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这项热血有趣的运动,它不是城里孩子的专属,也是大凉山深处孩子的梦。
今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铁道兵希望学校,20名少年女子足球队的小队员每人都收到了一套新球衣,这是泸州市龙马潭区爱心企业捐赠的。
2019年3月,来自泸州市龙马潭区的8名援彝帮扶队员利用工作之余为该校组建起了第一支足球队,在援彝干部们的训练下,这群从未接触过足球的孩子便迅速地爱上这项运动。在去年6月举行的凉山州青少年足球锦标赛U11組比赛中,这帮刚学球3个月的孩子,便拿到了全州第8名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对口帮扶普格县前方指挥部又于当年11月成立了龙马少年女子足球队。目前,学校已在小学3~5年级选拔男女小队员40多人。
现在,足球成了学校最流行的运动,孩子们在学习之余还能感受足球的魅力,甚至能通过足球去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而这也将对他们的成长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凉山州布拖县拖觉镇中心校,16岁的沙作大名鼎鼎。两年前,她带领布拖县拖觉镇中心校女子足球队,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当年凉山州中小学小学组女足冠军。沙作是最佳射手,进了12个球,被称为凉山版女“梅西”。
但决赛之前,沙作失去了父亲。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妈妈对她说,要不就不读书了?沙作的眼泪止不住掉下来,校长阿凉子拉止不住地心疼:“娃娃,你要坚强!我就是你的亲人。”
沙作家在瓦都乡的悬崖上,从家到学校车程两个多小时。她在山坡上踢球、在树林里踢球,几个石头一摆,就在坡坡坎坎中练习盘带,一年要踢坏两三双鞋。各种帮扶政策向她家倾斜,子拉校长还把她接到学校生活,接受正规训练。
“如果辍学,我多半嫁人了。”沙作说,“我很珍惜,我爱踢球,我想读大学。”子拉校长非常支持她的梦想,复课后,组织她们积极训练:“体育是山里娃娃的特长,也是他们走出大山的桥梁。真希望体育部门能够帮助凉山娃娃走得更远。”
脱贫决战再造着凉山,孩子们的张张笑脸,就像朵朵索玛花儿在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