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敦红 彭小宁 张文
摘 要:针对以往怀化学院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难以满足行业实际所需的状况,分析了要改变这种状况所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全面实施深度校企协同的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解决办法,制定了相应的改革实施方案,通过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在应用型人才质量、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专业办学影响力和教师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深度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实施方案;成效显著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3-0146-04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based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Huaihua University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industry, the cor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are analyzed, and a computer-based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type that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s deep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is proposed. The solution to the talent training reform is studied with corresponding reform implementation plans. Through planned and phased implementation, the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s,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and innovate, the influence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eacher education have been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words: deep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reform implementation; remarkable results
培養应用型人才是建设应用型大学的核心,关键是要创新培养人才的模式。之前的一段时间,怀化学院传统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已无法满足行业产业的需求:一方面,IT企业所需应用型和创新型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非常紧缺;而另一方面,大量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却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在新形势下,如何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培养行业所需的人才?如何与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机制,形成共同发展合力?如何有效发挥产业、行业等需求推动作用,搭建更加广泛的校企合作平台,不断拓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为解决这样的矛盾,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全面实施地方本科院校深度校企协同的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
一、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树立“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新理念,树立“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1]的校企协同育人理念。解决以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环节的问题。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2],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解决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或同质同构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体系的重构
建立校企联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多样性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如“3+1”、“2.5+0.5+1”和“2+1+1”),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优化和完善满足行业需求的课程内容体系。解决按照“学科逻辑体系”设置课程内容体系存在的问题。
(四)教学考试方法的改革
教学考试方法的改革。注重教学方法研究,根据不同课程的知识结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课程研究性教学和考试方式改革。解决教学方法落后、考试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科学的问题。
(五)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
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三协同”合作育人机制。解决与企业协同育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问题。
(六)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
积极开展创新与创业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提高其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解决学生创新意识不够、创业能力不强和与专业教育不相符的问题。
二、改革实施方案
(一)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成立了以专业负责人为组长,专业教研室主任、副高以上教师以及企业专家为成员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结合当前IT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经过充分论证明确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企业专业成员积极审阅论证,有效地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前沿性和优越性。
(二)改革专业培养方案,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平台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加强和创新实践教学,通过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构建了“三平台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3]。
(三)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着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经过学校考察与签署合作协议,先后建立了21家企事业单位学生实习基地,大四学生需到合作企业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化实训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通过熟悉企业管理、了解项目实施流程、参与项目开发等环节,融入企业工作氛围,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在校内与合作企业设立了创客基地、联合实验室等12个创新实践基地。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如ACM程序设计大赛、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天梯赛等,以及开展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创新创业项目、企业实践创新项目、各种社会技术服务创新实践等。
(四)构建深度校企协同的联合培养体系
构建了基于学校、合作企业与就业单位三个主体(“三元”),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和共同实施教学监控(“四同”),实施课程体系的公共能力平台、专业基础能力平台、课外创新能力平台、专业方向教育平台和面向就业实践平台(“五平台”)的“三元四同五平台”联合培养体系,确保人才培养接地气。
(五)培养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着力完善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专业发展需要。
(六)定期举办校企合作论坛,加强校企合作沟通
为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和为地方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交流机制,通过定期举办校企合作论坛,为企业深入参与高校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实践体系构建等方面打通壁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就业质量[4],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
(七)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创客基地,以及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大学生研究性与创新性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企业仿真项目、职业生涯社会导师和创新创业社会导师活动等,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培养。
三、改革实施过程
自2008年始,历时10余年,坚持“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改革路径,全面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改革。
(一)改革实施第一阶段
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完成了一个周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改革的试点工作,在这一阶段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共同实施了“3+1”“2+2”协同育人模式。解决了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的问题。
(二)改革实施第二阶段
2012年7月至2018年12月,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改革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校企双方实践了“三元四同五平台”联合培养体系,实施了“2.5+0.5+1”协同育人模式,加强了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开展了“双师型”教师培养,推行了教育部產教融合项目合作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创新实践了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与专业内涵建设相适应的问题。
四、实践成效
(一)显著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近5年毕业生情况如表1所示,近2年通过专业资格认证(中级)及以上60余人,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质量明显提升。
(二)显著加强了应用型人才的协同培养
通过多样性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定期举办校企合作论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社会导师项目,加强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体如表2所示。
(三)显著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科竞赛、研究性和创新性项目、创新创业等方面有显著的提升,具体如表3所示。
(四)显著提升了专业办学水平和影响力
办学水平和影响力日益得到提升,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五)显著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水平
显著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水平,近5年的情况如表5所示。
五、改革特色
(一)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即:将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融为一体;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文化活动融为一体[5]。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坚持以育人为中心,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以外指导学生全面成长。
(二)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平台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
积极探索和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体现知识结构“够用”“实用”“有用”的基本思想,更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构建了由基本技能训练平台、综合能力训练平台、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以及专业实习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研究性实验模块、创新实践模块组成的“三平台四模块”实践体系。
(三)形成了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的“三协同”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基于CDIO、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探索建立了面向计算机行业的P-CDIO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主线,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地合作,构建了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三协同”合作育人机制。
(四)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创新创业”融合教育提升平台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先后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和在校内共建了“创客基地”“虚拟现实创新基地”“创客空间”等校企联合实验室。实现了学科专业链的延伸发展,实现了专业技术链与市场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实现了计算机类专业层次化与个性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六、结束语
深度校企协同的地方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不仅要继续完善理念创新,克服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不同阶段同质发展的倾向,更需要进一步构建“全过程、一体化”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要将产教融合“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每个环节,打造具有产学研合作能力教师队伍,探索不同专业产教融合具有的不同特征、路径、方法以及可持续保障机制。适应并对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质量评价实现“学生满意”和“社会满意”的质量观。
参考文献:
[1]黄瑜岳,常晋义,许秀兰.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179(23):58-62.
[2]温华兵,夏兆旺,王军.轮机工程专业多元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60-62.
[3]姚敦红,彭小宁,张文.地方应用技术型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实践与思考[J].高教学刊,2016(9):165-167.
[4]彭小宁,张文,蒋启明,等.地方本科院校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4(5):87-90.
[5]谭伟平,宋克慧,彭庆文.怀化学院“三位一体”通适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