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炜炜
(日照港口医院,山东日照 276800)
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脑血管循环障碍属于其重要的临床表现,而缺血性脑卒中致病率占据到脑卒中发病率大半以上。 近些年,随着急救和重症监护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把控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致死率,不过致残率依旧处在偏高的水平。 所以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具有非常关键的价值。 通常情况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进行口服抗血小板凝集药物也是当前目前临床实践过程中非常高效防止脑卒中复发的手段,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不断地改良患者生活质量。 缺血性脑卒中后实施早期的康复治疗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效果[1]。 该文随机选取该院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期间收治的36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编号后随机划分为两组开展临床治疗工作,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36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编号后随机划分为两组开展临床治疗工作。 纳入标准:患者都有失语、偏瘫以及失调等代表性的症状,所有患者都经过颅脑CT 确诊。所有患者住院时间都在20 d 以上,同时且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患者。 分析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0∶8;年龄最大患者为70 岁;年龄最小患者为53 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0.2±3.1)岁;受教育年限为6~17 年, 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10.9±2.3)年。 参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1∶7;年龄最大患者为72 岁,年龄最小患者为54 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1.4±3.4)岁;受教育年限为6~18 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7±2.6)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取基线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统计学比较。
所有患者都进行链激酶溶栓诊治,溶栓治疗同时出院后,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5 mg/次。
另外,参照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在24~48 h内进行院内早期康复治疗,出院后必须进行及时的电话随访支持。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就是加强健康教育。 详细的内容:可以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强化健康宣教力度。 另外每天医护人员必须向患者和家属进行30 min 左右的健康知识教育,同时不断地安抚患者及其家属,同时主动地回答出患者和家属提出的疑问。 其次是实施心理辅导。 通常情况下是进行环境辅助以及激励疗法。 患者在稳定后,利用播放音乐以及小品等不同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运用鼓励以及支持性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提升患者自身的心理抗压能力。 再次就是进行早期的行为干预。具体来看,主要就是进行饮食与吞咽训练,肢体康复训练等不同方式[2]。 吞咽训练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从实际的缓和吞咽难度进行针对性的吸吮、鼓腮以及被动舌运动等类似的动作指导, 同时实施相关的饮食支持。 在具体的发音障碍训练中,强化对于K,T 音节的发音训练,不断深入;在肢体康复训练过程中,订立科学的训练计划,同时充分地进行示范演练,另外需要不断实现从被动辅助训练到主动锻炼的演变。 最后就是出院后的随访。 每半月1 次,具体就是加强患者对于医嘱的依从性以及定期复查等相关内容。 另外发病1~2 周:协助患者保持后良肢位,让患侧上肢处于伸展位,肩外展50°、内旋15°、屈40°,手指诸关节都进行伸展;患侧下肢保持屈曲位,踝关节于中立位,背屈90°,伸膝,避免髋内以及外旋。 发病3~4 周:按照患者具体恢复情况实施相对性的训练。 被动运动涵盖了按摩患侧手以及下肢,更好地加快血液循环,控制疼痛以及肿胀。 被动活动患者的不同关节,如屈伸、外展以及旋前、 旋后等,从大关节到小关节、从近端到远端到患侧,活动量从小到大,不断循序渐进;训练时需要求患者家属在场,更好地协助患者进行训练。 坐位期进行坐位平衡练习,保持有效坐位,递增恢复肌力的练习。下床后开始站位平衡以及上下楼梯等练习。 按照患者恢复情况,科学指导其进行日常生活训练。
详细地记录患者出院前以及出院3 个月神经损害(NDS)评分(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生活能力(ADL) 评分(修定版Barthel 指数法)与抑郁程度[3]。
该文研究数据统一导入SPSS 19.0 统计学软件中集中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形式表示,后采取χ2检检,计量资料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照组与分析组患者出院前NDS、 ADL 得分分别为(12.4±2.0)分vs (12.9±2.4)分、(32.2±7.6)分vs(33.4±9.3)分,出院3 个月后参照组NDS 评分低于分析组(5.3±2.1)分vs (6.5±2.4)分,而ADL 评分高于分析组(67.2±8.5)分vs (60.6±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功能改善情况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功能改善情况对比[(±s),分]
组别NDS 出院前N 3 D个S 月出后院ADL 出院前 A 3 D个L 月出后院)12.4±2.05.3±2.132.2±7.667.2±8.5)12.9±2.46.5±2.433.4±9.360.6±7.4 0.246 82.356 93.257 93.297 5<0.05<0.05<0.05<0.05参照组(n=18分析组(n=18 t 值P 值
两组患者出院后没有出现复发病例,大部分的并发症为便秘、Ⅰ度压疮等。参照组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分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发生情况对比[n(%)]
相关的数据显示[4],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达到了25%~30% ,临床实践过程中,除了需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溶栓治疗之外,还需要对脑卒中的危险要素,也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血管堵塞进行充分地预防性诊治。 阿司匹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血小板的环氧合酶乙酰化,可以很好地控制血小板花生烯酸的代谢,进而不断地缩减血栓素A2 (TxA2 )的生成,对于TXA2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逆的控制效果,所以这种药物被良好地引用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5-6]。 除了进行正常的口服药物之外,一定程度的系统康复治疗也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生理以及心理功能的逐步恢复。 健康宣教可以在一定层次上提升患者的医嘱依从性,不断坚持服药配合一定程度的康复训练,给患者逐步的功能恢复夯实基础。 另外患者的中枢神经已经受到破坏,简单的药物治疗无法恢复到其之前的功能,利用早期行为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患者的运动神经元, 提升肌力,降低瘫痪程度。 另外脑卒中患者非常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情感障碍,特别是出现一定的抑郁症[7]。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必须要把心理辅导同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良好地运用到患者康复的系统过程。 具体来看,医护人员需要注意倾听,从而获得患者的充分信任,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助,缓解患者内心的紧张情绪。 另外还需要进行最大程度的鼓励以及心理辅导,对患者的进步进行鼓励和表扬,更好地帮助患者构建康复的信心[8]。
从该文的实验对比结果来看,参照组患者经过早期系统化的康复治疗, 其自身的神经损害恢复情况,以及能力改善情况都显著地好于分析组患者。 因此可以看出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用药,可以从用药、行为等不同方面进行扶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缩减病残水平。 从目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治而言,选取适合的药物也是不同临床工作者必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该文的研究结果发现阿司匹林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双重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疗效,可以有效地改良患者远期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降低了患者3 个月复发的风险,减轻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推广。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总体起病急,治愈率偏低;随着诊断水平的快速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活率趋于提升,不过大部分患者都会遗留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而康复治疗能够更加有效地改良患者的预后效果。 充分考虑到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以及功能上具备可再生和可塑性等特征,能够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对受损神经元实施修复,而科学以及系统的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推动血液循环,递增神经功能,加速新陈代谢,另外还可缓解肌肉萎缩等障碍性并发症,最终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缩减致残率以及致死率。 因为康复治疗的内容较为广泛,医护人员不但需充分地向患者耐心讲解相关医学知识,同时聆听患者的诉说,更加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同时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进行充分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