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瀚之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作为文化输出的主阵地,高校承担着教育、科研、文化交互等职能。校园建筑作为校园重要的物质文化组成部分,其蕴藏的精神文化对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正向意义。本文通过阐释楼宇文化育人的内涵、途经,结合桂电建交大楼的建设成果,为其他高校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建筑;文化建设;楼宇育人
校园作为传承知识,创新科技和输出人才的社会性机构,校园文化代表着高校存续的精神内涵,其往往由建校至今的历史沉淀和师生面貌凝聚而成,具有强大的文化向心力。校园建筑拥有的文化育人功能,是当下新兴的楼宇文化育人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校园楼宇既承担着满足高校师生日常学习的基础职能,也承担着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品质言行的育人职能。本文就建筑育人内涵和途经进行阐释,并结合桂电建交大楼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果,探索高校校园楼宇促进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一、楼宇文化育人功能的内涵
高校建筑是人为创造的艺术,也是校园文化的物质体现,是校园学术和历史积淀的现实依托。优秀的高校建筑,外形上便能给人心灵震撼和情感寄托。一些高校建筑的钟楼、雕塑,往往会成为学院乃至学校的标志象征,甚至成为学子一生的精神道标。
建筑本身与其周围的校园环境、人文景观构成的现实外形,因师生生活留下的情感、学风、历史所形成的精神内核,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是建筑文化的内涵。楼宇文化育人的实质,是通过精神内核给学子以正向的学术氛围和情怀熏陶,以现实外形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传达不同的视觉信息和美感体验,促使学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性。显性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但建筑文化的隐性育人建设也同样值得重视。从现实角度来说,楼宇文化育人建设,就是在建筑建设的过程前后,通过雕塑、景观、文字、图片等形式,营造出人文氛围和情感倾向,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接受建设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品性素养,带动校园整体文化建设发展。
二、楼宇文化育人途经
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精神文脉和核心内涵,校园建筑作为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的内容及由此延伸的文化内涵都可释放多重的教育、熏陶与启迪的因子,承载着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1]。高校建筑在原有物质功能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为原有建筑增添精神文化职能,让建筑建设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所见所闻中接受文化熏陶,并培养学生的专业态度和人文情怀,从而实现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突破性转变。
(一)专业文化角度
专业文化是提炼和塑造专业精神的关键因素,它内化于专业师生的价值理念、情感态度,外在于专业的教育场所和环境[2]。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专业特点,为建筑增添具有专业文化特征的相关设施,通过合理利用公共区域、长廊、墙面等建筑面积,结合本专业知识体系和实际成果,定期挑选并在上述区域进行展示,与课堂学习形成层次搭配,能在无形中让学生了解专业文化,并于所学知识相结合转化为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起到建筑育人和文化建设的双重效果。
(二)校友文化角度
优秀的校园文化培养出卓越的校友,卓越的校友也将推动校园文化的良性建设。在文化建设中,通过在建筑中设立校友馆,定期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宣讲等方式,校友文化中的专业精神和人文态度将通过建筑得以保存与流传,促使学生找到专业价值认同感和人生方向。
(三)细节文化角度
楼宇作为长久存在的物质载体,其蕴含的精神内核既体现在专业文化的传承和校友文化的创新,更体现在建筑本身的各个细节之中。在建筑文化建设中,以建筑设计的细节为突破口,是一种有效的建设途经。通过设立文化角,张贴正能量的宣传标语,能使建筑传达丰富的文化信息。从细节出发,将会使人与楼宇产生精神联系,促使学生探索楼宇文化中的精神和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建交建设现状和育人意义
(一)建设现状
建交大楼位于校园主干道旁,背靠青山,面临相思湖畔,保留了大规模的生态绿地,并毗邻游泳馆和训练场。建筑整体坐南朝北,L型的结构设计给人以严肃庄重之感。建筑整体采用深灰外铺装,在部分格栅与挑梁处以橘黄色加以点缀,既让人体会到建交学院的扎实稳重,也让学生不至于感到压抑。建筑内部配有文化长廊、专业技能角等能促进学生文化自信和专业认同感的场所,使建筑不再是冷冰冰的砖石,而是承担着文化建设职能的一道桥梁。
(二)育人意义
近年来,建交大楼的文化育人建设成效显著。伴随着学生精神风貌的整体提升,从建交大楼走出去的学子将崇德、博学、善建、通达作为座右铭,在各个研究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逐渐形成了以勤奋踏实为核心的精神内核。在学校内部,建交人通过建交楼传承下来的精神风貌,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科技創新的先锋。由此可见,楼宇文化拥有巨大的文化育人意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从实际出发,以建筑为载体,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使现实外形和精神内核融于建筑实体,形成一种意象共存、育人于物的楼宇文化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文化素养。
结语
高校校园建筑是文化的产物[3],通过结合校园显性教育,发挥校园建筑的隐性育人职能,能使楼宇文化内涵有效渗透在校园的文化环境中来。良好的文化环境将带动学生的校园认同感,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怀和学习热情,使高校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兼顾人文情怀和思想品德,使校园文化建设实现良性循环,为不断培养高素养专业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钱兴成.刍议高校校园建筑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J].语文学刊,2016(05):86-87.
[2]孙宏亮.军校建筑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1):173-174.
[3]张亮,祝健.高校校园既有建筑改造与大学文脉的渊源研究[J].安徽建筑,2019,26(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