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机遇 应对新要求 开拓新领域——“新基建”背景下勘察设计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0-07-28 00:44
中国勘察设计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基建全过程工程

“新基建”是以新型基建为重点,兼顾新兴传统基建发展的新一轮我国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新基建”包括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与通信、电力、交通、数字四大行业紧密相连。笔者认为,“新基建”的“新”不仅仅包含上述新兴产业的“新”,以上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仅仅是狭义上的“新基建”。

在“新基建”的背景下,传统基建企业可以在传统基建行业开拓新市场、新领域,也可以承担数字化基础设施中的传统设施部分,如物联网的库房、智慧医院和数据中心的房建、5G 的铁塔、智能交通的道路等;传统基建企业可以将智能技术嵌入传统基建中,如利用BIM 等管理工具开展智慧化勘察设计施工。笔者认为,上述新地域、新模式、新市场应当也包含在“新基建”的“新”中,是广义上的“新基建”的范畴。

从各地推出的投资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主要还是以传统基础设施项目为主,短期内狭义“新基建”还无法取代传统基建的角色,从投资体量而言,狭义“新基建”也不能支撑起经济发展的重任。因此,无论是政策方面所传递的信息还是其内在特点,都意味着狭义“新基建”更多是基于数字技术能力的布局,“新基建”更大的意义在于很多领域可以和传统基建协同共生、相互助力,激发更大范围的产业融合潜能。因此,勘察设计企业对存量项目仍保持一定的关注度,同时需要关注“新基建”所带来的长期效应。本文中,笔者对“新基建”给勘察设计行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新基建”背景下勘察设计企业的应对举措提出一些想法。

“新基建”背景下的勘察设计行业

从“新基建”概念的提出到不断讨论的过程中始终不乏质疑的声音。有学者提出,“新基建”是“画饼充饥”;有学者担心,“新基建”会像过去建设投资一样“大水漫灌”。笔者认为,对于勘察设计企业而言,大可不必过度关注“新基建”是否是“画饼充饥”或是“大水漫灌”,而是将“新基建”作为行业转型的大背景,加快服务逻辑、服务模式的转变。“新基建”提出以“科技赋能、有效协同、强化运营”为导向,不仅会带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改变,也给勘察设计企业提出新的服务要求。“更高、更强、更广、更深”的服务要求,未来将进一步贯穿“新基建”背景下勘察设计行业服务的始终。

更高的专业化程度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聚焦以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间高速铁路、生态治理等基建补短板项目,并集中体现为传统基建领域的新兴细分子行业。这些细分领域给勘察设计企业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在“新基建”的数字化基建领域,新行业、新技术的涌现也要求勘察设计企业在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

更强的数字化程度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以5G、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万物互联互通,对传统产业而言,意味着改造提升从而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布局,将对勘察设计企业的工作基础和工作交付、服务逻辑带来改变,势必也会同步要求勘察设计企业自身具备更强的数字化程度。一方面,这其中涉及勘察设计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相关数字化技术的熟练掌握与应用,包括BIM 技术应用、在线协同设计、智慧勘察及智能施工等;另一方面,还蕴含勘察设计企业在日常的企业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对相关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包括在线办公、企业云平台等在内的“线上设计院”建设等,进而实现从计划、执行到检查、改进的企业运营和管理全过程的数字化。

更广的复合化程度

无论是“新基建”领域的传统补短板项目还是新兴的数字化项目,项目的复杂程度无疑会变得更高,往往还会呈现出跨领域、跨行业的趋势,需要多专业、跨专业协同。从企业自身发展层面而言,“新基建”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需要具备更广、更宽的复合化视角。这不仅仅局限于企业自身发展层面,还需要勘察设计企业培育具备项目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更深的合作化程度

“新基建”项目日益呈现出跨行业、跨领域的特点,项目复杂程度会不断增大。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极少数“航母式”的企业可以独立完成以外,大部分企业都需要不同专长的企业携手提供全链条的服务。因此,勘察设计企业还需拥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技术集成能力。而这些都需要勘察设计企业不断深入挖掘整个产业链范围内的合作深度。

“新基建”大幕已经逐渐拉开,未来勘察设计企业的价值实现逻辑越来越多层次化、多样化,理念滞后、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特色不清的企业不仅会面临发展的困境,更会面临生存的困境。只有响应并实现“更高、更强、更广、更深”的服务要求,勘察设计企业才能在本轮“新基建”浪潮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参与“新基建”

