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博物馆,不止于情怀

2020-07-24 16:37魏浩浩
走向世界 2020年20期
关键词:车票艾灸海关

魏浩浩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的求知欲随之爆棚,这仿佛让博物馆迎来了“春天”,在过程中,博物馆也不断被重新定义。而今,博物馆已不仅是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文化遗产的机构,还成为服务人的全面发展,面向未来的文化服务和教育机构。其中,行业博物馆的出现更是备受瞩目,人们常说“隔行如隔山”,每个行业总有许多环节不为人知,总有许多特性不曾被熟识,行业博物馆自身吸弓着各怀情怀的人群,更吸引|着对于该行业有着十足好奇心的人们,加之高科技的引领与创新,使得博物馆本身极具特点的同时形式多样又丰富,想不火都难。

令人欣喜的是,现如今博物馆形态更加多元化,文化服务和教育功能愈发突出,很好地融入当代生活,在社会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博物馆的主要命题。它能够让人在开拓眼界、增长见识、了解知识、传承文化等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成为了人们休闲生活的心头好。放眼青岛的行业博物馆,大小不一、特色各异,却总有让人流连忘返的魅力。例如较为成功的青岛啤酒博物馆,在占据全国行业博物馆领先位置的同时,依旧不断推陈出新,把握社会流行趋势,吸引各个年龄层的游客。其品牌限量版、帆布袋、保温杯等文创衍生产品,都十分引人注目,很多粉丝纷纷表示:“啤酒好喝,文创产品也好看”。作为国内行业博物馆的佼佼者,青岛啤酒博物馆依托“青岛啤酒”品牌成为行业博物馆的超级IP。在博物馆行业成为了文化IP建构、文旅融合发力的宠儿的当下,众多的行业博物馆新秀,如雨后春笋,成为青岛打造“博物馆之城”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那么,青岛还有哪些受人瞩目的行业博物馆?还有哪些在行业领域领先全国并且极具青岛特色呢?不拘于情怀,更注重特色的我们一起来细数。

探寻古今的交通符号

站在(中国)道路交通博物馆门前,黄墙红瓦的欧式建筑便映入眼帘。那弓圆的窗户、绚丽的墙绘,就连窗台上的小花都透露出博物馆对于细节的用心装扮。博物馆坐落于1910年形成的中国最早汽车站雏形——馆陶路汽车站旧址,由交运集团(青岛)兴建,展厅面积1000平米,精美展品485件,登记可移动文物113件,是中国首个以道路交通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

博物馆以道路交通发展为主线,以实景还原、趣味体验、藏品、图片等展陈方式,让游客深度体会中国道路交通历经古代、近代、现代的发展历程,突出了青岛作为近代中国道路运输发祥地的独特亮点。一进展厅,首先看到的便是有“中华第一车”之称的1901年清廷太后的专属座驾,这是当年袁世凯献给慈禧太后的珍品,虽说是复制品,但做工精细。红色的车轮、黑色的车身,气派而华丽。听着讲解员叙述那些历史的故事,仿佛真正的穿越历史。兴致使然,你也可以登上这特别的座驾,体验一番。不远处,还能看到较为熟悉的公交站牌,据了解,这正是划分展厅的指示牌,博物馆展品陈列以公交站点的形式划分为序厅、开启产业之源、沧桑坎坷行程、承运历史重任、踏上改革征程、满怀豪情奋进、复兴圆梦之路等篇章。

正所谓“一张车票代表一段旅途”,无数的车票汇聚成了青岛——这座美丽城市奋进的伟大征程。(中国)道路交通博物馆内的车票馆主题馆别具一格,藏品颇为丰富,千枚老车票见证青岛道路交通变迁史。车票馆作为道博分馆,由3部分组成,一是自全国各地车票拼接而成的“车票馆”的字样;二是164个各种字体的“西”字;三是1000多枚青岛老车票。馆内陈列有青岛目前发现的最早车票,距今已有85年的历史,它是1931年成立的山东省胶莱区汽车路局发售的汽车票。1949年至1953年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青岛使用的人民币的旧币车票。上世纪60年代初期,车票的纸张也十分的粗陋,反映了當时的困境。一个老票夹,勾起了不少人对儿时的回忆。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出现了贴着彩色照片的月票,公交车票上也开始有了商业广告。馆内还陈列有青岛最早的接触式IC乘车卡。后来,31路公交线于2000年开通,由此交运“温馨巴士”品牌诞生。目前车票馆还是温馨巴士公司青西快线的出站口,也展示了交运温馨巴士车票的演变。馆内陈列有2014年青岛开通了中国首条定制公交线路的车票。中国最大的校车公司交运温馨校车公司的乘客卡。小小车票,方寸之间,这就是车票馆反映着城市的生活,记录着青岛的变迁。

