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子
【摘 要】《过春天》是由白雪初次执导、田壮壮担任监制的校园青春题材影片,虽然演员影响力较低,影片宣传力度也较小,导致该片并没有获得太多的社会关注,但是仍凭借精美的制作及巧妙的故事构建,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过春天》摒弃了曾经国产校园青春片中饱受诟病的以校园爱恋为主线,情节内容空洞的叙事常规,转而将故事的焦点置于跨境学童这一独特身份之上,真正从青春期少男少女的视角出发,探寻他们处于这一独特成长时期,对于自我身份以及与他人关系之间的思考和抉择,从精神意识的领域出发,探讨青春期少男少女所面对的文化困境和认知危机,表达出影片创作人员对于青春和生命的反思。
【关键词】他者身份;身份认同;身体叙事;象征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1-0132-03
《过春天》是白雪导演的处女作,虽有几位著名影星的加盟,但都饰演配角,饰演主角的均是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加之青春电影市场近几年迅速落败,这样一部小众影片在影评人的预测之中并不能在国产电影市场上杀出重围,充当黑马。但当其上映之后,所表现出的新颖独特的人物设定和叙事情节,以及所反映出的青春期少男少女面对的文化困境,受到了意想不到的赞扬和推崇,甚至可以说《过春天》是对国产校园青春类影片的一次突破和超越,它完全摒弃了曾经国产校园青春类影片中以无病呻吟的爱恋情结为叙事主线,转而将主角人物设定为跨境学童这一具有独特身份的青春期少女,以走私贩卖作为叙事环境之中的突破口,将表达的焦点转为对青少年自我身份认同及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从精神意识领域出发,表现出青春期人群所真正面对的文化困境。
影片选择了青少年犯罪这一敏感题材,通过对主人公跨境学童的独特身份塑造,引发了对于走私贩卖行业的描述和解读,以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审视了自我的人际关系交往,经历了向成人社会的靠拢以及对于自身的成长性蜕变,探寻了当今社会环境中青少年所面对的意识危机及文化困境,在他们试图融入成人世界之后再次表达出他们对于青春和生命的思考。
一、身份认同下的文化困境
如果说过去的校园青春题材影片对于矛盾的构建都来源于争吵、失恋等简单事件的表面叙述,那么影片《过春天》则深入精神意识领域进行探索,解读青春期少年所面临的独特心理困境。
他者這一概念源于后殖民主义,意指与主体相对的一方,后来也用来指代隔绝于群体文化价值取向之外的边缘性个体,这些个体往往持有独特的思想价值而被孤立于主流群体之外。由于情节的有意安排,片中的主人公佩佩在家庭关系、校园交往及社会身份三个层面上成为了一个由内而外的彻底的他者形象。在斯图亚特·霍尔①看来,他者形象的形成不可避免地与个体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感有关,个体在基于群体文化而对自我价值产生认同危机时便会将自我定义为他者。在家庭关系的构造上,佩佩身处于单亲家庭,由于与母亲在思想观念上差异巨大,导致她与母亲之间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也无法实现情感上的互通,而同样的隔阂也存在于她与父亲的交往中。虽然从表面上看,佩佩更加依赖于父亲,但是,由于家庭的破碎与重组,父亲面临着新家庭所带来的责任和压力,这样尴尬的处境使得他无法妥善处理与佩佩之间的关系,而佩佩也深知这种亲情上的无形阻隔已经形成,所以在家庭关系的构造上她长期扮演着旁观者和沉默者,自然无法从家庭组织中获得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感。
而在校园的交往环境之中,佩佩作为一个内向的跨境学童,只能依靠好友的帮助才能够发表自己的想法。除此之外,佩佩的社会身份同样是一个典型的他者设定。作为一个跨境学童,佩佩每天都需要通过海关安检,这样独特的设定不仅为走私贩卖这一主线剧情埋下了伏笔,更是将原本就难以融入群体环境的佩佩推向了一个极端的他者地位,那句孩童无意之中所说的“跨过了海关就要说普通话”,便是对于两地之间文化差异的暗示。虽然仅仅只是相隔一个海关的距离,但是两地之间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相差甚远,而佩佩作为每天穿梭两地的学生,必然受到了这种文化差异的困扰,长期频繁地转换生活环境,使得她无法从任何一方获得归属感和融入感。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文化环境层面,他者身份使得佩佩在自我意识层面上缺失了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同感,而实现自我身份价值则成为了她行为的源动力。
