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空间看衡阳方言“得[te22]”的多功能性

2020-07-29 03:54:20王巧明
武陵学刊 2020年4期

王巧明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引 言

衡阳方言属湘语衡州片衡阳小片[1],衡阳市区、衡阳县和衡南县均讲衡阳方言。衡阳及其周边方言的“得”字研究已有不少成果。彭兰玉讨论了衡阳方言“得[te22]”作介词的用法,并简要论述了它的虚化过程[2]143-145。周偈琼,林源对衡阳方言的“得”的多种用法进行了描写,但未提及“得”作语气词、连词和构词语素的用法,且未讨论各种用法之间的演变关系[3]。本文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衡阳方言“得”的多功能性进行更为全面细致的描写,且初步探讨各种功能之间的演变关系。

为绘制语义地图而构建的概念空间,综合考察了多种语言材料,参照已有的概念空间图,可以发现某语言或方言尚未描写或描写不够深入的语言项目;反之,概念空间的构建使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需要新的语言材料来进行检验和修正。吴福祥利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50余种语言构建了“得”义语素的概念空间[4]。刘菲晖在吴福祥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汉语方言材料对“得”的概念空间进行了验证和补充[5]350-370。张敏构建了汉语方言主要间接题元的概念空间[6]。张定构建了以“工具——伴随”为中心的概念空间[7]159。丁加勇、张敏利用湘方言动词句式对Malchukov,Haspelmath&Comrie构建的双及物结构的概念空间进行了补充和修正[8]234-255。盛益民又利用吴语方言材料对张敏、张定构建的概念空间进行了补充与修正[9]337。参照这些概念空间图进行调查,我们发现衡阳方言多功能词“得”仍有多种功能未被描写。

衡阳方言的动词“得”施受同词,既表“获得”义,又表“给与”义,从概念空间来看,这两种意义都可以发展出多种功能,下面我们分别以这两种意义为起点,详细描写衡阳方言“得”的多功能性。

笔者的母语方言为衡阳话,本文语料均为自省所得,并全部向当地其他母语者进行过核实。由于“得”具有多功能性,如果某例句有多个“得”,以“得”适用于该例句。文中加“”的为本字不明的同音字。

一、“得”的“获得”义及其发展

(一)动词

1.“获得”义。衡阳方言“得”作“获得”义动词,施事主语为接受者,一般是有生名词,受事宾语为获得物,一般是抽象事物,且与谓语动词“得”有较固定的搭配关系,如(1)-(5)。在“得”表“获得”义的句子中,“得”可以是二价动词,如(1)-(3);也可以是三价动词,其受事宾语必须出现,施事主语可以省略,但一般不省,与事宾语也可省,通常也都省略,如(4)(5)。

(1)其有咯得人和。(他人缘关系很好。)

(3)得病哒,就要去诊。(得了病就要去治。)

(5)其得哒[县里]只一等奖。(他获得了[县里]一个一等奖。)

2.“拥有”义。“得”表“拥有”义应是从“获得”义通过转喻发展而来,“获得”的结果即“拥有”。表“拥有”的“得”搭配的范围很窄,仅限几个抽象名词,如例(6)-(8)。但它的否定形式“冇得”搭配范围很广,还可以搭配具体名词,如例(9)-(11)。

(6)你也得点良心唧啰。(你也要有点良心呀。)

(7)你当老师要得点责任心唧。(你当老师要有点责任心。)

(8)你自己也得点主意唧啰。(你自己也要有主意呀。)

(9)你冇得良心。(你没良心。)

(10)屋里冇得米煮饭哒。(家里没米煮饭了。)

(11)我冇得钱用哒。(我没有钱花了。)

(二)能性助动词

“得”作能性助动词,有“得 X”、“X 得”、“V 得O”、“V 得 OC/CO”四种结构形式。

1.“得X”式。“得”作助动词,位于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可以构成助动词结构“得V/A”式,其否定式为“不得V/A”,表主观意愿或对结果的推测,“得”的语义相当于普通话表可能的助动词“会”,一般用于疑问句、否定句和条件句。

