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楠楠 裴子涵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把中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美全方位的对抗日益升级,这实际上是两种国家制度与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与对抗。那么,回顾历史,把握历史经验,有利于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意识形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文章通过对美苏冷战时期政治宣传海报的系统比较分析,挖掘出意识形态背后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冷战;意识形态;政治宣传;海报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1-0189-03
一、美苏冷战宣传海报概述
(一)冷战
冷战具体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社会主义阵营)之间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斗争。本文中所说的冷战,主要指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冷战”,是相对于热战的概念,指的是美国与苏联同为世界超级大国,两国为了争夺世界的主导地位而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与冲突,但由于核武器的存在,使得双方都极力保持了克制,但仍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军备竞赛、太空竞赛、意识形态对抗、思想渗透等方式进行互相遏制,不直接动用武力。1946年3月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正式拉开冷战的序幕,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宣扬遏制共产主义发展,强调意识形态对抗,冷战由此正式开始。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盛行之时,美国社会的反共风潮达到了顶峰,伴随而来的美苏之间意识形态的斗争,也达到了高潮。在冷战期间,海报作为一种高效率的、直观的意识形态宣传手段,被美苏两国大量地使用,从而使得政治宣传海报在意识形态对抗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二)宣传海报
海报是指张贴在木桩、杆子、墙上等地方的印刷广告,也指展示在公共场合的一种告示。海报即可理解为招贴,更多的与文化联系在一起,如电影海报、音乐海报等。政治海报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海报形式,特別是在20世纪的冷战时期,极具个性与国家特色、带有极强意识形态宣传作用的政治宣传海报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鲜明产物。
政治宣传海报通常见于社会公共领域,如街道、商业区、车站等人员聚集场所。事实上,政治宣传海报出现在社会公共领域是一种主流意识形态主动引导公共领域舆论导向与意识形态导向的表现,也是一种快速在社会公共领域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手段。海报的语言简明扼要,形式新颖美观,可以非常直观地表现出作者想要传达的内涵,那么政治宣传海报就非常直观地展现了统治阶级在其统治范围内想要达到的政治目的,即对国民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政治宣传海报往往语言尖锐,画面冲击力强,它将一个国家的意志,用一种“极端的”、极富感染力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得受众能在一瞬间产生对该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从而达到宣传意识形态的目的。
1866年法国人在巴黎的印刷厂制作出了第一张彩色的平版海报,象征着现代海报设计的诞生,自此之后,海报就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了极度重要的作用。自然的,在意识形态领域,海报传递信息及时、成本低廉、表达重点突出、制作方便快捷的优势也就体现了出来,所以自现代海报诞生的那一刻起,各国的统治者就开始重视海报对于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作用。
在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中,海报的分类有两种分法:一是将海报分为意识形态传播类与非意识形态传播类;二是将海报分为商业类与非商业类。在非商业类的海报中又包含了事业性海报、公益海报、艺术宣传海报与政治宣传海报。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政治宣传海报,在第一种分类当中就属于意识形态传播类,在第二种分类当中就属于非商业类。政治组织采用海报这种具有诸多优点的宣传方式,通过更加直观的视觉冲击,使得大众更容易接受统治阶级想要传达的信息以及宣扬的政策。这种带有政治目的的海报,因为摆脱了资本的影响,所以在内容表述上会更加直观简洁,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力,同时会使用多样的艺术手法,使海报有足够的吸引力。
(三)美苏冷战与宣传海报
美苏冷战时期的政治宣传海报基本上贯穿于整个冷战时期,即1947年至1991年。海报以其成本低、传播媒介简单、视觉冲击力强、易创作、信息传达及时、便于传播与保存等特点,被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宣传领域大量使用。美国在1928年开始普及电视机,苏联在二战后也迅速开始普及电视机,但是由于电视机制作成本高、制作周期长、信息不易保存等特点,使其在冷战期间始终无法取代海报对意识形态宣传的作用。当时随着社会发展,纸质媒体受到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冲击,但是政治宣传海报这种特殊的海报形式,仍然在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把政府所要宣传的政治信息以静态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让人反复品味。苏联利用海报来反对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对美国的罪恶进行严厉的批判,揭露资本对人类造成的深重灾难。美国则通过海报向苏联输出自由主义思想,在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中大肆宣扬反共主义。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展下,海报的设计样式与风格日趋多元化,海报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这就使得政治宣传海报这种海报形式在意识形态宣传与对抗中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
