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资源 开发历史实践活动课程

2020-07-27 15:43姜冲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历史

姜冲

摘要: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是第一课程资源。在教育实践中,历史教师应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设计实践活动课程,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进行历史实践活动设计时,要把握历史课程的性质,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实施教学活动。历史实践活动课程的类型多样,包括绘制历史手抄报、历史故事比赛、历史辩论赛、历史照片展览、历史主题研学旅行等。教师应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课程,创新教与学的方式,提升历史课堂的育人功能,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材资源;历史实践活动课程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是第一课程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应该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课程,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当拓展,进一步创新教与学的方式,提升历史课的育人功能,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利用教材资源开发历史实践活动课程的原则

(一)把握历史课程性质

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性质包括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其中,思想性是摆在第一位的、首要的课程性质,它凸显了历史学科特殊的育人功能和地位,强调了通过历史课提升公民素养、坚持正确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的基本育人理念。

历史课程的思想性主要包括培育学生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国际意识等方面,具体表现为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性作用;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等。

历史学科着力培养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在这五大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突出的是历史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与历史课程的思想性特征最为契合,应处于更加首要的地位。教师应以此为思想指导进行历史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二)遵循学生成長规律

初中学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健全人格养成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有助于学生形成影响其一生的道德品质,充分体现了历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初中生正处于对新知的好奇与探索阶段,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历史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应集思想性、趣味性和体验性于一体,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问题解决和深度学习。这既是对基于历史教材的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延展,符合初中生的个性发展规律,也有助于全方位培育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多项核心素养。

二、利用教材资源开发历史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

(一)确定活动主题

教师应基于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以及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确定活动主题,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第一类,基于“单元主题”进行活动主题设计,可以是单独的一个单元主题,也可以把多个单元主题进行整合。后者如“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与半封建社会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国民族危机与近代化的早期探索”都是把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进行了整合;再如“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是把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进行了整合等。第二类,基于“某一课”进行活动主题设计,这样的活动主题涉及的历史知识范围相对较小,可以对某一课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探究。第三类,基于“某个历史专题”进行活动主题设计,例如围绕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历史人物、著名的战争或战役、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伟大的革命精神等进行主题设计。

(二)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中应包括活动的意义、主题、形式、内容、时间、地点、参与者、具体实施流程、制定的相关规则、注意事项、经费预算、安全预案等。如果是比赛类活动还应该包括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等。活动方案的设计需要细致、具体、可操作性强,并确保准确传达给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员,为下一步的具体实施做好保障。

(三)具体组织实施

依据活动方案进行历史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应首先组织活动的相关负责人员或工作小组成员召开活动准备会,细致解读活动方案,必要时对方案进行补充和修正。其次,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善于在活动中抓住随机生成的教育契机,以强化、升华活动效果。此外,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活动的安全性,如有特殊情况发生,相关人员应依据制定的安全预案进行妥善处理。

三、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历史实践活动的形式

(一)绘制历史手抄报

绘制历史手抄报活动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和艺术审美素养。手抄报的主题可以丰富多样,如以某一单元或某一课为主题,或设计某一历史专题。同时,手抄报应图文并茂,注意色彩和文字的搭配,内容应紧扣主题,突出知识的条理性和教育性。

以“五四运动”这一历史事件为主题的手抄报绘制,可以在文字部分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历史意义,可配有五四青年走上街头奋力呐喊的插图以及运动的主要口号,凸显出运动中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的浓浓的爱国热情。再比如以“三大战役”为主题,可以在构图上明显区分出三部分,分别介绍三大战役的基本知识——时间、地点、指挥者、主力军、主要战略战术、结果、意义等内容,还可以把三大战役的形势示意图作为插图,通过图文让读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夺取胜利后的欢欣鼓舞。

在绘制历史手抄报的过程中,应优先使用教材中的内容,尤其注意参考教材中的《人物扫描》《材料研读》《相关史事》《知识拓展》等栏目,并在此基础上查阅课外资料,对重点内容进行细节上的补充,以此达到对相关主题知识深入探究学习的效果。

(二)历史故事比赛

历史故事具备较强的情节性,一般是围绕某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展开的具体叙事。学生需根据设定的主题,基于历史教材中讲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自行搜集更为丰富的课外素材,将历史故事更加生动、声情并茂地叙述表达出来。

例如举办“伟大的抗日战争”主题故事比赛,学生就可以基于教材中的以下内容,进一步将相关的抗战故事更加生动、详细地描述出来:以抗日英雄杨靖宇(教材P87图片)为核心,讲述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抗日的故事;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教材P89图片)为核心,讲述西安事变那惊心动魄的故事;以赵登禹(教材P91“人物扫描”)为核心,讲述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部队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故事;以淞沪会战(教材P92)、台儿庄战役(教材P96)、武汉会战(教材P97)、长沙会战(教材P98)、平型关大捷(教材P100)、百团大战(教材P102)等重大战役为核心,通过描述战役的惨烈经过,讴歌全民族上下团结一心,一致抗日的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

