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思考

2020-07-28 09:00吴恒德
价值工程 2020年20期
关键词:宝安区工程文化

吴恒德

摘要: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文化“百千万”工程为例,探析开展文化“百千万”工程的背景、发展现状等问题;将宝安区文化“百千万”工程作为深圳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典型案例,梳理、总结开展文化“百千万”工程的具体做法,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100-1000-10000" cultural project in Baoan District of Shenzhen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100-1000-10000" cultural proje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100-1000-10000" cultural project in Baoan District as a typical ca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henzhen's public cultural space, sorts out and summarizes the specific practices of carrying out the "100-1000-10000" cultural project,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existing problems.

關键词:公共文化空间;宝安区;文化“百千万”工程

Key words: public cultural space;Baoan District;"100-1000-10000" cultural project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0-0029-02

0  引言

公共空间被誉为城市的“眼睛”,公共文化则被称为城市的“灵魂”。公共文化空间是城市环境的精神地标,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土壤,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等特征,城市居民可以充实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可以进行自我才艺展示、交流文化成果。

近年来,深圳市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稳定增长,在全国率先建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设施网络和服务体系,设施建设和运营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深圳市公共文化空间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各类公益性文化空间也成为城市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泛加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中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宝安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位置,提出建成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典范的目标,2019年2月宝安主动融入大湾区人文建设,聚焦城市文化品质,创造性地开展文化“百千万”工程,将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国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供高水准、高质量、高价值的参考样本。

1  宝安区开展文化“百千万”工程的背景

为构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让居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按照“对标国际化、立足本土化、落实城市化”的要求,致力于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全区全面实施文化“百千万”工程。该工程旨在广泛搭建街头文化艺术交流展示平台,实现“周周有演出、区域全覆盖”。

实施“百千万”周末音乐会工程,即每周末在全区100个以上广场或公园,组织开展约1000人次的小型音乐会演出,预计受惠市民达到10000人次以上。周末音乐会活动点实行分级管理制度,设立区级示范点6个,街道级活动点40个以上,社区级活动点60个以上。

2  宝安区文化“百千万”工程发展现状

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组织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以区域规划成熟的新安街道、西乡街道作为文化“百千万”工程区级示范点布点选址调研范围,优先以对适合文化“百千万”工程布点的公共空间,以及已存在街头艺术活动公共空间的数量、周边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对周边人群年龄结构、兴趣爱好、参加文化活动热情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最终选定宝安区四季公园、海滨广场、宝安公园(西门草坪)、西湾红树林公园(二期)、海船大厦、后瑞地铁站等6个人流密集、文化氛围较为浓郁的区域作为区级示范点,同时采取“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的原则,客观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开始全区范围的宣传推广工作。

2.1 规范管理双模式

为加强文化“百千万”工程的管理及工作的顺利开展,宝安区制定了《宝安区文化共享家园周末音乐会工作方案》,对项目定位、试点时间与地点、试点内容与要求、时间安排与责任分工等进行明确规定,建立“部门参与、衔接紧密、运行有序”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活动点演出时间统一定为每周日下午4:00-5:00(法律规定周日需上班的除外),遇下雨、台风等不适合户外活动的天气时暂停演出,每次演出时长30-45分钟,每个活动点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演出,演出队伍可以是个人或组合。

街道级活动点、社区级活动点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集中采购或政府扶持的不同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具体情况为:在人员密集且适合文化“百千万”工程布点、但尚未形成街头艺术氛围的区域,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向民间文艺团体或机构进行采购,由民间文艺团体或机构统一安排演出团队,通过植入文化艺术的方式开展驻点演出;在已存在民间文艺人士自发组织的街头艺术演出、并形成一定文化氛围、且适合文化“百千万”工程布点的区域,对该类文艺人士及其演出活动进行资格审查,并在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由政府给予适当扶持,将该类文艺人士及活动点统一纳入街头艺术活动项目进行规范管理。

2.2 服务供给多元化

一是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文化“百千万”工程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政府掌舵、众人划桨”的新路径。宝安区引导和鼓励个人、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服务供给主体既有相关企业、学校、乐队等团体,也有自由歌手、民间艺人等人士,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从而进一步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提高供给质量,降低供给成本。二是服务供给内容多元化。活动内容分为动态和静态两大类,动态类主要包括器乐表演(吉他、手风琴、口琴、电声乐队、弦乐、管乐、民乐等)、声乐(弹唱、乐队演唱等)、舞蹈、戏曲(京剧、粤剧等)、曲艺等适合街头表演且市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靜态类主要包括美术、书法、非遗传承等形式的表演及互动。为提高观众参与度,宝安区将艺术分享与艺术普及相结合,在演出过程中加入互动环节,开展文化艺术知识普及,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如演奏者演奏完一首曲子后,现场提问观众演奏内容、作曲家或者曲子诞生时间等,促进市民文化修养的提升。