结合以上“新基建”的概念、外延和特点,勘察设计企业需要准确踩点、规避风险、把握机遇。下文,笔者从本轮“新基建”浪潮下源头信息获取与品牌打造,到企业自我提升,再到项目参与方法以及建设工程企业在本轮“新基建”中应当把持的原则四个角度,为勘察设计企业参与本轮“新基建”项目提供一些思路。

把握新机遇

善用政策红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两新一重”建设中的“两新”,一是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 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二是指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而“一重”是指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从国家层面来看,已经为“新基建”项目的陆续上马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新基建”领域的政策福利也将惠及领域内的各参与主体。除了中央层面的支持,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经有23个省市针对“新基建”印发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如山东省印发的《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吉林省委常委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方案》,江苏省印发的《关于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息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及上海市印发的《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勘察设计企业应精准把握本轮“新基建”的政策风向,积极寻找到并利用好其中蕴含的政策红利,加快企业的自身发展。

善找重点区域

除了要善于发现和运用政策红利外,勘察设计企业还应善于发现本轮“新基建”所关注的重点区域,这些重点区域将提供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更多的潜在项目机会。比如,重要城市群将是本轮“新基建”投资的重点区域。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约70%,对应城镇人口为10.2亿。到2030年新增城镇人口的约80%将分布在19个城市群,约60%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山东半岛七大城市群。未来,这七大城市群将是投资重点。

此外,在关注重要城市群的同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描述新型城镇化时重点提及了县城新型城镇化。2020年5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指出:补短板任务包括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设施建设;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市政管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通知》提出了120个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这些示范县城同样值得勘察设计企业给予关注。

善挖自身特点

在“新基建”的背景下,不同行业的勘察设计企业的影响和机遇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勘察设计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所处行业特色,进一步培育和发挥自身的特点,积极应对所处行业产生的新的变化。对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而言,需要进一步培育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智能安全设计、运维导向的动态设计能力;对工业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而言,需要进一步加对生产的数据流、产品的数据流、供应链的数据流以及建筑信息数据流的互通能力;对土木工程、交通市政勘察设计行业而言,则应重点关注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无人驾驶等带来的一系列新机遇。

善避执业风险

“新基建”给勘察设计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这些机遇背后同样也存在着风险。尤其是勘察设计企业在提供更加专业化、复合化和全过程化服务时,规避执业风险和把握项目机遇一样重要。勘察设计企业在参与“新基建”的项目过程中,需要从企业内部管理的提升和积极借助金融工具两个层面,做好执业风险的规避。

从企业内部管理角度出发,勘察设计企业应从完善内部的风险应对机制、制定妥当的风险管理措施、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相关从业人员的能力提升等多个角度,推动企业风险规避能力更上一个台阶。对于积极借助金融工具的角度而言,勘察设计企业需要重视执业保险的作用。比如,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的《关于推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责任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就给勘察设计单位在执业风险的规避上提供了新思路,应当引起勘察设计企业的高度重视。勘察设计企业在参与各类“新基建”项目之前,不妨尝试为自己投一份勘察设计责任险,从而降低自身的执业风险。

应对新要求

本轮“新基建”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转型升级提供便利和硬件保障。对于勘察设计企业而言,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引入新技术,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2020年4月20日,在国家发改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给“新基建”作出了明确定义:“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并首次明确了“新基建”项目的范围,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新基建”重点关注信息化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加大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领域的基建投资力度,围绕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更新,助力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服务的发展与壮大。这些基建新领域的拓宽离不开新科技的支持,相较于传统基建项目,无论是其行业本身科技含量还是作为项目参建单位的科技门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如在传统基建中需要融入“新基建”的数字化技术等。勘察设计企业既要聚集要素启动经营生产,提高当前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还应当进行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布局,以应对新的服务需求,嫁接科技、数字等生产要素,创新产品服务以及盈利模式。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新基建”的经济效应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步显现,现阶段需要统筹规划、循序渐进,推动技术及管理标准的迭代。勘察设计企业无论从企业结构、人才结构和公司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应当应对“新基建”的需要,对企业各方面进行改革,包括机构改革、管理体系改革等。一是国有勘察设计企业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力度,推进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深度融合;二是加强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新基建”的创新程度远高于传统基建,而创新需要多个专业的融合,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合作;三是加强激励机制创新,推进市场化薪酬体系,推进股权、期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机制。也就是说,勘察设计企业无论从企业结构、人才结构和公司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应当满足“新基建”的需要。

