的劝告下,才改为快走。

这年11月27日,蒙哥马利接到新的任命,接任东南军区司令一职。为了深入了解各級指挥官,蒙哥马利经常走访基层。他还别出心裁地举办了一场第12军和加拿大军的“军研究周”。在一周的时间里,他几乎没有在办公室里呆过一分钟。研究周结束后,他又驻守在各部队,策划了一连串营、旅、师级和军级的演习。

1942年5月19日到30日,东南军区举行代号为“猛虎”的演习。许多著名将军都观摩了这次演习,其中包括专程从华盛顿赶来的美军将领艾森豪威尔。这是蒙哥马利与艾森豪威尔第一次相见,两人都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艾森豪威尔在5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蒙哥马利将军是位果决型人物,精力充沛,干练非凡。”

“迄今为止最为精彩”的沙漠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蒙哥马利指挥过许多重大战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阿拉曼战役。

1942年,战争的形势对盟军十分不利。这年7月,在北非沙漠中与德军作战的英国第8集团军已经濒临全面溃败。英军的作战对手是以狡诈闻名的“沙漠之狐”——德军名将隆美尔。1942年6月,隆美尔挥师夺占英军补给中心,前锋推进到埃及北部的阿拉曼地区,英军损失5万余人,整个北非战场谈“狐”色变。

此时,蒙哥马利已经远离战场两年了,他非常渴望能率军上阵。在这种情况下,蒙哥马利临危受命,调任驻北非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并于8月13日到达埃及的开罗。在开罗,他看到的是一片悲观的景象,因为前任司令制定的计划是撤往尼罗河,以保存实力,所以全军上下都在准备“逃跑”。

面对秩序混乱、士气低落的局面,蒙哥马利当即采取了3项措施:一是恢复官兵对集团军和高级军官的信任;二是建立与其作战理论相适应的指挥系统;三是凝聚战力,对付隆美尔。在向第8集团军全体参谋人员讲话时,他强调“绝不后退”。

还没正式上任,蒙哥马利就开始考虑清洗“朽木”,他裁撤了一大批不合格的军官,并通过晋升或从国内调进的方式,补充了一批年富力强的少壮军官。历史记录表明,蒙哥马利是一个精于选拔部属的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任何一个集团军的参谋机构,恐怕都不能同蒙哥马利的媲美。

振奋士气的最佳办法就是在战斗中取得胜利。蒙哥马利迫切需要打一个漂亮的胜仗,恢复官兵们对高级指挥官的信心,以高昂的士气投入未来的战斗。为了对付隆美尔,蒙哥马利迅速组织起一支装甲军,定名为第10军。他抓紧时间,整顿军队,分析敌情,研究沙漠地区装甲战的特点,总结以往失败的教训。

他发现隆美尔的惯用作战方法是诱惑盟军的装甲部队先去攻击,自己却将装甲部队部署在战防炮掩护幕的后面,利用战防炮击毁盟军的战车。这样,德军的战车就轻松主宰战场。

蒙哥马利一反盟军过去的战术,决定采取以逸待劳的姿态,在阿拉姆哈靳法地区,进行阵地防御战。

8月31日,德军急不可耐,主动集结部队,想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结果正中蒙哥马利下怀。经过两天激战,隆美尔的军队反被包围,无力发动进攻,蒙哥马利则指挥部队由防御转入进攻。阿拉姆哈靳法战役结束后,蒙哥马利写信给英国友人说:“我与隆美尔的初次交锋是饶有兴味的。我幸运还有时间收拾这个摊子,进行筹划,因而毫无困难地把他解决了。我感到我在这场球赛中赢得了第一轮,这一轮是他发的球。下次该轮到我发球了,现在的比分是一比零。”

随后,蒙哥马利亲自导演了一出“沙漠战中迄今为止最为精彩”的欺骗活剧,计划代号为“伯特伦”(也叫“捷足”计划)。

在战线的北端,蒙哥马利命令部队设置了大量的假卡车、假大炮,以迷惑德、意的侦察部队,让他们以为英军将在这里采取防御的态势。直到进攻前一夜,蒙哥马利才让士兵把这些道具撤下来,换上真家伙。在战线的南端,蒙哥马利则有意识地制造出准备进攻的假象。他命士兵在这里设置了大量的假油泵房、假输油管道等,以使德、意军队相信英军将在这里发动主攻。

1942年9月23日,隆美尔判断英军一时不敢发动进攻,离开部队,飞回德国养病。接替隆美尔指挥的是将军乔治·施登姆。蒙哥马利获得这一情报后,于10月23日指挥部队发起进攻,等到隆美尔闻声赶回时,一切都为时过晚。世界战争史上著名的“猎狐”行动由此拉开序幕。