用于一般疑问句,有“得V/A不”和“得不得V/A”两种形式;能性助动词“得”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含能性助动词的疑问句的否定回答用“不得”,肯定回答用“会”,不用“得”,如:

(12)A:你明日得去不?(你明天会去吗?)|B:不得[去]。(不会去。)|C:会去。|D:*得去。

(13)A:其得不得理我?(他会理我吗?)|B:你要认错,其才得理你。|C:其会理你。|D:*其得理你。

(14)A:今日你得空不?(今天你有空吗?)|B:不得[空]。(不会空。)| C:会空。|D:*得空。

(15)A:其只病还得不得好?(他的病还会不会好?)|B:不得好哒。(不会好了。)|C:会好。|D:*得好。

用于反意疑问句。在能性助动词前面加疑问词变成“吗得、哪里得、哪个得”等,用于反意疑问句,如:

(16)其吗得答应唻?(他怎么会答应呢?)

(17)其哪里得肯啰?(他怎么会肯呢?)

(18)看明日哪个得空?(明天没人会空。)

用于否定句和条件句。“得”可以用于否定句,一般不单独用于肯定陈述句,用于肯定陈述句要在前面加副词“才”,变成条件句,如:

(19)我不得跟哒你去。(我不会跟着你去。)

(20)[禾]霜降不黄不得黄。([水稻]到了霜降还不黄就不会变黄了。)

(21)咯只种子要五天才得发芽。(这个种子要五天才会发芽。)

(22)要出大日头,咯件衣才得干。(要出大太阳,这件衣服才会干。)

(23)*我得去帮忙。

2.“X得”式。助动词“得”放在单音动词后作能性补语,构成“V得”式,其否定式为“V不得”,疑问式为“V得不”或“V不V得”,双音节和多音节动词一般不能进入该式,如:

(24)穿得|穿不得|穿得不|穿不穿得

(25)剁得|剁不得|剁得不|剁不剁得

“V得”式是一个多义结构式,当“V得”指向动作的客体时,用于描述客体满足动作V展开的条件,语义为“可以 V”,如例(26)(27);当“V 得”指向动作的主体时,用于描述主体展开动作V的能力,语义为“具有很强的V的能力”,如(28)(29);当“V得”指向动作者的主观感受时,用于描述人的体验,语义为“好 V”,如(30)(31)。

(26)饭煮熟哒,吃得哒。(饭熟了,可以吃了。)

(27)车子坏咕哒,骑不得哒。(车坏了,不可以骑了。)

(28)其一餐吃两筒米,当真是吃得。(他一顿吃了两斤米,真是能吃。)

(29)咯下其老咕哒,车是骑不得哒。(现在他老了,不能骑车了。)

(30)咯只酒喷香唧,吃得。(这酒很香,好喝。)

(31)咯只车很老吧重,骑不得。(这车蹬起来很沉,不好骑。)

衡阳方言的单音节动词一般不重叠,普通话的“V(一)V”式,衡阳话一般用“V 一下”来表示。但“V得”式里的V可以重叠,变成“VV得”。对应上述三种语义,均表示“勉强可V”的意思,程度略低于“V 得”,如:

(32)路架势修好哒,走走得哒。(路快修好了,勉强可以走了。)

(33)其只脚架势好哒,走走得哒。(他的脚快好了,勉强能走路了。)

(34)咯条路修起井平唧,走走得。(这条路修得很平,挺好走的。)

可对举的形容词,如“高、矮|长、短|快、慢”等,可以构成“A得”式。“A得”式一般用于描述客观可能性,如(35)(36)。但如果“A 得”的语义指向所修饰的主体时,仍可以表示“具有A的能力”,如(37)(38),这种用法没有否定式。与“V得”相比,“A得”式不能指向主体的体验,没有“好A”的意思。

(35)开车咯只事,慢得快不得。(开车这个事情,能慢不能快。)

(36)咯只屋再砌高点唧,还高得不?(这个房子再砌高点,还能再高吗?)

