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济南市长清区水务局五峰山水利站 胡燕/ 宁阳县农业农村局 刘刚
近年来,马铃薯水肥一体化在各地得到广泛应用,节本增效显著。但应用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现将其主要技术规程介绍如下。
1.地块选择。应选择地势高,土壤pH 4.8~7.5,质地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灌排良好,与玉米、小麦等谷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不存在除草剂药害的地块。
2.冬前深耕。于上冻前深耕土壤30厘米以上,深耕前撒施充分腐熟的土杂肥4~5立方米。
3.种薯选择。选择鲁引1号、双丰5号、中薯3号、中薯5号等品种的G2或G3代优质脱毒种薯。
4.种薯处理。有以下措施:
⑴晒种:播种前30天种薯出库,晒种1~2天,并剔除病烂薯块。
⑵杀菌:选用氟唑菌苯胺、咯菌腈等高效对路杀菌剂,兑水均匀喷洒在种薯上,晾干药液后再切块。
⑶切块:种薯切块大小30克左右,切块使用的刀具用75%的酒精或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每人两把刀轮流使用,当用一把刀切种时,另一把刀浸泡于消毒液中,切一个马铃薯换一把刀,防止切种过程中传播病害。特别是切到病薯时,病薯淘汰,切刀立即消毒。
⑷拌种:种薯切块后进行拌种,将适量甲基硫菌灵和滑石粉充分拌匀,然后与刚切好的薯块均匀混合。
⑸催芽:薯块拌种后进行催芽。在阳畦或日光温室内,地表整平,均匀平铺一层薯块,然后覆土2厘米,再平铺一层薯块,依次类推,一般铺2~4层。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75%,温度18~20℃为宜。一般芽长1厘米左右,将薯块放在散射光下晾晒,变绿后再播种。
5.整地施肥。播种前结合整地,每亩撒施氮磷钾复合肥(15-10-20)50公斤、硫酸锌1.2 公斤、硼酸1公斤,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有针对性的补充其他中微量元素肥料。
1.播种时间。春季栽培,一般10厘米地温稳定在7~8℃时即可播种。秋季8~9月。
2.播种方法。宜采用一垄双行方式播种。开宽15厘米左右、深7~8厘米的沟,沟距80厘米,每亩沟施三元复合肥(15-10-20)50公斤,与土混合,将薯块按“Z”字形播于沟底两侧。沟内行距15厘米,株距36~40厘米,每亩定植4200~4600株。土传病害较重的地块,可每亩用25%嘧菌酯浮剂40毫升或24%噻呋酰胺悬浮剂100毫升,兑水50升左右,播后喷于沟内。
3.覆土。播后覆土12~14厘米(薯块到垄顶),土壤黏重地块适当浅覆土,土壤疏松地块适当深覆土。覆土后整平垄面。
4.铺设滴灌设备。在垄面中间铺设符合标准的滴灌管,每段滴灌管长度不宜超过80米。
5.覆盖地膜。可选择人工或机械覆盖白色或黑白双色地膜。
1.膜上覆土。出苗前(幼苗离地面约2厘米),在地膜表面覆盖一层2厘米厚细土,马铃薯可自主出苗,宜采用机械覆土。
2.水分管理。通过水肥一体设备进行灌溉,全生育期灌水8次左右,每亩总灌水量90立方米左右。根据土壤质地,每次灌水土壤湿润深度应控制在15厘米左右为宜。播后3~4天,第一次灌溉,灌水量8立方米,保持土壤相对湿度50%左右,避免浇水过多而降低地温影响出苗,造成种薯腐烂。出苗后,第二次灌溉,灌水量8立方米,保持土壤相对湿度50%~60%。团棵期至封垄期,灌水两次,每次灌水量10立方米左右,保持土壤相对湿度60%~70%。以后每5~6天灌溉一次,每次灌水量12立方米左右,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0%~80%。收获前一周停止浇水。
3.追肥。团棵期(植株4~5片叶),结合第三次灌溉,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封垄期,结合第四次灌溉,每亩追施高钾型水溶性肥料5公斤;10天后膨大期,结合第六次灌溉,每亩追施高钾型水溶性肥料5公斤。施肥时,先滴清水30分钟左右,然后加入肥料,最后再滴清水10分钟以上,以防滴孔堵塞。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施生态调控为基础,优先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结合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的绿色防控。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用药。
根据生长状况或市场需求及时收获。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收获,收获时应避免暴晒、擦伤、冻害等损伤,薄膜、滴灌带应同时收起。
建立生产档案,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详细记录,生产档案要保存2~3年,以备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