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羚企业:穿越“死亡谷”之后的生存法则

2020-07-28 17:04孙连才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孵化器企业发展

孙连才

瞪羚企业堪称新经济图谱钻石,孵化器和加速器在培育瞪羚企业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成功跨越创业死亡谷后,瞪羚企业进入快速扩张阶段,针对其在此阶段所遇到的资金、人才、学习交流等共性问题,有必要营造由创新、人才、资本、信息、场景等构成的内生性、自组织性生态,助力瞪羚企业腾跃壮大。

“瞪羚企业”是指跨越死亡谷、进入快速成长期的创新创业企业,也被称为“高成长企业”。“瞪羚企业”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David  Birch提出,之后几十年,瞪羚企业的快速崛起和发展在发达国家引起了广泛关注:《硅谷指数》多年来将“瞪羚企业数量”作为反映硅谷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每年都会持续跟踪报告瞪羚企业发展。

瞪羚企业:新经济图谱钻石

在新经济条件下,根据不同业务类型企业的成长特点,可将瞪羚企业划分为以下四类:产品型瞪羚企业、解决方案型瞪羚企业、平台型瞪羚企业、生态型瞪羚企业。

产品型瞪羚企业:直接提供产品或者产品化的服务。这类企业主要依托技术创新,以开发创新产品为主要增长点。

解决方案型瞪羚企业: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能最有效解决其问题的产品和服务方案。其爆发关键是解决可复制性问题,寻找个性需求中的共性,将解决方案模块化、标准化。

平台型瞪羚企业:以提供资源共享与快速配置为目标,基于用户体验,打造具有开发性、免费性、智能化的平台。其增长核心是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信息化使业务扩张边际成本接近零。

生态型瞪羚企业:基于价值链,具有开放、协同、聚合效应,是平台型企业整合内容、多行业打造的动态平衡生态系统。其构建的关键在于以用户为核心,以一个杀手级的业务为基础,围绕其逐步布局关联业务,补充业务生态。

统计发现,瞪羚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信息服务等行业。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共分布在15个行业门类:其中制造业的瞪羚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480家,占总数的51.8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瞪羚企业数量为873家,占总数的30.5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瞪羚企业数量为269家,占总数的9.42%。

瞪羚企业所处行业大类共55个,分布于57.29%的行业。在这55个行业大类中,瞪羚企业数量位居前三名的行业分别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拥有50家以上瞪羚企业的行业有14个,拥有20家以上瞪羚企业的行业有23个,有32个行业的瞪羚企业数量在10家及以上。

先进制造业是我国2020—2030年重点发展的国家战略,其中硬科技与新基建已经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讲,瞪羚企业也是我们必须鼓励与支持的企业类型,它将对我们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技术创新的有效运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民营企业是高新区瞪羚企业的主体。从企业控股情况和登记注册情况来看,2857家瞪羚企业中,68.15%为私人控股,仅10.05%为国有控股。私人控股及私营企业仍是瞪羚企业的主力。

我国2020—2030新经济图谱中,新经济将存在“创业—瞪羚—独角兽—龙头企业”的跃迁式成长链条,瞪羚企业是重要的一环。随着瞪羚企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增效作用的显现,越来越多的科技产业示范区开始投入到制定瞪羚培育计划工作当中;同时已开展瞪羚企业培育工作的科技产业示范区对瞪羚企业培育工作进行优化升级,部分地区将瞪羚企业培育升级到省级层面,并开始探索和建立“创业—瞪羚—独角兽”的新经济企业全链条成长的支持体系。

我国经济要在2030年完成新经济图谱的布局,基于硬科技的新消费、新基建和新制造将是“双创”的核心领域,也是我们国家在“十四五”期间科技兴国最直接支持的领域,孕育瞪羚企业的“双创”氛围将更加浓郁。