(37)其一个月胖呱三十斤,不晓得吗是咯胖得。(他一个月胖了三十斤,不知道怎么这么能长肉。)

(38)咯只鬼天子,晴呱两个多月哒,吗是咯哩晴得唻?(鬼天气,晴了两个多月了,怎么能晴得了这么久呢?)

3.“V得O”式。“V得”式还可以带宾语,构成“V得O”式,有变化形式为“VOV得”;其否定形式为“V不得O”,有变化形式为“VOV不得”。“V得O”式用于描述VO展开的可能性。当主体为有生事物时,描述的是主体的能力,如(39)(40);当主体为无生事物时,描述的是客观可能性,如(41)(42)。如果宾语为“数量名”短语,其变式要变成隔离式:“VNV 得 + 数量短语”,如(43)(44)。

(39)其身体还蛮硬朗,还作得田。(他身体还很硬朗,还能种田。)变式:其身体还蛮硬朗,作田还作得。

(40)其只手受伤哒,做不得事哒。(他的手受伤了,干不了活了。) 变式:其只手受伤哒,做事就做不得哒。

(41)屋里养得鱼哒。(房子里可以养鱼了。)变式:屋里养鱼都养得哒。

(43)咯蔸树一年落得三百斤橘子。(这棵树一年可以结三百斤橘子。)变式:咯蔸树一年落橘子落得三百斤。

(44)咯块肥皂洗不得几件衣哒。(这块肥皂洗不了几件衣服了。)变式:咯块肥皂洗衣洗不得几件哒。

4.“V得OC/CO”式。“V得”还可以同时带上宾语和补语,宾语和补语的位置可以互换,构成“V得OC/CO”式,它们的否定形式分别为“VO不C”和“V 不 CO”,如例(45)-(53)。但“V 得 OC”比“V得CO”更自然,使用频率更高,有些“V得CO”式不能说,如例(54)。

(45)你挑得咯担谷起,你就可以去。(你能挑起这担谷,你就可以去。)

(46)你挑咯担谷不起,你就莫去。(你挑不起这担谷,你就别去。)

(47)你挑得起咯担谷,你就可以去。

(48)你挑不起咯担谷,你就莫去。

(49)放得进只手板,就算条有咯宽坼哒。(能放进去一个手掌,就算一条比较宽的缝了。)

(50)放不进只手板,那条坼都不算宽。(放不进去一个手掌,那条缝就不算宽。)

(52)条坼冇好宽唧,放只手板不进。(这条缝没多宽,放不进去一个手掌。)

(53)我拖得其进来,你拖其不进来。(我能把他拖进来,你不能把他拖进来。)

(54)*我拖得进来其,你拖不进来其。

(三)结构助词

“得”作结构助词,其功能是标记补语,可以标记能性补语、结果补语/情态补语、程度补语等,其肯定式均为“X得C”式。

1.能性补语标记。“得”在“X得C”式中作能性补语标记,当“X”为动词的时候,C可以为动词、形容词和数量短语等,如例(55)-(58)。其否定式为“V不C”,当补语为数量短语时,其否定式“V不得C”,其疑问式为“V得C不”和“V不V得C”,如(55)(59)(60)(61)。当“V”的主语为施事时,描述的是施事的能力,如(55)(57)(58)(60);当“V”的主语为非施事时,描述的是客观可能性,如(56)(59)(61)。

(55)我赶得走,你赶不走。(我能赶跑,你赶不跑。)

(56)锤大石头进得来。(石头能进来。)

(57)我明日写得完。(我明天能写完。)

(58)我还跳得吗咯两百次唧。(我还能跳两百次左右。)

(59)咯堆沙子用不得半个月哒。(这堆沙子用不了半个月了。)

(60)你屋爷还担得两百斤起不?(你爸还能挑起两百斤东西吗?)

