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运山
赵阿姨自下岗那年起,就和老伴在小区门口开了家馄饨店。她老伴腿脚不方便,只能坐在案板前捏馄饨,那手虽粗笨,捏起馄饨来却像变戏法般地灵活。刚起锅的馄饨鲜、香、嫩、滑,小区的街坊邻居都爱吃,很多路过的人也闻香而来。
我是赵阿姨店里的常客,一个深秋的周末,我起床晚,到馄饨店已是上午十点多,店里没有往常的喧闹。一位年轻的妈媽坐在那里,身旁正在吃馄饨的小女孩约莫七八岁,小嘴微微噘起,对着汤勺轻轻地吹,生怕烫到自己。
我点了一份玉米馅的混沌,准备就着美味的佐料在这安静闲适的小店里享受惬意的周末生活。这时,小店进来一位小伙子,脖子上戴条粗大的金项链。趁他没注意,我多瞅了他几眼,便在心里给他取了个名字项链哥。
项链哥坐在我对面的位置上,从兜里掏出一支烟点着,不一会儿,小店烟雾缭绕。
正在看手机的那位妈妈漫不经心地抬起头催女儿快吃,别磨蹭。
赵阿姨将煮好的馄饨端到我跟前,又对项链哥一笑说:“你稍等。”
项链哥没应声,目光搜索般地在小店四周环顾,“油条,给我先来份油条!”
我朝着项链哥手指的方向看去,在靠墙的储柜中放着一袋油条,袋口露出金黄的小尖头。
“油条呀,是我买来自己吃的。”赵阿姨忙解释,“还没顾得上吃呢。”
熟悉赵阿姨的人都知道,不是她喜欢吃油条,街道对面炸油条的那夫妻俩,男的耳聋,女的一只手残疾,炸出来的油条又小又软,与他们不熟悉的人还真的是不会买。赵阿姨却天天跑到马路对面去买一袋,只为帮助那对比自己更困难的夫妇。
项链哥不容分说,起身就去拿油条。
“我又不卖油条。”赵阿姨嘴里嘀咕了一句,却一点阻拦项链哥的意思都没有,“你喜欢就吃呗。”
“好嘞,待会儿一块买单。”
赵阿姨没再说什么,忙着往锅里添水。
“我这不是打劫……”项链哥边说边将油条往嘴里塞,“也不是强人所难吧?”
安逸就这样被他打破了。
那位妈妈收起手机,显出不耐烦的样子。
吃馄饨的小女孩停住了,嘴凑到妈妈耳边问:“强人所难,夺人所好,是吗?”
那位妈妈瞪大了眼睛赞许地看着女儿。
我很惊讶:这么小的孩子能连贯地用一些成语来点评一个大人的行为,了不得!
项链哥似乎也听见了,脸涨得通红,渐渐低下头,将嘴里的油条轻轻吐出来用纸巾包好,放在餐桌上。
“哦,忘了告诉你,这油条没加明矾,口感不怎么好,他们是为了让街坊邻居吃得放心。”赵阿姨端着煮好的馄饨朝项链哥走过来。
项链哥瞪大眼睛看着赵阿姨,默默地站起身,双手接过馄饨。
我顺手将没吃完的馄饨推到一边,起身正离开时,小女孩和她的妈妈也跟在我的身后走出了小店。
“小朋友。”身后传来项链哥的喊声,只见他手里举着一串钥匙撵了出来,有意在小女孩的面前晃动了几下,钥匙串上挂着的那只小灰熊就朝小女孩舞动起来,“是你忘掉的吧?进不了家门,不是要着急哭鼻子啊?”
小女孩愣住了,一会儿看看项链哥,一会儿又看看妈妈。
妈妈朝小女孩使了个眼色,“快谢谢叔叔!”
小女孩说了声“谢谢叔叔”,就接过了钥匙串。
项链哥羞涩地一笑,“小朋友,应该谢谢你……”
一阵秋风不经意间将别样的桂花香吹来,沁人心扉。
我们会意地笑了。(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