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明,朱 哲,朴东振
(吉林省延边中医医院,延吉市中医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脑卒中)。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已位居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三大疾病之首。因此,脑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吞咽障碍在临床上也日益增多。笔者在全国名老中(朝)医全炳烈教授的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朝医补肾泻脾法治疗少阳人中风后吞咽障碍有较满意的疗效。本文对少阳人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朝医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提供临床理论依据。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18年7月~2019年11月期间在本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的少阳人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共62例,按就诊时间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61~73(65.70±3.55)岁;对照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62~74(66.35±3.45)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1],中医诊断标准:《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朝医辨象标准参照《朝医诊疗标准》[3]的少阳人辨象标准。
治疗组为朝医加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具体方法有朝药口服、朝医舍岩针法、吞咽障碍治疗仪低频电刺激治疗、冰刺激、口腔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为吞咽障碍治疗仪低频电刺激治疗、冰刺激、口腔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中朝药凉膈散火汤由生地黄、忍冬藤、连翘、山栀子、薄荷、知母、石膏、防风、荆芥、红花共10位药物组成,使用免煎颗粒,配合朝医舍岩针法诊疗。舍岩针法按照少阳人脾大肾小的脏象特点补肾泻脾,补其子经之经穴中封、阳辅,泻其母经之井穴少冲、少泽,配合常用穴治疗。对照组予吞咽障碍治疗仪低频电刺激治疗配合冰刺激、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为1疗程。
3.1 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 test,WST)
嘱患者将30毫升水缓慢喝下,医生观察患者饮水所需时间及呛咳的情况,以吞咽困难程度评分。分级:能顺利的1次将水咽下为1级;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将水咽下为2级;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为3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为4级;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为5级。疗效判断标准: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显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提高2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
3.2 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
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价,内容包括3部分,该量表的最低分为18分,最高分为46分,分数越高,说明吞咽功能越差。SSA结果判断:根据患者饮水的情况推断是否存在误吸。阳性:患者有饮水时呛咳或饮水后声音变化,推断存在误咽;阴性:患者无饮水时呛咳或饮水后声音变化,推断不存在误吸。
5.1 两组治疗前后SSA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SSA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SSA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对照组 31 31.75±2.71 26.86±3.64①②治疗组 31 31.36±2.15 23.27±3.27①②
5.2 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及VFFS评分见表2、3、4
表2 两组治疗前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例,%)
中风又叫脑卒中,其中中风后吞咽障碍为常见的并发症。朝医四象医学认为少阳人脏局特点为少阳人脏局特点为脾大肾小,脾之“纳”、“栗而包”功能强于肾之“出”、“温而畜”功能,偏阳少阴,天禀肾虚过热,脾受热则“纳”气失司,肾受寒则“出”气失司,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气血逆乱风、火、痰阻滞经隧,窍闭神匿,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故治疗少阳人中风后吞咽障碍,则以补肾泻脾法为治疗原则,以达到脏腑阴阳气血而达到行气、活血、开窍的目的。
表3 两组治疗4周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例,%)
朝药凉膈散火汤共10味药物组成。方中生地黄、知母壮肾内守、滋阴;麦门冬理肺气;忍冬藤、连翘、山栀子泻脾热;防风、荆芥、薄荷散风热[4]。上述药物组成据有泻脾补肾的功效。舍岩针法[5]由舍岩道人在16世纪所创立。舍岩针法用五俞穴配与木火土金水五行,利用五行相生相克原理,以虚则补其母泻其官,实则泻其子补其官,自他经补泻为治疗原则,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上述两种方法相结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以在临床治疗中得到良好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少阳人中风后吞咽障碍后WST评分和SSA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有显著提高,提示朝医综合方法治疗少阳人中风后吞咽障碍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能显著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