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金融发展与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关系研究

2020-07-30 08:55尹亚红刘佳舟
江西社会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技术制造业创新能力

■尹亚红 刘佳舟

以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为研究对象,运用2008—2016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就海外并购、金融发展与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海外并购与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金融发展对海外并购与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正向调节作用,金融发展强化了海外并购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应优化海外并购结构,鼓励与扶持技术寻求型企业海外并购,拓展融资思路与创新融资方式,增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功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外资源提升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引言

根据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显示,2018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较2017年下降37.9%,但对外投资并购依旧活跃,共完成并购433起,涉及63个国家(地区),实际交易总额742.3亿美元,并购领域主要集中于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18个行业大类。从并购规模看,制造业实际交易金额329.1亿美元,自2015年首次超越采矿业以来,一直位居行业首位,共涉及162个项目,其中高端制造业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热点。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8年制造业总产值264820亿元,比2017年增长6.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1.7%),分别占工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86.8%和29.4%,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①然而,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们更加意识到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性与迫切性。那么,如何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实施创新驱动,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则是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不二选择。

随着中国海外并购规模的不断扩大,海外并购对中国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有何影响?金融发展如何助力海外并购进而提升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基于此,笔者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海外并购与金融发展对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此,在中国企业大规模开展海外并购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如何顺利实现的背景下,就该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文献回顾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学术界对海外并购、金融发展与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三者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文献主要聚焦于以下相关方面的研究。

(一)海外并购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

海外并购是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方式,通过海外并购可以获取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不少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如:Kogut and Chang、Branstetter认为,通过海外并购,收购方企业借助东道国的研发资源,可以帮助企业获得被收购公司的先进技术、管理与竞争策略,进而提升母国企业生产率。[1][2]Cohen and Levinthal认为,并购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并购企业通过吸取外部知识来扩大自身知识基础规模从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3]Roberts就日本、美国和西欧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公司将获取外部技术资源作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而作为获取外部资源重要方式的跨国并购则成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4]Stiebale运用德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数据实证分析后发现,跨国并购提高了国内研发支出,尤其对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有显著影响。[5]Po-Hsuan Hsu运用1990—2010年57个收购国85549个样本实证分析了创新与跨国并购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创新国家的收购者更有可能在相对较高的创新国家进行跨境并购,创新的获取是跨国收购的重要驱动因素。[6]Feiqiong Chen通过建立全球博弈模型分析新兴经济体企业跨境并购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认为收购方和目标公司不同的资源相似性和资源互补性对并购后战略和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7]Cong Cheng and Monica Yang考察了影响186家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跨境并购绩效的决定因素,实证分析后认为海外并购有助于收购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文化距离越小越有利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8]Mahdiyeh Entezarkheir and Saeed Moshiri运用美国上市制造公司的面板数据验证了并购与技术创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海外并购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市场份额大的企业其海外并购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9]

对于海外并购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国内学者亦从理论与实证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冼国明和杨锐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实施海外并购主要是为了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经验。[10]柳卸林和徐晨主张跨国并购是发展中国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不少中国企业亦在尝试利用跨国并购以获得技术来源、提高技术能力,并运用大连机床集团三次海外并购对此进行验证,结果证实大连机床集团通过并购后的有效整合促进了企业整体技术能力的提升。[11]吴先明和苏志文认为,中国企业通过进入海外市场不但要考虑“经济效益最大化”,还要考虑战略资源的获取以及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实现技术追赶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12]李飞和陈岩运用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型海外并购数据,就海外并购的资源互补性对并购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与结果及海外子公司自主权的调节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海外并购中资源互补性正向影响并购企业技术创新,海外子公司自主权对资源互补性与并购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向调节作用。[13]刘建勇和江秋丽运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认为,海外并购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海外并购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技术创新在海外并购缓解企业产能过剩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14]吴先明和张雨选取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据,就海外并购与产业技术创新绩效及制度距离对其调节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显著提升了产业技术创新绩效,国家间的制度距离对海外并购影响产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正向调节作用。[15]

