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华
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胃肠道、肝胆类疾病的患病有所增加,尤其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本文详细介绍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相关知识。
胆囊结石,又称胆石症。诱发胆囊结石的主要因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长期进食高脂肪食物等。胆石症为常见外科疾病,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依据结石所处部位,将胆石症划分成胆囊结石与胆总管结石,两者互为因果,胆囊结石可以继发为胆总管结石,当病情变得严重就可能诱发诸多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胆囊结石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临床上有着不尽相同的表征。胆囊结石临床症状为腹部出现非连续性疼痛或腹部有不适感,若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黄疸、寒战以及高热等症状,甚至抑制神经中枢系统,发生休克等。而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表征为腹部出现疼痛、机体发热,还可能诱发诸多并发症,如梗阻性黄疸、急性胰腺炎以及化脓性胆管炎等。
临床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两种方式,即开腹手术和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开腹手术为传统治疗手段,可以收到一定治疗效果,取出结石。然而此手术需要较长手术时间,并会造成较大创伤,恢复时间较长。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虽然无须把胆总管全部切开,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护胆道的完整,但会改变胆道、瘤体力学,并引发肠液反流,从而损害胆管自然防御机能,可能诱发胆管炎甚至产生癌变。
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使微创手术被应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目前临床常用微创手术方法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以及LC聯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联合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LC的优势在于微创,疼痛程度低,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安全系数高。LC联合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是临床治疗此类胆囊疾病的重要手段。
运用 LC+ERCP/EST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时,医生首先要通过ERCP留置鼻胆引流管,从而快速清除胆道梗阻,降低黄疸水平,控制胆道感染。等患者机体状况稳定且症状得到改观后,再实施LC手术。开展ERCP有利于掌握患者胆道与胆囊管状况,从而为LC手术提供可靠数据,降低胆总管的损伤程度,防止患者因长时间携带T管与胆汁外流引发水电解质、生理功能紊乱,降低发生胆道逆行感染的概率。然而EST手术要把Oddi括约肌切开,既而损伤患者的生理防御机能,加大发生肠液反流概率,增加出现胆管炎、消化道穿孔甚至胆管癌的风险。
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另一种微创手术是LC+LCBDE。对比LC+ERCP/EST,此术式一样不会造成太大创伤,发症率低,不会引起患者强烈疼痛。术后一般要留置T管引流,从而最大可能降低胆道感染、胆汁漏的风险,促进患者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