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振奇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上海的吉他音乐活动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头。吉他音乐从街头步入文化馆,继而走入音乐厅,后又融入电影音乐,同时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关注及著名音乐家们的支持。然而,八十年代以前,全国还没有吉他音乐团体,琴友们都是私下切磋技艺,上海的琴友们也都是如此。我曾经与上海音乐家协会吉他专业委员会的老师们在一起聊天,谈起过那个年代的一桩趣事。
故事发生在1973年初的上海小南门。那时候的小南门还属于南市区,有着很多老弄堂,里面大多都是久经风霜、陈旧不堪的旧房子,还藏着不少老字号店铺,有开了几十年的理发店、烟纸店等,勾勒出一幅原汁原味的老上海风情。因为老弄堂里的房子实在过于狭小密集,居住起来十分压抑,那时的上海人都称这些房子为“鸽子房”。据闵元禔回忆,有一位琴友的家就在小南门的“鸽子房”,大家曾到他家以琴会友。走进那条两旁都是民宅的狭窄街巷,照着门牌摸到那狭小的门洞,颤颤巍巍地爬过陡峭的楼梯,上到“鸽子房”的三层阁。一间十五平米左右的小屋里挤满了来客。客人多得椅子都不够,只好将就坐小板凳,一张床铺的两边床沿上,居然挤下了十三个人,晚到的朋友便席地而坐。虽然演奏的场地十分简陋,又挤满了人,但小屋里却十分安静,一屋子的年轻人屏气敛息地听着一位吉他“名家”演奏巴赫的前奏曲。突然,“砰”的一声,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主人家的床铺不堪重负,坍塌了!坐在床沿的十三位听众顿时摔倒在地。那一刻,大家想笑又不敢笑,音乐会只得在尴尬又遗憾的气氛中结束了。
在没有吉他音乐团体的年代里,上海的吉他琴友们不得不挤在“鸽子房”里表演。在那样的年代,谁都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能在上海音乐厅、上海商城剧院等专业舞台上演奏吉他。是上海吉他协会的成立改变了这个窘境。
1984年,在上海团市委和《青年报》社领导的支持下,上海举办了国内首次吉他比赛——“上海市青年吉他大奖赛”。大赛发掘出了一批上海吉他音乐人才,于是在1984年9月28日,中国第一个吉他音乐团体——上海吉他协会正式宣布成立。
上海吉他协会第一届组织机构名誉会长:谭冰若(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顾问:丁锡满(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念劬(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黄贻钧(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商易(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管荫深(上海音乐家协会秘书长);会长:黄跃金(上海团市委书记);副会长:李智平(青年报社总编);理事长:汪乐春(上海《青年报》《生活周刊》编辑、记者);秘书长:程忆田;理事:陈鼎臣、何震东、徐炎、张嘉生、庄鲁迅、朱明宝、郭少斌、姚忠、吴小云等。
上海吉他协会在谭冰若教授提出的“引导与提高”的口号下,定期举办全国性的吉他藝术交流活动,多次邀请国外演奏家到中国举办演奏会与讲座,开展国际间的吉他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国内吉他水平,为中国吉他界做表率。上海吉他协会成立之后,全国许多其他省市也纷纷成立吉他协会、学会、研究会等活动组织。
1984年11月,上海吉他协会在上海音乐厅组织举办了“全国吉他名手独奏、独唱音乐会”,邀请李质伟、吴子彪、吴子莲、胡莉莉、黄东井、黄东启、黄东山、于本善、王星亮、何震东、徐炎、张嘉生、姚忠、吴小云、庄鲁迅等全国吉他名家同台演出,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协奏,黄佩勤担任指挥。来自全国各地的吉他演奏家们将吉他推上了上海的专业音乐舞台。