这种对于自我价值的缺失和迷茫并不是片中佩佩所独有的精神困境,而是普遍存在于青春期人群之中的。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个体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便会经历性成熟期,在此期间个体会摒弃自我对于父母的爱恋,转而将这种性欲望升华为自己对于其他方面的渴望,在转换的过程中,在意识层面产生对于自我价值的怀疑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个体在具有自我意识之后第一次面对基于自我身份认同感而产生的文化困境。而影片《过春天》则恰恰聚焦于青春期少男少女所面对的精神文化困境,从而探索青少年对于其文化困境的反思和抉择。可以说《过春天》突破了以往校园青春片之中对于青少年烦恼的单薄描述,转而深入该人群的精神文化层面,探究其焦虑感的产生根源。
《过春天》通过叙事情节上的巧妙设计,将主人公置于多重他者身份之上,就是为了加深放大这一对于自我身份认同的焦虑感,并且将这种焦虑作为人物行动的动机。佩佩在赚够了外出旅行的费用之后,仍然继续着走私贩卖行为,就连与她相交甚好的贩卖者都对她的这种坚持感到费解。从其精神意识层面来分析,佩佩继续走私贩卖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物质方面的需求,而是为了实现她所认为的自我价值,获得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她在走私方面获得了成就感,一声声“佩佩姐”让她误以为自己已经在这个灰色的领域里实现了自我价值,已经融入了成人世界,因此她难以放弃。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在这个灰色领域内,她仍旧是被排斥在外的他者,最终仍要被驱逐。这就是青少年人群在面对文化困境时急需证明自我身份的渴望所造成的意识悲剧,是对于青春期少男少女精神文化状态的普遍反映。
二、身体叙事下的边界处理
身体叙事②理论源自身体写作方法,该理论认为,身体不再只是肉体和物质的指代,更加成为了构建社会关系和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于身体的描述和表现才呈现出人物的精神情感,在影片《过春天》中得到了应用和体现。
清新的画面色调之下,佩佩与朋友在教学楼的天台上幻想日本旅行的场景,一个简单的喝酒动作透露出了青少年的阳光朝气,以及对于未知事物的独特向往,单薄的身躯中洋溢着无限的青春气息。随着电影的叙事发展,围绕着佩佩而生发的身体叙事情节也随之呈现,并迎合剧情的发展使其更加深刻浓郁。佩佩在饭店外看到父亲与其新家庭的成员聚餐,她的身影映在了饭店窗户上,与饭店内因看见佩佩而有些无措的父亲相互映衬,父女两人相隔一扇窗,却象征着两个人被家庭结构阻隔开,佩佩的身影虽与饭店内相聚的人们呈现在同一处,但终究只是镜花水月,她与群体之间的隔绝和孤立,通过身体的影像叙事直接呈现在了画面之上,未言一语却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
同样的身体叙事结构出现在了影片后期父女两人再次相聚吃饭,父亲选择到门口抽烟等待,而佩佩则在店内望着父亲的背影,同样的玻璃阻隔再一次呈现在了看似表面关系和美的父女二人之间,两代人之间的文化隔绝和特殊的家庭结构关系终究是两人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影片通过对于两人身体倒影的反复重叠性对比,展现出了青春期少男少女在面对亲情关系时的无措和迷茫,家庭的关系难以给予他们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感,这是他们所经历的文化困境所形成的重要因素,而身体与身体之间的错位在这种隔断式的边界关系中得到了极大体现。
在该影片中,身体性的叙事环节同样被用来展现青春期少男少女对于界限关系的处理。在阿豪和佩佩决定合伙走私一批手机时,在狭窄的暗室内两人互相在对方的身上捆绑手机,昏暗且猩红的灯光使画面的色彩趋向于一种极端的状态,营造出危险而暧昧的氛围,两人肢体相触,却始终保持着克制和理智,整个画面生发出一种闷热和潮湿,将青春期少男少女在面对情感边线问题时的无措和激动用身体叙事的方式展现了出来,虽然昏乱却不肮脏,恰恰表现出了青春期感情的独特魅力。
