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晶晶
摘 要: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笔者从劳动教育与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存在内在一致性以及劳动教育自身特点的角度出发,探索如何让劳动教育在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中发挥有效作用,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难。
关键词:劳动;劳动教育;党员教育培养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把劳动教育融入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具体环节中去,破解党员发展质量、理想信念教育、模范作用发挥等难题,值得我们高校党建工作者们思考和研究。
一、劳动教育与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存在内在一致性
1.理论基础一致。《意见》所提出的劳动教育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建设的终极目标。
2.价值取向一致。所謂劳动价值观就是指个体对劳动的根本看法与情感态度,它决定着个体对劳动的价值认知、选择及评判。 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对人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是爱劳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价值观的明确定位。
3.培养目标一致。《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认为: 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教育的目标就是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党员,需要的是德才兼备,他们肩负的使命是不忘初心,牢记信仰,坚定四个自信,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劳动教育能解决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难点问题
笔者在2019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对所在学院的学生党员情况进行过一次调研,反应出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身份亮显意识不强、担当意识不足、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突出等。我们知道,党员教育主要包含理论与实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党员意识教育三大方面,在实际的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中,存在教育形式枯燥、评价标准单一、教育实效性不强等难点问题。
我们把劳动教育融入其中,能有效解决高校在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中遇到的困难,这是由劳动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劳动教育具有主体性、直接性、生动性、教育性的特点。首先,就劳动教育的主体性而言,与其他相比,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尤为突出。其次,劳动教育具有直接性的特点。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年轻人对劳动不能凭空产生热爱,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学习与劳动实践才能获得这个珍宝。” 区别于抽象的理论教学和间接的课堂学习,劳动教育更能让学生党员直接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能明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的深刻内涵所在。再次,劳动教育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环境的多元、体验的多维都使得其展现出特有的生动性,更能为青年学生所接受。最后,教育性是劳动教育最重要、最鲜明的特点。
三、劳动教育融入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环节关键要点
1.融于日常。 “融”字本身就含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和谐自然的意味。因此,劳动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方方面面,渗透于各个环节。让融合理念真正进入到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毛细血管”之中,变为一名学生党员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拘泥于某时、某地、某场合。笔者所在的学院党委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培育创建单位,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学院党委给每位学生党员设计了“先锋任务单”,其中有非常具体的劳动教育内容。
2.融于机制。 “机制化”是实现“日常化”的基本方式。这种“互动关联”的“融合机制”,究其根本的核心问题是:要建立一个具体、完整、科学的融合过程。即劳动教育在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中如何发生、如何推进、如何展开,以及要经历哪些阶段、步骤和环节,要解决哪些问题,面对哪些困难、跨越哪些障碍及其解决的路径与方式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无法通过思辨、想象而来,只能通过大量艰苦的实践来摸索成型。
3.融于评价。劳动教育主体多元、内容生动,因此我们在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中对劳动教育的评价也不能局限于静态的描述性评价或者列表清单式评价。 要建立以学生劳动表现为核心的个性化动态评价。党支部可以在学生发展成为预备党员后,为其建立专门的劳动教育档案袋,明确劳动教育的内容、要求和评价标准等,然后由入党联系人或入党介绍人和学生党员本人共同收集学生的劳动表现证据,从而形成一个动态、完整、全面的学生党员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4.融于环境。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高校对劳动教育氛围的营造。校院两级党组织要通过成立学生党员劳动教育基地、拓宽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平台、树立优秀劳模典范等方式给劳动教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雷神山、火神山的建造所体现出来的“中国速度”,都成为劳动教育生动的案例。
参考文献:
[1]郭海龙,刘莹.邓小平劳动价值观的渊源、内涵及启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4):32.
[2]常蓉.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02):83.
[3]林克松,熊晴.走向跨界融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认识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科学学报,202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