(二)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研究

关于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不少学者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详细探讨。如:Schumpeter认为,银行业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因而,完善金融功能有助于创新项目。[16]Levine通过研究发现,金融体系通过处理投资信息、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与分散投资风险,促进技术创新。[17]Aghion认为,金融发展直接影响技术创新和企业生产率,技术赶超是由金融发展的阈值决定的,技术创新和企业生产率离不开成熟的金融体系。[18]Sharma发现,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金融发展提高了小公司的技术创新概率。[19]Pilhyun Kim and Kyoobok Lee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专利申请数据作为技术创新的代理变量,研究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是影响技术创新速度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20]Era Dabla-Norris运用欠发达国家企业层级数据对企业生产率、技术创新与金融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技术创新可直接提高企业生产率,但金融发展影响技术创新与企业生产率的证据却很弱。[21]

国内学者亦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对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论证。王广谦认为金融发展通过助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经济增长。[22]孙伍琴则从金融功能出发,分析了不同金融体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认为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不适合为高风险、高收益的高科技产业融资,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投资者可以运用资产组合分散风险,通过资本市场使其支持技术创新。[23]马丽仪、杨宜通过定性分析,认为科技金融网络的发展有助于相邻地区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24]曹霞和张路蓬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论证了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我国省际技术创新存在空间效应,金融发展对区域内技术创新有直接影响,其中金融发展规模与效率具有区域间正溢出效应,而金融结构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25]权飞过和王晓芳结合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同背景分析了金融创新的不同模式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降低监督成本的金融创新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追求投资收益的金融创新对企业技术创新没有推动作用。[26]马微和惠宁基于创新模式差异视角,实证考察了金融结构与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表明银行体系有助于引进模仿创新,在良好市场环境下,金融市场导向越强则越有利于自主创新。[27]

从上述文献可知,国内外学者对海外并购、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颇多,不过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仅仅关注海外并购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而忽视了金融发展的作用;二是仅探究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鲜有涉及海外并购与金融发展对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金融发展如何助力海外并购进而促进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基于此,笔者在详细探究中国大中型制造业与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特征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省级面板数据进一步实证考察海外并购、金融发展对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期为中国企业大规模实施海外并购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三、中国大中型制造业与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特征事实

一是大中型制造业与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与强度不断增长,但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强度整体水平较低。

图1 大中型制造业与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及其强度

从图1可知,2012—2016年,中国大中型制造业的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不断增长,2016年大中型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为7973.13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约40.7%,年均增幅约为10.2%。2016年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为2437.61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大约63.4%,年均增幅15.86%。对于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强度,大中型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强度从2012年的0.57%增至2016年的0.88%,增幅达到54.39%;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强度从2012年的1.79%增至2016年的1.98%,增幅约为10.61%。

虽然大中型制造业与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的总额及强度增长较快,但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强度整体水平较低。一方面,按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制订的创新能力指标要求: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2015年为0.95%、2020年为1.26%,然而大中型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强度2015年只有0.76%,2016年也只有0.88%,没有达到《中国制造2025》战略预定的目标。另一方面,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强度亦没有实现国家规划设定的目标。根据《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规定“大中型工业企业中重点骨干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强度达到3%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大中型工业企业中领军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强度超过3%”。然而,作为骨干或领军企业的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在2015年的研发强度只有1.978%,2016年为1.984%,均未达到3%。因而,较低的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强度势必会影响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是大中型制造业与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自主创新人力的投入规模与强度呈现先升后降之势,较之大中型制造业,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自主创新人力的投入规模降低幅度较小。

图2 大中型制造业与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自主创新人力投入规模与强度

从图2可知,2011—2016年,大中型制造业与高技术制造业自主创新人力的投入规模与强度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大中型制造业研发全时当量从2011年的1478986人年增长至2014年的1927137.4人年后,随即缓慢下降至2016年的1867312人年,降幅为3.1%;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从2011年的426718人年增长至2015年的590015.9人年后,随即降至2016年的580247.8人年,降幅为1.66%。每万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亦呈现缓慢下降之势,整体而言较为稳定。然而,作为经济稳增长重要依托的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其自主创新人力的投入规模与强度则比较低,年均仅为大中型制造业的30.28%。因而,不足的自主创新人力投入规模与强度势必会直接影响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

三是大中型制造业与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逐年递增,创新成果市场价值与竞争力不断增强。

