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环境、产业升级与破解资源诅咒
——基于拓展GIFF框架的案例设计

2020-07-29 08:29姜安印
开发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尼日利亚资源制度

姜安印,王 晶

(兰州大学 a.经济学院;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中心,兰州 730000)

提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源诅咒国家的经济转型问题往往伴随低效率的制度环境,使传统产业升级的前提条件有所转变,进一步考察这些国家如何发展各类产业具有现实意义。依托于新结构经济学,首先从产业升级的内在逻辑和制度变迁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并对资源诅咒国家产业升级前提条件的特殊性展开介绍,解释此类国家经济结构扭曲和制度环境低效的现象。在扩展的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中,重点考虑资源行业与制度环境,细分不可再生资源部门、可再生资源部门和非资源部门,并改进筛选目标产业的4条标准,最终对各行业现状、比较优势、产业约束及制度约束进行深入探讨。通过重新对尼日利亚案例的分析发现,产业多样化与制度环境优化应相辅相成,跨国公司作为外部冲击,对完善市场机制和打破路径依赖发挥着重要作用。

20世纪中后期以来,非洲和拉丁美洲等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的经济发展失败的现象不断产生,在主要出口不可再生资源的中低收入国家中,2/3以上为非洲国家,2018年平均GDP增长率仅为3.13%,以石油出口为主的刚果GDP增长率低至-3.1%。世界银行发布的《不可再生资源,收入不平等和人均GDP:实证分析》报告中也显示,由于低收入国家无法妥善管理自然资源租金,资源依赖性越强越会加剧收入不平等,导致更低的人均GDP。通过“荷兰病”效应、贸易条件恶化、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等传导路径所引发的“资源诅咒”现象,仅是说明资源型国家产业转型失败的原因之一。内在制度环境与经济转型的不匹配,抑制了要素禀赋的动态转化,使自然资本难以向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进行转化。因此在新结构经济学的产业升级框架中,资源型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应重视与产业转型相对应的制度变迁过程。本文沿用并拓展新结构经济学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GIFF),增加资源部门和制度环境分析,探寻资源型国家如何实现不同类型的产业升级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并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强调跨国公司和外国直接投资对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尼日利亚案例的重新考察,提出相应的增长约束与干预措施。

一、文献述评

产业升级的动因源于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产业升级应建立在经济主体追求分工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基础上,将技术、人力资本等引进生产过程并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因此比较优势转化的实现路径具有动态性[1-2]。分工的最初目的来源于降低交易成本,资源诅咒国家往往表现出资产专用性高和交易不确定性强的特点,扭曲的市场环境无法实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进而产业升级停滞不前[3-4]。资源型国家应在自然资源耗竭前或租金消失前,转向其他具有更强竞争力的新产业,既要最大化自然资本,也要培育新的比较优势[5]。产业升级包含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比较优势的转变与产品空间的结构特征相联系,产品由简至繁、产品空间从稀疏到稠密的演化是结构转换的本质,资源诅咒国家也应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间品生产的地位[6-7]。

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制度变迁,制度适应性效率最终体现在资源的配置效率上。适应性问题的存在,意味着健康的经济发展与成功的制度变迁之间,内含循环上升的发展逻辑[8]。制度变迁可以划分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9],分别强调了经济主体的“干中学”和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重要作用。交易费用作为影响产品竞争优势和组织结构模式的因素[10],成为连接产业升级与制度变迁的中间变量,证明了制度、产权安排和产业中间性组织存在的重要性。资源型国家往往政府信誉低下、营商环境恶劣和社会阶层扭曲,制度脆弱性加剧了经济转型的难度[11-13]。并且在不同收入等级的资源型国家,政策环境对自然资源是福还是祸起着决定性作用[14]。

引进外部变量可以被当作解决资源诅咒和“路径依赖”问题的有效办法[15-16]。在20世纪兴起的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以全球价值链为代表的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理论蓬勃发展[17],中间品作为价值链各环节的主要产出,对其质量的改善是内生创新的重要形式。但对于主要以矿产资源作为要素禀赋的追赶国家,难以实现中间品的价值增值,出口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非资源部门资本积累受制于采矿业部门[18]。跨国公司连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借助全球价值链这一交易技术的改进,在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相互关联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研发外溢的FDI前向关联显著提高了下游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19],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也有利于资源产业的发展[20]。