二、美苏冷战宣传海报的比较
据不完全统计,美苏在冷战期间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的官方海报原稿数量均超过一万份,笔者通过大量分析,选出14份具有代表性的海报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出美苏冷战政治宣传海报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内涵。
(一)集体与个人
苏联海报多以集体形式表现,美国海报多以个人或小队的形式表现。在海报《我们守护正义》中,苏联刻画出尽量多的人物,并以大义凛然的神态呈现出来,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集体观念。美国海报《给我一支枪,我能解决敌人》表现的是士兵手持一支枪,其功能就堪比一支军队,可以抵挡对方一支部队的进攻。体现出了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观念。通过观察发现,在美国的意识形态宣传海报中,主要人物通常为一到三人,刻画出战场上美国士兵以一敌百的形象。美国海报总是以一种个人或小队的形式凸显出个人能力的强大,这样的刻画,我们在当今的好莱坞大片中也能看到影子,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在艺术形式的表达上通常都强调个人对整个事件发展的影响。
(二)美化与丑化
美苏政治宣传海报都有明显的美化自己、丑化对方的政治倾向。如苏联海报《两个世界,两个计划——我们传播生命,他们播撒死亡》将自己刻画为世界的救星,上半部分体现的是苏联实行“长期援助”计划,为世界各国带来了进步,促进了各国的农业工业发展,所以在海报的顶部写了“我们为人类带来了生命”;下半部分体现的是美国向世界输出军火,为世界带来了战争,生灵涂炭,为人类带来了死亡。这幅海报就是美化自己以及丑化对方的典型代表,在海报中虽陈述了部分事实,但其意识形态对抗的政治目的不言而喻。在美国丑化苏联的一张海报中,很明显地将苏联刻画成一个独裁专制的国家。美国海报《古拉格》所描述的正是苏联“古拉格”,它意在表明“古拉格”是苏联当局对异己者及人民群众进行残害的机构,这当中存在着部分事实,但也有抹黑的情况。美苏冷战政治宣传海报无不体现出了两国对于对方的偏见,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极力地去丑化对方,歌颂自己的功绩。
(三)男性与女性
苏联海报以男性形象为主,美国则大量使用女性形象。如苏联海报《我们需要和平》,描述的是一名苏联工人用拳头击碎了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关于战争的密谋会议,他眉头紧锁,神情严肃,魁梧健硕,展现出一种男性的力量之美。美国海报《美军女俘虏带着战友逃生》就以女性为海报的主角,展现了女性刚强勇敢的一面,同时将女性形体上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和冷战期间,美国女权运动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在美国的政治宣传海报中看见大量身材婀娜、面容姣好的女性形象。但我们知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美国男女平等实际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女权运动自二战以来就进行得如火如荼,有一句话说得好:事实上,我们越提倡什么,就越缺乏什么。而苏联的无产阶级革命为妇女带来了法律与政治上的平等,工业化的导向也为男女同工同酬提供了经济基础,这使得事实上苏联的男女平等要比资本主义国家做得更好。
(四)角度多样与执意刻画
苏联海报更多以全民性的、广泛性的大众形象进行呈现,美国更多以军队士兵或特工执行任务以及战争场面的刻画为主。在苏联的海报中,我们可以看到海报中的主角从孩子到老人,从领袖到普通工人,一应俱全,海报呈现出一种角度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例如《随时准备战斗,即使你是孩子,帮助国家抓坏人》、《铁道工人更要时刻保持注意力,警惕破坏分子》这两张海报就表现了孩子和普通铁道工人在冷战当中扮演的角色,在国家意识形态斗争面前,无论你是怎样的身份,都要时刻警惕危险,并共同参与进来。从美国的政治宣传海报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知,海报的主角以青年为主,几乎没有出现老人或小孩的情况,而且刻画的场景以战场为主,力图展现一种青年人的热血,从而达到对青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五)邪恶与残暴
苏联海报的反美论点以描绘资本家的邪恶为主,美国的反苏海报以描绘苏联士兵的残暴为主。例如蘇联海报《全世界资本家团结起来!》,表现出了在西方资本家的控制下,资本家所攫取的财富实际上是建立在人民的血肉之上的,他们甚至还打出了全世界资本家团结起来的标语。苏联在海报中还多次指责美国虚伪的民主,指责资本统治下的种族主义与民族仇恨。美国海报主要刻画苏联士兵的残暴,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苏军战俘营中做苦力的美军女战俘》,它试图表现出苏联军队惨无人道的暴行,唤起国民对苏联以及共产主义的仇恨。
(六)人物与器物
苏联海报以人物形态的展现为主,美国海报惯用器物的展现。我们可以看到苏联政治宣传海报都是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主,无论是塑造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还是平凡岗位职工的辛勤奉献形象,它都更加强调人本身。而在美国的海报上,例如《奋勇杀敌的美国士兵》与《进攻苏联莫斯科》都惯用器物,即武器装备,以此来呈现出宏大壮观的场景,使得政治宣传海报的画面感与冲击力更强,有美国大片的既视感。
(七)气氛渲染与色彩烘托