当年从天津来到上海参加“全国吉他名手独奏、独唱音乐会”的李质伟曾在日志上写道:“记得1984年,上海共青团市委组织的一次全国性吉他系列音乐会,正好是三十年前,参加的人有我,吴子彪夫妻和姐姐吴子莲,陈志老师带来的两个学生吴焱和王星亮,还有上海的好友徐炎、姚忠、何震东。这算是当时全国最强阵容,当时参加的还有著名歌星张行、吴小云等,主办方邀请了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伴奏,指挥是黄佩勤老师。我在那场演出中除了担任古典吉他独奏外,还与长笛合作二重奏,长笛演奏家是当时热映电视剧《阳光和他的快乐生活》中的曹其昌。我还弹奏了维瓦尔第的《D大调琉特琴协奏曲》,那是国内观众第一次见到吉他以协奏曲的演奏形式登上舞台,乐谱是我从一盘录音带上一小节一小节听写的。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我还记得当时的盛况,一周之内十几场演出,几乎场场爆满,场地是上海音乐厅和上海市府大礼堂,说到这点不得不夸上海的组织单位安排严谨,有条不紊。”
1985年,上海吉他协会举办了首届上海市大学生吉他大奖赛。随之,大学生们被吉他音乐吸引,开始试着学弹吉他。上海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先后成立院校吉他协会。上海吉他协会的老师吕律、张嘉生、闵元禔、马志敏、蒋达民、蒋梵、庄鲁迅、姚忠、朱明宝等都被邀请到各大高校担任吉他教师,在校园里掀起了吉他音乐的热潮。
1986年,上海吉他协会还举办了“上海市各吉他艺校、学习班学员汇报交流音乐会”和“上海市吉他交流音乐会”,音乐会都获得了圆满成功。学员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促进了上海吉他教师们的团结。
1987年5月,上海吉他协会进行换届选举,成立了第二届领导班子和各种工作机构。会长:谭冰若;理事长:汪乐春;副理事长:姚忠。吉他协会在谭冰若会长的领导下,团结了更多的上海吉他界人士,带领上海吉他协会走向新的目标。
1987年8月,上海吉他协会组织举办了“美声杯吉他大奖赛”。此次大赛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上海电视台、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新民晚报》、上海吉他协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报社、上海提琴厂等十家单位联合举办。相比较首届“上海市青年吉他大奖赛”,此次比赛吸引了更多的媒体,上海举办吉他音乐活动的影响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988年,在华东地区吉他同仁们的提议下,上海吉他协会举办了“华东地区古典吉他交流音乐会”。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家协会与上海吉他协会共同主办,深圳飞音吉他学校校长吴子彪、南京通利琴行经理王延林和沪西工人文化宫文艺组领导陆人伟出资赞助,协会负责人徐炎、姚忠、闵元禔具体策划活动。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举办,邀请了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的演奏家。除此之外,音乐会还特别邀请了美国吉他演奏家桑德斯同台演出。尽管当时的交通还很落后,华东地区的吉他爱好者仍然赶来上海观摩音乐会,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又一次出现在了上海举办的吉他交流活动上。上海的吉他热潮持续升温,带动起周边省市地区的吉他音乐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吉他演奏还处于初级阶段,教材极度匮乏,仅有的教学资料是一些手工刻写的蜡纸油印教材。我国的吉他教师们摸着石头过河,遇到演奏技巧的难点时,老师们相互切磋、苦思冥想、耐心琢磨,有时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当时的上海有非常多的吉他爱好者,但社会上能授课的吉他教师却寥寥无几。毕竟吉他不是一件可以无师自通的乐器,谭冰若教授认为,在吉他的教学领域,如果再不做深入探讨,吉他事业的正常发展将会受到影响。他提出,开展国际间的吉他学术交流已迫在眉睫,鼓励上海吉他协会的会员多向国外专家学习。1986年起,上海吉他协会与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上海音乐学院共同合作举办了多次国外吉他专家的音乐会与大师班活动。