现代经济增长是包含了斯密型增长的熊彼特型动态增长[21],在交易技术和制度环境较为完备的基础上,新技术形成的新产业才会转化为新产业发展阶段的比较优势。因此后发国家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政府补贴不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和经济效率低下。真实反映要素相对价格的市场环境,与发挥甄别、引导、协调和补偿作用的政府互相补充,能够促使位于具备比较优势行业的企业提高自生能力。

二、资源诅咒国家产业升级的前提条件转变

(一)不同类型企业自生能力的差异影响产业结构

企业所使用的技术和所在的产业是否跟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相一致,决定了市场中企业的自生能力。资源诅咒国家的市场中存在两类企业,一类是规模较大、资本密集、政府投资或外国直接投资、不具备自生能力的资源企业,主导国民经济命脉;一类是规模较小、内源性资本积累不足、私人投资、具备自生能力的非资源企业,帮助解决社会就业。流动性低的生产要素难以被补偿,例如石油产业等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产业,其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在短时间内转换困难,较高的调整成本也使政府补贴具备其他比较优势的企业相对困难。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非资源部门发展滞后,组织结构规模较小,交易技术落后,私人企业选择成本较低的进口原材料进行生产,致使国内前端产业逐渐萎缩,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程缓慢。

(二)国际定价作为外生变量对本国产业发展造成冲击

真实价格作为实现产业升级的市场外部条件之一,错配的市场信息影响部门间的资本流向。一国范围内矿产资源的丰裕程度无法决定其自身的价格,现实中自然资源的价格受制于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使当下要素价格难以真实反映本国要素结构,导致国内投资和财政收入不稳定。除了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受外部市场影响外,成品油作为资源诅咒国家进口产品的主要构成之一,油气补贴政策使本国与周边国家存在市场价格扭曲,成品油走私现象屡禁不止,汽油、柴油等不断流出国内市场。同时,对于非资源产业而言,国外原材料价格低廉致使私人部门依赖进口,导致本国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链前端发展不足,“荷兰病”现象愈加严重,社会失业率上升。

(三)制度环境的适应性效率低下

在比较优势转化为实际竞争优势的过程中,要素价格取代交易成本成为决定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以降低交易成本为目的的技术升级、制度变迁与人力资本提升也止步不前。一国的制度环境涵盖了市场组织结构、市场主体行为规则和文化形态等多个方面,对于不同产业的制度安排既是制度变迁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制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和匹配性,决定了制度变迁否发生和变迁的最终结果。“路径依赖”问题在资源诅咒国家往往体现为规模报酬递减,即制度环境相较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其适应能力较差,阻碍了经济社会的改革进程。自然资源容易引发寻租和腐败行为,在石油、矿产等“点资源”丰富的国家更容易因资源而发生腐败。国有企业的腐败问题,将直接影响政府官员的行政效率和政策可信度,石油溢价账户平准基金的经济效用大打折扣。矿产资源开采特许经营权和石油勘探许可证的存在,增加了企业家寻租的风险,各行业中相对报酬结构的变化,改变了企业家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活动配比,致使R&D投入、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家精神被忽略。当民众对腐败的容忍度降低至一定程度时,引发地区性的武装冲突,滋生极端组织,威胁企业营商环境。

内部要素禀赋结构升级缓慢与制度环境低效,都使得资源诅咒国家产业升级困难。资源产业高端价值链环节的发展需要追赶国家长期进行资本积累、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制度变迁的根本来源于企业家和组织的学习过程。新结构经济学提出的传统GIFF框架通过分析长期高增长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出口结构,了解其在全球价值链中间品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从出口产品特点印证产业升级的共通性,打破单一产品生产的结构刚性,为资源诅咒国家提出了可行的发展方向。但传统GIFF框架中的六步骤法仍局限于仅从经济角度对产业升级进行分析,本文试图将产业升级与制度环境相联系,基于资源诅咒国家的特殊性质,对传统GIFF框架进行补充和完善。

