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体验?愉悦进餐

2020-07-27 15:46谭舒医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2期
关键词:幼儿

谭舒医

【摘要】进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或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幼儿园一日生活指引》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重视不同类型活动的教育价值,支持幼儿在生活活动中提高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因此,我园以幼儿“自主体验·愉悦进餐”幼儿自助式用餐活动为例,对幼儿自主进餐新方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自助式用餐;自主体验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 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 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 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 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 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养成不应该与实际生活相分离,而应在生活中养成和提高。

一、问题的提出与讨论

进餐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幼儿在园的进餐活动通常包括早餐、午餐及午点等环节。其进餐方式通常是统一配送,集体用餐;幼儿餐前准备环节需要做的仅是餐前洗手,排队等待领餐。在常态进餐环节中,我们观察到幼儿在排队等餐中对于现餐方式有了异议。从幼儿们的议论中,我们捕捉到他们对进餐方式有了新的想法,在餐后晨谈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就进餐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在讨论中,幼儿们提出对现用餐方式存在排队等待时间长的问题,并提出排队等待时间长的具体原因,包括排队的人数多且队列少、教师与保育员忙不过来等。讨论期间,有幼儿分享了自己去自助餐厅进餐的经历,激发了大家对于自助式进餐的讨论,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记录幼儿表述的自助式用餐的优点,包括等待时间短、能吃多少装多少、不剩饭、自己收碗等。

幼儿对自助式用餐方式表现出很大的热情,教师鼓励幼儿通过现有生活经验、寻求家长帮助、收集素材等寻找班级开展自助式用餐的最佳方案。随着讨论的深入和资料资源的积累,共同确定了“自主体验,愉悦用餐”主题,开始了幼儿自助式用餐活动的探索之路。

二、自助式用餐活动的设计与完善

(一)物质准备与环境创设

自助式用餐区别于传统用餐方式,在于取餐到用餐这一流程都由幼儿自主探索设计,为了支持幼儿对新用餐模式的探究,我们购买添置了大餐盆、餐具碟以及轻便的符合幼儿尺寸的饭勺、菜勺、汤勺等各种便于自助式用餐的餐具。

在了解幼儿愉悦用餐的前期经验与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在区域中准备了书写记录工具,鼓励幼儿以自己喜欢的图示法或是图文结合的思维导图,及时记录下自己或同伴们对于自助式用餐的看法。并设立“问题收集墙”,方便幼儿自由表达对愉悦用餐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和想法,引发幼儿进行更深层的探究。

(二)方案试行与问题发现

物质材料准备完备后我们进行试行自助式用餐方案。经过讨论决定,在传统用餐方式的基础上邀请部分小朋友体验自助取餐。在这次试行中,暴露出了一些具体问题:如,取餐路线不明确,取餐返回的幼儿与前去取餐的幼儿会发生碰撞事件。

(三)方案修改与表决通过

针对试行方案中出现的问题,老师餐后活动中组织了第二次讨论,鼓励幼儿对自助式用餐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幼儿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路线设计方案,商议制定出更合理的取餐路线:在取饭菜聚餐处分别设立两条队伍,取餐后原路返回座位,再从固定路线换盛,这一方案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举手表决的形式通过执行。

(四)活动实施与时间比较

自助式用餐活动再次实施,在值日生示范取餐的行走路线后,幼儿自觉地按取餐路线进行取餐和换盛,迎面相撞的事件大幅度减少。顺畅、自主自助的取餐,大大提升了幼儿的用餐积极性。

原用餐方式和自助式用餐,究竟哪种方式能减少取餐时间?问题提出后,幼儿经过讨论与教师的支持助推,最终决定在下一次取餐时,由值日生分别用计数、手机、计时器等方式对原取餐方式及自助式取餐进行用时比较,结果证明自助式用餐方式明显缩短了幼儿取餐时长。

(五)活动拓展与深化

1.菜品播报员

自助用餐过程中,幼儿对菜品的兴趣与好奇也日益浓厚,在晨谈讨论中,幼儿们萌生了对菜品进行播报的想法。在老师与家长的配合下,决定每次用餐由一位小朋友担任菜品播报员,让幼儿提前收集关于第二天菜品的资料,并且准备播报稿,在用餐前对菜品进行介绍。

2.自主准备水果餐

根据幼儿对自主果饮餐的需求与商议决定,我们添置了一套适宜的削、切、装、吃水果用具,如,削皮机、切片器、小砧板等,每天的水果与饮品小餐点,由轮值的值日生为大家准备:饮品餐在自主区域游戏时,幼儿自主地去取餐处,根据餐牌提示,自斟自饮定量的饮品;水果餐轮值生提前备好,户外活动回来整理好物品、更换好衣物的幼儿亦可自主到“取餐处”定量取水果吃。

