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即时练笔的类型及训练策略

2020-07-27 16:26张鹏珍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类型阅读教学

张鹏珍

摘    要     阅读教学中的即时练笔为保证其时效性,强调在课堂上“即时”完成。有机、有度的即时练笔根据功能的不同,或以写促读,或以读促写,或读写互促,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即时练笔 类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很多教师将语用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也逐渐从起初的“读中学写”发展到“读中有写”,再发展到“边读边写”,即时练笔也由此蕴育而生。即时练笔,强调“即时”二字,要求练笔能够在阅读课堂上即时完成,以提高练笔的时效性。即时练笔不适宜搞长篇大论,强调一课一得,即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文本的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有度、即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使读写相得益彰。依据阅读和写作各自侧重点的不同,笔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验,总结出三种即时练笔类型:“促读”类即时练笔、“促写”类即时练笔和“读写互促”类即时练笔。

一、“促读”类即时练笔及训练策略

“促读”类即时练笔,是指借助写作来促进阅读的即时练笔。这类即时练笔中的写作,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关键字、重点句、空白点,更明确、清晰、彻底地领会文本的内涵、把握文本的主旨。

在进行这种类型的即时练笔训练时,教师要注意避免设计粗浅、简单的“写一写”,应创设相关的练笔场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写作方面的支持。例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作者借对樟树的描写来赞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如何让学生理解宋庆龄也像樟树一样具有外在美和内在美时,笔者的教学策略如下。

第一步:比较异同。比较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异同。(第四自然段是写樟树的外在美,第五自然段是写樟树的内在美。)

第二步:体会宋庆龄的外在美。看课本中宋庆龄的照片,说第一印象(美丽、端庄、优雅……)。教师总结:看来,宋庆龄和樟树一样,拥有外在美。

第三步:体会宋庆龄的内在美。补充阅读《宋庆龄小故事》,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故事。教师总结:宋庆龄和樟树一样,也拥有内在美。

第四步:设置即时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宋庆龄。尝试使用“无论……总是……”“只要……就……”“即 使……仍然……”等关联词语,最后一句请这样写: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第五步:汇报交流。

较为复杂的句式训练是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课后的第4题要求学生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通过补白有关宋庆龄的小故事,学生对伟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联系前面第五自然段中对关联词语的学习,此时用关联词语写几句话赞美宋庆龄,伟人的高大形象就走进了学生的内心深处。

“促读”类即时练笔关注的是学生对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和内容主旨的把握和理解,一般不考虑言语形式和写作技能方面的教学价值。传统的扩写(如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想象画面,把它写下来)、缩写(如把《猎人海力布》缩写成一个简短的故事)、续写(如《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一文最后的省略号,说明故事还没结束,请结合故事内容续编下去)、改写(如把郭沫若的散文《白鹭》改写成说明性文章)也属于这一类型的即时练笔。

二、“促写”类即时练笔及训练策略

“促写”类即时练笔,是指借助阅读来促进写作的即时练笔。在这种类型的练笔中,阅读是一种手段,最终为写作服务,即通过阅读来为写作提供语言范式和写作技法等内容。“促写”类即时练笔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经常采用的练笔形式有文本语言和写作技法两类。

1.借鉴语言范式

王尚文教授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一文中提出:“‘正确理解就是通过话语准确把握说话者的说话意图,‘正确运用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图而有组织、有设计地说话或写话。” 文本中典型的句式、段落、篇章等承载了丰富的语言训练信息,教学时教师从阅读文本中提取值得借鉴的语言范式,巧设即时练笔,引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如《伯牙鼓琴》一文有这么两句:“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教学时,不妨运用如下策略。

第一步:朗读。注意断句,读出文言文的节奏美。

第二步:理解。弄懂这两句话的大概意思。

第三步:欣赏。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中分别演奏“高山”和“流水”的部分,感受樂曲美。

第四步:想象。伯牙的乐曲中肯定不止有高山和流水,还可能有清风、明月,钟子期听了分别会怎么说?伯牙的乐曲里还会有什么呢?钟子期听了,又会怎么说呢?