三、路径探究:基于拓展的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

GIFF框架的内在逻辑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全面转换,即动态比较优势不断转变的过程,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升级的前提条件。在转化过程中,新产业的初始阶段仍需要旧产业的补贴与让步,旧产业转型到新产业的过程中依赖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因此需要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来集中资源,并对先驱企业进行补贴,在“有效市场”环境中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为使政府资金运用效率最大化,在挑选目标产业的过程中,传统GIFF框架通过目标国家出口、本国进口和国内私人企业已自发进入这3条标准,在贸易商品及所属行业中挑选出具备后发优势的产业。

在资源诅咒国家中,产业升级存在企业自生能力差距大、国际价格冲击和制度环境低效的特殊性,矿产资源是主要的可贸易品,私人企业出口贡献度小,其产品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需求,寻租腐败、法制欠缺和石油新贵等政治因素均会在产业政策规划和落实过程中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原有GIFF框架暗含的“市场真实反映要素价格”这一前提无法适用于资源诅咒国家,需要对资源产业和制度环境展开特殊考量。拓展的GIFF框架首先对资源产业有所侧重,同时考虑资源产业类别、产品国内需求和私人企业进入程度等因素,细分了以农业为代表的可再生资源产业和以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为代表的不可再生资源产业,这样有助于对资源诅咒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另一扩展内容是对制度环境的分析,本文借鉴李怀[22]给出的分析制度框架的基本构成—组织结构模式、行为规则和文化结构模式,剖析行业内部各经济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主要制度约束,提高GIFF框架在资源诅咒国家产业发展中的适用性(见图1)。

图1 增加制度因素后拓展的新结构经济学产业升级分析框架

(一)不可再生资源产业的经济与制度安排

资源诅咒国家经济依赖于出口不可再生资源行业的初级产品,这些行业往往由国外石油行业巨头或本国大型国有企业所垄断,容易导致石油收益被瓜分和国有企业内部低效率。通过分析该行业企业的主要构成,针对不同的行业结构给出不同的工业化发展路径。对于追赶国家已经进入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产品而言,提升中间品复杂性,利用知识溢出吸收并掌握高增值环节的核心技术,促进产业链下游的不断完善,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对于尚未完全勘探和开发的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吸取现有支柱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充分调动外国资本和本国私人投资的积极性,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和提供宽泛的融资渠道。

不可再生资源产业涉及的利益主体复杂,协调本国政府、跨国公司、本土国有企业、少量私人企业和当地居民等多方关系,成为其制度安排的重点。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过程造成环境污染,生态补偿不到位和环境急剧恶化容易使当地居民爆发武装冲突,政府在与跨国公司签订合资经营合同或产品分成合同的过程中,应明确双方在污染治理问题的责任与义务,违约时可以对跨国公司环境侵权提起国际诉讼。本土国有企业与政府官员关系密切,存在管理阶层低效、内部交易费用过高等问题,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国有企业所有权制度建设是形成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能够减少因产权不明晰而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由于较高的资产专用性,私人企业在非人际关系化交换中,信息成本引发的受贿、腐败等问题不可避免,政府应增加公开招标环节的透明度,完善中标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和行为规范,完善相应法律条款。

(二)可再生资源产业的经济与制度安排

相较于以石油、矿产出口为主的外贸结构,农产品出口可以适当减轻经济增长的下滑速度,并使国家的经济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因此对于可再生资源产业,在了解一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社会风俗和农业种植、养殖历史基础上,分析现有私人企业已进入领域的发展状况与约束条件。除尼日利亚以外,不可再生资源丰富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人口和市场较小,未开垦土地面积巨大,部分国家可以推进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借助丰富的渔业资源、畜牧业资源或历史悠久的热带经济作物种植,资源型国家在保证粮食自给的前提下,提高农业技术含量,完善灌溉基础设施,增强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