“X得C”式中的“X”也可以是可对举的形容词A,构成“A得C”,都用于描述客观可能性。“A得C”的否定式和疑问式与“V 得 C”相同,如(62)-(65)。

(62)A:其只有九十斤哒,还瘦得下不?(她只有九十斤了,还能瘦得下去吗?)|B:还瘦得下。|C:瘦不下哒。

(63)A:天明日晴得起不?(明天天气会晴起来吗?)|B:晴得起。|C:晴不起哒。

(64)A:咯只屋还高不高得去?(这个房子还能更高点吗?)|B:高得去。|C:高不去哒。

(65)A:咯只明星还红得几天不?(这个明星还能红几天吗?)|B:还红得几天。|C:红不得几天哒。

2.结果 /情态补语标记。“得”在“V 得 C”式中作结果或情态补语标记。此类“V得C”的肯定式与能性补语同形,但它们的否定式和疑问式不同,其否定式为“V得不C”,疑问式为“V得C不C”,如(66)(67)。“得”作结果 /情态补语标记时,“C”一般为单音节形容词,如(68)-(70)。“C”为复杂形式时,补语标记一般用“起”,不用“得”,如(71)(72)。

(66)能性补语:飞得高|飞不高|飞不飞得高

(67)结果/情态补语:飞得高|飞得不高|飞得高不高

(68)豆腐要吃得嫩。(豆腐是嫩的好吃。)

(69)其做事懒得缓。(他做事懒洋洋的。)

(71)其屋爷气起喊皇天。(他爸爸气得喊天。)

(72)痛起在地上打滚。(疼得在地上打滚。)

3.程度补语标记。“得”在“V/A得C”式中可以标记程度补语。对程度补语的否定用“不V/A”或“不吗咯(不怎么)V/A”,其疑问形式为“好V/A唧”或“V不V”/“A不A”,均不出现“得”,如(73)(74)。

(73)蠢得绝(极蠢)|痛得怪(很痛)|蠢得伤心(极蠢)|坏得要死(很坏|气得要死(很气)

(74)怕得要死(极怕)|想得很(很想)|爱得要命(极爱)|讨嫌得要死(极讨厌)|满意得很(很满意)

吴福祥通过考察中国南方及东南亚五十余种语言构建了“得”义语素的概念空间图,如下图 1所示[4]。

图1 “得”义语素的概念空间图

从上文的描写,我们看到衡阳方言“得”可以作“获得”义动词、能性补语、状态/程度补语标记、能性补语标记,但不能作动相补语和完整体标记。衡阳方言在“动相补语”这个关键节点上出现了断链,造成这一断链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语气词

除概念空间图所展示的功能外,衡阳方言的“得”还可以用作语气词。“得”作语气词用于句末,表达的均是消极语气,动词常是未完成动作,常与表未然的副词“还”“够”“紧”“紧哒”“冇”“怕”“不”等共现。

我们认为“得”做语气词的用法源于“V得”式,当“V得”位于句末,句子就变成了以“得”结尾,句尾是一个容易产生虚化的位置,同时这些句子中的评注性副词和否定副词负载了较强的消极语气,与“得”的能性意义产生了冲突,从而导致“得”的能性意义进一步虚化,并吸收了整句所要表达的语气,变成了语气词,如(75)-(90)。

(75)餐饭够吃得,你莫去哒。(一顿饭吃了这么久,你别去了。)(不满)

(76)只咯烂事紧哒问得。(这么个破事,一直在问。)(不满)

(77)只题目紧做得,做呱二十多分钟哒。(一个题目一直在做,做了二十多分钟了。)(不满)

(79)你还问得,你不去冇点事。(你还问,你不去的话,什么事也没有。)(不满)

(80)饭也懒煮得,猪也懒饫得。(饭也不做,猪也不喂。)(不满)

