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燕 李维娣
伴随教育技术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微视频教学资源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它不仅能够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传统教学的弊端,而且适应了现代教育技术变革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扩展教育教学资源来源的渠道,改革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一的资源获取方式,因此,短小精悍的微视频教学资源如何高效的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相结合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成为教育研究者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在总结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微视频资源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由于农村的教学点地处偏远,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只能勉强保证语文、数学课教学,像道德与法治课音乐、美术、英语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无法开展正常教学活动,对学生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本人多年从事电化教学工作,受教师微课竞赛活动启发,针对此种情况,想出这样一个解决办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部分,微视频的概念界定及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意义。一是微视频资源被广泛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对微视频的含义及基本特征笔者进行界定,以便更好的理解微视频的特征。二是微视频设计制作的理论基础:情境学习理论、视听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微型学习理论等。三是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微视频资源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意义。
第二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微视频设计制作的流程。第一步就是进行前情分析,涉及可行性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等方面。其次是微视频资源的选择与处理,包括时政新闻、优秀的网络资源、自己录制等选择途径,通过Premiere视频软件、格式工厂等对选择的视频进行编辑处理。再者就是脚本的编写与处理,然后从选题、时间、制作手段、内容安排等方面论述微视频制作的要求。
最后是微视频资源的后期处理。本文选取了鲁人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的部分内容作为教学案例进一步论述了微视频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第三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微视频资源运用效果分析及思考。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微视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效果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分为四部分,涉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建议等方面。
通过教学实践以及学生反映的问题對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二是教师要善于引导,三是要考虑学科特点,设情激趣,四是防止内容过多,节奏过快,五是避免呈现不清,分散注意。
微课,是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策略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主题聚集,主题突出,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的特点,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基于以上特点,再结合农村小学的教育目前状况,可以看到在村小想找到一名具有专业素质的教师非常难,但在现有条件下配备一套电脑、电子白板或液晶电视等设备,与找一名专业教师相比容易很多。那么在设备配备到位后,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可以围绕教材教学内容,确定关键知识点,通过农村远资源和网络搜集与本课相关的微课资源,当然如果当地教育部门能足够重视并提供帮助的话,完全可以组织人力根据教材内容,分别按学科分类拍摄制作一整套微课教材资源供农村教学使用,虽然工作量会很大,但也劳有所值,能真正解决村小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难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微课资源为主导,写好教案,设计好教学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微课内容的同时,与学生共同学习,然后对学生进行辅导,形成学生听微课、教师辅导、学生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不如专业教师亲自讲授的教学效果好,但对于地处偏远地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却可解燃眉之急。
利用微课不仅可以弥补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课教学的不足,实际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感觉某个教学内容的动作把握不准,也可以找到微课视频,同学生一起观看,一起学习。在语文、数学教学时,找到相关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的微课视频,教师即可以通过视频学习,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学习中存在的理由,自主观看学习。总之,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与应用的今天,只要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微课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情境化、形象化、趣味化,加大学生信息的接受量,就可以有效改善农村专科课教学的目前状况,从而推动农村专科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