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和职业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启发潜能教育视域下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探索,旨在发掘学生职业潜能,满足其自我发展的需求,并据此培养出未来社会所需人才。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为例,通过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立与发展,试析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前景,并提出个性化的发展对策。实践表明,以先进教育理念与教育工作为支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符合未来教育趋势,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自尊、自信、有集体意识的从业者。
关键词 启发潜能教育;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17-0076-05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意见》指出,初中阶段要注重增加学生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活动,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初中生既处于思考人生、社会并进行价值选择的时期,同时也处于接受良好价值观教育的最好时期。随着万物互联的程度加深、中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西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与我国现有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念并存。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既关注社会又缺乏社会必要的经验,既敢于接受新事物又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在整个社会崇尚财富、年轻人追星拜金的背景下,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和职业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为例,结合实际,系统阐述基于启发潜能教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路径。
一、启发潜能背景下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原则与目标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原则
1.以启发潜能教育理念为指导
启发潜能教育是一种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和社会文化实践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念,强调尊重学生及其主体性,深信所有人都是有能力、有价值、有责任感的。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立足于启发潜能教育的“5P原则”,即教育工作者可通过“人物”(People)、“地方”(Place)、“政策”(Policy)、“活动”(Programme)和“流程”(Process)5个基本范畴(简称5P),便可以稳定、持续不断地增强动力,克服教学实践中最艰巨的挑战,最终达到启发学生潜能的目标,见图1。其最终目标是要通过乐观、信任、尊重、关怀和刻意安排(即邀约)等核心理念去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为此,该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以启发潜能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为学生刻意安排的生涯规划课程和职业体验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素质,为社会培养自尊、自信、有集体意识的从业者。
2.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生存,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是通过其所从事的社会劳动体现的。对于初中生来说,中学时期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初中生还必须明确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系到每一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职业前途,不应只局限在特定的人群,而是应该面向全体中学生,让每名中学生都能够对自己将来的道路进行分析和规划,最终促进学生个体与社会的融合及协同发展。
3.满足个性需求
虽然每个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上都存在一些共性特点,但由于家庭状况、社交环境、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的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产生了不同倾向。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尊重学生内部差异,满足其个性需求。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提供一个开放的课程方案供学生自主选择。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未来职业倾向量身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与努力方向。
4.与劳动教育相结合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的一种分工现象。由此可见,脱离劳动教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不切实际的。当今的中学生,特别是城市独生子女,他们没有经过劳动历练,往往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缺乏劳动所需的意志品质。因此,初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需要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社会化进程和多种职业形态,以促进其良好职业生涯理念的形成。
5.任务导向,体验为主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促进每一名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梳理职业发展道路,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健全职业生涯发展观念。因此,课程设计要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理念,以任务为导向,尊重其自主選择的意愿,让学生在任务情景中动手实践、亲身体会,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目标
1.认知自我,塑造科学职业观
塑造科学正确的职业观,是每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对于职业的态度以及在实践中展现的素养和智慧,是影响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因素。而良好职业观的形成,则需要以充分、合理的自我认知为前提。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悦纳自我,使其更加精确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喜好、能力水平、个性特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帮助学生达成资源的优化整合,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人格,形成理想科学的职业价值观。以此为基础,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过程中,以自我认知、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为目标,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提升素养,从实践中体会职业活动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并将其合理内化为健康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与价值观。
