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让网络交流成为家园共育的重要纽带。为应对疫情防控期间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很多幼儿园推出了线上教育,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微信号、电话与视频连线等,向家长宣传疫情期间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那么,幼儿园该怎样帮助家长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教育呢?一些幼教专家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了解家庭育儿情况,对家长进行分类指导
在幼儿园,教师直接面对孩子进行教育,现在孩子在家,教师对孩子的教育需要通过家长这个中间环节,因此把握家长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身体近况如何,目前家庭照护人主要是谁等,幼儿园必须心中有数。”南京师范大学顾荣芳教授说,幼儿园可以根据家长的文化水平、育儿观念、育儿能力、对教师建议的信任程度或配合程度等,对家长进行分类指导。应该说,此时对家长的指导更应细致、到位,让家长能够正确地解读孩子,科学地实施教育,并能准确地反馈孩子的生活情况。
目前,很多幼儿园给家庭提供了不同的线上教育内容,一些家长也从不同渠道表达了自己对此的看法。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园长崔利玲发现大概有三种声音。第一类家长表示“疫情期间孩子不焦虑,我们充分享受亲子互动与高质量陪伴”,这类家长通常拥有高学历或注重教育。第二类家长表示“孩子开心我焦虑了,亲情陪伴期太长了,吃不消了”,这类家长通常生活压力大或平时与孩子接触少。第三类家长则表示“我们需要专业指导,疫情期间我们可以做什么”。崔利玲认为,“对第二类和第三类家长而言,线上教育内容不仅需要,且非常必要。所以,及时支持和帮助家长,实现特殊时期的家园共育,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幼教工作者的責任”。
然而,到底该给幼儿家庭提供哪些支持和帮助,线上教育提供方也在不断摸索。
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冬兰收集了网络上各类提供给家庭的育儿信息,她感觉信息多而繁杂、同质化程度高,身边一些家长也表现出“选择困难症”。她说:“家庭与教育机构不一样,更加注重生活化、个性化教育,每个家庭情况不同,他们更需要个别化、精细化指导。”
要有共育意识,面向家长既给“鱼”也给“渔”
在崔利玲看来,对于线上教育,不管是何种内容和形式的,都应该具备“假期”“疫情”“儿童”“共育”意识,否则就没有了及时性、特殊性、有效性。她进一步解释说,有“假期”意识,就要为防疫期间孩子长时间生活在家庭狭小空间中着想;有“疫情”意识,就要及时传递新冠病毒的科学防控知识;有“儿童”意识,就要考虑学龄前儿童的学习方式与年龄特点;有“共育”意识,就要以父母为读者群,既给“鱼”也给“渔”。
教育自然地渗透在生活中,注重游戏化和趣味性
生活即教育。“教育内容要自然地渗透在生活中,注重情境性、游戏化、趣味性。”浙师大幼教集团第一幼儿园原园长朱瑶说,幼儿园可以引导家长制订适宜的一日生活计划,一天活动要动静交替、劳逸结合、任务式和自主式交织等。
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家长陪伴孩子也有疲惫的时候,自己和孩子都难免过多使用电子产品,甚至导致依赖。此时,全家一起培养自控力显得格外重要。“培养孩子自控力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群体影响,现在是隔离居家时期,家庭就是一个重要群体,可以借助群体影响的力量,互相监督,互相促进,育人育己。”朱瑶建议,家长要用同理心去倾听、去沟通,用一起做游戏的办法来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孩子的所见所闻,蕴含教育契机
此次疫情是危机,也是一次教育契机。不少幼教人认为,除了向孩子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还可以借机培养孩子很多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海南省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业务园长李琴说,疫情给孩子的居家生活带来很多变化和信息,家长可以跟孩子探讨很多问题,由此培养其各方面能力和素养。比如,谈论病毒传播、防护及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孩子对生活环境和客观世界的科学态度,帮助孩子理解生活习惯和身体健康的关系;聊聊病毒来源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孩子萌发敬畏自然和行有所止的生态意识;关心武汉小朋友和身边小伙伴的健康状况,帮孩子发展友爱团结与尊重协同的行为品质,等等。
疫情期间发生的事在孩子的生活中留下痕迹,幼儿园该如何利用相关资源为后续可能生成的课程做准备?
上海市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园长宋青说,孩子与成人一起经历了整个疫情过程,居家防疫也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和学习的过程。幼儿园可将孩子的所见所闻,尤其可以聚焦“人与自然”“抗疫英雄”“健康生活”等与孩子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相符合的经验进行梳理、统整,帮助孩子以其所熟悉与喜爱的方式,去发现与了解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也可借此契机激励孩子勇敢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友爱他人、团结一致的精神力量。
王冬兰觉得,对于线上教育,幼教人不要发力过猛。“我们应该鼓励家庭享受天伦之乐,把握生活中的美妙时刻、高光时刻。同时,结合疫情期间的种种,真正静下心来反思一下,什么样的教育最有价值,做人的教育和生存技能教育过去是不是做得不够,而这也是生活化课程应该体现的。”
(《中国教育报》2020年2月23日 纪秀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