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实验室架构下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研究

2020-07-27 16:32代晗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 2020年6期
关键词:虚拟实验室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化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逐步被引入了艺术设计教学领域中,并对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虚拟实验室架构下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展开研究,围绕其程序性、实践性以及虚拟性的特征,分析了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采用虚拟技术的优势与必要性,并阐述了以课程应用、方案实战与创新获益为核心的基础课程模式,以促进相关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与优化。

关键词:虚拟实验室;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J50-4;G4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23

作者简介:代晗(1982-),女,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为跟随数字化的社会发展脚步,虚拟实验室相关技术应运而生。虚拟实验室作为一种虚拟的实验教学系统,以Web技术和VR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具备开放式、网络化等特征。现阶段的各类教学实验室通过数字化和虚拟化技术处理而生成了虚拟实验室,并主要由虚拟实验台、虚拟器材库和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等系统组成。在虚拟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自主性,促进了艺术设计专业的进步与发展。

1 艺术设计课程的特征

1.1程序性特征

艺术设计通过发挥其在设计上的作用,将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进而使得设计作品具备审美功能的同时还可以获得使用功能。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无论哪一个专业方向都需要遵循较强的程序性,按照相似的工作程序、步骤、顺序和内容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设计准备、方案设计、工艺图设计、设计实施四个主要步骤构成了艺术设计实践课程在学校教育的实践程序。

1.2实践性特征

实践性是艺术设计学科的突出特征之一,加强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发展还不够成熟,虽然发展的较为迅速但因起步晚、底子薄,不同区域的教育资源分布也较为不均。因为获取到的教学资源不同,所以各个学校开展的实践项目也不相同。根据调查,近一半的艺术设计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认为实践项目较少会影响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

1.3虚拟性特征

藝术设计的思维过程既庞杂又系统,不仅要对现有的资料加以分析,还需要针对相关艺术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解决路径探索,以寻求合理的视觉化表达。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计算机绘图系统诞生,自那时起CAD等设计软件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有效提升了设计师工作的便利程度[1]。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建立信息资料的数据库以及完成一部分的辅助设计工作,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的发展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设计实施中。加上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设计实践的虚拟性特征日益凸显,为虚拟实验室的建立奠定基础。

2 将虚拟实验室引入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课程的必要性

2.1 现阶段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存在不足

现阶段我国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从国外引进的设计工作室、校办工厂、校企合作等艺术设计教学形式与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不完全相符。现在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程体系不够明确,实践项目的内容较为随意,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受到资金的制约,实践设施不足,导致学生参与的实践难以对专业能力加以提升。另外,很多企业缺乏培训学生的经验,接纳实习生大多也是为了经济效益,实习成果受到各方的影响较大。

2.2 教育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计算机技术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集结合,云技术、无线网络以及网络终端多样化的发展都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变革与前进。发展艺术设计教育体系需要明确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目前很多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只是将教学数字化停留在设备更新、电子课件、多媒体展示等环节,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虚拟实验室,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数字化的相应问题才会得以根本解决[2]。

3 基于虚拟实验室架构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分析

3.1 虚拟实验室的应用优势

建立艺术设计虚拟实验室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设所需要的成本较低,利用很短的建造周期虚拟实验室就可以投入使用。不仅有效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可以使现阶段各类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其次,虚拟实验室可以打破教学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开展的实践项目也可以面向全社会进行征集,丰富教学内容,建立起综合的立体教学实践体系[3]。最后,虚拟实验室的应用更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的需求,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优秀的网络学习习惯,进而更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创造能力。

3.2 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建立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达成既定的教育目标。因此为了促进艺术设计虚拟实验室的有效运行,必须不断完善相关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结合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与虚拟实验室的运行特点,可以将相关课程分成以课堂应用为核心、以方案实战为核心和以创新获益为核心的三种类型。其中课程应用型主要面向低年级,方案实战型和创新获益型主要面向高年级。根据不同年级艺术设计学习重点的差异性实施不同的课程类型,加强各个阶段的学习重点强化,有助于学生对不同年级的课程内容都可以得到更为深刻的理解,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使得虚拟实验室的成立运行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3.2.1 以课程应用为核心的课程

