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俊东 陈明 施荣晓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压力的产生,公益创业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的潮流,目前我国的公益创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在理论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实证调研,深入探究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公益创业发展在资金、认知、体系、教育等方面存在困境,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对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益创业;现状困境;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4-0046-0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generation of social pressure,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trend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At present, the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and there are certain deficiencies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theory, this paper conducts empirical research on a nationwide basis, and further to explor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re are several difficulties in such aspects as capital, cognition, systems, education, etc.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China'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Keyword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current predicament; college education
一、概述
近年来,“公益创业”一词不断被社会提及,尤其是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热潮更是有增无减。目前国内对公益创业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基本围绕经济和社会价值两方面展开。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公益创业定义为: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是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或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1](唐亚阳,2009)。大学生公益创业不但使自己就业,还为其他人带来就业机会,按西方发达地区的数据可知,公益创业带来的就业机会达到城镇就业总数的10%。可见,公益创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2](曾家、王娜,2014)。且公益创业是以社会问题为出发点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和谐社会的稳固构建和社会经济的增长。同时公益创业也有助于大学生相关素质的提高。唐亚阳(2011)认为公益创业不仅是落实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有益尝试和解决日益激增的社会问题的有力手段,更有利于弥补传统高等教育不足,促进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3]。基于此,笔者立足于华南,向全国辐射进行问卷和访谈调研,探究和分析当代中国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状和困境,并对此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对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二、大学生公益创业现状分析
随着公益创业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臺了各种政策支持,各大高校,如湖南大学、清华、北大等相继成立与公益创业相关的中心,一些机构如零点等也紧随其后推出各种公益创业项目,形成了全国的公益创业潮流。由此可见,公益创业成为了新一代的必然趋势。然而,事实上公益创业的发展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4](林爱菊、朱秀微,2016)。由于过多地涌入,公益创业逐渐暴露其支持体系和教育等方面的不足,虽有成功,但仅是少数,大部分人的公益创业都归于失败。根据本文的调研结果分析,发现大学生在公益创业方面存在以下几点困境:
(一)公益创业资金不足,获取门槛高
资金对于大学生公益创业者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更多、获取更便捷、成本更低的公益创业资金既是大学生进行公益创业的重要障碍之一,也是激励大学生开展公益创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广州民政局公益创投十大品牌项目之一的负责人表示:“公益创业想要持久做下去需要盈利的支持,但目前关于公益创业能否赚钱、盈利的资金又该如何利用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定论。”深圳青番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明确表示:“无论是自己融资还是别人投资都一定要找到资金来源,很多NGO都是因为资金问题而做不下去。”赵宏伟(2011)认为大多优惠政策减免的费用实际非常少,占比低,对大学生公益创业帮助不大,且大学生信用体系未建立,难入金融投资机构的眼[5]。此外,由于公益创业初创期普遍面临投入较大,资金回收期较长等问题,带来风险较大,相关的市场创投很难为其提供资金帮助。且政府方面的辅助创业政策也没完善,从政府处融资还有较高门槛。