美苏的冷战宣传海报都会刻意渲染紧张的气氛。在气氛渲染方面,苏联往往会渲染一种四处都有人在监听以及秘密破坏的气氛,例如《一定不要轻易打电话,会被监听!》。并且苏联与中国相似,在政治宣传海报上,往往会采取红色作为主色调,体现出一种革命的正统性,而在描绘西方的“敌人”时,苏联会用到阴暗的黑灰色调进行呈现,这就通过色彩对比让观看者进行了一个正反派的提前判断,从而达到所谓正派的意识形态的宣传。美国的政治宣传海报在此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这就是明天吗?共产主义下的美国》,它用红色配合海报中苏联士兵的行为,制造出一种红色恐怖的氛围,让观看者在看到海报时,会对共产主义产生强烈的抵触心态,从而达到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目的。
三、美苏冷战宣传海报中的意识形态分析
以上,我们对美苏冷战政治宣传海报的形式内容进行了梳理,并从中进行了意识形态分析,总结出美苏冷战政治宣传海报的意识形态对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体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对抗
在上述的海报中,我们可以注意到苏联海报当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集体观念,以及美国海报当中崇拜英雄的观念,实质上这就是集体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对立。苏联政治宣传海报中体现出的个人利益服从集体、民族和国家利益的思想,实则就是与个人主义相对的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观念,其政治宣传海报集中体现出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群众生活准则。美国政治宣传海报中,突出的个人形象及小队形象,是个人英雄主义思想的体现,对于特定的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给予极高的宣扬,认为英雄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这也就是资本主义所宣扬的自我主义与个人主义的集中体现。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对抗
在美苏政治宣传海报的意识形态对抗中,集体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对抗上升到哲学层面,则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之间的对立。苏联的海报虽然有浮夸现象存在,但在基本立场上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海报当中始终凸显出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及人民群众所创造出的物质、精神财富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美国的政治宣传海报中,不得不让我们去相信是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思想动机以及杰出人物的能力,决定了社会历史发展,实际上这也就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所以,美苏冷战的政治宣传海报在哲学层面上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对抗。
(三)无产阶级专政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对抗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国家制度的竞争,所以美苏冷战关于意识形态的竞争,我们也可以归结为国家制度之间的竞争。一个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占据国家统治地位的阶级不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阶级意识不同,对世界总体的看法也不同,而这些都体现在了国家制度的层面上。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工具,使得苏联在利用政治海报宣传一系列意识形态活动时,都坚信着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而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美国,之所以杜鲁门主义、麦卡锡主义会盛行,就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扩张,就是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
(四)两种意识形态对人类自由道路的认知的对抗
通过政治宣传海报的分析,我们从哲学与国家制度的层面上剖析了美苏两国冷战政治宣传海报所蕴含的核心精神,那么归根结底,它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应该是两种意识形态对人类自由道路的认知的对抗。苏联恪守马克思所提倡的全人类的自由,只有通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使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共产主义,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实现无产阶级的自由而自觉的劳动,从而实现无产阶级的自由解放,最终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才能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所以事实上苏联的意识形态宣传海报蕴含了对人类自由道路的思考与认知。相应的,美国的意识形态宣传海报体现出了资产阶级试图利用资产阶级的思维方式以及资产阶级对世界的认识和对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观点,从资产阶级的道路上找到实现人类自由的方法。所以,通过本文对美苏冷战时期政治宣传海报的较为系统的分析,可以发现,最终体现出来的实际上是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治理体系、两种意识形态对人类自由道路的认知与思考。
参考文献:
[1]黄凤仪.文革时期政治宣传海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