第五步:设置即时练笔。仿照文中句式,拿出笔来写一写——

志在清风,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若清风。”

志在明月,锺子期又曰:“ 鼓琴,皎皎兮若 。”

志在 ,锺子期又曰:“鼓琴, 若。”

第六步:汇报交流。

上述即时练笔,借课文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借课文的语言来规范学生的语言,最终学生发现了文言文句式的密码,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2.借鉴文本表达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很强的代表性。这些课文融汇了作者甚至编者的智慧,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主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炼出文本的写作密码,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如《天鹅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在反春寒的贝加尔湖畔,一群天鹅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和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取食,从而赢得生机的故事。文章的第五、六自然段,作者使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生动描述了天鹅们破冰那感人而又悲壮的场面。这是一个很好的练笔的“点”。那么,如何抓住重点段,设计“即时练笔”呢?

第一步:对比,找不同。第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同样是写天鹅破冰,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一只天鹅破冰,我们把它叫作“点”;一群天鹅破冰,我们把它叫作“面”。这种写作方法叫作:点面结合。)

第二步:拓展,开思路。点面结合可以让故事更加扣人心弦。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写一段话。老师这里有几个素材——

素材一:两张照片:一张一只蚂蚁在搬一粒蚕豆,另一张一群蚂蚁在搬一粒蚕豆。这两幅图,哪个适合做“点”的描写,哪个适合做“面”的描写?

提示学生,描写的时候可以展开想象,加入蚂蚁的动作、声音、神态的描写。

素材二:拔河照片。这是什么场面?如果点面结合,你打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打篮球,踢足球都可以这样写。)

第三步:设置即时练笔。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同学们一起值日,一起参加演出等等。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场面,开始写吧。

第四步:汇报交流。

这样的即时练笔,体现了方法和策略的程序性知识从隐性到显性的呈现过程。经常进行这样的练笔活动,学生会渐渐发现写作的门路,逐步掌握写作的规律,从而激发写作的欲望。

三、“读写互促”类即时练笔及训练策略

“读写互促”类即时练笔,是指借助阅读和写作的相互配合,來完成某一任务的即时练笔。该练笔中,阅读和写作进行了深度融合,既不是以读带写,也不是以写促读,而是两者即时交互作用,共同参与意义建构,“读”促进了“写”,“写”反哺了“读”。这一类型的即时练笔,从课文中来,到课文中去,极大地推进了即时练笔的深度和广度。

如《赶海》一文,回忆了作者在童年时期跟着舅舅去海边摸海星、捡贝壳、捏大虾等趣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文中第三自然段中的 “嘿”“哎呦”“咦”等语气词不仅蕴含丰富的情感信息,而且还具有韵律的美感。如何抓住语气词,化作者的表达为学生的自我表达呢?

第一步:发现语气词。赶海的趣呀不仅藏在动词中,还藏在这些词中(黑板出示)——咦、嘿、哎、哎呦、哦。你发现这些字都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口字旁,像这种从口里发出的表达某种感情的词语叫作语气词。)

第二步:寻找语气词。除了黑板上的这些语气词,你还知道哪些语气词呢?

第三步:使用语气词。知道那么多的语气词,你会用吗?

,大海一望无边!

,一条小丑鱼向我游来。

,别出声,我要把它捞起来。

,它还是逃跑了!

第四步:设置即时练笔。不同的语气词,所表达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当然,赶海的趣还有很多,比如说文中还提到捡贝壳,但作者只是一笔带过。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在捡贝壳的时候,可能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拿出笔来写一写,如果能用上一两个语气词,那就更好了。

第五步:汇报交流。总结:你看,加入适当的语气词,赶海显得多么有趣啊!来,完整地读一下第三自然段。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找准练笔的“点”,巧设即时练笔,从而让学生把握阅读的技巧、掌握写作的技能,达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魏小娜.“读写结合”的三种课型例析——以人教版小学高段语文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4(08).

[2] 项飞.理解与运用同步阅读与写作齐飞[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6(03).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类型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