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华 陈丽梅
摘 要:工业园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具有特殊意义和作用,可以通过辐射和示范效应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工业进步。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而工业园区建设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中国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取得的成就出发,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案例,通过对沿线国家工业园区建设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得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积极借鉴中国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来实现本国经济起飞。
关键词:工业园区;发展经验;“一带一路”;借鉴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于工业园区进行研究评述的学术文献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归纳为工业园区概念、企业集群、发展模式、政府行为、评价及存在的问题、案例分析等方面。本文主要总结以下三方面:内涵及模式、政府行为、定量评价以及存在的问题。
1.关于工业园区的内涵及模式等方面
由于各国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模式不一,目前学术界对工业园区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是可以总结出下面三点。程工、张秋云、李前程(2006)总结出工业园区的定义,认为园区建设是在特定的地域空间内,通过相应的科学指导规划、一系列政府支持政策以及配套的管理和服务,实现项目、技术、人才等一系列生产要素的集聚,进而打造一个可以集群化管理的企业群。何健(2001)定义工业园区为一群有联系的企业在特定空间里开展生产经营性活动,在这个区域内,工业化已经趋向成熟,企业合作紧密,经济整体效率良好。程玉鸿、林耿(2003)认为工业园区是根据当地工业发展水平,在特定地理区域内,通过基础设施的配置和相关政策优惠,吸引企业以及相关配套产业向当地集聚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
2.关于工业园区的建设中政府行为方面
美国卡斯特尔、霍尔以及中国学者宁越敏等对工业园区建设中政府行为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以下政府行为方面的优缺点,并且对如何完善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莫童在《公共经济学》、顾建光在《现代经济管理学》中介绍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时期政府以及市场的相互关系,提出政府需要重新定位职能。朱晓红、邓国军在《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实证研究》中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松山湖科技园区政府管理体系的创新性以及面临的障碍,并且介绍了政府管理体制成功的经验。
3.关于园区建设的定量评价及面临的障碍方面
国外学者罗杰斯、拉森运用定性分析对美国“硅谷”的建设和发展阶段进行了实地数据搜集,得出了硅谷集聚经济的形成条件。然而,这种分析方法没有对园区建设做出科学分析,但对后人进行下一步研究意义巨大。刘友金等人从产业集聚这一层面分析了园区内企业集聚的脆弱性等问题,提出了引导产业集聚的政策。吴蕾在《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广东的启示》一书中指出,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政府的扶持。在文章最后,作者結合广东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台湾制定的政策成功经验应用到广东提出了建议。
二、中国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中国的工业园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改革,现已经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结合中国园区建设过程中的政府作用、园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以及配套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等,总结出中国工业园区建设独特的发展和管理经验,为“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以此来引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集聚,推动当地的发展。
1.我国工业园区发展历程
我国的工业园区发展按照时间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稳定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
中国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在很多方面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截至目前,中国在建的或发展良好的工业园区有五百多家,大多数是处在第四发展阶段,即高速发展阶段。在管理体制方面:园区基本设立了科学规范的行政管理部门,拥有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才,使得园区建设更加符合国际化,高效运营。其次,政府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以及园区发展的公共产品。产业发展方面: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成为依托大型企业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业集聚区。区域经济方面:政府通过建设工业园区,首先引导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园区内集聚,通过企业间的竞争和合作,当地的经济会得到快速发展,进一步通过辐射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的进步,进而加速城市化进程。环境治理方面: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对当地的环境污染进行集中治理,从而可以节约环境治理的成本。
2.中国工业园区建设经验总结
工业园区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形成的产物,在世界上得到了普遍的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的必由之路,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工业园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总结我国工业园区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已经取得成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业园区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
(1)建设工业园区要结合本地的经济发展诉求,不能盲目建设
工业园区是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状况,结合经济发展阶段来进行建设和发展的。首先,对于园区的管理要根据产业发展阶段做出实时改变,这个过程中,有的园区因为经济增长疲软,从而面临着降级。其次,工业园区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最后,发展良好的园区都有各自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阶段,充分利用比较优势以及密切关注国际发展形势。
(2)建设工业园区要做好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当地的比较优势
从成功建设的一些工业园区可以归纳出一些经验,工业园区的建设在建设初期,都会做好建设的规划工作,为后续的发展提供前提保障。再者要充分利用当地充足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实现园区的快速发展。例如沈阳老工业基地,利用成熟的生产线和熟练的技术工人,发展大型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工业。
(3)园区建设要积极探索开放的条件,把握好政府的职能
在改革开放初期,园区建设需要开放的观念,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使园区实现了制度创新以及突破了原有的旧体制。此外,我国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注重人的发展和培养,我国工业园区建设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在园区内专门成立政府管理部门,来进行园区的一系列服务工作。在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等方面,中国借鉴了他国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借鉴了新加坡对园区的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做法。
三、案例分析: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第一个合作建设项目,同时也是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更是我国政府借鉴国外园区建设成功经验而进行成片开发的经济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是两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总结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对沿线国家园区建设的借鉴性意义十分巨大。