以全周期服务为目标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在“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中提出: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鼓励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勘察设计企业提供给业主的产品不仅仅包括有形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还应该包括前期项目策划、方案设计以及后期工程建设阶段提供的各类服务,这也正契合了国家倡导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理念。

开拓新领域

“新基建”带来的机会很多,但对具体企业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机会都能够被自己所利用。企业要把握与利用“新基建”带来的发展机会,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功课:一是准确梳理出能够被企业所利用的机会;二是积极主动地在有价值的机会点进行投资布局。

梳理能够被企业所利用的机会,要抓住以下两个关键点:一是这个机会要有足够的盈利空间,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二是这个机会必须与企业现有条件相匹配,企业要有足够的能力去利用这个机会。

求新求变不能脱离企业实际,勘察设计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避免盲目践行新模式,进入新行业、新领域。

工程总承包不是所有设计企业的必然选择

截至目前,国家相继提出了两项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重要举措——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工程总承包。自3月1日,随着《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的施行,工程总承包成为当前工程建设行业热议的焦点。在工程建设行业,多数企业提出了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的愿景,但并非所有企业都具备做好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资源或能力。

近几年,设计企业参与工程总承包的业务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由设计企业单独承接工程并完成设计和总包管理工作,将施工分包;二是设计企业与施工企业组成联合体承接工程并完成其中的设计工作。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实行全过程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与传统的设计、施工平行发包模式相比,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发包时仅确定发包项目的规模、范围、功能和一些主要性能指标,尚无确定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甚至有些工程在招标时尚无初步设计文件。这样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对企业从意识、资金、资源、人员、能力、管理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变革的失败。此外,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变革不是短时期通过资源的倾斜就可以解决的。笔者认为,工程总承包不是所有设计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首先应当审视自身现有条件是否与工程总承包的要求相匹配。也就是说,企业是否足够的能力利用这一机会,再考虑是否进入工程总承包市场。

勘察设计企业向全过程工程咨询转型发展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也是现阶段国家大力推行的工程建设模式之一。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首次明确“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随后,住建部印发《关于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试点工作通知》,决定在全国8个省份、40家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试点。2019年3月15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从鼓励发展多种形式全过程工程咨询、重点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优化市场环境、强化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的推行,对改变勘察设计企业目前业务结构相对单一的现状、延长服务链、增加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相比其他专业咨询企业,勘察设计企业位于产业链前端,对业主的意图和工程功能要求更加清楚、技术咨询能力较强,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实现对工程质量、工程安全等方面的把控;同时,设计业务涉及工程建设的前期、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勘察设计企业对工程的认识较为全面,推行转型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也相对更加较为容易。在住建部公布的40家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单位名单中,为工程设计企业约占名单的三分之二。

勘察设计企业需要转变思想观念、管理创新,加快人力资源建设,培养资源集成能力,推进机制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业主提供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咨询服务,帮助业主降低成本、规避各类风险,实现项目投资价值最大化。

将智能技术嵌入传统基建,实现升级提升

在“新基建”背景下,传统基建企业在积极开拓新市场、新地域和承担“新基建”中的传统设施部分的同时,还应将智能技术嵌入传统基建中,并将其作为开拓新领域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产业传导进入各个产业领域,有利于加快既有建筑的数字化改造进程。住建部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发布了国家标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和行业标准《既有住宅建筑功能改造技术规范》,为既有建筑设计提供了遵循标准。

设计企业可以把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既有建筑的改造;将智能安防系统、智能能源系统、智能消防系统等智慧建筑系统植入既有建筑;对各个系统的勘察诊断和优化设计,都要围绕“实用”的特性而展开。在智能消防系统,注重运用传感器(火灾探测器等)、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的综合使用;在公共建筑、文物建筑,可以升级机器人巡查,通过综合设计提高既有建筑的适用性、实用性和舒适性。建筑设计企业要审时度势、置身其中,早谋划、早动手,将自身发展战略与“新基建”深度融合,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为企业发展开辟一片新天地。

“新基建”时代已来,“新基建”背后蕴含着广阔市场和巨大潜力,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和收益对等。勘察设计企业需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把握新机遇,应对新要求,开拓新领域,在“新基建”浪潮中实现自身发展和壮大。

猜你喜欢
新基建全过程工程
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问题与处理对策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远东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风口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
子午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