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凹式绿地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2020-07-28 09:00张鹏
价值工程 2020年20期
关键词:隔离带海绵城市道路

张鹏

摘要:本文引用海绵城市和小流域管理的理念将下凹式绿地运用到道路设计中,把来自路面、建筑物等表面形成的雨水径流汇集至机非隔离带的下凹式绿地中,不仅解决了道路排水不畅的问题,而且还对雨水初期径流中携带的杂质进行截留、沉淀和过滤,既净化了水质,也美化了市容环境。文章通过具体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下凹式绿地在市政道路机非隔离带中的具体作用和设计构造。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fers to the concept of sponge city and 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 and applies the concave green space to the road design, and the rainwater runoff from the surface of roads and buildings is collected into the concave green space of the non-isolated belt,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of poor road drainage and also intercepts, precipitates and filters impurities carried in the initial runoff of rainwater, not only purifying the water quality, but also beautifying the city environment. Through concrete engineering examples, 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specific function and design structure of the concave green land in the non-isolation zone of municipal road machine.

關键词:道路;隔离带;截污排水;海绵城市

Key words: road;isolation zone;sewage interception and drainage;sponge city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0-0235-02

0  引言

机非隔离带是市政道路中常见的设施之一,主要用来隔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辆及行人,以绿化隔离带的形式较为常见。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的需求日益提高,对市容市貌的改造也显得尤为重要。市容绿化就是一个城市的靓丽名片,纵观我国众多城市,尤其在一些空气湿润、雨量充沛的沿海城市,适合种植四季常青的景观树或绿篱。

1  目前城市道路设计的现状

在目前的市政道路区域规划和设计中,各个专业的配合度和协调仍然不足,经常发生市政道路设计和绿化景观设计脱节,仍然存在道路设计为主、绿化景观设计为辅的模式,绿化景观没有发挥主导作用,仅仅作为道路设计中的附属,因而造成道路景观和绿化带设计整体策划欠缺,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宽度设置、绿化带的结构形式、绿地占地率仅仅依靠规划道路等级情况而确定,使得绿化设计没有自主权。

纵观各大城市的市政建设,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往往偏向于注重机动车辆的通行,而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关注度不高。有的道路缺乏隔离措施,使得行人饱受机动车噪声及尾气的侵害,道路积水情况也非常严重,甚至出现城市“看海”现象。

2  下凹式绿地特点

下凹式绿地设计的理念:在不影响道路的宽度、路基、地下水等情况下,运用海绵城市和小流域排水的理念,在机非隔离带中设计下凹式绿地,从而把来自路面、建筑物表面等形成的雨水径流汇集至下凹式绿地中集中调蓄,以扩大雨水渗流量,多余的径流雨水可以从布设在两侧的雨水溢流口流出。

下凹式绿地的设置需要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土壤渗透系数、区域暴雨设计重现期、汇流面积等具体情况,由此来确定雨水量、汇水面积和浸泡时间,从而选择相应的溢流方式。下凹式绿地的设计参数确定需考虑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①需要详细调查勘探所在区域的水文气象资料、地质地貌、地下水和地表水情况,诸如:所在区域的暴雨量资料、当地暴雨强度公式参数和系数取值范围;地下水位、水质及地面高程;土质的性质、土壤渗透系数等;道路周边的建筑密度以及道路、绿地的占地面积与百分比;绿地植被类型和覆盖情况;市政管网的技术参数、设计暴雨重现期、汇水面积等。

②根据上述资料和数据,运用暴雨流量公式进行暴雨量计算,从而确定下凹式绿地设计的结构形式。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如果下凹式绿地汇水量对周围建筑物地基与基础影响产生破坏时必须禁止。

③通过计算确定下凹式绿地的蓄水面积、雨水渗透量、绿地的下凹深度以及绿地上部溢流布置,还要计算下凹式绿地占地面积及比率等。

④最后,验算在最不利情况下凹式绿地淹水时间是否能满足要求。

3  技术方案及优化

近些年,海绵城市建设在各地大力推行,部分城市道路的设计也逐步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在机非隔离带中设置绿地以阻拦初期径流的污染,汛期绿化带起到临时蓄水缓解城市内涝压力,并且还能起到控制径流总量的作用,开口式路沿石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但鉴于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市容环卫管理力度欠佳,而且水土保持的工作还不够完善,致使降雨初期对周边的土壤冲刷比较明显,暴雨初期径流中携带大量的垃圾,对河道水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初期径流须经过拦截处理,不能直接由路沿石开口进入机非隔离带的绿地,否则经污染的径流会影响机非隔离带内植物的生长,破坏市容市貌,甚至造成绿化带内植物枯死,增加维护的难度和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城市症结,如何更好地既能发挥机非隔离带防洪排涝作用又能综合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对城市初期雨水径流进行截污净化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技术难题。充分利用下沉式凹绿地机非隔离带是实现上述功能的一个重要解决途径。该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增设垃圾堵塞拦挡护栏;②优化机非隔离带内植物生长环境。