以土地制度为代表的自然资源权属制度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部分国家由于殖民统治或政治体制等因素,呈现出多重管理系统,资源型国家应明晰产权,分离争议区域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确保土地、河流和海洋等可用于规模化生产。农业生产中经常性、重复交易的合约较为常见,通过采用共同治理或双边治理的方法,建立中间体组织,提高行业集中度。采用“规模农场+农户”“本国私人企业+社区+农户”或“跨国公司+本国私人企业+农户”的方式,整合国内农业部门的私人领域投资,借助规模化生产降低交易频率。有效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来解决技术和基础设施障碍,跨国公司自发的纵向一体化行为能够帮助资源诅咒国家延长农业产业链。农业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了解当地的社会风俗,对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劳动者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低,责任意识低下,许多国家仍然盛行迁移农业,集约化的农业现代生产方式推行难度大。

(三)非资源产业的经济与制度安排

经济发展由依赖资源产业转向依赖制造业等非资源产业,往往被认为是资源诅咒国家比较优势转换成功的标志。国内私人企业由于生产要素缺失或营商环境限制,企业家精神和自主创新活动缺乏,导致非资源产业长期发展缓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资源型国家制造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劳动分工程度低,非正规部门的劳动力成本低,跨国公司拥有专业化管理的商业知识和生产经验,在与政府谈判中拥有话语权,有助于提高劳动力专业素质,解决当地就业危机。在主要依赖进口的制造业行业中,通过分析跨国公司进入可行性高的新产业,增加各行业间前后向联系,建设产业园区等渠道保证基础设施和水电供应,用以解决产业发展的硬约束。

良好的营商环境对非资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石油产业挤出效应导致非资源产业的行业集中度低,中小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和落后的交易技术提高了交易成本。政府应鼓励本土企业的生产性创新活动,发挥行业组织在整合市场信息、维护市场规则中的积极作用,引进国外管理经验,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中小企业生产能力。政策的前后不一致和较低的执行效率,使中小企业整体营商环境较差,缺乏对毁约、违约等社会信用问题的行为约束机制。政府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减少官员寻租行为,同时提高政策法规的可信度和办事效率,降低非资源行业的准入门槛。

四、应用性设计:重新考察尼日利亚案例

尼日利亚作为典型的资源诅咒国家,其经济发展历程既反映出资源开发为传统农业国带来的经济飞跃,也反映出过度依赖资源开发所引起的经济滑坡与社会动荡。早在2012年,林毅夫和特雷切尔教授已为其划定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产业升级路线,但近年来尼日利亚经济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因而本文进一步探讨尼日利亚产业转型路径。

(一)尼日利亚的禀赋结构及制度特征

受全球油价下跌的影响,2015年尼日利亚经历了25年来第一次经济衰退,外国投资直接净流入从2011年的最高88.41亿美元减少到2018年的20亿美元。以汽油、柴油为代表的成品油和以锅炉、机械设备为代表的中低端制造业产品,占据了尼日利亚主要进口份额,2018年车辆、船舶产品进口增长迅速,成为尼日利亚第三大进口部门,机械产品国内消费缺口增大。从自然资源角度来看,尼日利亚石油、天然气和煤、铁、滑石等矿产资源丰富,河流众多、森林和草原面积广阔,石油部门是联邦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比高达90%以上。同时,尼日利亚人力资源丰富,2018年人口数量高达2.04亿,已成为全球第七大人口国,但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较低,健康和教育支出低于资源丰富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平均水平,并面临严重的就业危机。尼日利亚制度环境相对恶劣,市场行为规则松散,联邦政府的机构质量水平较低,政策随意性强,社会腐败问题严重,并且环境污染、尼日尔暴力袭击和农牧民土地冲突等问题,都成为影响尼日利亚经济发展的社会因素。

(二)目标国家选取及其出口结构和营商环境

根据GIFF框架,在2016—2018年间人均GDP超过尼日利亚100%~300%的33~34个国家中,排除与尼日利亚自然要素禀赋差异较大、多年以来经济发展缓慢和政局不稳定的国家①,并考虑到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家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增速均有所下降,因此适当放宽了6%年均增长率的界限,最终挑选出蒙古、土库曼斯坦、中国和秘鲁这4个目标国家。土库曼斯坦和蒙古作为亚洲内陆国家,人口较少,自然资源丰富,出口主要依赖初级矿产资源和优势农产品。秘鲁矿产资源丰富,农业种植基础优良,公共投资的增加以及多元化的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拉动秘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的外贸发展经历由初级产品为主逐渐过渡到工业制成品主导出口结构,国际竞争优势主要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和外商直接投资,都成为拉动中国出口的重要因素。

