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大党建”的工作理念,协同推进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2020-07-28 17:09赵芳
时代人物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校党建协同创新思政教育

赵芳

关键词:大党建;高校党建;思政教育;协同创新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怎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受到了高校乃至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作为高校发挥育人功能的两大重要支点,重要性日益凸显。两者都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开展的,都关注大学生思想教育,在教育内容、方式和目标方面存在很大的统一性,思政教育为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党建工作为思政教育的前行指明了方向,但两者在现实工作契合上也存在一些困境。结合“大党建”的党建理论,探索将两者协同推进融合发展,能够满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有利于高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也有利于实现两者的双向加强,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

一、 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契合的困境

1、各种西方文化思潮的消极影响

随着信息全球化,我国又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阵痛期,各种西方文化思潮空前活跃,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也给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适应和接受能力较强,但政治信息缺乏敏感度和判断力。当前高校绝大多数学生政治立场坚定,政治认同度高,但有极少数学生禁不住诱惑,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政治观念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政治价值观淡薄,缺乏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2、全媒体不断发展带来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在全媒体环境中,每一位参与者既可以是信息内容的生产者,也可以是信息内容的浏览者,信息生产者、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可以直接地进行双向交流。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也随之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使得辨识能力尚不完备的高校学生容易迷失自我,甚至造成思想道德观念的缺失,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举动。

3、积极加入党组织与消极对待思政课的矛盾

现实中,大学生对加入党组织的热情远高于对思政课的学习。思政课是针对在校全体学生开展,高校党建是对优秀大学生的进一步教育。思政课是高校党建的基础,如果思政教育不到位,大学生党建工作自然就根基不牢。積极加入党组织与消极对待思政课之间的矛盾充分反映出大学生入党动机复杂。个别学生带着不纯动机加入党组织,入党先后表现差异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阻碍了大学生党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4、学生思想教育成效难于评价

高校党建体系与思政教育体系相对独立。高校党建工作中容易出现“重组织建设,轻思想建设”的现象,其原因之一在于思想建设的效果难以评估,党建评优等评价体系中,组织建设量化指标往往成为党建工作指挥棒。思政教育也遇到同样难题,教育活动数量和工作量化考评成为当前主流的评价标准,难免形成功利性的工作导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两者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协同机制,协同育人的氛围和平台也就不易形成。

5、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内容单调,缺乏创新发展

党务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不能把握好是无法对工作进行创新发展的【1】。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往往缺乏大胆创新,也鲜少能与大学生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感染力和说服力的缺乏使得大学生加强党课学习的积极性难以真正被调动起来。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内容丰富、快速便捷的网络教育形式与形式单调、教学内容较局限的传统思政教育形成了很大的对比。

二、“大党建”的工作内涵

李慎明同志所著《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一书中认为,“大党建 ” 主要是指有关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即决定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纲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战略及策略等方面的根本性举措【2】。新时代新定位开启新征程。“大党建”是党建工作的深化和拓展,是各类党建资源和力量的有效整合,体现的是统筹兼顾的方法。将高校思政教育和“大党建”的理念结合发展,以大党建的思维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使思政教育在开放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开放中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

 三、探索“大党建”工作理念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1、“大党建”思想引领,引导大学生强意识、定立场

新时代高校党建,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把党建理论系统深度地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全过程,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思政教育正确政治方向,切实巩固党建主阵地、增强思政实效性。两者协同要以筑牢师生党员共同理想信念为根本,以提高师生党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重点,以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目标,充分结合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和学生成长规律,敢于创新,及时激浊扬清,引导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

2、因时而进,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打造工作新模式

把握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规律,创新探索“互联网+党建+思政”新模式,整合线上线下有效资源,做好做实顶层设计,加强搭建符合远程开放教育特点的党建和思政教育平台;建设、引进优质党建思政资源,推动党建和思政教育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校内自媒体,筹建校园舆情防控中心,改变话语形态,主动研判舆情;形成系统共学、技术助学、全员覆盖的新格局,推动高校党建、思政与教书育人“融合共生”。

3、结合“大党建”思想,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青年学生系统掌握党史党建理论知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树立正确三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政课教师要抓好思政理论学习,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层,在互比、互较、互鉴中提高教学能力,针对问题补短板、强弱项,认真研究高校思政课建设主要矛盾的转化,认真研究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鼓励思政课教师投身高校党建工作,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联系起来,利用课堂讲解党建理论及相关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开展针对性辅导,并担任学生各类活动的组织者,指导学生自觉开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探索;同时高校要制定思政课教师党建工作管理与考核办法,搭建高校党建工作新体系,提升高校党建的思想力。

4、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把新思想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不断引向深入

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坚持教学立院,推动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理论兴院,不断加强对新思想的研究阐释;坚持咨政强院,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坚持开放办院,营造良好學科建设氛围。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保障力度,建强人才队伍。要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在“五个思政”改革中积极作为,参与构建“大思政”格局。要充分发挥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示范带动作用,为高校党建提供学科依托和理论支撑。

5、协同发力,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

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协同创新工作想要取得成功,需要高校各部门与校外相关机构共同发力。高校内部,创新党务工作机制,“跳出”党建搞党建,从各专业课程挖掘思政教育资源,鼓励党性修养较强的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上党课,支持理论素养较高的高校党务工作者适当上形势与政策课,促建一定数量和比例的高校师生混合党支部,形成兼具开放性和科学性的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体系。高校外部,高校要注意和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上的一些相关教育机构加强沟通交流,密切合作,有效构建高校与校外机构在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方面的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协同联动效应,共同开辟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九大举旗定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催生新观念,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高校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牢固树立“大党建”工作理念,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着眼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把握新要求,做到党建和思政建设同频共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实现理论培育和实践引导根本统一,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刘佳.习近平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想的理论内涵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2):12-16.

[2]李慎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M],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高校党建协同创新思政教育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