同时身体叙事的表达也可以配合剧情的发展,形成一种意象上的暗示和指代。在佩佩最后一次的走私活动中遭遇了暴雨,无处可躲的她只能冒着风雨尽力奔跑却仍旧被雨水打湿了全身,而这种在暴雨之中奔跑的身体动作又何尝不是一种鲜明的象征。铺天盖地的暴雨不仅暗示了佩佩行动的失败,更是以佩佩为代表的青少年人群在成长过程中所面对的精神困境的指代,是一种不可抗拒的阻碍,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自然无法阻挡这种意识层面的摧毁,只能选择尽力奔跑向前,努力成长,努力想要靠近成人世界,跨过成长的边界,尽管最终仍被拒之门外,但是在满身创伤之后所迎来的是对于精神文化的重建以及自我身份的确认。这样的一场暴雨在身体叙事的作用之下展现出了影片所想要传达的对于青春生命重塑的哲学性思考,同样也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三、象征主义下的主观表述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流行于西方国家的一种艺术思潮,后来被应用于文学、影视、艺术等诸多领域进行创作和分析,运用意象来象征某种抽象的概念是其突出的特点。
影片中关于鲨鱼的叙述是最为详尽的象征性表述,鲨鱼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却都是以弱小的体型存在于封闭的空间里,与常见的凶猛的鲨鱼形象相去甚远。阿豪坦言自己对于鲨鱼的喜爱,而这种偏好其实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指代,阿豪作为青春期的少年,始终都存有对于未来的向往和拼搏的野心,这样热血而隐忍的少年如同被困于鱼缸之中的鲨鱼。可以说,体型弱小且受困的鲨鱼正是象征了这群对于未来充满向往对于现实又感到迷茫的青少年们,他们怀揣着抱负,又对眼前困扰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到怀疑和迷惑,他们被困于社会的现实之中,渴望成长渴望自由,以为只有融入成人世界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像渴望着海洋的幼小鲨鱼。
影片结尾处,已然对于生命拥有全新理解和感悟的佩佩将鲨鱼放生,这种放生透露出了一种悲凉的成全,一种努力融入而又失败之后的妥协,但也是一种希望的延展,是青少年在受挫之后对于自我价值理念的重建,是一种淡然的反思,是真正成长的象征和指代。
与鲨鱼的形象象征相比,枪支的指代性则更加隐晦。影片对于枪支的描述比较含蓄,并未交代其来源和下落,甚至没有揭露枪支的真实性,似乎只是作为一种推动剧情发展的道具,但是纵观整部影片的情感发展脉络便能发现,枪支的存在其实是象征了成人世界灰暗的地带,同时也是一种对于青少年的拒绝和抵抗。曾经的佩佩因走私手机而在走私团伙内混得如鱼得水,从表面看来似乎已经融入了这个灰色的领域之中,但是枪支的出现将曾经自负的佩佩吓退,曾经的美梦被一枪击破,这一枪不仅是对于佩佩精神的恐吓,更加是成人世界对于以佩佩为代表的急切想要融入成人世界获取自我身份认同感的青少年们的拒绝和抛弃。这一意象的出现引发了佩佩对于自我价值的再一次认知危机,也推动了她的再一次转变,而这一意象同样象征了成人世界的复杂和黑暗。
四、结语
《过春天》这部影片虽只是白雪導演的首部作品,但是其中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所表达的对于青春和生命的哲学性思考突破了过往的校园青春影片,显得丰富而深刻。《过春天》运用象征主义及身体叙事等诸多艺术表达方式,对片中的人物进行了重塑,并运用叙事的推进将其置于一种极端的他者地位,在强烈的矛盾之中放大青春期人群所面对的关于自我身份认同的精神困境,描述出他们在尽力融入成人群体之后被摧毁,又在精神废墟之中重建自我价值观念的成长历程。可以说《过春天》将叙事作为一种推进和串连的方式,用画面和情感来展现出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生命历程。
注释:
①邹威,华伏珊.斯图亚特·霍尔与“他者”理论[J].当代文坛,2014,(02):62-66.
②宋祖瑞.身体里的秘密——从身体叙事角度看《杀夫》与《云破处》[J].名作欣赏,2019,(21):164-166+173.
参考文献:
[1]汪子璇.跨境学童的存在与迷惘:从电影《过春天》看国产青春片的语境突破[J].视听,2019,(07):85-87.
[2]张琦.跨过青春的关口——评白雪导演作品《过春天》[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04):65-68.
[3]张雯.身体图景中的创伤记忆、情感化审美与生存哲学——以电影《地久天长》为例[J].东南传播,2019,(1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