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其出口产品具有初加工和低附加值的特性。图2中反映了各国出口产品资源依赖度和显示技术附加值之间的关系②。从蒙古、土库曼斯坦和秘鲁的出口结构可以看出,在80%主要出口的产品类别中,以能源产品、矿产品和农产品为代表的初级产品出口多元化,有利于增强对抗经济波动的能力。从中国出口产品特点可以看出,提高出口产品在贸易品技术分类中的等级,由依赖不可持续的资源产业逐步转变为资本、技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201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运用多指标综合考察了各国的商业法规和市场环境③。从图3中6个国家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完善以电力供应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简化财产登记的法定程序,提高进出口贸易中的审批效率,有利于保证企业日常基本生产,促进以土地为代表的财产流转,降低对外贸易成本。

图3 2018年各国营商环境便利度分数

图2 2018年各国主要出口产品及相关指标

(三)目标产业的确定

林毅夫教授为尼日利亚挑选目标产业的3条标准,是建立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基调之下,并不完全适用于资源部门的产业选择,因此在拓展的进入这两条标准,对于部分未能满足资本投入小或行业主体为中小企业挑选标准的行业,可以借助外国直接投资或跨国公司的方式弥补(见表1)。从目标国家的主要出口结构中可以发现,资源型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依赖于传统资源产业,摆脱资源开采的落后生产方式,提升资源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仍是资源型国家未来的重要制度安排。同时,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等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国家发展经验显示,将资源红利投在生产性领域、基础设施领域和人力资本领域,有利于规避资源诅咒。产业多样化通过将其他行业的剩余利润补偿先行企业的外部性成本,真实反映要素相对价格的市场环境,与发挥甄别、引导、协调和补偿作用的政府互相补充,促使位于具备比较优势行业的企业提高自生能力、降低交易成本。

表1 尼日利亚筛选高增长潜能子部门的标准及比较优势

石油行业中上游采掘业部门被大型跨国公司垄断,下游以中小型本土石油炼化公司为主,以车用汽油、柴油为代表的轻质油国内市场缺口大。尼日利亚炼化行业的主要产业约束包括,国有炼化厂受制于资金匮乏,电力供应不足,无法实现产能最大化;私营炼化厂石油炼化技术落后,设备老旧,成品油产品质量较差。面临的主要制度约束包括,国有炼化厂管理不善,开工率低,设备陈旧失修且损毁严重,时常发生管道漏油、火灾和爆炸等事故;零售商走私现象严重,油气补贴政策形成尼日利亚与周边国家的汽油价差,走私商人囤货居奇以谋取利润。

在尼日利亚直接将液化天然气作为家庭燃料的需求较少,但将其作为化肥尿素原材料的国内市场缺口较大,天然气化工行业中的化肥行业,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仍能吸引大约45亿美元的私人投资。尼日利亚天然气行业的主要产业约束包括,现有企业生产条件差,天然气管道网络不完善,私人企业进入成本高;政府长期拖欠化肥经销商款项,周转资金不足。面临的主要制度约束包括,政府的政策连贯性和落实性较差,多任政府表示将在尼日尔三角洲地区建设天然气工业园,但项目整体推进效果不佳;跨国公司遭受暴力袭击,天然气收集装置易被武装分子破坏;石油开采过程中天然气放空燃烧量大,主要产油区大气污染严重。

固体矿产开采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行业规模较小,勘探开发程度低,但私人投资促进了矿业商业化开采,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整体投资环境优于其他行业。尼日利亚固体矿产开采行业的主要产业约束包括,矿业部门缺乏勘探能力,国内矿产资源评估技术落后;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和管理人员,采矿安全措施不到位;行业内部投资不足,散货装卸码头、铁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面临的主要制度约束包括:非法采矿状况的日益恶化,非法采矿者数量达200万人,盗采金、铅、宝石等贵重矿产资源;采矿许可证颁发过程透明度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抢发使用权证引发纠纷;行业组织监管不善,矿业部门缺乏管理能力。

