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全国新课标I卷地理高考试题研究

2020-07-24 16:13舒念晓黄美龄何潇李清黄松明
地理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选择题试题考查

舒念晓 黄美龄 何潇 李清 黄松明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构建了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以及高中学生学业发展水平与质量标准,是高中地理教学、考试与评价的重要依据与参考标准。本文采用归纳法、统计法、分析法对2015—2019年的高考地理全国Ⅰ卷进行统计,结合新课标不同课程的内容要求,重点统计试题设问的難度层次、研究试题考点分布状况,分析“新课标”颁布前后高考命题发展趋势,从考点与课标的结合中明晰新课标的指向性,为高中地理教学侧重点提供参考,利于师生把握新课标的改革方向。

一、选择题分值及比例分析

高考全国卷I卷现今在10个省份使用,其地理试题总体结构由选择题(共44分)、必做题(共46分)和选做题(共10分)三部分构成。通过对2015—2019年高考选择题统计发现, 2017年“新课标”颁布后涉及考点在新课标配套必修教材中的占比发生了变化。新课标发布前,2015年高考涉及考点在新课标配套必修教材中的占比为64%,2016年为73%;新版课标发布后,2017—2019年的高考选择题在必修教材中的考点分布比均为100%(表1)。

以2003年旧教学大纲为参照,2015年与2016年的高考选择题在必修中占比均为73%(表2)。旧版课标对选修的学习不做硬性要求,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指导学生进行选择,但2003年版的课标要求学生必须修满3本必修的6个学分,并在7本选修中自主选择学习2本,修满4个学分,方可报考普通高校的部分专业。因此,在新课改前的高考考查中,选修内容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考查内容主要分布于问答题部分的三选一选做题中(2015、2016年的选做题有旅游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与防治;2017年的选做题中自然灾害与防治部分被删除)。高考考查选修部分在选择题中的分布经分析统计2015、2016年数据可知分值约为12分,考查的内容主要为海洋地理,体现了高考分层次选拔人才的要求。

二、选择题与新课标要求的对应关系分析

根据2015—2019年高考选择题考点及分值统计分析(表3),选择题命题呈现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新高考的考查方向突出了地理的区域特性,旨在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区域认知是新课标下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近五年的高考题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提出解决方法的立题导向明显,“区位因素”这一考点也一直稳定地出现在高考选择题中,且分值占比较大。区位类试题不断地运用“新材料”“小切口”,要求学生根据题设给出的空间定位图和相关表格,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让学生在图表中获取信息,解答问题,考查学生在特定地理知识背景下的综合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体现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的主导思想。除了对选择题的考查,区域认知类试题在主观题的考查上也较为频繁,其设问总体分为两种方式:①对区际联系和区域差异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原因;②辩证地评价该区域当前的发展情况,进而对该区域未来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这就要求学生养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形成区域开发坚持因地制宜的观念,落实人地协调观。强化区域发展方向的考查趋势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掌握特定自然条件下分析人文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自2017年版课标颁布后,高考选择题对于大气、气候和地表形态塑造等必修I的自然地理知识的考查有所增加。自然地理知识是必修I的主干知识,加强对基本地球科学知识的考查,能够引导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和原理,增强对生活中地理事象的观察、思考、欣赏的能力。从涉及的内容要求看2019年试题对地理知识本身的考查有所弱化,强化了“具有反思意识和能力及发现地理问题”的地理实践力培养导向。为了体现高考的分选性,高考试题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与地理核心素养养成的检验。

三、综合题与新课标要求层次的关系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的,要求学生具有清晰的地理概念,能够进行科学的地理判断、地理实践推理,关注学生的认知思维方式培养。通过对“新课标”课程内容要求中的行为动词统计分析,发现对学生知识方面的要求可由低级到高级归纳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并且用具体的行为动词来表示不同知识层次(表4)。

按新课标三个要求层次,对2015—2019年高考试题问题设置中行为动词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分析(表5),反映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在试题中的比重(图1、图2)。

纵观五年试题设问的行为动词,在2017版课标颁布前后,试题行为动词层次均大致呈正态分布,难度适中有区分度。尤其是在新课标颁布后,高考试题难度更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其对理解层次的考查频次最高,远高于应用层次。与新课标颁布前进行对比,2015、2016年对理解和运用层次要求较高,2017年后更注重对了解和理解层次知识的考查,对地理学科知识体系中最基础的主干知识部分的掌握要求更高。全国I卷选做题部分由原来的三选一改为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的二选一,选修部分的试题难度有所降低,相应设问角度的行为动词层次要求也有所降低。试题中第三层次的分析类行为动词明显减少,一部分改为理解层次的要求,问题设置更为精细化,切口更小。

试题总体呈现稳中有变的特点,维持地理试题一贯稳健的出题模式和风格。同时,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地理综合题也更为注重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第一,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应用的要求。2017—2019年的高考试题在考查内容上有所变化,综合题对自然地理部分的考查内容有所删减,主要融合在设题背景中而非直接进行考查,这种考查方式的变化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要求学生具备地理综合思维进行解题,以往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方式和“套模板”式的问题解决策略,已经不能满足高考的考查要求。这种改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以问题为载体,以思维建构为导向,通过探究问题的过程来达到应用地理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要求。例如,根据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I卷第36题第(1)小题的答题情况统计,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我国国内的产业需求矛盾的具体情况,直接以“套模板”的惯性思维从气候等自然地理角度进行分析,错误地认为剑麻需求少。这恰好反映了学生对材料和题目的分析理解不足,知识迁移能力弱,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缺乏的问题。

第二,创新考查核心素养。新高考试题的最大变化在于进一步渗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2017—2019年的地理试题相较于2015、2016年的试题来讲,更加强调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新高考地理试题更加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始终贯彻人地协调观,对学生具有教育功能,引导考生从小切口进行解题,运用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捕捉题目信息,并统筹运用进行解题。

四、教学建议

(1)强化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地理是一门具有整体性、区域性和复杂性的学科,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高考对地理的考查也是选材多样,形式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高考考查的立足点始终是地理学科知识。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专题设计等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

(2)培养学习能力,关注思维结构变化。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教师的任务已经从“教书”转变为“教学”。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由浅入深,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并在训练的长期过程中关注学生思维结构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组织地理实践活动可以搭建起“课堂知识—课外活动—现实生活”的桥梁,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现象的过程和原理,增强对生活中地理事象的观察、思考、欣赏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卓有成效。

通讯作者:何潇

猜你喜欢
选择题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解答选择题的几个小技巧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一道物理选择题给我们的启示