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萍
摘要:扶贫小额信贷是现下我国所提倡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与手段的重大创新。通过不同维度分析安徽省扶贫小额信贷基本数据后,发现了扶贫小额信贷在承贷机构、风险控制、政策退出机制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Abstract: Poverty alleviation microfinance is a major innovation in the financi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and method advocated by China. After analyzing the basic data of micro-credit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Anhui Province through different dimensions, it finds that the micro-credit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have some problems in the lending institutions, risk control, and policy exit mechanism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roposed.
關键词:扶贫小额信贷;结构分析;问题;对策建议
Key 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 microfinance;structural analysi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F8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0-0025-02
0 引言
扶贫小额信贷的特点是 5 万元以下、3 年期以内、免抵押、 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它要求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有良好信用、有就业创业潜质。贷款主要运用农村产业发展以达到增收脱贫的目的。
201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我省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中的难点、阻点问题,深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切实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扶贫小额信贷是现下我国所提倡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与手段的重大创新。
1 安徽省扶贫小额信贷在精准扶贫发挥重要作用
1.1 安徽省脱贫工作进展顺利
我省是农业大省,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4万人,占全国6.9%,2015年提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脱贫摘帽的攻坚目标。近年来,随着各项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落地落细,脱贫攻坚成效逐步显现。到2018年底,全省贫困人口减少到49.8万人、2936个贫困村出列、22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3%。2019年的“将全面完成9个国家级贫困县摘帽、64个贫困村出列、4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减贫目标”也基本完成,安徽脱贫工作成效显著。
1.2 扶贫小额信贷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据统计,2018年底累计发放个人精准扶贫贷款233.4754亿元,特别是2017年以来,小额信贷精准扶贫作用明显提升。2017年建档立卡获贷人数达到37万,2018年达到47万,有效促进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造血能力的提升。(表1)
2 安徽省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发放的结构分析
本文以2018年底数据为例,对贷款资金结构进行分析。
2.1 按照承贷主体和用途来划分 2018年累计发放个人精准扶贫贷款233.4754亿元,对比2016到2018年,可以明显看出经营性贷款在总贷款中的比重在2017年开始迅速提升,有效的提升了小额扶贫贷款的自偿性,降低了风险。(表2)
2.2 按照期限划分 按照短期和长期期限对2016至2018年个人精准扶贫贷款进行划分,近年来比例大致相当,短期占比2018年下降较多,贫困人口贷款占中长期贷款的绝大比重,可见资金贷方的针对性较强,对象审核充分。(表3)
2.3 按担保方式划分 按照信用贷款、保证贷款和抵押贷款来划分,2016至2018年数据显示信用贷款在2017年和2018年大幅度增长,虽然这与“一自三合”的贷款政策有关,也契合小额扶贫贷款的特点,但是其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表4)
2.4 金融精准扶贫贴息贷款 从精准扶贫贴息贷款2016到2018的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发现,2017年开始建档立卡人口的贴息贷款显著增加,有利的促进了精准扶贫和 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表5)
3 安徽省扶贫小额信贷潜在的问题
3.1 承贷单位积极承担责任但贷款过于集中 在扶贫小额信贷中,承贷机构主要是农商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徽商银行等网店众多的金融机构。承贷机构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系密切的优势,切实发挥实施扶贫小额信贷主力军作用。
从金融机构贡献度来看,根据笔者掌握的数据,2018年1-10月份,全省各相关金融机构累计向贫困户发放贷款129.17亿元,其中农村商业银行发放108.12亿元,占全省83.7%;邮储银行发放5.61亿元,占全省4.3%;农业银行发放贷款5.8亿元,占全省4.5%;相关村镇银行发放贷款5.61亿元,占全省4.3%;徽商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4.03亿元,占全省3.2%。
3.2 贷款模式“一自三合”提高自偿性但缺乏最后保障 安徽省实施的“一自三合”的小额信贷发放政策,即“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户贷社管合营发展”,让贷款贫困户贷得到、还得上,也有效降低了小额扶贫信贷的风险。但是从上述结构表中可以发现,经营性贷款占比68%左右、中长期限贷款占87%、信用贷款占比67%。虽然符合小额信贷的贷款政策,但也存在着违约风险。
违约原因主要在于五点:一是信用体系不健全的信用风险,对农村居民存在完整的信用记录,伴随城镇化建设,人口流动性增加,传统信用征询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疏漏。二是信用风险惩戒措施不到位也使得信用成本较低,社会道德约束作用也有限。三是农业生产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弱,生产经营和预期收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四是农产品期貨市场不健全,农业生产缺乏指导,小规模农户经营的发展能力弱。五是操作层面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本身的信贷存在着操作风险。
3.3 扶贫小额信贷向普通小额信贷的过渡亟待谋划 安徽省个人精准扶贫贴息贷款2018年达到157亿元,扶贫小额信贷是由政府主导,旨在帮助贫困户通过贷款扩大产业以增加家庭收入的一项扶贫措施,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而普通小额信贷是为家庭或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模式。其贷款的额度较为中等,利率也会调整。而且在贷款抵押上和程序上也存在着差异。农户并不了解扶贫小额信贷与普通小额信贷之间的区别,一旦贴息政策发生变化,农户自身造血功能还未完全独立,将会出现群众的不满和脱贫成果稳定的难题。
4 对策建议
4.1 培育市场参与小额信贷的金融主体 除了在政策要求范围内的农商银行等银行支持小额扶贫信贷外,还可以调动小额信贷公司参与此项发展。目前安徽省小额信贷公司机构数量435家,从业人员4499人,实收资本375.29亿元,贷款余额461.85亿元,有发展的基础。因此,建议广泛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丰富和壮大市场参与主体,逐渐形成市场运营体系,淡化政府主导作用。
4.2 多角度多主体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在政府层面:一是加强全国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全体公民纳入诚信体系建设;二是丰富征信体系的内容指标,打通信贷、纳税、金融借贷行为等数据的融入;三是加强对社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运用,例如淘宝等数据,丰富学生的画像。
在金融机构的角度:加强信贷操作人员的业务规范培训、加强信贷质量的考核、建立目前信贷客户的诚信体系,为后续普通信贷转换做好准备。
基于社会角度,加强农户金融法律的宣传和教育,梳理法治意识;注重保险行业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为借款户购置人身意外险;为经营项目购置相应的企业保险,例如能繁母猪险或者补贴。
4.3 创新小额信贷产品 金融机构根据其服务农户的金融需求对贷款金额、期限、贷款利率、担保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设置不同金额、不同期限、可循环使用额度、信用、质押与抵押相结合的贷款方式。设置差别化利率,根据信用评级体系,对信用良好的贫困户增加授信额度,优惠贷款利率,放宽担保要求。为扶贫小额信贷向普通小额信贷转换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赵敏.安徽省小额信贷扶贫发展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4):89-90.
[2]陈哲,张婧,龚宇鑫.安徽小额信贷扶贫政策落实情况专项调研[J].当代经济·月刊,2019(6):73-78.
[3]王小磊,邓留保.扶贫小额信贷的问题研究——基于安徽省萧县的调研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