(81)我看你是冇骂得,又要去讨骂哒。(我看是没人骂你你难受,又要去讨骂了。)(不满)

(82)你怕前世冇做得吧?现在是咯哩累。(你是上辈子没干过活吗?现在这样累死累活。)(不满)

(83)咯也怕讲得,那也怕讲得,你不消讲哒。(这也不敢讲,那也不敢讲,你别说了。)(不满)

(84)耍起不爱得,其老人家去做生意。(闲得无聊了,他跑去做生意。)(不满)

(85)其不话诉我,我也懒问得。(他不告诉我,我也懒得问。)(不在乎)

(86)吃冇吃得,下馊咕哒。穿冇穿得,下收旧哒。(吃没吃成,都馊了。穿没穿成,都收旧了。)(可惜)

(87)咯本书上次冇买得,咯下买不倒哒。(这本书上次没买,现在买不到了。)(可惜)

(88)其冇请我,我不好去得。(他没请我,我不好意思去。)(委婉)

(89)我冇讲,不好意思讲得。(我没讲,我不好意思讲。)(委婉)

(90)别哩事好讲,咯只忙不好帮得。(别的事好说,这个忙不好帮。)(委婉)

二、“得”的“给与”义及其发展

(一)动词

1.给与动词。在衡阳方言里,“得”作“给与”义动词是高频词。“得”的受事可以是具体名词,如例(91)-(93),也可以是抽象名词,如例(94)-(96)。在“得”表“给与义”的句子中施事和受事都可以省略,与事必须出现,如例(97),但不能说“快点得钱!我要走哒。”

表“给与”义的动词,可以构成双宾式,如例(91),但双宾式很少用,一般用连动式如(93)-(96),还可以构成连动和兼语套叠式,如(98)-(101)。

(91)我得其十多本书,其一本都冇看。(我给了他十多本书,他一本都没看。)

(92)咯支笔你不要??话,得我,莫丢咕哒。(这支笔你不要的话,给我,别扔了。)

(93)你得只狗崽唧得我养。(给只小狗给我养。)

(94)你得几句好话得其。(你给他几句好听的话。)

(95)你得点光唧得其沾。(你给他沾点光。)

(96)你得只官得其当。(你给个官给他当。)

(97)快点得我!我要走哒。(快点给我,我要走了。)

(98)来,我写起得你慢慢去背。(来,我写给你,你慢慢去背。)

(99)我讲得你听,你莫着急。(我说给你听,你不要着急。)

(100)你画得其看,看其喜欢不?(你画给他看,看他喜不喜欢?)

(101)草我饫得牛吃咕哒。(草我喂给牛吃了。)

衡阳话的“得”既可以表“获得”义,又可以表“给与”义,施受同词。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歧义。首先,表“获得”义的“得”受事宾语必须出现,与事宾语通常不出现,而表“给与”义的“得”与事宾语必须出现,表人名词和人称代词一般都作与事,不作受事。其次,“获得”义的“得”搭配的通常是为数不多的抽象名词,大量的具体名词与“得”搭配,一般都表“给与”义。再次,衡阳方言另有一个高频的“”表“获得”义,“得”表“获得”义的功能已经萎缩,使用频率低。

2.使役动词。Heine&Kuteva认为从给予动词到使役动词是人类语言发展的一条常见路径,衡阳方言的“得”也从给予动词发展出了使役动词的用法[10]206-207。盛益民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致使结构分为5种语义类型:致使、使令、促使、任凭和允许[11]。衡阳方言的“得”具有使令、促使、任凭、允许等四种语义,如(102)-(104),没有狭义的“致使”义用法,例(106)不能说。

(102)其得只狗在那里看门。(他让一只狗在那儿看门。)(使令)

(104)得其去讲,看其讲好久唧。(任由他去讲,看他能讲多久。)(任凭)

(105)老师得我去上课哒。(老师允许我去上课了。)(允许)