孵化器神话:襁褓中的被选择

科技企业孵化器在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美国,是伴随着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孵化和培育中小科技型企业,以及振兴区域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企业孵化器也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对于一个产业而言,瞪羚企业的数量能够反映该产业的发展阶段。当产业从形成期进入成长期时,会有大量瞪羚企业出现,反之亦然;当大量瞪羚企业出现在产业价值链分解的某一环节、某一领域时,表明这里出现了细分的产业模块;如果某一地区在同一领域及其相关产业中出现了大量瞪羚企业,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先兆。

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大量瞪羚企业出现之时,正是各类资源快速流向新兴产业、新型模块、新型业态之时,这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操作的。其中,风险投资、资本市场创业板、中小企业是实施资本配置的重要渠道。然而单纯的市场配置过程不会平稳,也不无欠缺,许多瞪羚企业会因得不到相应的资源而死亡。从微观角度看,当创业企业进入快速成长期,表明其完成了跨越“死亡谷”的惊险一跃,此时技术风险开始减少,然而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能否跨越这个关隘就成为瞪羚企业面临的首要挑战。对政府而言,支持瞪羚企业发展,就是在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就是在加速资源的優化配置,增进一个地区的繁荣。

孵化器和加速器在培育瞪羚企业中发挥着推动作用。扶持与指导产业发展是每一个地方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要形成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孵化器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截至2017年年底,入驻或毕业于孵化器或加速器的瞪羚企业共有535家,占瞪羚总数的18.73%,其中已从孵化器或加速器毕业的瞪羚企业有268家,孵化器或加速器在孵企业有267家。孵化器及加速器在培育创业型瞪羚企业中起到了促进作用,这是“双创”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双创”继续升级的关键因素。

瞪羚企业是新兴产业的引领者。当围绕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或一条新的技术路线,集中涌现一大批由创业企业发展而来的瞪羚企业时,一个新兴产业诞生了。瞪羚企业是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的引领者。瞪羚企业作为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往往通过打破传统产业的旧规则和旧模式,建立起符合市场需求和创新规律的新规则和新模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挑战原有行业格局,逐步改变行业规则和模式,最终引领整个行业发生颠覆式变革。

穿越死亡谷:化茧成蝶的痛苦

瞪羚企业从创业型小企业成长为快速扩张的企业以后,对外部环境也产生了新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更高、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能力更强、服务方式更加个性化等方面。另外,由于瞪羚企业的发展、壮大会更大地刺激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因而地方政府部门应充分重视瞪羚企业,将瞪羚企业群体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支持对象,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公共政策,为瞪羚企业提供多方面支持。

瞪羚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自主创新的主力军。然而,瞪羚企业高风险、高收益、不确定性强等的特性决定了在其发展初期更容易受到市场外部环境的影响,陷入“死亡谷”。“死亡谷”现象的产生根源于市场机制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制约,导致其在市场活动中处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因此,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努力难以跨越“死亡谷”,政府必须给予相应政策支持。

我国应从三方面协助瞪羚企业成功跨越“死亡谷”。

首先,逐步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政府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逐步建立有针对性的涵盖机会平等、财税政策、研发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政策管理协调机制,增强政策间的协调性,提高政策运行效率。

其次,健全融資扶持体系。政府应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建全信用评估评价机制,建立针对性的融资担保机制;制定适用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借鉴发达国家折旧补贴方式;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明确政府采购中的采购份额,并建立相关监督机制;设置参与政府招标的优惠政策;着重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避免“锦上添花”现象;加大对人才培养、产品销售等的资金支持,实现资金“造血”功能。

最后,促进企业孵化器规范化。逐步健全支持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法律体系;制定系统化、协调化的优惠扶持政策;平衡在企业孵化器各方面建设上的投入,注重对企业孵化器软环境的建设;结合企业孵化器发展状况及时转变政府职能,避免政府办企业;借鉴发达国家做法,充分发挥企业孵化器协会的作用,制定多层次的孵化计划,指导并督促企业孵化器向规范化、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商业生态:瞪羚企业良好的生存环境