由于教材对于相关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比较简略,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因此历史故事比赛可以让学生对于讲述的历史人物或事件有着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感悟。此外,讲述历史故事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赛可以设置个人奖和团体奖,以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以及集体荣誉感。生动的故事深受初中学段学生的喜爱,学生在讲述故事、聆听故事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高尚的思想品格。

(三)历史辩论赛

辩论赛属于对学生高阶思维的锻炼与培养,更适合在初二或初三年级学生中开展。辩论赛的主题要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有可辩论的价值,即正反双方均有能站得住的论点,并且有大量的史实依据去支撑自己的论点,在辩论过程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例如:李鸿章其人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太平天国运动究竟是进步还是落后、洋务运动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等等。

历史辯论赛的价值不仅在赛场上,更多的是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正反双方都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只有论据丰富了,充分秉承了“论从史出”的价值观念,才能在论战中辩得有理有据。辩论双方的基本观点一定是来源于教材的,以“李鸿章其人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一辩题为例,教材中关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署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史实支撑了“李鸿章其人过大于功”的基本观点;而教材中关于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一系列著名的民族工业的史实支撑了“李鸿章其人功大于过”的基本观点。

仅持有以上观点显然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进一步搜集辩论资料。李鸿章其人在签署《马关条约》期间肩膀中枪依然与日本唇枪舌剑为国争取利益的故事可以有力反驳“李鸿章其人过大于功”的观点;而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期间表现出的封建官僚的一系列腐败作风以及在甲午战争威海卫战役中“弃战保船”的做法又有力的反驳了“李鸿章其人功大于过”的观点。这些拓展出来的历史故事,并没有出现在教材中,而是需要学生通过查阅书籍、借助网络等途径去获取。

在双方的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中无疑加深了选手以及观众对李鸿章其人的更全面的思考和认识,深度学习也就随之产生了。辩论赛需要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素养,每方四人需要分工合作,无论是赛前还是赛场上,团队之间的默契合作都是取胜的关键要素,参加辩论赛无疑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值得补充的是,在制定历史辩论赛活动方案时,对于活动流程和评比标准应该进行十分科学的制定和规划,活动的组织实施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对于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四)历史照片展览

历史照片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形式之一,能够还原历史的真实场景和面貌,重点体现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在教材中配有大量的历史照片作为插图,每张照片下面配有一行文字即照片的题目。举办历史照片展览,就是设计一定的历史主题,用照片来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最终串联出一个完整的历史阶段的全貌。

不同的主题类似于历史博物馆里的不同展厅,校本化的历史照片展览活动,需要学生依据教材的编排,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性,自己去设计展厅的主题。每一个展厅的主题可以是一个单元或多个单元的整合,展览的照片可以选取自教材,也可以根据教材介绍的历史事件自行上网进行搜集。每一幅照片下方需搭配一段介绍性文字,介绍性文字不是简单的照片标题,而是对照片场景的描述或相关的历史史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为每一个展厅撰写导语,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历史主题研学旅行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文件中提到:“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可以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例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历史遗迹等,以大连地区为例,可以组织学生到现代博物馆、大连市规划展示中心、旅顺等场馆和县区进行研学考察。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其他城市的研学旅行基地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如位于卢沟桥的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再如“重走长征路”主题研学旅行等,都是与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一些研学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研学旅行应将“研学”和“旅行”二者有机结合,在组织活动之前需设计一份知识探究学习单,让学生带着需要探究的问题去旅行,在旅行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另外,研学旅行对组织方的组织管理要求极高,需提前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切实落实安全责任。

历史实践活动课程的类型十分多样,还包括历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总之,教师可以在充分研究教材、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设计丰富多彩的历史实践活动,充分延展历史学习的资源边界;在组织实施历史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完成相关的育人目标,重点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突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全面落实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让历史课程发挥出更大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凤莲,李桢.基于统整理念的学校课程构建[J].教育科学,2019(1).

[2] 王春丽.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课堂实践[J].辽宁教育,2020(3).

[3] 郭晓琳,许芳杰.迈向2035的教育:国际智慧与中国行动[J].现代教育管理,2019(5).

[4] 邹逸.反思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中的“个人性”偏狭[J].教育科学,2019(1).

[5] 叶小兵.简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教学特征[J].历史教学,2017(12).

[6] 陈玉琨,田爱丽.慕课 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7] 张微.部编历史教材初探[J].考试周刊,2018(42).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历史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小黑的旅行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夏日旅行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