(106)*你骂其,得其好伤心。(你骂他,使他很伤心。)(致使)

衡阳方言有三个常用否定词“不、冇、莫”,功能与普通话的“不”“没”“别”功能大致相当,在否定“得”构成的致使结构时,除表“允许”的致使结构通常只用“不”进行否定,表“使令、促使、任凭”义的致使结构均可用“不、冇、莫”进行否定,如(107)-(110)。

(107)其不得只狗在那里看门,东西会得贼偷光。(他不让一只狗在那儿看门,东西会被贼偷光。)(使令)

(109)莫得其讲下去哒,天都黑呱哒。(别让他讲下去了,天都黑了。)(任凭)

(110)老师不得我去上课哒。(老师不允许我去上课了。)(允许)

(二)介词

1.介引接受者。“得”紧跟在动词的后面作介词介引动作的接受者,构成“S+V+得+O1+O2”,而不能置于动词前,不能构成“S+得+O1+V+O2”式,受事成分O2也可以置于动词之前,构成受事主语句,如例(111)-(113)。这些句子中的动词一般是一次性完成的“给与”义动作,不能先“获得”或“制作”再“给与”,如(114)(115)。

(111)我送得其一本书。(我送给他一本书。)|*我得其送哒一本书。|本书[我]送得其哒。

(112)其卖得我一间屋。(他卖给我一间屋。)|*其得我卖哒一间屋。|间屋[其]卖得我哒。

(113)其还得我一百块钱。(他还给我一百块钱。)|*其得我还哒一块钱。|百块钱[其]还得我哒。

(114)*我买得其一部单车。(我买给他一辆自行车。)

(115)*我雕得其一只章子。(我刻给他一枚印章。)

接受者01也可由“得”引导置于02之后,此时我们倾向于认为“得”仍是一个动词,因为可以用“得冇得”的形式进行提问,并且可以用“得01”的形式进行回答,如:(116)。

(116)A:我要其送本书得你,得冇得你唉?(我让他送本书给你,给没给你呢?) B:得我哒。(给我了。)

2.介引受益者。

(117)你得其多穿两件衣,莫凉哒。(你帮他多穿两件衣服,别凉着了。)

(118)你得毛毛洗只澡。(你帮婴儿洗个澡。)

(119)我在街上得我女崽唧买哒一条裙。(我在街上帮我女儿买了一条裙子。)

3.介引施事。“得”在句中做被动标记,介引动作的施事或感事,动作一般要有结果,如(120)(121)。施事既可以是有生事物,如(120)-(122);又可以是无生事物,如(123)(124)。

(121)咯只事得其听起去哒。(这件事被他听去了。)

(122)丘禾得牛吃咕哒。(一田水稻被牛吃了。)

(123)栋屋得风吹倒咕哒。(那栋房子被风吹倒了。)

(124)只树得日头晒死哒。(这棵树被太阳晒死了。)

4.介引受事。

(125)只狗得我哥哥啮呱一口。(一条狗把我哥哥咬了一口。)

(126)只坏人得那只妹唧捅呱两刀。(一个坏人把那个女孩捅了两刀。)

(128)你得两蔸树莫剁,留哒放那里遮阴。(你留两棵树不要砍了,留着放那儿挡太阳。)

5.介引工具。

(129)你得剪刀剪,莫得手撕。(你用剪刀剪,不要用手撕。)

(130)你得筷子吃饭,得调羹吃汤。(你用筷子吃饭,用勺子喝汤。)

(131)我得两块钱就买只鱼。(我用两块钱就买了条鱼。)

6.介引材料。

(132)我屋墙是得漆刷咯。(我家房子的墙是用漆刷的。)

(133)咯间屋是得土砖砌咯。(这个房子是用土砖砌的。)

(134)夹衣要得棉花做。(棉衣要用棉花做。)

7.介引方式。

(135)咯只题目可以得别哩方法做。(这个题目可以用其他方法做。)