经过激烈的交战,隆美尔的军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全面溃逃。这次战役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丘吉尔说:“在阿拉曼战役前,我们从未打赢过一仗;但在阿拉曼战役后,我们所向无敌。”

阿拉曼战役之后,蒙哥马利因为战功显赫,在1942年11月11日晋升为上将,同时被授予巴斯骑士勋章。

几乎所有将参加诺曼底作战的官兵都见到了他

阿拉曼战役让蒙哥马利威名大振。此后,他又在1943年7月率第8集团军在西西里岛登陆,随后又协同美军进军意大利南部,并于9月1日晋升为陆军元帅。

1944年2月,蒙哥马利受命指挥即将举行的盟军反攻欧洲大陆的行动。英国情报部门深知,蒙哥马利的一举一动都处于德国间谍的监控之下。为了掩护精心准备了两年的诺曼底登陆战役,转移德军的注意力,蒙哥马利与其智囊们再施“骗术”——“铜头蛇”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制造一个假的蒙哥马利,让他出现在北非战场,使德国人相信,蒙哥马利远离英国,从而放松对法国诺曼底地区的重兵把守。“蒙哥马利”的活动,果然使德军上当。

为了巩固士兵对高级指挥官的信心,以及人民对军队的信任。1944年春,蒙哥马利开始不拘形式地访问部队。他每天检阅部队两三次,每次检阅上万人。他计划到5月中旬时,能够和100万以上的官兵讲话。

蒙哥马利说:“我告诉他们德军在作战中是怎样打仗的,我又怎样去打败他们。假如我们对作战计划有信心,相互信任,就能完成任务。我是他们的总司令,我们已经看清了彼此的面孔。经过这次见面,我对他们有了绝对的信心,我希望他们对我也有同感。”

至5月中旬,蒙哥马利视察了在英国的各个部队,几乎所有将参加诺曼底作战的官兵都见到了他,并听过他的讲话。他争取到所属官兵——英国人、加拿大人、美国人、比利时人、波兰人、自由法国人与荷兰人——对他的信任,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据记载:

对于最高指挥官的信心,堪称空前。登船待发的大批战士异口同声地把蒙哥马利元帅当作英雄来崇拜。他们一致认为,除了他友好、真挚的感情和朴实的作风吸引着全体官兵外,最使他们感动的是(据我所知,这近乎传奇),元帅看望了部队的每个战士,告诉他们,他比谁都急于早日结束战争,让大家回家团聚。这给他们留下了热情而难忘的印象。

除了鼓舞军队外,还要鼓舞后方对战争感到厌倦的人民。蒙哥马利访问了许多工厂,特别是那些为战争胜利加班加点的工厂。他向每个工厂的工人演讲:“不论是在前线作战的士兵,还是国内生产战线上的工人,我们都属于一支伟大的军队。我们的共同任务,是把工人与士兵连成一个整体,决心摧毁德国统治欧洲和世界的野心。”

1944年6月,盟军于诺曼底登陆后,蒙哥马利主动吸引敌军的主力,保证了美军的突破和向纵深的进攻。英军却由于敌军主力的顽强抵抗,付出了较大代价,进展缓慢,有些部队甚至不得不转入防御。美国各界报纸大造舆论:“美军打败了德军,英军无能。”英国呼吁蒙哥马利改变战略打击德军,挽回英国人的面子。在强烈的舆论压力下,丘吉尔也沉不住气了,询问蒙哥马利原因。但蒙哥马利毫不介意,仍然按照盟军的计划行动,确保了诺曼底战役的胜利。

此后,蒙哥马利率领英国和加拿大部队转战西欧,横渡莱茵河进入德国本土。

1944年圣诞节前夕,艾森豪威尔接到蒙哥马利的一份电报,电文是:“看样子你要欠我5英镑了。”起初参谋人员以为这是重要军事行动暗语,结果艾森豪威尔派人给蒙哥马利送去5英镑。原来,这是一笔赌债。

1944年秋,艾森豪威尔作为盟军远征军总司令,前往意大利墨西拿湾蒙哥马利的作战指挥所巡视,两人谈起战争前景的问题,艾森豪威尔认为欧洲的战事一定会在圣诞节之前结束,蒙哥马利则认定欧洲的战事要打到1945年。两个人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蒙哥马利提议就此打赌,艾森豪威尔立即允诺。

