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CT联合消化道钡剂造影对胃癌诊断的价值研究

2020-07-30 11:12:50项行林聂卫兵徐红维夏方方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4期
关键词:钡剂分区消化道

项行林,聂卫兵,徐红维,张 英,夏方方,唐 腾,侯 荣,黎 俊

1.西安凤城医院放射科,陕西西安 710016;2.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放射科,陕西铜川 727000

胃癌是因胃黏膜上皮组织恶变而出现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恶性肿瘤的病死率中排第2位,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目前外科手术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患者的5年生存率依然较低。主要因胃的解剖结构特殊,早期胃癌无特殊症状,很多患者在就诊时多已处于中晚期。有研究显示,胃癌未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在95%左右,而合并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70%左右,因此,临床上早期发现淋巴结转移并进行分区判定可为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2]。当前,胃癌术前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很多,包括增强CT、胃镜、超声消化道钡餐、核磁共振等,其中消化道钡剂造影可良好地显示胃黏膜面细微结构的变化,可评价黏膜面凹陷深度和隆起高度,提高胃黏膜面细微结构的清晰度,也有助于发现胃癌的细微改变。不过也有研究显示,该方法能观察胃外的情况,对胃癌的淋巴结判定与评估有很大的局限性[3-4]。本研究旨在探讨增强CT联合消化道钡剂造影对胃癌淋巴结分区转移诊断的价值,希望为胃癌的早期评估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2月到2019年5月在西安凤城医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62例胃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81例采用增强CT单一检查(对照组),另外81例采用增强CT联合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联合组)。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临床资料完整;病理类型为腺癌;年龄20~70岁。排除标准: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者;临床资料缺乏者;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研究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消化道钡剂造影:选择东软NAX-500RF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前要求患者空腹不少于6 h;检查前3 min口服产气粉3 g,以约30 mL 200%硫酸钡冲服;摄取直立位、半卧位充盈像,观察胃壁柔软、蠕动、无黏膜破坏、充盈缺损、龛影以及柔软度。腹部增强CT:选择飞利浦16排螺旋CT,平扫管电压120 kV,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噪声指数(NI)设置为15,管电流100~500 mA,球管转速0.6 s/r;患者检查前禁食 8 h左右,对比剂选择碘普罗胺(370 mgI/mL),使用高压注射器从肘前静脉注射,总量80~90 mL,速率3 mL/s,于注射对比剂后30 s启动动脉期扫描,70~75 s扫描静脉期[5]。以上诊断操作均由两位副高职称以上的放射科医师以双盲法按统一标准分别进行评价,以一致的结果作为有效结果,意见不一致时通过讨论达成一致。

1.3观察指标 (1)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2)记录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并进行分区,包括幽门上区淋巴结、胃小弯淋巴结、贲门左右区淋巴结、胃大弯淋巴结、幽门下区淋巴结等;(3)记录两组胃癌诊断类型及准确率;(4)记录两组患者影像学特征包括中心凹陷、带蒂隆起、胃壁舒张、胃壁黏膜变化、淋巴结转移等。

2 结 果

2.1一般资料的比较 对照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组织学分化、肿瘤直径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一般资料的比较

2.2两种检查方式胃癌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 两组间胃癌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9,P>0.05),见表2。

表2 两组间胃癌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的比较

2.3两种检查方式用于胃癌诊断的准确率比较 联合组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χ2=5.082,P<0.05),见表3。

表3 两组间诊断准确率的比较

2.4两组检查方式影像学特征的比较 对照组无法观察到中心凹陷、带蒂隆起、胃壁舒张等影像特征,两组间胃壁黏膜变化及淋巴结转移等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6、0.229,P>0.05),见表4。

表4 两组影像学特征的比较(n)

3 讨 论

胃癌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早期胃癌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临床无特殊症状,可有腹部不适、上腹痛等。中晚期胃癌指癌组织浸润达到肌层或更深,具有分化程度低、胃壁受浸润程度深等特点。目前,青年胃癌患者的细胞增殖恶性程度较高、发展迅速,更易发生远处淋巴结转移,导致预后比较差[6]。胃癌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淋巴结有无转移,若能找到一些临床特征建立模型预测胃癌淋巴结分区转移的风险,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能直观、细致地观察消化道内病灶与局部细微改变,但是属于有创检查,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创伤[7]。增强CT可清晰显示消化道壁及周围脏器的良恶性病变,在胃部肿块的良恶性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和介入治疗中均具有极高的价值,但是胃肠内的气体对超声图像质量的干扰,使胃部超声在胃癌的诊断上受到一定的限制[8]。当前,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数量有所减少,但该方法在观察胃癌的位置、范围、大小及运动功能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两种检查方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差异不明显,但联合组胃癌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有学者认为对于肿瘤侵犯深度超过2/3黏膜层厚度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也有学者认为肿瘤分化程度是胃癌淋巴结分区转移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与低分化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9]。胃癌淋巴结分区转移涉及新生血管形成、肿瘤细胞的黏附改变、细胞增殖改变、肿瘤细胞的迁移、细胞外基质降解增加等。在术前准确评估胃癌淋巴结分区转移,及时清扫转移淋巴结,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晚期胃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淋巴结转移,特别是第3区淋巴结是导致患者复发和死亡的重要因素。

胃癌黏膜下层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肿瘤侵犯黏膜下层,可导致淋巴结转移概率显著增加。胃癌淋巴结分区转移的主要途径是经毛细淋巴管蔓延,为此淋巴管侵犯可提高淋巴结分区转移率。增强CT是胃癌诊断最简便、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帮助胃癌淋巴结分区转移的鉴别诊断,但是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与假阴性。消化道钡剂造影对于胃腔内病变显示清楚,特别有益于观察胃黏膜改变及胃蠕动情况。本研究表明:对照组无法观察到中心凹陷、带蒂隆起、胃壁舒张等影像特征,两组胃壁黏膜变化及淋巴结转移等特征无显著差异。表明联合检查相比于单一诊断方法,可同时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胃功能性改变进行观察。另外,本研究也有一定的不足,胃癌淋巴结分区转移的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有一定的误差性,病理学检查也存在检查的创伤性、取样部位的误差、阅片者自身偏倚等缺陷,将在后续研究中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消化道钡剂造影诊断胃癌具有很好的影像学特征,对淋巴结分区转移诊断的准确性比较高,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钡剂分区消化道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环球时报(2022-03-29)2022-03-29 17:14:11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一种钡剂灌肠筒的改进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浪莎 分区而治
猪的消化道营养
2种钡剂灌肠方式在学龄前儿童便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29
基于SAGA聚类分析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
电测与仪表(2015年8期)2015-04-09 11:50:16
基于多种群遗传改进FCM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
电测与仪表(2015年7期)2015-04-09 11:40:16
小儿肠套叠钡剂灌肠整复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