从上世纪末开始,国家大力发展开发区、工业园区,对我国的工业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苏州工业园区处于江苏省苏州市城东,于1994年获得审批开始筹建,在2018年已经达到出口额逾千亿元。在苏州产业园区的发展中,苏州工业园区对新加坡经验的借鉴方面可以归纳总结为:一是投资环境和全球经济走向紧密结合,确定市场发展方向,把握生产需求,对于工业园区生产产品至关重要;二是健全经济秩序,建立合理法制,对于工业园区做到合法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建立规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要通过科学规划,进行现代化统筹,对于园区内企业,做到科学的管理才能产出预期的效益;四是转型企业结构从传统经济到知识密集型经济结构、技术密集型,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发挥科技优势。
科学有效地规划工业园区,在建设工业园区的过程中,积极统筹,合理高效地配比能源、资金、人力等各种软硬件资源,建立健全的公共基础设施,水电、道路等各种设施要合理配置;要发展积极有活力的工业园区和企业,政府只服务但不干涉企业的发展,建立积极响应的企业银行风险责任,保证园区劳动者合法权益,实行合同制劳动关系,發展律师、仲裁等相关法律组织,保证企业和员工受到法律保护;建立有效的信息互通体系,实现企业之间紧密联系,积极合作,创造双赢的价值。工业园区深化合作中,新加坡提供工作经验和管理模式,中国派出优秀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具体的工作内容,学习管理模式。通过法律法规合理地制定园区制度,并能有效地在园区内实施。
四、中国工业园区建设经验的互鉴性
“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沿线国家的共同富裕,工业园区建设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国家经济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工业园区建设不仅在国内取得了较为成熟的经验,而且也具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条件,“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从而建设工业园区从而带动经济进步有极大的需求,而中国的园区发展良好,这就为沿线国家借鉴中国经验,发展适合当地的园区建设模式提供可借鉴的样板。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园区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进度缓慢,处于中等收入或者低收入阶段,发展模式也比较单一,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一些能源矿产或传统支柱性产业,经济增长动力严重不足。所以沿线国家对经济增长的诉求是非常强烈的,这就为当地引导和促进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必要性。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得中国成为连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纽带,逐渐形成区域共同发展的前景,中国不仅可以促进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而且带动沿线国家积极融入全球化大发展,推动当地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最终帮助沿线国家越过低收入贫困陷阱。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100多家海外园区,在沿线国家建立的境外工业园区有力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推动着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在利用资源禀赋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方面,有着独特的发展经验,这一经验可用于沿线国家充分利用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以及能源资源,引导产业集聚,进而促进区域和城市的进步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而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可以提升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中的地位。因此,沿线国家建设工业园区是非常有必要的。
2.中国工业园区建设经验的互鉴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总结,中国在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可以为沿线国家建立园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1)工业园区建设可以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
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可以有效推动当地产业集聚和资源集中,从而进一步带动本地经济增长。改革开放到目前,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指导,把工业园区作为“政策特区”,通过相匹配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支持,使得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创造就业、产业集聚以及增加当地经济总量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工业园区的建设引导当地的企业集聚、优化本地的经济结构以及增加当地的就业人口数量,从而带动区域经济飞速发展。
(2)学习中国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和管理模式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外部环境不一,建设工业园区,沿线国家要形成不一样的管理模式和发展目标。中国工业园区的建立和发展,初步是建立在大学和周边科研机构周围的工业园区,带来了科研的便利性,通过多方投资,建立高知识/高技术的科技园区。在管理模式上,中国的工业园区一般分为政府集中计划型和市场需求型和合作管理型。适应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需求,完全由政府统一筹资,统一管理,建立政府统一管理的工业园区;市场需求型则是通过企业和投资方进行筹资以及建设,制造市场需求的工业产品,结合当地特色,以发展市场需求为动力,有利于产业的需求发展;而合作型管理模式可以在政府入股投资,法规指导下进行,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政府对企业合法化管理,同时积极调动企业积极性和民间资本,在建立园区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了园区可持续发展和合法有序发展的基础。
(3)参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中国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发展速度和质量上,取得了一流的水平,中國的城市基础设施在改革开放前期,建设费用和使用维修费用是由政府统一财政支出的,基础设施一般划归为公共服务产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原则明显,有些企业和园区为了加快公共基础建设和投资需求,分摊建设成本,很多企业主动承担建设费用。多元化公共基础的投资,实现公共基础不断完善。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已经积累了较为完整的经济体系,沿线国家工业园区基础建设尚处于初期建设,可以借鉴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投入的中国经验。
参考文献:
[1]刘云.中国工业园区发展策略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2]路超君,乔琦.发展中国家生态工业园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7(24):65-67.
[3]施玉初,杨晓敏,莫栋升,李盛.借鉴与实践——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经验浅谈[J].江苏城市规划,2006(09):6-11.
[4]朱轶佳.“全生命周期”视角下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经验对中国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启示[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8:8.
[5]张敏.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规划设计探析[D].苏州大学,2009.
[6]王子昌.新加坡发展模式的输出与借鉴:苏州工业园案例研究[J].东南亚研究,2011(05):46-51.
[7]朱轶佳.“全生命周期”视角下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经验对中国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启示[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8:8.
[8]姜安印.“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发展经验的互鉴性——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15,29(12):84-90.
作者简介:苏华(1963.03- ),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陈丽梅(1995- ),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