打赌是蒙哥马利军旅生活中的一件乐事,每逢与人发生争论,相持不下,他就与人打赌。蒙哥马利几乎总是赢家。虽然每次賭注数目不多,但他非常认真,还专门为此设了一个记录簿,上面记着每次打赌的原因、日期以及赌注,并要求打赌人在上面正式签字画押。这次和艾森豪威尔打赌也不例外。

1945年5月,蒙哥马利代表盟军在吕讷堡荒原接受德军北方兵团的投降。5月3日,当德军投降谈判代表团第一次前来时,不愿部队再有伤亡的蒙哥马利立即下令停止一切进攻。5月4日,蒙哥马利在德国的投降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可能是过于激动,蒙哥马利在签字时竟然把日期写错了,写成5月5日。于是他把“5”字划掉,在旁边重写了个“4”字。最高统帅部要蒙哥马利把投降书原件送去,他舍不得,把原件留了下来,把原件的照片送了过去。晚年,他把原件赠送给了大英博物馆。

英国历史上服役最久的将领

战后,蒙哥马利被任命为英国占领军司令和盟国管制委员会英方委员。在任期内,除了管理战俘、安置难民和帮助德国人民重建家园之外,他受邀访问了丹麦、法国等国。频繁的互访、授勋等活动占据了蒙哥马利的大量时间。为了表彰他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卓越贡献,丹麦政府授予他勋章和哥本哈根荣誉市民的称号,法国授予他一级荣誉勋章,美国授予他优异服务勋章,苏联则授予他胜利勋章。

1946年,蒙哥马利被推选为帝国参谋总长。任职期间,蒙哥马利访问了加拿大、美国、苏联、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苏丹和埃及等众多国家,为促进英国与其他各国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为各类重大国际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948年11月,蒙哥马利被任命为西欧联盟各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委员会常任主席,他迎来最后10年的军人生涯。这时,他已经63岁了。第二年,《北大西洋公约》签订,西欧联盟各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委员会被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取代,蒙哥马利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队副司令。尽管他头上有着各种金光闪闪的头衔,但实际上他已远离了权力中心。

1958年9月18日,72岁高龄的蒙哥马利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正式告别军队。从1907年进入桑赫斯特军校学习,到1958年退役,蒙哥马利的戎马生涯长达52年,是英国历史上服役最久的将领。对此,蒙哥马利非常自豪,不无得意地说:“据我所知,我的服役时间超过了威灵顿、马尔巴勒和蒙克。”这三位都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将领。

蒙哥马利预测中国50年内大有可为

在蒙哥马利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幅照片:他倚靠在草坪割草机上,旁边写着“作者晚年在伊辛顿磨坊过得非常愉快”。但实际上,蒙哥马利并没有打算在自己的花园里安度余生。

蒙哥马利退休后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到各国访问,并就国际问题发表见解;二是撰写历史著作和演讲;三是参与国内政治。

尽管他年事已高,却表现出惊人的活力。1959年4月,他访问苏联。同年11月,访问南非……蒙哥马利有两次非常有意义的访问,是访问中国。

蒙哥马利曾一度对新中国抱有敌视和怀疑的态度,但他认为“从长远来看,世界和平的关键很可能在于中国”。

基于这种认识,1959年,蒙哥马利在媒体上公开表示希望访华的意愿。1960年访问印度时,他又向中国驻印大使正式提出访华要求,希望认识中国领导人,了解中国领导人的想法,看看普通百姓的生活,了解中国的发展计划。

此时,毛泽东已经开始考虑缓和与欧洲的关系。于是,中国同意了蒙哥马利的访华要求。

1960年5月20日,蒙哥马利到达香港。有人告诉他说,周恩来于前几天谈论了澳门和香港的最后前途问题。蒙哥马利说:“如果谁想夺取香港,那将意味着世界大战。”

5月27日,蒙哥马利在中国第一次见到了他最想见的毛泽东。后来,蒙哥马利在文章中记录下了这次会谈:

毛泽东是怎样一种人呢?毛泽东是一个十分有吸引力的人。像一切农民的儿子一样,他是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人们察觉不到任何架子……

我们共谈了四小时。他67岁,起初,我觉得他已显示出了他的年纪。但是随着我们谈话的进展,我的意见开始改变了——虽然他身体魁梧、走路缓慢,但是在我看来他很矫健;他的主要运动是游泳,他在长江中进行过许多次有名的比赛。

毛泽东非常有才智,处理问题非常讲实际。他说话可能缓慢,但他思想并不缓慢;他会立刻回答你的问题,使人对他的看法没有疑问的余地。如我很快就发现的,他对人们的判断非常精明。在我们的谈话中,西方世界的政治领袖们的名字常常出现,这些人是我很了解的,我问了他对其中某些人的看法。

毛泽东除了访问过莫斯科以外,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但是他对西方世界的情况保持着最紧密的接触。他对西方世界的了解是惊人的。他对所提到的一些政界领袖的评论和断语是极说明问题的,而且非常准确——不管怎样,依我看是这样!