1986年,应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音协上海分会的邀请,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吉他博士克里斯托弗·阿什比(Christopher Ashby)来沪演出并开班讲课,这是第一位来上海交流的国外吉他演奏家。活动主办方中国音协上海分会与上海吉他协会取得了联系,经过筛选,组织了一批上海的优秀吉他教师上台演奏,其中有马志敏演奏的《磨坊主之舞》、闵元禔演奏的《阿斯图里亚斯传奇》、朱明宝演奏的《月光》、蒋达民演奏的《大教堂》等曲目,阿什比博士对学员们进行了悉心指导。上海的吉他爱好者们第一次参加国外专家的吉他讲座,台下挤满了旁听生,现场气氛十分热烈。阿什比的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他演奏了魏斯的《第十六号奏鸣曲》、阿尔贝尼斯的《格拉纳达》、法雅的《磨坊主之舞》、庞塞的《第三奏鸣曲》以及他自己创作的《伦巴舞曲》等曲目。听了演奏家细腻、精准、成熟的表演,现场观众掌声如雷,惊叹不已。通过此次国际交流活动,上海的吉他教师与爱好者们亲眼目睹了国外吉他专家的精彩演奏与讲学,都感到受益匪浅。上海吉他协会的会员们达成长期开展国际间吉他学术交流的共识,希望能多举办类似的国外专家吉他讲座,不断提高上海的吉他演奏与教学水平。
1987年6月,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邀请日本吉他演奏家铃木巖来沪举办音乐会与大师班,音乐会作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第一百五十期“星期广播音乐会”进行实况转播。在大师班上,铃木巖先生教授了许多吉他演奏技巧与教学经验,上海吉他协会的闵元禔、馬志敏等得到了铃木先生的指导。
1988年9月,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邀请法国吉他演奏家雷蒙·库斯泰和加拿大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吉他教授麦克兰·樊茜娅在上海音乐学院礼堂举办音乐会。两位专家的大师班在上海文艺会堂举办,上海吉他协会蒋梵、卓珍等上台演奏。此外,本次活动还吸引了上海周边城市的吉他同仁,其中有来自南京的赵长贵等吉他教师,他们都得到了专家的指导。
1988年9月,上海吉他协会邀请法国吉他演奏家多米尼格·戴哥蒙来上海举办音乐会和大师班。1991年3月,上海吉他协会邀请德国吉他演奏家康汀来上海举办音乐会和大师班。
1988年10月,上海音乐学院邀请意大利吉他演奏家皮埃罗·波拿古利来沪交流,此后还有加拿大的雷米·布谢(Remi Boucher)、美国的桑塔斯、威廉·马修斯(William Matthews)等大师。
上海吉他协会通过组织这些国外专家的学术交流活动,拓宽了协会会员的国际视野,提升了上海的吉他演奏与教学水平。这是上海吉他音乐发展过程中“请进来”的第一步。
1991年1月,上海吉他协会进行了第三届换届选举,无记名投票产生了会长:谭冰若;副会长:黄佩勤、徐炎、姚忠;理事长:汪乐春;副理事长:沙龙;秘书处主任:闵元禔;副主任:孙之权、赵文明;常务理事:谭冰若、黄佩勤、徐炎、姚忠、汪乐春、张嘉生、闵元禔、沙龙、庄鲁迅、孙之权等;理事:马志敏、蒋达民、蒋梵、马友伦、黄川琦、冯敏、张行、李启宏、李启明等。此次换届为协会增添了新的力量,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上海吉他协会定期举办的各种吉他音乐活动,逐渐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1992年,协会邀请全国各地的吉他演奏家来沪录制“中国吉他演奏家特辑系列音带”,张路春、王震、李汇哲、韩锐、蒋梵、蒋达民、严仲华等演奏家参与录音。音带在上海声像出版社录制出版发行,上海吉他协会还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声像出版社等单位在上海商城剧院联合举办了第三百五十九期“星期广播音乐会”——“中国吉他演奏家特辑系列音带专场音乐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吉他音乐的发展与上海吉他协会密不可分,上海吉他音乐的表演舞台从“鸽子房”搬到上海音乐厅,这是在上海市团市委、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上海提琴厂的支持下,由上海吉他协会同仁们的不懈努力得来的成果。上海吉他协会在致力于推广吉他音乐的同时,凝聚起一批上海吉他音乐事业的骨干力量。他们传播自己热爱的吉他音乐,让普罗大众了解吉他,将上海的吉他音乐热浪推向新的高潮。正因为上海喜欢吉他的人越来越多,在八十年代末,中国最早的专业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开始关注上海的吉他音乐发展,随即创办全国第一本以吉他爱好者为读者对象的《吉他之友》丛书,翻开了上海推动全国吉他音乐发展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