(136)块腊肉得一餐就吃完哒。(那块腊肉一顿就吃完了。)

(137)本咯厚咯书得三天就看完哒。(这么厚的一本书三天就看完了。)

8.介引动作的方向。“得”既可以介引动作的有生方向,如(138)(139);也可以介引动作的无生方向,如(140)-(141)。

(138)其刚刚得你望哒两眼。(他刚刚朝你看了两眼。)

(139)你得你屋爷检只错。(你向你爸爸道个歉。)

(140)你得东边角里拜三拜。(你向东边拜三下。)

(141)要其过来得咯份祖下只跪。(叫他过来向这个坟墓下个跪。)

9.介引动作到达的处所。“得”介引动作到达的处所,其宾语一般以方位词结尾,如(142)-(144)。如果宾语是处所名词,方位词可加可不加,以加方位词更常见,如(145)(146)。

(142)你得牛屁股高头打两掌。(你在牛屁股上打两掌。)

(143)我得其胸口门前揉呱两下。(我在他胸口上揉了两下。)

(144)其得咯杯水里放呱点糖唧。(他在这杯水里放了点糖。)

(145)我得灶屋[里头]装呱煤气哒。(我给厨房装上煤气了。)

(146)其得菜土[里]淋呱两担水。(他给菜土浇了两担水。)

盛益民在张敏、张定的基础上,利用吴语材料进行修订,构建了汉语方言间接题元标记的概念空间,如下图2所示[9]337。衡阳方言由表“给与”义动词发展而来的多种功能在该图上是连续的,图中虚线所框是衡阳方言“得”的语义地图。衡阳方言“得”的语料为该概念空间图的合理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图2 汉语方言间接题元概念空间图

不少方言的给与义动词还发展出了介引伴随者和受损者的功能,衡阳方言的“得”不能引导伴随者和受损者,如(147)(148)虽然可以说,但(147)中的“得”不是伴随介词,而是使役动词,(148)中的“得”介引的宾语不是受损者,而是施事。衡阳话表伴随的介词一般用“和”,表受损者的介词一般用“”,例(147)(148)一般说成(149)(150)。

(147)*我得其走学堂去。(*我跟他去学校。)|我得其走学堂去。(我让他去学校。)

(148)*我得其舍呱一把刀。(我把他的刀弄丢了。)|我得其舍呱一把刀。(我被他弄丢了一把刀。)

(149)我和其走学堂去。(我和他去学校。)

(三)连词

除图二所示功能外,衡阳方言的“得”还可以作连词。我们认为“得”作连词的功能是从“允准”义演化而来。

1.表顺承关系。当被“允准”的事件有后续事件时,“得”就很容易吸收语境中的表先后关系的语义,逐渐变为表顺承关系的连词,如(151)-(153)。

(151)你得其去耍哒,你再去耍。(你等他去玩了,你再去玩。)

(152)得牛去吃草哒,你再去耍。(等到牛去吃草了,你再去玩。)

(153)得西瓜熟哒,你再去摘。(等西瓜熟了,你再去摘。)

2.表假设关系。表假设关系的“得”应是从表顺承关系的连词演化而来,当表示顺承关系的前一个分句为虚拟句时,“得”就很容易吸收语境中的虚拟义,变为假设连词,如(154)(155),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还可以构成紧缩句,如(156)(157)。

(154)得我有一百万,我就去买只好车。(如果我有一百万,我就去买个好车。)

(155)得两天不打牌,你就环心痒。(如果两天不打牌,你就心痒痒。)

(156)得我是只老师就好哒。(如果我是个老师就好了。)

(157)得我晓得拉琴兜子就好哒(如果我会拉二胡就好了。)