他有极大的幽默感。在我们谈话之初,他说:“我想,你知道你是在同一个侵略者谈话。在联合国我被扣上这样的称号。你同一个侵略者谈话不介意吗?”他这样说时眼里闪闪发光。当我回答说,在过去历史中西方世界的某些国家在这方面并不是完全无可指责时,他大笑了起来。

总之一句话,同毛泽东会见和谈话是非常愉快的……

由于会谈气氛比较轻松,蒙哥马利直截了当地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些十分敏感的问题:“在一定的年限内,中国将成为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巨大力量的强国,那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新中国的最终目标究竟是什么?”

毛泽东沉思一阵后回答说:“哦,你显然以为那时中国将向外国发动侵略吧?”蒙哥马利会意地说:“我并不愿这样设想。但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强大后,便要攫取国外领土,这样的例子很多,包括我的国家。”毛泽东十分肯定地说:“下一代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我们很难预料,但在我活着的时候,中国绝不会越出边界侵略别人,也不企图将共产主义思想强加于别的国家。中国深受外国的侵略和剥削,我们只要外国不要干涉中国的事情……”

蒙哥马利第一次到中国只进行了5天的短暂访问,感到意猶未尽。临走时,他向周恩来表示,很想再来一次,以便进一步了解中国。周恩来表示欢迎。

1960年6月12日,蒙哥马利在英国发表了《我同毛的会谈》一文,他在这篇文章中称赞了中国人民的干劲,要和平、不侵略,50年内大有可为。并说中国革命是正确的,不可避免的。中国军队给他印象“太深刻”了,有“充分的高素质的人员供应”,民兵组织遍及全国,因此,入侵中国,一定“要大倒其霉”。

蒙哥马利的三项原则

1961年9月,蒙哥马利第二次来到中国。在接待宴会上,蒙哥马利提出了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三项原则——“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有两个德国”,“一切地方的一切武装部队都撤退到他们自己的国土上去”。他表示:“我说的中国是指政府设在北京的人民共和国,而不是从来没有资格代表中国的台湾那一套机构。我一向认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9月9日至20日,在周恩来的直接安排下,蒙哥马利先后去了包头、太原、延安、西安、三门峡、洛阳、郑州、武汉,其中很多地方当时并不对外国人开放。熊向晖以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的名义陪同参观。

周恩来说:“要放手让蒙哥马利看,旧中国遗留下的贫穷落后和新中国取得的成就都是客观存在的,让他自己看后去做结论,从本质上了解中国。”

在延安访问期间,蒙哥马利曾来到街上的小吃摊上,指着用棍子串起来的油饼问摊主:“这东西多少钱一个?”摊主告诉他:“5分钱一个。”他拿起油饼仔细端详了好一阵子又问道:“这有多重?”摊主称了后,告诉他有3两多。过了一会儿,蒙哥马利说:“这价钱不贵。”

从市场回来的路上,蒙哥马利途径一个公共浴室,便问熊向晖:“我可以进去吗?”熊向晖回答:“男部可以,女部不行。”说完,蒙哥马利径直走进了男浴室。浴池里多是中青年人,也有几个少年,他们见到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走进浴室,并同自己打起招呼来,便有些害羞地躲开了。蒙哥马利沿着浴池走了一圈,仔细审视着浴室内每一个人的身体。当他走出浴室后,即对陪同人员说,这里的人身体很好。

9月23日的宴会上,蒙哥马利再一次申明关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三项原则”,并表示,旅行“使我了解了整个国家自解放以来所获得的进展”,“它向我表明了过去12年中在毛泽东领导下取得的巨大成就”。

对于蒙哥马利的这些友好言论,周恩来表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完全赞同和支持这位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所提出的明智主张。

远在武汉的毛泽东也密切关注着蒙哥马利的行程。9月23日晚上6时半,蒙哥马利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武汉东湖,再次与毛泽东见面。

蒙哥马利向毛泽东表示,“同旧中国相比,解放以后,新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当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要克服很多困难”,但中国人民“完全可以面对和克服这些困难”。毛泽东则表示:“三项原则提得对,提得好。”蒙哥马利送给毛泽东一盒英国“555”牌香烟。毛泽东接过烟,回赠了茶叶。