综上可见,目前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资金来源相对受到限制,是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最为关键的一个困境。
(二)公益创业认知模糊,创业动机不足
一方面由于公益创业概念模糊,当下社会公众对公益创业的直观感受仅仅停留在“公益活动”的层面,给已经进行创业尝试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舆论压力;另一方面,因为公益创业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度不高,我国大学生关于公益创业知识的根本认知短缺。大部分的创业者的公益层次停留在“教育文化”、“老幼病残”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而对更高层次的公益则关注较少[6](王迪,2016)。受访者对“我对公益创业有比较充分的认识”的回答结果如图1所示,有49.5%的受访者对公益创业的充分认识程度表示不符合。
对“公益创业动机的认识”的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将近5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不具备公益创业的动机,40%左右的受访者对公益创业没有兴趣,几乎没有人希望通过公益创业实现人生理想。
综上可见,目前大学生对公益创业的理解还是没有清晰的认识,且对公益创业的动机不强,缺乏兴趣和热情。
(三)公益创业缺乏系统教育,大学生相关能力和知识严重缺乏
王迪(2016)认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存在教育组织模式单一、教育问题意识不强和教育价值失衡三方面的问题[6]。受访者对“接受有关公益创业教育的情况”回答如图3所示,上过一两次公益创业的课程或听过相关讲座仅占36%,从未受过公益创业教育的达到64%,且受访者中没有一个受过系统化的公益创业教育。
由于目前在高校范围内对公益创业教育的重视还未达到预期,因此大学生公益创业者在学校的渠道可获得的教育极为有限,这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想进行公益创业时,缺乏相关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关于“公益创业的能力与知识认知”的调查如图4所示,超过一半的人不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综上可见,目前我国的公益创业教育还不完善,缺乏系统化教育,大学生在与公益创业相关的能力和知识方面存在缺陷。
(四)公益创业支持体系不完善,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受访者对“公益创业支持体系完善程度的认识”的回答结果如图5所示,仅有8%的人认为我国的公益创业支持体系较为完善。
虽然政府在公益创业方面的态度积极,但目前政府能够帮助公益创投的仅仅停留在宣传层面,公益项目的申报、阶段性投入等较少有相关政策支撑,企业在探索公益创业的盈利模式的过程中也缺乏政策指导。
综上可见,目前国内对公益创业的支持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且政府对其的支持力度不够。
三、大学生公益创业发展建议
(一)资金性支持
1. 大力发展公益创投,设立针对公益创业的投资引导基金
公益创投还需进一步发展,政府或相关组织可以联合我国大型企业成立公益创投项目,在高校中筛选优秀项目进行投资;也可以设立投资引导基金,针对公益创业企业进行投资,以“政府+市场”模式帮助公益项目快速孵化和成长。
2. 吸引私人投资和慈善捐款
挖掘对社会和国家有意义的项目进行宣传,倡导私人投资以及社会慈善捐款,帮助公益创业企业进一步成长。
(二)舆论氛围支持
从较高层面上剖析社会存在问题,为公益创业制造正确的舆论氛围,指导社会公众充分认识公益创业,并提高公益创业者们的意识层面,不局限在低层次的公益活动。
(三)孵化平台支持
1. 发展教学、研究和实践一体的公益教育体系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经营管理及综合性知识”、“相关专业能力和知识”、“公益创业意识和认知”等因素跟公益创业有显著影响关系。我国需要搭建一套匹配国情的公益创业教育体系,针对大学生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一体化的培育,注重公益创业意识的培养,引导大学生建立乐观、积极的认知,并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融入与之相关的经营管理、综合性、专业性等知识和技能培训。
2. 大力发展高校的公益创业类社团
高校可以在公益创业机构下设社团,由学校机构以模拟项目化运营,从入社开始,就演变成一个项目创业流程,模拟公益创业,并进行定期培训和探讨。
3. 积极搭建公益创业的支持性孵化平台,发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和帮助
针对公益创业搭建一个专业性的孵化平台,開发体系化的培训课程、仿真模拟系统等,对接支持上述的教育体系和社团项目,并为大学生公益创业在场地、资金、设备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为创业者带来一站式、门诊式、上门式等方式的指导和帮助。
(四)法律性支持
1. 立法确定公益创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行为
针对公益创业的发展,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其组织成立的流程、形式、义务等,并对其经营行为如利润分配等做出规定,杜绝“假公益”行为。
2. 完善现有政策,制定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扶持政策
对大学生创业有关优惠政策准确列出和落实,并制订有关大学生公益创业的针对性政策,加大帮扶力度。
参考文献:
[1]唐亚阳.公益创业学概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2]曾家,王娜.刍议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实意义[J].企业导报,2014(16):37+36.
[3]唐亚阳,邓英文,汪忠.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概念、现实意义与体系构建[J].大学教育科学,2011(5):49-53.
[4]林爱菊,朱秀微,王占仁.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99-104.
[5]赵宏伟.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探索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119-121.
[6]王迪.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