图3 大中型制造业与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等情况

有效发明专利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体现了研发成果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从图3可知,近年来,大中型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呈现快速增长之势,从2011年的143397件快速增长至2016年的510834件,增幅达到256.24%,年均增幅51.25%;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表现同样强劲,其有效发明专利数从2011年67428件增长至2016年257234件,增长了282.50%,年均增幅56.3%。大中型制造业与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分别从2011年的0.31件与0.94件增长到2016年的0.79件与2.09件。按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要求: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2015年为0.44件、2020年为0.70件,大中型制造业与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已经提前实现了所设定的创新能力指标,这亦反映出中国制造业创新成果市场价值与竞争力不断增强。

四是大中型制造业与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成效逐年提高,但增长较为缓慢,成果转化能力较为有限。

图4 2011—2016年大中型制造业与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成效

从图4可知,2011—2016年,中国大中型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从2011年的87681.32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46257.89亿元,增长了66.8%,年均增幅13.4%。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亦呈现逐年递增之势,2016年为43559.24亿元,是2011年的2.14倍,年均增幅22.74%。虽然大中型制造业与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在总量上增长迅猛,但成果转化能力以及产业贡献率较低。其新产品产值率即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之比分别从2011年的18.78%与28.29%增至2016年的22.67%与35.46%,但年均增幅仅为3.86%与4.69%。由此可知,新产品产值率增长较为缓慢,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的产业转化能力较为有限,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待提高。

四、变量选取与模型设置

为了检验海外并购、金融发展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笔者选取2008—2016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虑数据搜集的可得性,笔者选择各省历年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代表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指标,海外并购与金融发展作为核心自变量,控制变量选择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FDI)等,在变量选取上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MTI)。有效发明专利直接体现了研发成果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及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密切关系,笔者选用各省历年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作为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MTI)的度量指标。

海外并购(OMA)。海外并购是开放经济下中国利用外部资源推动国内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笔者认为海外并购有利于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所以预期符号为正。由于各省历年海外并购数据无法直接获得,笔者采取尹亚红间接套算的方法,算出各省历年海外并购存量作为海外并购的度量指标。[28]

金融发展(FD)。金融发展是金融业支持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力,因而,预期符号为正。基于资本市场数据收集的局限性,笔者选择各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其GDP的比重作为金融发展的度量指标。

研发投入强度(RDI)。研发投入强度是反映科技投入水平的核心指标,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财力投入,因而,预期符号为正。囿于数据来源,笔者选择各省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其GDP的比重作为各省研发强度的衡量指标。

人力资本(HM)。人才是制造业竞争力最重要的驱动因素,高素质的人才有利于加速创新和高技术制造业战略转型,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就此,预期符号为正。笔者选取各省历年在校大学生人数作为人力资本的度量指标,以验证高素质人才对产业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

外商直接投资(FDI)。FDI是发展中国家获得外部技术资源的重要渠道,通过FDI技术外溢效应提升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因而,预期符号为正。笔者选用各省历年实际利用FDI作为FDI的衡量指标。

海外并购与金融发展的交互效应(OMA×FD)。该指标主要检验金融发展的调节效应,因为海外并购离不开金融与资本的运作,充足的资金支持是企业海外成功并购的重要支撑,企业成功并购整合后才能提升并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因而,金融发展通过多元化融资助推海外并购进而提升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就此,预期符号为正。

综上所述,模型设定为:

其中,β1,β2,…β6为未知系数;lnMTIit为i省在t时期的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lnOMAit为i省在t时期的海外并购存量;FDit为i省在t时期的金融发展;RDIit为i省在t时期的研发投入强度;lnHMit为i省在t时期的人力资本;lnFDIit为i省在t时期的FDI存量;uit为误差项。为了降低异方差,除了金融发展与研发投入强度,其他各个变量均取自然对数。

以中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2008—2016年数据为研究样本(鉴于西藏自治区数据的部分缺失,因而剔除)。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图5是海外并购、金融发展与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散点图。从图5可知,海外并购、金融发展与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图5 海外并购、金融发展与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散点图

五、实证检验分析

(一)变量间的相关性检验

表2 相关系数矩阵

表3 方差膨胀因子检验

从表2可知,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5892,据此可以判断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稳定性,进一步运用方差膨胀因子检验。从表3可知,方差膨胀因子(VIF)非常小,介于1.629534-3.495416,不超过10,因而可以断定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即相关性较低。

通过对2008—2016 年各省面板数据进行混合回归后,得到F 统计量为3.2861,P 值为0.001382小于0.01,因此拒绝原假设,即拒绝选择混合回归模型,而应该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通过对2008—2016年各省面板数据进行Hausman检验,χ2为0.33411,P值为0.9993,因而接受原假设,即选择随机效应模型。