2.启发潜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潜能的启发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发展良好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为了能在未来培养出更多自尊、自信、有集体意识的从业者,学校力求通过启发潜能教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体系,见图2,帮助学生在感知和体验课程中,明确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学校以启发潜能教育的“尊重、信任、乐观、关怀和刻意安排”为核心,通过系列可行的、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激发学生的潜能与活力,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学生的认知与思维能力、操作与解决问题能力、交往与社会活动能力、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能力。
3.持续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依据教育部16号文件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精神要求,在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中,不仅应着眼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应注重终身学习理念的培养。以学生的持续发展为导向,学习和个人成长不再是家长和学校的要求,不再是随波逐流,而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驱动下尊重与爱的实现,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基础上,课程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不断探索的、自我更新的、学以致用的和优化知识的良好习惯,从而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合力的职业生涯教育实践
初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探寻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让学生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以期在学习中找到符合自身愿景的职业方向。因此,秉承启发潜能教育所要求的以人为始、以人为终的原则,学校从自我意识、劳动素养、参与社会、目标规划四个角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与实践,见图3。
(一)以家庭为活动主体的家务劳动实践课程
有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和父母本身的职业对孩子未来职业的选择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也不可忽略家庭教育的强有力作用。家务劳动课程成为家庭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开展家务劳动课程其目的恰在于培养劳动品格,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和热爱劳动。学校的家务劳动课程分为设计劳动方案、实施劳动方案、展示劳动成果三个环节,其中设计劳动方案包括劳动内容、人员、时长,劳动内容包括清理个人物品、清洁居室、制作食物、种植花木等,囊括与家人同做和独立完成两个部分。为了让学生劳动更有成就感,在完成家务劳动课程后,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展示的形式有现场操作、汇报交流或微信公众号发布等。家务劳动实践课程,增强了学生家庭参与感,提升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家庭幸福指数,教育孩子有序、科学地安排家庭生活环境,更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责任感。
(二)以社团为活动主体的职业体验课程
中学生自我意识相对强烈,社会参与的意向和能力开始发展,因此以社团为主体的职业体验课程,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需求的群体。
以学校“青葵志愿者社团”为例,该组织利用假期时间,发起了“磨砺生存挑战”活动,整个组织、策划、实施的过程均由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和主动报名参与的家长作为观察员、安全员进行监督及保障安全。挑战者自愿报名,远赴200公里之外的陌生异乡,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挑战任务,期间自行解决就餐住宿等生活事宜。在挑战过程中,学生初次以打工者的身份用劳动换取报酬,这既是一种社会体验,又是一个开放的学习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锻炼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筛选不同要素的能力,呈现表达不同观点的能力。除此之外,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问题,如何解决冲突,如何在团队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进行协同合作,也是他们从中需要思考和锻炼的能力。三天挑战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获取的剩余劳动报酬主要用于捐献慈善机构和公益事业。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对自己的三天“职业生涯”进行总结提升,进而以社团的名义面向全校进行分享交流,以榜样示范的力量激发更多学生勇于参加挑战。独具特色的“生涯挑战课程”,因为安全保障以及人员限制不能全员开展,只能以社团角度单独开设。但凡参与其中的学生在与社会的初级接触中,不但在人际交往和信息处理能力上有所提升,更让他们体会人情冷暖,学会感恩和珍惜、理解生存和生活的意义、明确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
该组织还曾发起“交警体验”“残障儿童小天使”“支教小老师”“扶贫小能手”这些有特色的、有针对性的创新型职业体验活动。此外,学校其他社团例如地理社团、生物社团、化学社团也定期组织与该学科紧密相关的职业体验活动。
(三)以班级为活动主体的职业教育实践课程
以班级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主要以走访调查和实操体验两种形式开展。班级较之社团人数更多、包容性更强,因此学生接触社会的职业和体验内容也更广泛。
以学校七八年级的学生为例,学生需要完成每月8小时的基层劳动,就是以班级为活动主体进行的。学生需要完成走访调查和实操体验,走访调查系列课程,学校设计了“了解社会、认识生活”主题,该主题学习下学生需完成“棚户区现状调查分析”“家庭成员职业调查研究”“城区企业现状调查”三个子课题,这三个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树立目标,学生在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之后撰写论述报告,利用晨会、班会上以辯论、演讲、报告等多种形式交流分享。
实操体验主要以“城市与农村”为主题,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在学校食堂为师生服务,到农村进行秋收劳动,到学校所在社区参加义务劳动。从事一项技术劳动,旨在广泛接触社会,培养劳动品格,了解各行各业的劳动性质。
(四)以学校为活动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
学校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要场域,且资源平台更为宽广,以学校为活动主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
1.打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良好的文化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校充分运用校园文化环境资源,如LED宣传栏、文化墙、校内标志标语已经成为隐性的职业教育资源。校园内张贴着世界杰出人物的格言语录、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照片以及吉林大学现任国家院士照片;学校开放式图书馆中摆放着人物传记类图书和职业教育相关图书供师生观看;学校走廊中悬挂着70余面世界顶尖大学的校旗。文化氛围的创设于无形之中教育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思考,要树立什么样的目标,要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要从事什么方向职业。