4  技术嫁接与解决方案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机非隔离带设置时可以结合路沿石开口,通过量身定做的下凹式绿地结构,将初期径流中夹杂各种垃圾、污染物浓度高、泥沙含量高的雨水进行截流,从而避免污染程度高的初期径流流入下沉式绿地而破坏水环境,同时也对流入市政管网的雨污水起到初步净化作用,并且也降低了机非隔离带中的绿化维护成本和难度。在道路两侧按现场实际情况设置适宜的下凹式绿地坡度。

沿石截污段为下凹形状,设置在机非隔离带靠近路沿石一侧。截污段下凹深度通常为道路平面下的10cm左右;截污段的宽度约占机非隔离带带宽的20%,由上至下设有耐污植被层和砂土层,砂土层的渗透系数取值通常应小于1×10-6m/s。通过截污段的作用主要是为初期径流留出一定的滞流时间,促进水中的悬浮物沉降至截污段底部,通过底部填料过滤层时进行过滤。路沿石开口的下端与截污段的最高点齐平,开口最低点标高应当高于该截污段最高点标高,道路的路沿石为设置为开口式路沿石。

下凹段宽度一般设置为机非隔离带带宽的70%左右;其最低点应低于截污段最低点。下凹深度一般为道路平面下部的200mm。下凹段由上至下设有表土覆盖层、种植土层、砂石层和砾石层。沿着下凹绿地结构中心线每间隔15m设置一个雨水溢流口,并直接与市政管网相连接。在连接段上可种植单行绿篱,绿植一般以30cm高比较适宜。

下凹绿地结构利用截污段拦截径流中漂浮的垃圾和悬浮物,对于初期径流中携带的泥沙、杂质进行截留并具有沉砂作用。种植于连接带上单行灌木丛可以充分保护下凹绿地主体部分的植物,净化径流水质。而且被截留的垃圾、杂物等也便于清除。

5  下凹式绿地结构的应用案例

图1、图2两张图片为机非隔离带下凹式绿地结构示意图。

图1中,由下至上分别为非机动车道、机非隔离带和机动车道。

图2中,设于道路10和人行道11之间的机非隔离带上设置下凹式绿地,包括一个下凹段13、两侧的截污段1以及二者的连接段12。其中在靠近路沿石2一侧设置截污段1,与路沿石2内壁紧密相连;截污段下凹深度相对道路10标高下为10cm左右,1的形状为下凹状;截污段1用回填土填实,要求回填土的透水能力较小(一般渗透系数小于1×10-6m/s),截污段长度以确保进入机非隔离带的径流在截污段1渗流最小为原则。路沿石2开口的下端与截污段1的最高点保持齐平,有利于将路沿石排水孔9流入的夹杂着垃圾和泥沙的初期径流进行过滤沉淀。单侧宽度占整体机非隔离带带宽的15%左右;截污段1区域适合种植等耐污能力强的植被;连接段12部位适合种植密集的灌木绿篱。绿篱紧密的枝干结构可有效拦截径流中体积较大的固体污染物。并且通过截污段1与绿篱的结合作用,可以对降雨初期径流所携带的泥沙、漂浮物进行拦截和沉淀,确保较为干净的水质进入下凹段13。

在非隔离带的中间位置设计为下凹段13,宽度约占机非隔离带带宽的70%,是整个下凹式绿地结构的核心内容,也是雨水径流入渗蓄水池和净化池。位于道路10平面以下150~250mm的位置;该部分的结构分为四层,从下至上分别为:砾石层、砂土层、耕植土层、地表覆土层,对渗入的污染浓度较低雨水径流起到净化作用。下凹段13最低点低于截污段最低点,下凹段13中心线上每隔10~15m设置一个雨水溢流口4,当暴雨强度较大时,可增加雨水径流汇速率,从而避免雨量过大造成积水,雨水溢流口4与市政管网相连。

机非隔离下凹式绿化带采用条形分布较为适宜,绿化带在高度上应有一定的层次,下层绿化以种植枝叶繁茂型常年绿乔木或灌木丛绿篱较适宜,形成植绿墙,起到削弱机动车尾气及噪声的作用,减少对非机动车道和行人的影响。

6  结语

本文将海绵城市和小流域管理的理念运用到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中,在道路两侧设置下凹式机非隔离绿化带,把来自路面、建筑物表面等形成的雨水径流汇集至下凹式绿地,既能发挥机非隔离带防洪排涝作用,又能对城市初期雨水径流进行截污净化,还能美化市容环境。这种下凹式机非隔离带有较强的的实用性,适宜推广。

参考文献:

[1]侯永明.城市道路绿地设计浅析[J].现代园艺,2020-05-10.

[2]宋雷.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9-08-16.

[3]刘雨.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特征[J].河南建材,2019-06-20.

猜你喜欢
隔离带海绵城市道路
分析森林防火隔离带的重要性及其建设方法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浅谈防火隔离带的设置
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