9月24日,是中国的中秋节。凌晨5时左右,毛泽东改变计划,决定当天下午再同蒙哥马利会谈一次,并共进午餐。蒙哥马利非常高兴。

谈话进行到下午5时,毛泽东邀蒙哥马利坐船。毛泽东游了近一个小时,对蒙哥马利说:“你下次访问中国时,我们做横渡长江的比赛,好吗?”蒙哥马利欣然答应。

第二天,蒙哥马利将要回国。毛泽东送他一件礼物:自己亲笔手书的词《水调歌头·游泳》,上面题写着:赠蒙哥马利元帅。蒙哥马利连声向毛泽东道谢。

几次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让蒙哥马利印象深刻。他表示,“毛泽东有卓越的才智,处理问题非常实际”,“我认为毛泽东是一个真正的领袖”,“周总理对世界情况知道得很多,对人态度诚恳,谈问题明确并且敏锐,在我所见过的世界各国领袖中是少有的人物”。

回到英国后,蒙哥马利多次撰文:东方的中国是一个友好的民族,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年努力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他们有能力成为世界杰出的一员。当然这个国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他认为,美国人的态度很可能引起问题。如果美国不能正视并承认中国的存在,可能会引起问题。他呼吁西方要重视中国。1965年,他说,美国应该撤出东南亚,“世界有一半的人都是共产主义者,他(指美国总统约翰逊)打算同所有这些人作斗争吗?”

蒙哥马利最后一次重要的海外之行,是1967年去埃及。英国政府对此不怎么高兴,因为当时中东的政治形势非常微妙。当时,蒙哥马利已经80岁了。在埃及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沙漠中游览旧战场。但这次访问显然具有历史意义,他受到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并同埃及总统及其总参谋长举行了会谈。

1968年初,蒙哥马利因健康原因,完全退出了公共生活。此前,英国国会举行了隆重而庄严的开幕仪式,81岁高龄的蒙哥马利要求带国剑参加开幕式。

国剑长而重,必须笔直地拿着它,通过皇家画廊走到上议院。英国女王讲话时,也必须把剑拿得笔直,并且纹丝不动。

携带国剑是功勋卓著的英国军官的一种荣誉,即使对一个身体健康的现役军官来说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更何况是一个年过80的退休陆军元帅。

在国会现场,举着国剑的蒙哥马利差点因体力不支跌倒在地。女王略带关切地停顿了一下发言,人们轻轻地把蒙哥马利扶到一把椅子里坐下。几分钟后,他几乎在没有人察觉的情况下,慢慢地走出了上议院,从此消失于公众视野。

1976年3月25日,蒙哥马利走完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责编/袁栋梁 责校/陈小婷 来源/《蒙哥马利——戴两个帽徽的英勇将军》,葛业文編译,中国铁道出版社2019年10月第1版;《沙漠跳鼠——蒙哥马利》,鸿儒文轩编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史海回眸:蒙哥马利元帅两次访华》,史诚/文,人民网2003年12月17日等)

蒙哥马利大事年表

1887年11月17日:出生于伦敦肯宁顿圣马克教区。

1902年:就读于伦敦圣保罗学校。

1907年:进入桑赫斯特英国皇家军事学院学习。

1908年12月:服役于皇家沃里克郡步兵团第1营。

1914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晋升中尉,任排长。因作战勇敢,被授予卓越服务勋章。

1918年:任第47师一级参谋。

1920年:进入坎伯利参谋学院学习。

1922年:任第8步兵旅参谋长,此后步步高升,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已升至第3师师长。

1940年5月:接任英国远征军第2军军长,率部完成敦刻尔克撤退。

1942年:任第8军集团司令,在阿拉曼击败德国将领隆美尔,扭转北非战局。

1944年6月:参与指挥诺曼底登陆,同年9月晋升元帅。

1945年5月:在吕讷堡荒原接受德军北方兵团的投降。战后,先后担任英国占领军司令、帝国参谋总长、西欧联盟各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委员会常任主席、北约副总司令等职。

1958年9月:正式退役,此后出访世界各国,并于1960年和1961年两次访问中国。

1976年3月25日:因心脏衰竭逝世。

猜你喜欢
蒙哥马利
责任是永远的
铁血元帅蒙哥马利
把懦夫鼓励成强者
周恩来与蒙哥马利两次访华
做别人不愿干的事
中国通过蒙哥马利两次访华释放的对外政策调整信号
蒙哥马利将军:爱,只能有一个准星
痴情元帅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服老是一种清醒
难住蒙哥马利的一次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