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2020-07-28 01:13强亚丽陈伟济
关键词:教学实验工作坊实验班

强亚丽 陈伟济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

1 研究背景

2013 年12 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题型由以往的单句翻译改为段落翻译,分值比例也从原来的5%提升至15%,这使得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权重增大,提高了对学生翻译技能的要求。但现实中翻译教学长期以来一直被教师和学生所忽视,成为学生翻译能力的瓶颈。而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由此发展起来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开始出现。

在翻译工作坊模式中,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工作坊,模拟真实的翻译情境,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通过相互讨论与合作完成具体的翻译任务。[1]教师是课堂翻译训练的组织者,只是充当着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而不是之前的主导者。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独立翻译实践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积极探讨协作能力,重视了翻译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2]

2 理论基础

翻译工作坊的理论基础是由德国学者Kiraly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其在1995 年出版的《翻译之路:教育与过程》 一书中详尽阐述了这一理论。“建构主义” 认为,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者在他人和必要的学习资源的帮助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它包含语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基于 “建构主义” 理论,Kiraly 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翻译教学的理论体系。他认为教育不应该是传播式的,而应该是协作建构的。他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与外部世界和社会的互动获得的,其强调翻译教学应设置语境和问题,学生应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Kiraly 主张社会建构主义翻译教学的学习理论基础,包括学习是习得过程、社会认知反思过程、基于实践的社群活动和 “共同观察” 过程。他提出的 “工作坊” 翻译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寻找真实的翻译项目,培养学生的翻译决策能力、合作能力、使用工具技能和沟通能力等。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的受试者为广东科技学院17 级大学英语A 级两个班级的99 名学生,分别是电子商务专业50 名同学和金融工程专业49 名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笔者对这两个大学英语班级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其中电子商务班作为实验班,金融工程班作为控制班。实验班采用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为期16 周的翻译教学,而控制班则用传统教学模式。

3.2 教学设计

为了有效地进行实践研究,笔者细致的制定了整套的教学设计。该主要教学设计包括:前测,教学实验前的问卷调查及为期16 周的翻译工作坊教学实验,后测,教学实验后的问卷调查和对15 个学生的访谈。实验前的测试旨在验证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翻译能力是否处于相同水平。实验结束后的测试目的是分析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两个班学生的翻译水平与实验前对比以及相互比较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教学实验前和教学实验后对两个班级学生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试验后在实验班随机选取的15 名学生的访谈,其目的是调查他们对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态度、观点、兴趣及建议。

4 教学实施步骤

翻译工作坊教学实施步骤为译前准备阶段、译中管理阶段和译后评估阶段。

4.1 译前准备阶段

译前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小组分配、翻译材料的选择和课堂设计。首先,根据参与实验翻译教学的学生人数、知识水平、语言能力和性格特点,将整个班级分成小组,每组4-6 人。在本研究中,实验班共有 50 名学生,共分为 14 个小组。其次,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班级的普遍英语水平,选择合适的翻译材料。甚至可以选择翻译职场的翻译项目作为翻译材料,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翻译市场的相关因素”。[3]所选材料应具有“完整的文本性质”,具有 “鲜明的时代感和真实性”,并与当前翻译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4]广东科技学院侧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文本选择方面,笔者选择了贴合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型文本,如网页介绍、产品介绍、网上销售等。英文短文约120 字,中文片段 100-150 字,文章长度比较适中。最后,确定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设计好翻译课堂。教师可以对翻译的基本理论和翻译技巧进行回顾和扩展,提供一些翻译实例供学生讨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不同翻译策略所产生的翻译差异。

4.2 译中管理阶段

首先,分析翻译材料。为了明确翻译材料的文本特点,语言风格和措辞用法,教师应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分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翻译材料,标记难句子,讨论翻译中的难点和采取的翻译方法,并相互借鉴。然后,通过网络、词典和其他辅助工具翻译文本材料。小组成员先认真完成各自的翻译,然后对比组内其他成员的译文,经过讨论呈现小组最好的译文。每组提交一篇翻译作品,并在小组之间进行比较。各小组逐一呈现作品,其他同学通过对比进行评论,选择最好的译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参与讨论。“译者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合作中进行,并结合真实的翻译材料的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有效性。”[5]最后,教师应起到协调和引导作用,指导学生讨论文本特点,灌输翻译理念,传授翻译技巧,使课堂讨论顺利进行。

4.3 译后评估阶段

翻译工作坊的评价方式是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 “以过程为导向” 的教学理念,评价体现在学生翻译工作表现的各个环节。学生的成绩通过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自我评价三种评价综合产生。学生的最终翻译学习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其在翻译工作坊课堂的小组讨论情况、翻译的译文质量和研讨课的翻译实践报告组成。

5 教学实践结果

经过16 周的翻译工作坊实验后调查学生对翻译工作坊教学的态度、意见和建议。

5.1 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对象为控制班49 名学生和实验班50 名学生。分别对两个班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前和实验教学后的两次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翻译兴趣和翻译态度。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从1-5 选项中选择一个答案,选项分别表示学习者对每道题目主观的认同程度,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然后收集问卷调查 (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见表1)。

表1 控制班和实验班问卷的配对样本统计

笔者采用配对样本统计来分析受试者在教学实验期间对翻译兴趣和态度是否有所提高。如表1 所示,控制班和实验班的学生在问卷后测中的均值都比前偏大。控制班的问卷均值从40.25 轻微地上升到43.46,尽管控制班在教学期间略有上升,但问卷前与问卷后并无显著差异。而实验班的问卷均值从39.74 大幅度上升到了49.32,表明前测和后测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由此得出结论,实验班的学生在进行了16 周的翻译工作坊教学实验后,对翻译的兴趣明显增强,且对翻译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多数学生觉得翻译工作坊能提高个人的翻译水平,并且开始重视翻译。

5.2 访谈结果

笔者随机选取了15 名实验班学生作为访谈对象,访谈总共设置了5 个问题。通过访谈,笔者收集了相关访谈的信息,总结如下:

15 名受访者中有11 名认为翻译工作坊对大学英语翻译学习是有效的,通过这一学期的翻译课堂学习,他们翻译能力得到了质的提高,并且对翻译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受访者也对翻译工作坊教学提出了积极的建议:①为了保证良好的竞争环境,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翻译能力、性格特征和课堂表现进行分组以确保每个小组之间的水平相当;②老师应加强对课堂的监管。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很容易 “跑题”,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

6 结论

总之,笔者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的翻译实践教学是非常有效的。与传统的翻译教学相比,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挖掘学生的翻译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

猜你喜欢
教学实验工作坊实验班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液膜法在线制备微细工具电极教学实验系统研制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