农业现已成为尼日利亚GDP的首位构成,为大约17%的人口提供就业,私人微型企业在农业种植中发挥重要作用,大米、车前草、橡胶等农产品产量增长迅速,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发展潜力巨大,私人企业已涉及糖、大米和番茄等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尼日利亚农业种植与加工业的主要产业约束包括,农业种植规模小、区域分散,粮食产量无法自给,社区组织未发挥规模效应;农业生产成本高,种子、化肥等必需品依赖进口,国内供应不足,尼日利亚南部地区化肥价格高,种子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农业企业融资渠道有限,以传统金融自组织网为主,资金风险较高;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机产品依赖国外进口。面临的主要制度约束包括,农民人身安全无法保障,尼日利亚北部科博圣地极端组织和中部农牧冲突直接威胁农民生命安全;农业企业进出口受限,港口非法收费乱象增加企业非生产成本,部分产品和原材料限制进口;政策落实不到位,外汇优惠、农业补贴不到位,企业生存压力大;原油开采造成大范围污染,棉花种植产区不断萎缩,水污染导致渔业减产。

尼日利亚制造业初级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量大,服装和鞋类是制造业的第二大构成,并且劳动力成本较低,发展前景广阔。棉纺织业在尼日利亚发展历史悠久,但随着进口纺织原料大量涌入,目前尼日利亚棉花产业濒临消亡。机械制造业行业主要包括机动车辆、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组装业,行业整体规模较小,近年来对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进口的国内需求增大。尼日利亚制造业的主要产业约束包括,原材料过度依赖进口,85%的纺织业原材料需要进口,国内棉花原材料的产量较低且价格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主要机械产品也依赖于国外进口;私人企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设备老旧,电力系统供应不稳定。面临的主要制度约束包括:服装走私严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国内市场;政府金融补贴落实不到位,政策前后不一致,腐败严重;尼日利亚营商环境不如区域同行,跨国公司不愿意进入市场,法律不完善,知识产权不受保护。

(四)结构转型:出口升级与约束弱化

尼日利亚的经济发展特征并非个例,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为寻求经济发展,许多国家逐渐向以燃料为代表的初级产品出口转变。国际要素市场价格波动对稳定国内投资和积累储蓄产生不利影响,以石油为基础的单一出口结构致使许多资源型国家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虽然在21世纪初许多非洲国家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但效果并不显著。新结构经济学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处于前沿内部,发展机会是可预期的,政府的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技术政策的运用是发展中国家成功完成结构转型的主要原因,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在于国家实力和公共政策。

1.产业多样化与技术提升

发展制造业将成为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完善基础设施和保证水电供应,扩展融资渠道,是当下尼日利亚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约束。尼日利亚应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环节,承接外国制造业产业转移。政府向制造企业颁发许可证并给予供电补助,允许企业在用电高峰或电厂供电波动时自行发电。借助税收政策保护本国制造业发展,针对特定行业进行税收减免优惠和关税保护政策,例如针对汽车制造业,对整体车征收高额关税,但降低汽车零部件的关税,鼓励汽车组装业发展。

提升农业是当下促进出口多元的首要举措。尼日利亚农产品市场需求缺口大,行业规模化程度低,需要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推动农业生产融入全球价值链中,借助跨国公司引进农业投资,增加良种供应率,引进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单位产量。发挥社区、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行规模化、机械化农业生产,保障粮食自给。建立和完善自身农业产业链,完善大米、木薯等主要农作物生产环节和加工环节的产业链联系,促进化肥等农业关联企业的私有化,提高农业初级加工品的出口比重。

推动技术转化来增加不可再生资源部门中间品产出。尼日利亚的石油炼化工业投资重点应放在更高端的中间品生产环节,提升已有产业链中的地位与产品附加值。密切与跨国油气企业的技术往来,高效吸收和转化知识外溢,增加成品油生产。开展职业培训和人才培养,重视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劳动力素质,避免技术专业人才外流。完善天然气开采和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油气产业园,提高固体矿产勘探开发技术,重视矿业安全问题。