(二)回归分析

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对2008—2016年各省面板数据进行回归估计,得到回归结果,具体见表4。

表4中(1)列只考察了核心变量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从回归结果看,海外并购显著地影响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其估计系数为0.9429,在1%水平下显著,意味着高技术制造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可以较快地获取技术、产品及海外市场,并购后借助战略资源整合,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完善企业研发体系,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同时,金融发展亦显著地影响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其估计系数为0.2010,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随着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深化,金融业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不过,由于可决系数R2只有0.5044,说明还有其他变量影响着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因而有可能高估了海外并购与金融发展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表4中(2)(3)(4)列则是逐步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回归,从中可知,加入各控制变量后,海外并购与金融发展的估计系数均有所下降,尤其是海外并购的估计系数降至0.1334,然而可决系数大幅提高,说明确实高估了核心变量的作用。不过,鉴于核心变量估计系数在5%水平下显著,因此海外并购与金融发展依然提升了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表4 回归结果

从表4(2)(3)(4)列可知,各控制变量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非常显著。在所有变量中,人力资本的影响最大,说明人力资本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力。这点亦与2016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的研究结论一致,即高素质的人才是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最重要的驱动力[29],因为高素质的人才具备快速吸收消化的学习能力,进而将外部获取的知识进行实际的商业转换与应用,实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表4中(5)列是在所有变量的基础上加入了海外并购与金融发展的交互项,此变量主要是考察金融发展对海外并购与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是否有调节作用。从检验结果来看,交互项的估计系数为0.3659,在1%的水平下显著;并且加入交互项后,海外并购的估计系数为0.4837,该系数高于没有加入交互项的海外并购系数值0.1334,这说明金融发展对海外并购影响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确实产生了较强的正向调节作用,因为国内良好的金融发展体系能为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海外并购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帮助跨国公司更好地吸收与消化其获得的海外先进技术,进而更好地发挥海外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更好地衡量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笔者进一步选取各省大中型高技术制造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具体检验结果见表5。

表5 稳健性检验

表5中(6)列仅加入了核心自变量,其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海外并购与金融发展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7)(8)(9)列逐步加入控制变量后,海外并购估计系数亦是逐步变小,但仍然在5%水平下显著;金融发展的估计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在控制变量方面,各自变量系数显著且为正;(10)列是加入交互项的检验,其系数显著性稳健,这都与前文的实证检验结果一致。综上所述,通过用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技术创新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其检验结果与前文一致,说明前文所得到的检验结果是稳健的。

六、结论与建议

笔者运用2008—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金融发展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金融发展对海外并购与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得出以下结论:(1)海外并购与金融发展显著地提升了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金融发展就海外并购影响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正向调节作用,金融发展强化了海外并购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2)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与FDI等因素对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亦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其中,人力资本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贡献最大。

基于此,为更好地利用国内外资源提升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强国,笔者提出如下相关建议:

第一,继续深化“走出去”战略,优化海外并购结构。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海外并购的管理,尤其是对海外并购应有较为明确的指引,合理引导制造企业更为合理地选择其在海外投资的方向;另一方面,重点鼓励与扶持技术寻求型企业的海外并购。通过海外并购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海外市场以提升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水平与国际竞争力,进而促进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的提高。

第二,重视海外并购的同时,不能忽视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及FDI等因素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所以,应增加研发经费支出,提高研发投入强度;注重人才培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结构,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质量,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提高高技术制造业自主研发水平,还可发挥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对高技术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第三,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拓展融资思路,创新融资方式,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增强金融支持力度。不管是技术创新还是海外并购,均离不开顺畅的融资渠道与合适的融资方式。因此,一方面,应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拓展融资渠道,除了债务融资外,应大力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尤其是利用科创板增强资本市场服务于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水平,为高技术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拓展融资空间;对于海外并购,应建立专门的并购基金,尤其应吸引投资经验丰富的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它们无论是在并购交易设计、金融工具选择、被并购企业估值还是并购后的整合方面均有独特优势。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境外融资平台开展海外并购。在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与流动性约束下,鼓励高技术制造企业利用海外融资平台进行融资,缓解国内金融约束,从而拓宽融资渠道,提高海外并购效率。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相应数据经过整理。

猜你喜欢
高技术制造业创新能力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