以课程应用为核心的课程通常所涉及的主要项目由教师进行命题,直接以课程为实践单元、以课程目标为实践目标进行虚拟项目的开展。教师在虚拟实验室的网上考试平台上发布相关考试的内容,学生查看相应任务并进行线下制作。由教师对项目作业进行指导,完成以后将其以数字形式上传到虚拟实验室的平台上,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三级评价,其中三级评价分别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及教师对项目的最终评级。评价过后,相应的结果也会通过该平台进行发布,学生可以直接在平台上查看,从而提升了结果反馈的有效性。虚拟实验室的推广通过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升信息交流有效性的同时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渠道更为顺畅。在网络平台上发布项目结果与线上的师生三级评价机制相配合,提升了评价体系的真实性与透明性,对学生的抄袭舞弊现象起到了有效的遏制作用。教师在平台上针对每一个人的项目进行评价,结果真实有据,避免了因教师话语权单一而出现的评价失衡的现象发生。将艺术设计项目上传到平台上,便于实现信息的快速分类检索,为教学时的优秀范本参考提供了便利条件。以课程应用为核心的课程项目实施进一步促进了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进而使得教育过程中的虚拟化特征可以得到更充分地体现,加强教师同学生的积极互动是优化该项目课程的有效措施。

3.2.2 以方案實战为核心的课程

在学生已经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开始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阶段中会涉及以方案实战为核心的课程。与课程应用型课程类似,方案实战型课程仍然根据专业课程与课程目标设立实践课程与实践目标,而项目会设定为简单的真实项目或虚拟项目。与此同时,项目命题的来源更为广泛,教师应充分结合课程目标去对虚拟设计命题进行合理地设置。虚拟实验室的管理教师在对真实项目进行选择时,也要根据难度仔细分拣,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难度的真实项目。在课程学习的考核阶段,教师会将设计任务项目的相关内容在艺术设计虚拟实验室的网络考试平台进行详细地发布。学生对项目进行查看,并在完成的过程中与教师的辅导相配合,在完成以后将结果上传到虚拟实验室的平台上。学生、项目提供人和教师三方面对项目提出综合性的评价,最后根据相应评价学生该门课程的学期成绩。学生通过对不同难度虚拟项目与真实项目的完成,充分提升了艺术设计学习过程中同实践项目的充分配合,进而不断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突显出提升艺术设计虚拟实验室完整程度的必要性。

3.2.3 以创新获益为核心的课程

通常情况下会以招标的形式推行以创新获益为核心的课程,项目提供者发布设计任务和设立项目资金,在项目进行期间,虚拟实验室对这部分资金进行管理。因此创新获益型的课程内涵就是当学生成功完成在项目后就可以获得预定项目资金。创新获益型的项目中没有设立具体的科目与课程,其中只对学生需要在该项目中获取的学分进行了规定。创新获益型项目会在虚拟实验室系统平台上进行发布与更新,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和专业水平选择各级不同的设计比赛以及难度较高的真实项目。选择后学生到虚拟实验室的平台上获取相关项目信息,根据要求完成选择的项目。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与指导教师取得联系并寻求教师的指导与帮助。项目学分的计算会考虑到其获奖情况以及被采用情况,多次获得的学分可以相加,从而最终确定该板块得到的学分。通过对创新获益型课程地合理推进,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在艺术设计领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增加学生项目完成兴趣的同时,学生也在不断完成项目标准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综合实力的进步与提升。通过建立虚拟实验室,不仅使艺术设计的虚拟性特征得到了进一步地发挥,还有效促进了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升级,这是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满足我国现阶段艺术设计教学现状的需求。

在这三种项目类型中,课程应用型以及方案实战型课程属于必修课,学生必须完成项目所规定的内容与预定目标;而创新获益型课程属于选修课,仅对学分进行要求,不是必须完成项目中的最佳目标。其目的是不断提升学生对艺术设计项目的积极性,并且促进学生在完成基本专业训练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能力的提升,进而为艺术设计领域做出贡献。

4 结论

顺应科技发展,将虚拟实验室引进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在实际的教学开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与课程体系革新,以促进虚拟实验室的良好运行。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构建以课堂应用为核心、以方案实战为核心和以创新获益为核心的实践课程体系,促使艺术设计相关课程不断朝着层次化、递进式发展,以促进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卞观宇,李杨红,朱琦聪.信息化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实施策略研究[J].设计,2019(23):84-85.

[2]斯庆,刘蓉.艺术设计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与虚拟现实技术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1):11-12.

[3]巴玥.VR虚拟现实技术在艺术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24):24-25.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gradually introduced into the field of art design teaching, and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i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of art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under the framework of virtual laboratory,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necessity of using virtual technology in art design teaching around its procedural, practical and virtu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ounds the basic curriculum mode with the core of curriculum application, schem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benefits, so as to promote the relevant course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system.

Key words: Virtual Laboratory; Art design; Teaching research

猜你喜欢
虚拟实验室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虚拟实验室在食品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技术仿真设计系统探究
基于VR的农业虚拟实验室设计和研究
合理使用虚拟教学手段,促进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