三、“得”作构词语素

衡阳方言“得”的功能多,使用频率高,在语法化的过程中还伴有词汇化现象。衡阳方言以“得”作构词语素的复合词不少,这些复合词中“得”的语素义也有差异。

(一)语素义为“获得”“拥有”义

语素义为“获得”义的常用词有如下几个:难得(难以得到)|易得(易于得到,容易)|冇得(没有得到,没有)|懒得(懒于得到),这几个词的凝固程度都很高,中间很难插入其他成分,如(158)-(161)。

(158)其难得有空在屋里陪我。(他很少有空在家陪我。)

(159)咯只题目易得做。(这个题目容易做。)

(160)冇得饭哒,快去煮饭。(没有饭了,快去煮饭。)

(161)我懒得想哒,你话诉我答案算哒。(我懒得想了,你告诉我答案算了。)

(二)语素义为“可以、能”义

语素义为“可以、能”的常用词有如下几个:晓得(能明白,知道)|得了(可以完,有完)|认得(能认识)|舍得(能舍弃)|要得(可以要,可以)等。从它们的否定式来看,这几个词的凝固程度不一。表能性义的“X得”和“得X”的否定式分别是“X不得”和“不得X”,“晓得”已经凝固,中间不能加“不”;“认得”以“不”加在前面为常,凝固程度较高;“舍得”以“不”加在中间为常,凝固程度较低;“要得”必须在中间加“不”表否定,凝固程度更低,如(162)-(165)。“得了”没有疑问式“得不得了”,凝固程度很高,如(166)。

(162)晓得|不晓得|*晓不得|我晓得你屋有钱。(我知道你家有钱。)

(163)认得|不认得|认不得|我不认得其。(我不认识他。)|谷箩大只字我认不得几担。(箩筐大的字我不认识几担。)

(164)舍得|?不舍得|舍不得|舍不得钱,买不到好东西。(舍不得钱买不到好东西。)

(165)要得|*不要得|要不得|你咯哩做要不得,会遭雷打。(你这么做不行,会被雷打的。)

(166)得了|不得了|*得不得了|还得了,敢走屋里来打人哒。(这还了得,敢跑到家里来打人了。)

(三)施受同词

“得力”是“得”字施受同词凝固在同一个词形中的化石。“得力”有两个完全相反的意思:得力1,获力、获益|得力2,出力。它的意思要在具体语境中才能区分,如(167)是衡阳一个经常说的笑话。

(167)A:崽大爷得力 1,你屋崽大了,咯下你好耍哒啰。(儿大父获益,你儿子大了,现在你轻松了。)

B:嗯,讨老婆买屋要几十万,我现在天光做到墨黑,是得力2哒。(嗯,娶媳妇买房子要几十万,我现在从早做到晚,是出力了。)

结 语

我们参照多位专家绘制的概念空间图,对衡阳方言的多功能词“得”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发现了一些新的语法功能,并尝试用概念空间图解释“得”的多种功能之间的演变关系,可见概念空间图对于方言调查和研究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

衡阳方言施受同词的“得”从两条路径发展出了多种功能:从“获得”义动词出发,发展出了“拥有”义动词、能性助动词、补语标记、语气词等多种用法;从“给与”义动词出发,发展出了“允准、使役”义动词、多功能介词、连词等多种用法。“得”在语法化的过程中,还伴随着词汇化,作为构词语素,其“获得”义、“给与”义和“能性”义在双音节词中均有体现。

衡阳方言的“得”不能作动相补语和完整体标记,在“得”义语素的概念空间图上出现了断链的情况,这种断链是如何造成的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我们虽然参照概念空间对“得”的多种功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但各种功能的具体演化路径还不十分明确,特别是“给与”义概念空间上的回路很多,其语法化路径还有待深入研究。

此外,衡阳方言的“得”还可以作形容词,表示“较之以前稍有好转”的意思,比如“痛得得点唧哒(比以前疼痛缓解了一点)”、“蠢得得点唧哒(没有以前那么蠢了)”,似乎这个“得”义也可以从表能性的“得”发展而来,意即“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但这种解释又略显牵强。作形容词的“得”是从“能性”义发展而来,还是偶然同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