2.市场高效与制度环境优化

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改善基础设施的硬约束。基础设施的改良有利于降低先行企业的交易费用,为新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电力供应不足成为制约尼日利亚多个行业发展的最主要约束。政府投资火电站和水电站共同弥补工业用电的电力空缺,继续推进私人微型电网的普及和太阳能发电,解决生活用电困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解决输电损耗等技术问题。尼日利亚可以通过贸易、直接投资和无条件官方援助等渠道密切与中、英、印的联系,促进外国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保证跨国公司发展。要素结构的转变导致新兴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寻求产业转移,这为尼日利亚提供了融入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契机,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政策保障和社会安定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前提条件。尼日利亚政府应制定改善商业环境和促进结构转型的中长期政策目标,加大国内反腐力度,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和招投标项目透明度。打击极端组织活动,稳定油气企业周边社区环境,减少武装袭击与海盗行为,保证安全生产作业。为跨国公司提供一站式签发护照及清关等优惠政策,提高国内营商环境。明确跨国石油公司在污染治理中的责任与义务,建立完整的生态补偿机制。

提高国内市场自身运作效率。改革资源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完善企业所有权制度建设,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和寻租问题。明晰土地产权,提高土地流转效率,为规模化农业种植提供保障。拓宽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力度和渠道,确保各类优惠政策执行到位,鼓励企业家创新活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发挥社区、行业组织、跨国公司在制造业和农业中的整合作用,提高行业集中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合同执行效率。鼓励人力资本投资,借助技术示范中心、职业院校等媒介,推广实用生产经验,开展职业继续再教育。

五、总结与启示

产业升级与制度环境紧密相连,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部变量对固化的经济结构与制度环境产生冲击,有利于资源诅咒国家打破路径依赖。本文对新结构经济学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进行拓展,将土库曼斯坦、蒙古、秘鲁和中国作为参照国,分析其出口结构特点与产品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并结合尼日利亚荷兰病问题,认为单纯依赖石油产业的高投资难以实现价值链升级,提升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核心问题在于减少石油产业的溢出效应,稳定非石油生产部门的投资。天然气化工行业和固体矿产开采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优化尼日利亚的出口结构。大型跨国公司作为承载全球价值链的主体,其成本驱动有助于发展中国家降低搜寻成本,充分发挥要素比较优势。尼日利亚借助跨国企业促进制造业和农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能够降低推进成本,并为工业发展提供原始积累。新结构经济学认为,雁阵模式决定了追随国家梯度上升的价值链升级方向,技术进步、制度完善和人力资本等动力来源能够帮助追随国家实现跨越式产业升级,因此尼日利亚通过软硬约束条件的优化,帮助市场机制合理运行,提高组织规模化程度,减少腐败和制度低效。但对于追随国家而言,产业升级不仅应关注生产升级,协调的生产组织和高效运行的市场环境将有利于培育产业内生增长的动力,并且应警惕国外资本冲击与低端锁定风险,对于以尼日利亚为代表的资源诅咒国家而言,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将有效化解全球经济波动的风险。

注 释:

①自然要素禀赋差距较大的国家有毛里求斯、黑山、哥斯达黎加、巴巴多斯、帕劳、马尔代夫、多米尼加、黎巴嫩、马其顿、格林纳达、圣卢西亚、瑙鲁。政局不稳定的国家有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经济发展较慢的国家有白俄罗斯、保加利亚、苏里南、塞尔维亚、加蓬、墨西哥、阿根廷、阿塞拜疆(自金融危机后经济发展持续下降)。经济发展稳定的国家有:泰国、哥伦比亚、乌拉圭;博茨瓦纳、巴西、阿尔及利亚、南非。

②本文以Sanjaya Lall(2000)按部门分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为基础,计算樊纲等(2006)给出的显示技术附加值(RTV)指数,作为衡量目标国家出口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替代指标。各产品的资源依赖度反映的是生产每单位该产品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情况,近似使用各部门对农、林、牧、渔业部门或采矿业部门中间产品的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与不可再生资源储产比的乘积,并假定非资源部门和可再生资源部门的储产比为1。对于i国j产品,其中,n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数量。

③《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土库曼斯坦数据缺失,本文使用中亚其余5国的平均数据代替,包括吉尔吉斯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

猜你喜欢
尼日利亚资源制度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尼日利亚 民主日
某些单位的制度
阿尔贡古捕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