穿越百年的身份延续

青岛海关博物馆的所在地位于新疆路16号内,它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胶海关旧址。1899年7月设立的胶海关,是青岛作为北方著名的通商口岸城市的重要见证。胶海关旧址作为胶海关的办公地点,建成于1913年,是当时青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办公大楼,至今已逾百年。黄色的楼身,坚实的台阶,虽说时间久远,却依旧大气有余。我们深人了解得知,胶海关旧址建筑群平面俯视如船型,建筑由德国建筑师费特考尔设计,由汉堡F.H·施密特公司施工建造,主楼建筑面积2824平方米,楼高4层共22.45米,而在大门口设立的旗杆,正如船头的桅杆,整体形态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作为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胶海关旧址也见证了近现代青岛城市和海关的发展历程,用青岛海关办公室关史研究室主任国恩松的话说,青岛海关也在百余年来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携手相伴,共同发展。

据了解,博物馆内共设置“胶海关专题”“山东地区海关历史”两部分基本陈列内容。“胶海关专题”陈列部分共分为胶海关旧址、首任税务司、行政管理、主要职能、兼办事务5个部分,通过场景复原、历史图片、实物资料展示等手段,较为系统地展示了近代青岛开埠以来胶海关饱经沧桑、艰难前行的历史图景。而在“山东地区海关历史”陈列部分,更是包含了“往事千年”“风云变幻”“峥嵘岁月”“万象更新”“激流勇进”5个单元,以历史沿革为线,分别展示齐鲁古关、近代海关(东海关、胶海关)、解放区海关、现代青岛海关的发展历史,专题展示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海关在业务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一走进博物馆的一层大厅,人们就会有种场景带入式的真切感受,那是因为博物馆内完整还原了当年报关大厅的场景,此外,还设立了德占、日占、国民政府和新中国海关4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充实大厅内容。对此,国恩松介绍道:“在最初设置博物馆内容版块时,通常是先做通史,再做专题展示,但由于这里的环境因素限制,加之根据一些老关员的回忆,一层大厅就是当年的报关大厅,所以我们也将这里保留和还原,而在二楼设置了‘山东地区海关历史展览。这一改动也是我们对于过去真实历史的尊重和延续。

跨越百年,青岛海关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在一幢老楼里所得出的感受却有千千万万,自此,海关的形象不再只是我们印象中精致的着装、挺拔的模样,更有着接地气和不断努力的全新模样。

编织百年纺织梦

作为青岛纺织谷园区的文化引领项目,青岛纺织博物馆定位于打造国内首家4A级纺织主题动线博物馆和纺织遗址公园,不同于传统博物馆的定点静态展陈,青岛纺织博物馆将整个纺织谷园区纳人工业旅游范畴,开放式布局,以一条动线串起园区场馆、景观,游客自走进纺织谷园区的那一刻便开始了博物馆的参观之旅。这里集文创、旅游、科普等多项功能于一身,涵盖历史馆、纤维科技馆、蒸汽馆等9大特色场馆、19处遗址景观,充分挖掘整合青岛百年纺织文明资源,是彰显园区文化底蕴、提升园区品牌价值、建设现代时尚生活体验中心和青岛纺织人精神家园的重要平台。

其中,历史馆以“一个行业,一座城”为主题进行设计规划,内容包含“乱世风云见证母亲工业”“支柱产业铸就城市脊梁”“调整转型编织岛城新梦”3个单元。以时间为主线,讲述青岛纺织百年发展历程,以详实的史料和实物,辅以先进的声光电技术,真实再现青岛纺织风采,彰显百年纺织文化底蕴,传承青岛工业精神与城市记忆。而工艺大道,又名纺织工艺设备长廊。全长200米,整体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大道作为纵向联通,中间以纺织机械作为装置展示,陈列的设备大都为纺织厂各个重点工序的主要设备,每台设备都具有一定的历史,背后都隐含着大量纺织工人的情怀和讲不完的故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岛纺织博物馆全力打造了纤维科技馆.好奇世界的专属区域,这里以“纤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主题,规划建设序厅、纤维大家族、功能性纺品互动展示、好奇之眼看世界、休闲影院等5个主题展示区域。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加项目互动性,打造融科普教育、娱乐休闲、生活体验等于一体的纤维科技与纤维艺术体验中心。除了这些,纺织博物馆内还有空调博物馆、消防博物馆、蒸汽馆、谷里SHOWROOM体验中心、大师工坊、卡.秀国际会展中心等多个版块,为整个纺织博物馆之旅提供了充实、快乐、学习、感悟的游览过程。

难忘“消防红”,打造全国之首

青岛消防博物馆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金湖路16号青岛市公安消防局院内,是全国首家以“消防”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其占地2000余平方米,共投人资金600余万元。据了解,2000年11月,该博物馆正式开馆投人使用,2001年11月,以消防安全教育和火灾模拟体验为重点的博物馆二期工程完工并相继开放。青岛消防博物馆由序厅、百年消防展厅、英烈展厅和音像展厅4部分组成,全面展示了青岛消防由起步到壮大所经历的百年历程。

