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要有融合的功夫

2020-07-24 16:32东原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文创工匠产品

东原

人们耳熟能详的端午习俗中,除了吃粽子、挂艾草、戴香包、赛龙舟,还有哪些能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今年端午节期间,北京一批老字号策划了相关主题活动,利用云课堂的方式讲述非遗知识,展现精湛技艺,其中包括多种文创产品。

现在,文创产业已经成了风口行业。拿故宫博物院来说,已经从一个传统的文化博物馆,变身成了超级文创IP。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故宫的文创收入便已突破年15亿元。文创产品的走红,从根本上讲,源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市场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反应。正如这个端午小长假,人们在很多城市都可以看到,端午文创已经突破了香囊、鸭蛋等传统样式范畴,产品越来越丰富,也颇受市民和游客的欢迎。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经济社会的节奏,文化产业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相对于其他文化产业,文创产品更容易借助互联网实现“腾云驾雾”。可以预计的是,文创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但这一切不会自动到来,值得思考的是,什么才是好的文创?

好文创,当然要有文化——顾名思义,文创产品就是“文+创+产品”,其中“文”,是放在第一位的。如果一款文创产品失去了文化,也就失去了灵魂。这里有一个例子:扬州剪纸艺术家张永寿,一开始的作品还属于“剪样”的范畴,比如剪鞋样、剪刺绣样,后来,张永寿从中国古典绘画中寻出路,最终剪纸艺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反过来讲,倘若透支品牌,去搞一些四不像的东西,恐怕火得快,凉得更快。

但好文创光有文化还不够。正如我们看到,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自己很有文化,有的还能上溯多少年,但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创”上做得不够。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老是那样四平八稳,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虽是天天在弄那些玩意,却到老没有进步……一稳就定,一定就一成不變,由熟以至于滥,至于滑。”文化在于创造,必须要有创意,要给人眼前一亮,产生共情的感觉。

今天的“创”,还有与市场接轨的问题。任何一种产品,最终都是由市场检验的,即便是现在的非遗,也是当年的消费品,如果没有市场视角,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就失去了文创的意义。尤其是现在,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文创产品更应该与时俱进,研究年轻人的文化心理、消费性格,考虑他们喜不喜欢、能不能接受。同时,文创产品,还有一个传播和推广的问题。如何通过互联网的方式,采用短视频、直播带货等形式,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这是一个新的挑战。

这些年来,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常被放在一起讲,文创也是如此,这个行业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仍以端午文创为例,不少样式都是前人留下来的,体现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如果一款文创产品只顾追风口、蹭热量,忽视了对品质的追求,甚至走向了粗制滥造,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未来。特别是对于从业者来说,一定要有工匠意识,耐得住寂寞,老老实实做产品。

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好的文创从业者,既要懂文化、会创造、肯琢磨,还要融合“文化人+创意人+手艺人”的特征。这三者从来都不是分立的,现在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了这些,文创产业和从业者何愁没有光明的未来。

猜你喜欢
文创工匠产品
陶溪川文创街区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工匠神形
工匠赞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