2.3 空间布点多样性

文化“百千万”工程活动点作为流动文化活动阵地,是一个新型、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文化“百千万”工程服务实质上是一种主动“上门服务”。文化“百千万”工程布点涵盖了人流量较大的各类场所,包括公园、工业区、居民区、商场、广场、汽车站等场所,将专业的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无论是在家门还是外出都能方便快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每次活动开展前期,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各街道文化部门、演出团队等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会推送出相关活动资讯,包括活动时间、地点、演出节目、演出嘉宾等信息,让演出活动气氛预先升温,确保更多群众能第一时间获取活动信息,以便及时享受到活动乐趣。这种服务更能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动性、均等化和亲和力,极大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无缝对接。目前已建立文化“百千万”工程活动点112个,累计开展演出2827场,受惠逾50.6万人次。

3  宝安区文化“百千万”工程开展存在的问题

3.1 活动概念未普及

宝安区文化“百千万”工程推广收获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疏漏。部分群众在碰到文化“百千万”工程活动时,特别是唱歌演出,容易将其视为普通的街头卖艺行为而不做停留,大多数人对文化服务、文艺演出的概念较为熟知,但谈及文化“百千万”工程则表现出一定的困惑。文化“百千万”工程的推广着重在于活动本身的推广,而对概念的宣传与普及较为忽视,导致部分群众存在概念混淆的情况,影响参与度。

3.2 供给队伍未更新

虽然宝安区文化“百千万”工程的供给主体包括个人以及社会团体,具有多元化,但是供给队伍趋近固定,没有及时得到更新和补充。在演出团队反复多次进行流动性演出之后,久而久之,群众便已熟知其文化表演形式与内容,而逐渐失去兴趣。

4  完善文化“百千万”工程工作的建议

4.1 广泛宣传

定期总结文化“百千万”工程工作经验,将运行效果佳、群众反映好的活动点作为优秀的参考样本,组织各街道、社区开展学习交流。各街道根据辖区实际情况,整合优势资源,对公园、广场、工业园、社区、车站等人员密集区域,以及已形成一定文化氛围的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反复论证布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按照安全性、均等性、客观性的原则选定适合文化“百千万”工程布点的区域。同时,不仅要注重活动本身的宣传,还要加强文化“百千万”工程概念的普及,让群众知晓其是政府推出的惠民文化活动。可在演出的互动环节中,对答对问题的观众给予印有“文化‘百千万工程”字样的小礼品进行激励,一方面可对文化“百千万”工程概念加以宣传,另一方面可提高群众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4.2 广纳贤能

继续加大力度引导和鼓励个人、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街头艺术活动,进一步加强与表现优异的团体和个人的合作。不断挖掘新资源、招贤纳士、拓展合作范围和空间。同事要注重传统文化艺人和主流文化艺人的保留和培育,并探索吸收具有新型、创意文化技能的崛起之才,从而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形成传统文化与新型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的良好局面。

总之,文化“百千万”工程作为宝安区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取得了一定成绩,成为了一项受群众热捧的活动项目,获得了广泛好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未来,宝安区将在总结目前推进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全区进行宣传推广,通过播撒文化种子,延伸拓展公共文化空间。

参考文献:

[1]魏宗财,甄峰,马强,孙瑞娟,张增玲.深圳市公共文化场所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热带地理,2007,27(6):526-531.

[2]高小军.深圳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07-120.

[3]李奇,吕路.街头艺术打造滨海宝安“国际范儿”[N].宝安日报,2016-9-1(A13).

[4]朱晓慧,汪瑞霞.江南水乡古镇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初探——以孟河镇万绥庙前街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11).

[5]陈波,张洁娴.城市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现实与未来设计——基于全国17省46社区的考察[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

猜你喜欢
宝安区工程文化
广东省深圳宝安区海乐实验学校
年味里的“虎文化”
宝安区获评广东省曲艺之乡同题专辑
子午工程
宝安区人工流产女性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的调查
论新课程对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体育课的影响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