2.定制讲授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除实践类课程外,学校组建了一支以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为主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队伍。以这支专业的教师队伍为核心,设计了系统的、完整的、有计划的讲授类课程。内容涉及世界500强企业用人标准及对应的训练方案,不同职业人对职业的推介以及职业准入条件等,为学生提供现有的、可取的、无偏见的相关生涯信息,以作为生涯决定的参考架构,协助学生深入了解其当下生涯选择及奋斗成果对未来生活的影响。课程还通过学校心理中心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向学生提供科学、规范的,有关兴趣、能力、成就、抱负、需求、价值观等方面的测量,帮助其实现自我体察,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并及时做出调适。此外,除课程体系内的固定课时,学校还会不定期邀请高校教师、一汽大众工程师、吉林大学已就业优秀毕业生等职业从业人员来学校作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讲座。职业生涯课程安排见表1。
3.学校层面的职业教育体验活动
学校层面的职业教育活动有别于社团和班级,能够让学生开阔视野,对社会职业形成更为深广的认知。学校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与校外保持顺畅沟通和良好协作关系,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开展各种实践体验活动。
学校曾组织学生考察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学府,参观一汽大众、中国北车、吉林省图书馆、吉林省规划展览馆等单位,更加直观地、深入地了解社会和职业,明确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的关系。
三、开展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成效与反思
(一)开展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成效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各行各业。学会对自己的未来人生进行简单规划,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探索自己的个人潜能。校内外不同岗位的角色体验和社会实践加深了学生对不同职业的认知和理解,能够将个人特质与未来选择紧密连接在一起。学生们表示自己逐渐明确了人生的未来目标和方向,一些学生提出了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倾向,希望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一步步实现梦想。
此外,在家务劳动实践课程、社团“磨砺生存挑战”及每月8小时的基层劳动实践中,学生逐步加深了对劳动的认识,掌握了必要的劳动技能与技巧,培养了劳动品质。亲身的经历让他们懂得了劳动成果的不易,对他人常怀有感恩之心,自觉地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公民义务。
(二)开展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反思
首先,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虽然已经呈现出一些可喜的成果,但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其次,因为该课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如何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活动中去也是该课程需要进一步落实的方向。再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活动主体主要围绕着七八年级进行,年级不同,课程的梯度如何呈现,尤其是针对毕业年级部分学生在面对未来择业的选择时是否能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也是该课程亟待完善之处。最后,新兴产业、专业领域其实更代表着未来就业的方向,能够让学生全面认识社会,如何借助社会力量让学生接触到这些领域也是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新走向。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立与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必须立足根本,解决学生自主发展意识与职业价值观的塑造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继续优化改进学校的教育体系、教学理念与服务工作,最终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6-22.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1).
[3]简楚瑛.课程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7-8.
[4]席明珍.对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亚太教育,2019(12):189-190
[5]方弟丽.中学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路径[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6):87-90.
[6]刘泽锋. 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指导应前移——初中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初探[J].江苏教育,2014(20):63-65.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vitational Education
——The Example of the United Experimental School of AHSJU and Livon
Wang Zhifeng
Abstract Setting up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uide young people to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labor outlook and career outlook.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areer planning curriculum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piring potential education aims to explore studentscareer potential, meet their self-development needs, and cultivate the talents needed by the future society accordingly. Taking the School of AHSJU and Livon as an example, by exploring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ducational prospect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career planning and proposes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Practice shows that supporting advanced education concepts and educational work and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are in line with future education trends, which can help to enhance studentscomprehensive abilities and cultivate self-esteem, self-confidence, and collective conscious practitioners.
Key words invitational educati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Author Wang Zhifeng, advanced teacher and principal of the United Experimental School of AHSJU and Livon(Changchun 130000)
作者簡介
王志锋(1971- ),男,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校长,高级教师(长春,130000)
基金项目
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学生幸福发展的中小学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JLSJY2017Z052),主持人:王志锋
作者简介
王志锋(1971- ),男,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校长,高级教师(长春,130000)
基金项目
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学生幸福发展的中小学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JLSJY2017Z052),主持人:王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