3.买菜帮厨体验

应幼儿探索需求,开展“阳光厨房”体验活动。幼儿以小组形式跟随厨房的食品采购员去市场体验买菜,到厨房进行“帮厨”,协助洗菜、择菜,还在轮值厨工的介绍下,参观厨房的设备设施,了解餐点的制作流程,并在班集体进行分享。

三、幼儿自助式用餐方式分析

幼儿自助式用餐活动是幼儿自发,在教师的支持与回应下持续探究而生成的自助式用餐系列活动。它打破传统进餐活动中教师高控式指引、幼儿机械被动参与进餐模式,教师以开放、前瞻的专业素养引导幼儿对“用餐”进行深入自主体验探究。该活动初始目的是为了减少幼儿在进餐时的等待时间,满足幼儿“愉悦用餐”的自发需求。其教育价值在于幼儿对用餐现状提出质疑与需求,幼儿的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及解決问题层层递进中的自主学习、主动体验及经验获取。

(一)幼儿全程参与活动的讨论与设计,充分体现自主性

幼儿自助式用餐活动根本目的在于在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对原进餐模式的质疑,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与尝试解决用餐活动遇到的问题,重视幼儿在生活活动中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

幼儿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实践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再探究……的自助式用餐系列活动中,不断融合幼儿在生活中获取的直接和间接经验,提高了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锻炼了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幼儿在生活中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此外,通过与同伴、家长展开“愉悦用餐”的系列讨论、素材收集、思维导图式的记录,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及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走入阳光厨房,发展了其主动交往能力。

(二)幼儿共同制定规则,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自助式用餐活动中,进餐的规则基本上是由幼儿自主讨论,投票选择而产生。比如,自主取餐、取餐路线、取餐顺序、取餐礼仪、用餐礼仪、菜品播报员的轮值等,这些规则都是幼儿自主讨论,教师“隐身”助推而形成。规则的自主拟定意味着幼儿对规则有了一定的思考与理解,并且持赞成的态度,因此,幼儿也有更大的热情去遵守和监督,使活动能够更轻松有序地进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三)鼓励幼儿发现讨论问题,积极参与物质的准备与环境创设,增加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与参与度

我们注意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探究氛围,鼓励幼儿发现问题、讨论思考、积极推进,支持助推活动不断细化和深化。如,当幼儿对传统的用餐方式产生异议及对自助用餐的需求后,教师提供充分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以自己喜欢的图示法或是图文结合的思维导图,及时记录下自己或同伴们对于自助式用餐的看法;当产生如何证明自助式用餐取餐用时优于原取餐模式时,适时引导幼儿讨论,提供计时器、手机、时钟等计时工具,鼓励幼儿记录比较原等待式取餐与自助式取餐的用时差别,幼儿在亲身体验与自主学习中,通过时长判断用餐的形式是否得到优化;当幼儿提出要自主准备水果餐时,提供适宜的削、切、装、吃水果用具,鼓励幼儿自己动手为集体准备水果餐,在分工合作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及自主服务、服务他人的意识,鼓励幼儿制作“水果餐”“饮品餐”餐牌,在观察操作中了解自身每日水果及饮品摄入量等。

四、总结

“一日活动皆课程”,在进餐活动,同样需要给予幼儿充分自主体验的学习空间,紧抓幼儿每一次的问题“萌芽”,引导幼儿主动进行自主探索,营造愉悦的进餐环境,不仅有助于幼儿自主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让幼儿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中愉悦用餐,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更有助于养成幼儿主动思考、探索的自主学习习惯,并提升幼儿自我服务及服务他人的能力。

在自助式用餐活动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有良好的物质准备和环境创设,如进餐工具要符合幼儿的身体特点,为幼儿提供既营养又丰富的食物;其次,老师在幼兒进餐过程中要尊重幼儿,避免强制与高控其行为;此外,遵循幼儿发展的客观规律,将自主进餐划分成阶段性目标是更加适宜的方法。最后,关于“自主体验·愉悦用餐”的探究并未结束,我们将继续深挖幼儿的兴趣点,尊重幼儿自由自主、体验创新的游戏天性,为幼儿提供适宜多样的材料、灵活多变的探究空间与环境,帮助幼儿在系列探究活动中积累经验,提升良好的主动探究学习品质,让幼儿成为用餐活动中真正的“主人翁”,享受用餐活动的自主与愉悦。

参考文献:

[1]谭清泉.在生活环节培养幼儿自主进餐能力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4):125.

[2]校欣玮.全人教育视野下大班幼儿自主进餐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