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林
山清水秀,地易耕植,水草便畜……翻开山城本溪的农耕史,土地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成了明显的短板,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选自《吕氏春秋》)对于自然取之以时、取之有度,成了近年来本溪市保护和提升土地问题,尤其是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如何加强耕地保护,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根据近年来本溪市自然资源局数据显示,该市已连续17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在这些的背后又是怎样的一番努力。
加强耕地保护和监管,推进保护各项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截至2019年底,本溪市耕地面积126.1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87.72 万亩,分别超过国家下达保护任务 117万亩和 85.05万亩,并实现了连续 17年耕地占补平衡。
在加强耕地的保护和监管工作中,本溪市乡村按区块对承包者生产经营和建设等行为进行实时监管,做到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和县、乡、村、组四级监察体系,形成快速反应的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破坏耕地、撂荒耕地和违法占用耕地等行为。各县、区政府坚决落实省下达本溪市的耕地保有量117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5.05万亩的保护指标,对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重点保护,切实履行“落地块、明责任、设标志、建表册、入图库”五项工作要求。
不断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市政府将耕地储备库建设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增加耕地数量和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立足挖掘本地区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增加新增耕地,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实行规范化管理。该市还根据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潜力情况及年度耕地“占补平衡”需求,制定了年度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计划,并监督计划的落实。
近三年来,全市共实施土地开发项目17个,新增耕地390公顷,其中新增水田140公顷;实施耕地质量提升、旱田改水田项目2个,新增水田12公顷。
为了加强耕地质量调查与监测,该市每年度都会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工作。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规定的技术方法,依据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对年度内耕地增减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更新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并建立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全面掌握本辖区年度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实性,服务于土地管理的日常工作,并为制定相关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全市耕地质量年度监测工作从2013年开始至今。
同样,在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的同时,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更是每年从自然资源收益中安排耕地保护经费,专项用于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动态监管、地类等级评定、保护标志设立等支出。近三年来,市财政拨付基本农田划定及保护标志设立与维护专项经费190万元;拨付耕地监测专项经费200万元;拨付土地开发专项经费5070万元。
强化耕地要做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在进一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上,该市正在积极探索创新耕地保护机制,破解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难题。
本溪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是耕地保护的重要前提,要严格执行“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要求,加强储备耕地库建设,推进农用地分等定级,重点加大优质耕地和水田的储备。
在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上,我市将逐步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集中开展土壤培肥改良、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染耕地阻控修复等,有效提高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强化耕地全面监测监管,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结合自然资源调查、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等手段,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