进入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庄严肃穆的序厅,内部矗立着4个巨大的消火栓,这是在原有立柱的基础上设计装饰而成的。据消防博物馆工作人员李可容介绍,从青岛出现的第一个消火栓起,它始终贯穿于消防历史,在消防灭火战斗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

作用,是消防一个重要的标志物。当看到这样一个显著的标志就预示着来到这里的人们将开始一次火红的消防之旅。前言中对火的阐述,娓娓道出或浓郁的原始气息;中心金字馆徽和馆名与红色主题相映成辉。环顾四周,历任领导的视察工作的图片丰富至极,从而体现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消防工作的重视,感受到城市与消防的密切关系。

踏进百年消防展厅,青岛消防的标志性建筑——望火楼的微缩景观在青岛商埠背景照片的映衬下,把时间拉回到百年前的青岛。漫步灰暗的街道,锈渍斑斑的消火拴、静静停放的马拉消防车、古老的消防器材、沉重的防火墙……画出旧青岛消防在德占、日占、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每个历史时期的怀旧场景。街道的尽头,身着消防服装的蜡像晶晶站立着,始终回望着这坎坷的半个世纪。迈进新中国效仿,迎面而来的是火红的马基卢斯云梯车见证着新中国青岛消防经历过的风风雨雨。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青岛消防成长道路上的印记;每一个活动、每一次会议都是发展轨迹中的里程碑,并被真实地记录下来。正如消防唧筒、消防摩托车和手抬机动泵形成鲜明对比,无声地陈述着“发展”这个硬道理。

百年消防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鞭策。现代化城市需要现代化的消防。新世纪伊始,黄岛油库的烟雾虽已散尽,当时惊心动魂的灭火战斗场面还历历在目。陈列柜中的烈士遗物,时时会唤起对灭火勇士的怀念。逝者已去,精神永存。

诊所里的博物馆

位于青岛市崂山区劲松七路68号的周氏楣声艾灸文化博物馆,与中医诊所相结合的形式十分新颖,即便如此,这里没有诊所的严肃,更没有博物馆的深沉。清新淡雅的新中式装修风格,让人倍感舒适。博物馆展厅分为上下两层,总面积约593平方米,总投资700多万元。共有展品319件/套,其展示内容分为4个单元,策一单元从远古时期的“穴位的发现”到“艾草的介绍”再到“中国历代针灸医案流变”以及“中国历代针灸名家”等内容,详细讲述艾灸的由来以及传统医学相关的内容知识;第二单元通过“周楣声艾灸法的发端与传承谱系”“周楣声先生生平”等围绕周楣声及其艾灸法等内容想展开,主要展出周楣声先生对中医、针灸与灸法事业的卓越贡献并对周楣声艾灸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三单元详述艾灸的功效,对艾灸的材料、使用方法、功效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看完前面对艾灸历史、文化、特点、疗效的介绍,了解了周楣声艾灸疗法在推进中国中医学发展中的重大贡献,及在青岛的创新壮大;第四单元的灸疗体验站灸将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项目,带领参观者身体力行艾灸疗法、5D视频艾灸神功;品尝灸食品:带走灸作品……更深刻地体会灸文化的博大精深。王豪煜介绍,灸疗法是中医学中最古老的疗法之一,又名灸疗。奏汉时期《黄帝内经》把灸法作为重要内容系统介绍,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提倡针和灸并用;明代《本草纲目》中35处提到艾和艾灸的用途及灸法。灸法作用机理和针疗相近,通常并称针灸,是传统医学中不可多得的治疗手法。

通过参观,游客会对周楣声这位中医学的传奇人物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周楣声(1918-2007年)是周氏艾灸法第二代传承人。生于安徽省天长县中医世家,幼承家学,通《内》《难》及诸家言,精于灸法,弱冠即行医乡里。从医70余年,救人无数。他毕生弘扬中医,学术上精益求精,临床中攻坚克难,特别是在针灸学的实践与研究中推陈致新,独辟蹊径,提出真知灼见,总结传世经验,在灸法的传承与振兴、研究与临床应用造诣颇深,貢献尤大,蜚声中外。周楣声艾灸法发端于晚清名中医周丙荣,其弃儒习医,擅长针灸,喜欢撰写记述。遗著《金针梅花诗钞》,由周楣声增损重订而成。书中撷取历代针灸文献之精华,贯穿周氏四世传习之心得。

周氏楣声艾灸文化博物馆通过展示具有科普及鉴赏价值的中医药相关藏品,如古董针灸器具、珍贵药材以及具有文化和教育价值的相关用品,来传承和发展周氏楣声艾灸文化,保护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艾灸知识,利用艾灸技术为民众治疗病痛,让人们能够深人地了解艾灸文化。

猜你喜欢
车票艾灸海关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释疑解惑
婆婆迷上了艾灸
请出示车票
千万“别”艾灸
我是个“小车票迷”
2012年1~12月中国花卉出口省市海关统计
2012年1~12月中国花卉进口省市海关统计
2013年1~12月中国花卉进口省市海关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