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选日
对于一个人来说,有一个响亮好听又有涵养的名字,也许能影响到他的一生。同样对于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来说,取一个好的题目也非常的重要。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即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因此,题解文章的标题有助于我们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倾向。所谓画龙点睛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文章的题目是读者最先接触的内容,是我们读文章的一个第一视角,也是我们读一篇文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深入地研究和思考文章题目对接下去的阅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中文言文中的许多文章的题目就值得我们好好的研究。曹操的《观沧海》画面壮阔,气势如虹,一个“观”字,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俗语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但这种大景观、大气势,需要满腹经纶、胸怀天下的仁人志士才能看到,才能理解,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才是那样的深邃旷达。诗人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向上,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二首诗中的一首。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灰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轮孤月上了。此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关于诗歌的题目解读,了解了陆游的生活,了解了陆游的爱国情怀之后,重新来读诗歌题目“十月四日风雨大作”就会让我们对作者陆游产了无限的敬意。因为这个题目就描写了一位渴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老人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报国心切的心理活动。与其说是大自然风雨大作倒不如说是诗人爱国情怀如浪翻滚的表达。“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
《愚公移山》这则寓言出自《列子》。题目中的一个“移”字含义丰富,力鼎千钩,把北山愚公豪迈的气势和不朽的贡献表达得淋漓尽致,简单而丰富智慧而艺术。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现了古人人定胜天的宏伟构想。太行王屋奈我何,万众一心退敌国。感动神灵和天地,移山造田如唱歌。我想愚公移走的还有我们消极的思想、懈怠的行为以及颓废的精神。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题目看起来很普通,但绝非平庸之题。“记”是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他被梁衡先生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历程中最出色的散文,因为它不仅留给了我们丰厚博大的精神财富,同时也留给我们经世致用的政治财富。因为范仲淹,岳阳楼留下了千古美名;因为《岳阳楼记》,范仲淹在中国的政治历史丰碑中不朽。阅读从题目开始,同时也从知人论世开始。
现代诗文的标题更具创意,更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我爱这土地》是诗人艾青的爱国情怀的释放,题目中的关键词“爱”“土地”表达直白,“爱”字突显了诗人的意图,斩钉截铁,毫不含混。“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让读者思考:怎样爱?为什么爱土地?为什么要写鸟儿?为什么要“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原来,这是诗人爱国所选择的一种独特而执着的表达方式。
《致橡树》是朦胧派诗人舒婷的代表作之一,至真至善,致美致情。有人认为它是一首爱情诗,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首爱国诗,还有人认为它是一首哲理诗为什么人们对这首诗的认识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首先就在于题目中的橡树既是物象,又是意象,既是实体,又是象征。不同职业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阅历的人会有不同的启发。所以,《致橡树》堪称朦胧诗精品中的精品,绝佳,绝美,绝唱。
朱自清的《背影》题目“背影”二字是全文的写作线索又是文章题旨得以集中反映的所在.以“背影"为题含蓄隽永"背影"既是人物形象的素描又是人物精神的写照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结点作者把长期郁结在心头的强烈感激之意刻骨的思念之情完全寄托在对父亲背影的形象刻划上.文章以“背影"为题这是一个最好的注脚。本文为什么以《背影》为题?“背影”是全文的写作线索,又是文章题旨得以集中反映的所在。以“背影"为题含蓄隽永"背影"既是人物形象的素描,又是人物精神的写照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结点。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心灵之作,我们先不说文章的内容,就拿题目来说,紫藤萝是一种花,瀑布是一种水流自上而下的自然景观,作者为何要把他们连在一起?原来作者的经历和这株紫藤萝的经历很相似,都遇到了人生的不幸,都从不幸的经历中走出了低谷,实现了重生,所以,当作者看到这一树的藤萝花越过了昔日的曲折重新展示旺盛的生命景观的时候,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一下子找到了生命的启迪更加振奋地走向更坚强的人生。题目把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比作瀑布,生动形象,特点鲜明,耐人寻味。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附着着作者的第一次构思,也反映着文章的侧重点,还给读者创设了绵长久远、辽阔无际的想象空间。文学作品的题目极具爭鸣,丰富而鲜明,多维而形象。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样式,都有其一定的侧重点、闪光点。就拿小说来讲,有的用长镜头衔接;如《故乡》;有的用环境烘托,如《孤独之旅》;有的用细节表现,如《我的叔叔于勒》;有的用心理描写,如《心声》。每一篇小说的题目都是耐人寻味,内涵丰富。
当然,想要写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考虑文章的整体内容,还要明确观点、立场和中心思想,然后才是考虑文章风格,最后根据各自的特性来写标题,有的时侯,好的标题能够为我们的文章加分,所谓文好题半,就是这个道理。可见文章的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有多重要。文章中的标题可以说是文章的头彩,标题选好了,会让读者有阅读的欲望,相反,如果是标题不吸引人,读者可能会一眼瞟过,不会阅读你的文章。即使你文章内容写的非常好,但是读者看到你的标题没有阅读兴趣,就不会点击这篇文章,也就看不到文章里面的内容,所以好的标题是抓住人们阅读欲望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