瞪羚企业在成功跨越创业死亡后,进入快速扩张阶段,针对其在此阶段所遇到的资金、人才、学习交流等共性问题,营造由创新、人才、资本、信息、场景等构成的内生性、自组织性生态,助力瞪羚企业奔跑壮大、瞪羚群体生生不息,非常重要。其中,思想是瞪羚生态的核心,支配着瞪羚主体的行为;人才、资本、技术三大创新要素及其循环机制构成瞪羚生态的内核,在生态中碰撞、创新,并对外开展高端链接与辐射,促进瞪羚群体内生增长、瞪羚生态有序循环;多元的社会文化及宽容的政策制度构成瞪羚生态的环境,保障瞪羚生态稳定、持续和活跃;融合产品、服务、体验、空间的场景是瞪羚生态创新的发生器,催生新兴产业爆发,助力瞪羚企业引领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和原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第一,打造交流生态圈。成立瞪羚企业俱乐部,委托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开展特色服务活动,开展资本推介、项目展示、经验分享、创业辅导、政策宣讲、网络评选等活动,打造高质量交流生态圈,增加企业间合作机会。

第二,构建应用场景。围绕新经济重点领域,在功能区建设、创新生态培养、十五分钟生活圈构建、公园城市规划等领域构建极致体验的应用场景,积极向瞪羚企业开放,抓住新经济发展机遇,抢占新兴产业发展话语权。

第三,开展研究服务。围绕高新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第三方科技咨询机构、智库等开展创业趋势、市场分析、前沿预测等研究,支持瞪羚企业购买商业模式概念验证、增长点咨询、战略咨询等服务,为瞪羚企业指明奔跑赛道、减少道路障碍。

第四,提供良好的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政策环境。瞪羚企业具有一定的研发水平和技术实力,但是大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弱,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再加上实力的差距,经常不得不付出数额不菲的“学费”或者“入门费”。尊重知识产权,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障知识产权,树立标准战略,这是实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确保瞪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五,提供投融资服务。瞪羚企业在融资服务需求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性,通常以股权融资为主,其长期债务比例和现金红利支付率都非常低。企业不仅要考虑低成本的问题,而且要考虑如何与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入风险匹配、保持财务灵活性和良好的资信等级,降低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比创业企业更多的适度融资,需要有和社会资源结合的更多机会。

第六,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人才匮乏是瞪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最急迫的问题之一,高效率补给人才缺口是瞪羚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由于瞪羚企业是跳跃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具有自身的特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大,又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内部培养,因而,常常以外部“空降”人才为主。虽然“空降”成本较高,决策风险颇大,而且需要较长的考察期和磨合期,需要重新定位、培训,熟悉流程乃至进行文化融合,但外部“空降”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技术、理念和管理手段,选择余地较大,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内部的矛盾。因此,企业对高端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相当紧迫,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第七,提供专业化研发服务。瞪羚企业对研发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研发成果产业化速度快,研发工艺复制迅速,工艺管理又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处在快速成长阶段的同一产业类型的企业,其研发具有相似性,研发投入对企业的发展又至关重要,但是研发经费对瞪羚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而,瞪羚企业对专业化的研发服务平台建设的需求是迫切的。

第八,提供市场网络服务。瞪羚企业对产品的市场信息把握不足将给企业带来致命性的打击。处于扩张期的高速成长企业对人才、资金、研发等方面都具有其相应的特点,这类企业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庞杂的市场信息以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准确判断和把握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市场份额、地区市场状况等。但是,市场信息和机会往往是稍纵即逝的,因而,瞪羚企业需要第三方介入,协助其准确判断和把握市场信息并做出迅速而敏捷的反应,开拓市场,引起市场关注。

责任编辑:张煜

zhangyu@ccidmedia.com

猜你喜欢
孵化器企业发展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区域发展篇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湖南省认定科技企业孵化器48家
图说共享发展
孵化器清场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